山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4 11:29:4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思考:你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2

  【教材解读】

  《山雨》一文区别于《山中访友》,《山中访友》是全景式的,写了许多景,而本文只写一种景物“雨”。

  第一小节,围绕着来得“来得突然”来写。破折号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说明“突然”,表现雨来得“悄悄”。

  文章写雨重点抓住山雨的声音与颜色来描写,文章2,4小节写的是山雨的声音。写声音要将之比喻成音乐,这是常理,音乐是最动听的声音。本文也不例外,但本文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在于三个比喻。一是“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在歌谣前加上“无字”一词。表面看这首歌谣只有旋律,而实质是写这声音美得无以言表。后面两个比喻更妙,作者把雨写成了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把大自万物写成“奇妙无比的琴键”,赋予了雨丝以人格,雨就成了艺术家,整个大自然成了一架奇妙的钢琴。而且作者还说:“每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什么幻想的色彩?这声音让人陶醉,让人浮想翩翩,进入梦幻的世界。教学时要将这三个比喻拉出来,让学生去发现喻词的不同。同时我们还要将它们改为简单比喻让学生去比较,作者这种写法的好处我们可以将他改为“雨声像歌谣”、“雨丝像手指”“自然界万物像琴键”让学生去读,去感觉,去领悟自己写作时应怎么处理。

  第6,7小节写雨色。作者首先是对色彩进行直接描述。我们可以通过品读让学生根据文字去想像作者眼前的雨后山林之色彩。雨后的山野,从整体看就是“嫩绿”的,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嫩绿之中。而仔细地去分辨,刚又“色彩层次多得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淡青、全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特别要指出的作者的.联想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种绿色是清新的、沁人心脾的,这种清新的感觉,流进了我的心胸,令人心旷神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就让我们来发现, 去倾听, 去感受山雨的美!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3、思考:

  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⑴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沙啦啦,沙啦啦──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④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⑵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学生朗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总结:大自然创造了美,作者发现了美,描写了美,而我们也通过丰富的想象感受了美,用动情的朗读再现了美。实话实说,这节课我感觉感到很快乐,因为始终被美丽所紧紧包围。你们呢?快乐吗?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

  在《山中访友》中,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老朋友,并且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山雨》,课文的作者也是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按雨来、雨中、雨后来写,找出雨中的段落(5/7)

  3、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什么 ?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 联想到什么 ?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⑴ 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 沙啦啦,沙啦啦──

  ②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⑵ 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发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感悟作者丰富的联想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5、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

  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熟读成诵。

  2、找三句带有“雨”字的古诗、写出五个带有“雨”字的成语。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山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略读课文,选编意图一是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三是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本文语言清新优雅,描写细腻,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准确地表达了对于山雨的喜欢之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

  1、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2、通过多样化的朗读,赏析语言、体味作者情感。3、在把握总体的同时,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落实词语教学,并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学习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

  4、注重积累,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二、初步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三、自主研读。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四、知识拓展

  1、总结谈话: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写短文)写后读出自己眼中的雨。

  (资料)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2、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5

  一、谜语导入课题

  1、师: 同学们,这里有一首小诗,缺少一个题目,谁能帮它起个名字呢?

  风云雾里行,缕缕丝晶莹。悄悄润物生,滴滴言吾情。

  无弦堪称曲,未有指尖声。无字却在歌,江海心悦明。

  2、同学们自由朗读,有的会说就叫“雨”吧。

  3、师:大家读明白了,这是一首描写雨的小诗。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无字的歌谣。我们似乎听到了雨声的美妙与神奇。雨后的景色一定更美。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山雨》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生:山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山雨过后的景色怎样?

  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inlin)

  啼啭(zhuan)

  倾吐(tu)

  读后师生评议

  3、师: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A、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1)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2)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说说比喻句的好处。

  (3)“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4)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B、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1)“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排比句的妙用。这是作者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绿色,所以说“流进我的.心胸”。

  点击课件,通过屏幕展示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文中作者的感受。

  (3)“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这句突出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C、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2、 组内朗读。

  3、各组派代表在班上读,师生评议。

  四、总结感悟延伸

  1、配乐朗读课文。

  2 、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觉。引导学生品味出文中的意境美和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 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赞美自然景物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还可以做一期手抄报,美图配美文。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山雨

  雨前: 山风云雾

  雨中: 听声

  雨后: 见色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2、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四、教学类型:电教月公开课

  五、教学准备:电教课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你以前认真观察过雨吗?或是听、或是看……

  2、联系古代诗词:宋代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

  3、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课文学习

  1、小练笔:课件播放雨声,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想象试写。“描摹雨之音、想象雨之景、抒发雨之情”

  2、来之音:

  (1)找出课文中描写山雨来时以及声音的段落。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

  (3)体会句子反映的内容。学生回答山雨来时的特点,教师小结并板书。(突然、悄悄)

  (4)课件出示2—4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

  (5)理解句子:怎样写出山雨的'声音的?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6)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

  (7)理解句子:怎样体现“无字的歌谣”?

