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筝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创作、自己动手的喜悦。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让幼儿认识各种颜色及图形。
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为让幼儿观察比较之用,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三只: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
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准备各种彩纸(皱纹纸、自帖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1、教师朗诵散文《放风筝》,激起对放风筝向往。
2、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自由地与同伴交流,教师在旁随机指导。
师:“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幼:我喜欢蝴蝶风筝,因为蝴蝶太美了。
幼:我喜欢金鱼风筝,我听见过年年有鱼。
师:你是因为它有吉祥的意思,而且它也很美吧!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出示一个图案对称的风筝。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
2、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
(对称美能给人以平衡稳重的感觉,只有充分感知风筝的对称美,幼儿的创作才有了根基)
三、和幼儿讨论怎样装饰风筝面。
看着这些漂亮的风筝,你有什么想法呢?用什么做呢?
出示制作好的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更好看些。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案。(幼儿年龄尚小,常会忽视物体形象与背景色的对比,让幼儿观察比较加深印象,直接帮助幼儿掌握用色的搭配)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风筝装饰得最漂亮。
1、做的快的你就可以帮助做的慢的幼儿。
2、设计的图纸要好看些。
3、请客人老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线系在风筝上,(马夹袋的拎手)五、带幼儿去放风筝。
师:我们一起去操场上放风筝,比比看谁的风筝最漂亮,
(渗透合作交往的'理念)
教学反思
教室四周挂着形状各一,色彩鲜艳的风筝让幼儿兴奋不已,他们都想把自己看到的风筝图案说给朋友听,男孩子特别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奥特曼是他们的首选,我顺应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先观察风筝上的奥特曼有几个,他们在风筝的什么位置,再引导幼儿欣赏蝴蝶风筝。由于顺应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在观察图案时非常投入、观察细致,从而充分欣赏、感受了风筝的对称美,在风筝装饰中也能较好地迁移学到的经验。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充分体验了自己制作、放飞风筝的乐趣。
风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预习和教师强调,学生掌握本文重要字词。
2.通过阅读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一篇课文主要事件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抓住本文叙述的主要事情。
2.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明确本文的亲情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明白为父母者虐杀小孩的天性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社会使得人们慢慢的忘却的这种可悲,于是这种可悲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文中的思想
作业内容
1.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你有过类似的父爱经历吗,请你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儿时的回忆多半是美好的,不过如果因为你的父母曾经粗暴的干涉过你的喜好的时候你的回忆会带些苦涩,你可曾想过许多年后的父母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今天我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要字词。
2.教师稍微讲讲重要字词。
3.指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作者叙述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件错事,是什么?对此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说明:因为鲁迅的语言不易理解,因而设计学生分两次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把握故事内容
1.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对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评价和分析。
方法指导:人物是谁?什么事件?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2.对这样的错事,作者鲁迅一开始的态度怎样?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分析。
说明:从概括文章情节到把握人物情感,难度加大,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方法指导:做错了事,作者有没有感到愧疚,有没有后悔的?文中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
注意把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四、分析人物
1.结合上一个问题: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如何评价?
说明:同学的答案各不相同,引领学生分析,各自陈述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另一个问题。
2.许多年后作者的弟弟对这件事又是什么态度啊?
说明:以此引领学生读出鲁迅悲哀的情感与弟弟的忘却的对比,对作者这是一种更大的惩罚,对弟弟呢这是一种忘却的幸福还是人生成长中的不幸哪,儿时的天真、游戏天性为何全然忘却呢?
五、领悟情感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本文的难点:这是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吗?如果是,你从哪儿读出来了?如果不是,为什么?
教师总结:作者对儿时的弟弟做了一件“精神虐杀”的事,这对小弟弟是一种残忍,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为父母者对子女不合适的期望,但这也是一种亲情,只不过没顾忌儿童的天性;待后来作者幡然醒悟,可悲的是弟弟已全然忘却,这对作者更是一种沉重的悲哀,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眷顾之情,也是亲情的表现。
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人物:我————弟弟严厉的的亲情
事件:毁坏风筝——想补救眷顾之情
风筝教学设计3
课前欣赏
播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的是放飞风筝的快乐,而作家苏叔阳,每当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他敬爱的刘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
(一)回忆略读方法
意