  (三)写作交流

  1、学生自读雨之音的写作内容。

  2、师生互相评价写作情况。

  (四)课堂小结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山雨的?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山雨

  雨之音——无字的歌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山雨的?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学习

  1、来之景。

  (1)找出课文中描写山雨来之景的段落。

  (2)课件出示第六、七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

  (3)第六自然段三句话又写了哪些内容?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5)理解句子:怎样写出山林雨景的?你觉得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2、去之景。

  (1)找出课文中描写山雨去之景的段落。

  (2)课件出示第八、九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

  (3)第八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山雨去之景的?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三)写作交流

  1、学生自读雨之音的写作内容。

  2、师生互相评价写作情况。

  (四)畅谈学习收获

  1、语文知识的获取

  2、语文能力的锻炼

  3、语文情感的培养

  (五)作业布置

  1、根据师生的评价意见修改自己描写雨之音、雨之景、雨之情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绘一幅山林雨景图。

  2、山雨

  雨之音——无字的歌谣

  雨之景——水淋淋的绿

  雨之情——热爱大自然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在情景的渲染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文字所传达出山雨的韵味。

  2、根据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所展现的画面,体会作者由远而近细致入微的观察、用心倾听背后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文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作者由文字所描绘的山雨的画面,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的观察和倾听以及情感。

  三、教学准备:“山雨”图片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激情,想象画面。

  1.(揭题、板书:山雨)什么是山雨?

  2.当这两个字同事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的脑海中展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当学生说出一副,老师展现画面,并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3.过渡:由“山雨”两字,同学们脑海中,展现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美图。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图画面前,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语言显得是如此枯燥,完全没有了生气。但是有一位了不起的作者,却能用文字带给我们比画面更美的意境。

  (二)由读引路,理清文脉。

  1.师:现在自己练习读课文。要读美文,先要读正确了,正确才是最美的。如果有那句话读错了,或不太好读,可以反复练习这句话,读好了,再往下读。这样你读一遍就能有很大的收获。

  2.(学生练习读课文。教师巡视)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你们认为哪一段最难读?齐读认为难度的段落。

  4.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在整篇课文中,认为最美的一段文字,能读怎么样?

  5.(个别学生读,读完之后)你用语言为大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6.(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雨来雨中雨停(雨后)

  (三)读出画面,欣赏美文。

  1.师:这次我们再读课文时,除了用眼看,用口念,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想象用心去感受。这样,我们课文时,就可以看到山雨的美景了。此时你已经坐着缆车,来到了空气新鲜,似乎有着鲜花和绿叶的气息的山中。谁来读读雨中的画面?

  2.(请一生读第五自然段,或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3.大家听(班德瑞音乐起),你听到了什么?那时谁在演奏着这音乐?

  4.师:如此美的音乐,从文字中飘然而出,谁还愿意将这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带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5.师:还有那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的,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却意见便难以忘记的色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6.如果让你选择这三段话中,用得最好的词语,你选哪一个?(体会遣词的丰富)

  7.(学生说感受)能将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出来吗?

  8.学生读完,和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入情入境地读)

  9.学生练读。

  (四)感受情感,聆听自然。

  1.师:分明是淅淅沥沥的山雨,轻轻地敲打着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一首又一首美妙的畅想曲。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吗?

  2.是啊,当作者驻足欣赏这一切的时候,我太爱这一切,唯有用音乐来赞美它们了。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比喻的?

  3.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么来描绘那色彩的?请同学找出所有修饰颜色的词语。

  (难以辨认、融化、水淋淋、耀眼、透明、清新、流动)

  大家发现所有的这些词语都是作者用来修饰雨中的色彩,有2字,有3字,有4字,再让静静地读读,边读边想象那词语所传达出来的色彩,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文章的其他段落,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师:其实大家所感受的就是作者所感受的。只有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想象去细致观察、用心聆听,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可爱。用我们的心去学习,我们的学习一样可以变得丰富多彩,心动不已。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是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本课,认识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想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对根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构想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教师无需进行过多地分析和讲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下山雨时的情景。学生观看,聆听,竟如情景。

  2谈话渲染。看,多美的画面啊!是哪位画家的神笔绘成的呢?听,多么美妙的乐曲啊!是哪位音乐家在申请的弹奏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山雨》这篇课文中去吧!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配乐范读全文。

  3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

  (2)轻声读课文,读通课文。

  (3)读时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4)想一想:课文想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中主要写什么。同位交流初读体会。

  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片断读,再全文读。边读边想想山林雨景的美妙。

  (1)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至五自然段,体会山林雨中的音乐美。

  (2)组织学生朗读第六、七自然段,体会山林雨中的图画美。

  (3)组织学生反复朗读第八至十自然段,在读中体会山雨的余韵。

  2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断。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怎样才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四、班级交流,加深体会。

  1小组推荐代表参加交流。参与者自由选择课文片断,有感情朗读,谈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片断朗读,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朗读体会,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朗读。

  2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声音 无字歌谣

  2 0* 山 雨

  山林 绿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9

  教材简介

  《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明快,简约优美,一如山雨那样富有诗意。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情感朗读散文。

  2、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3、通过反复读,体会山雨的韵味和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倾听山雨

  1、倾听《山雨》,学生那颗躁动的心会在山雨声中得到无声润色,在山雨声中得到平静。

  2、请问你们的心行走于美妙的音符间,都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大大的“心”)

  二、初读山雨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读。

  2、指名读句子,采用多种方式点评,特别是难句、长句,老师要有读的基本指导,读的基本练习。

  如: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两个“由远而近”的读法。山雨是越来越近了,声音当然是越来越大了,那么两个“由远而近”的读的声音是越来越大,语速是越来越急。

  3、散文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学法提示:先按内容分好段落,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三、品味山雨

  1、倾听优雅的小曲——雨声。

  (1)自由读雨声。

  (课件出示)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2)体会作者描写山雨的精妙语言。请每人找一处,说说“精妙”在地方?

  恰切生动的比喻。这段话里一口气用了二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把“雨丝”比作“手指”,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那音符组成的一首首小曲当然是优雅的了。

  精妙二:描写很有想象力。

  (允许学生课堂有不同的声音。)

  (3)指名读,老师点评。

  (4)写出带有幻想色彩的音符,感受优雅。

  无数的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岩石、树叶、绿草会是什么样的小曲呢?想一想,写一写。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岩石,发出的____________声音,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树叶,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飘飘洒洒的雨丝弹奏绿草,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替采用多种方式读。

  (4)闭上眼睛读,踏着山雨的节拍走进诗一般的梦境。

  2、欣赏流动的绿——林色。

  (1)指名读林色部分。(出示雨中山林的图片)

  (2)老师有疑问,谁能帮老师解决?(请学生自愿举手。)

  山林是色彩分明,绿是主色调,这绿怎么会给人流动之感呢?这绿色流进眼睛还可以理解,怎么还能流进心胸呢?

  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水是流动的,所以绿色好像在流动。因为这“绿”作者是用“心”看的,用心感受的,因此“绿”流进了心胸 。

  (3)再读。

  3、品味幽静。

  (1)(课件出示山静)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山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

  明明是说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可是为何还写鸟儿的啼啭,雨珠的丁冬声?

  (3)其它声音全部停下,甚至喘气声也要无声,再读山静。

  四、课堂小结

  其实,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听、用心观、用心品,你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烂熟于胸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拓展与延伸】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风”或“雨”的习作。

  【重、难点突破】学习作家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跟随着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脚步,我们一起拜访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品味“山雨”的韵味。

  二、学习课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感受山雨的特点。

  教学提示: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自然景物,并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来描写山雨的方法。

  这三个问题全部让学生来根据自己的题解回答,并且要以课文内容为中心,联系关键的词语作答。如,在分析写作顺序时,可以抓住“来得突然”、“雨声里”、“雨,悄悄地停了”来分析,其他两个问题方法相同。

  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合作学习,不必苛求答案的准确性。

  教学参考: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雨的?

  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如何观察、描写事物,体会语言的美好之处,同时也是对文章写作方法的体会。要求学生按课文的内容顺序抓住每一句来进行理解与感悟。

  找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山雨、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参考一:

  附对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音符”是指手指触摸琴键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这里可理解为是雨丝飘洒在不同的地方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有落在岩石上的“丁冬”声,有飘洒在绿草丛的“沙沙”声……,而“带着幻想的色彩”,突出了雨至山林时声音的'丰富多变,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③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教学参考二:

  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山雨的韵味,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感悟语言的美妙。

  教学提示:先由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采用个性化朗读的方式来体会。

  三、作业:

  1、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文章的写法,准备观察第一次秋雨或秋风、秋色,然后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⑴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⑵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

  (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

  2、自学雨中,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

  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⑴沙啦啦,沙啦啦……

  ①(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②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③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

  ⑵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①几个学生谈感受。

  ②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③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④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⑶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①学生谈感受。

  ②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③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⑷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①(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②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③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④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⑴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⑵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五、拓展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山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雨》教学设计03-05

《山雨》教学设计03-17

《山雨》教学设计15篇03-07

《山雨》教学设计(15篇)03-07

《山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03-08

山雨教学实录05-31

《山雨》教学反思04-12

山雨教学反思02-05

《山雨》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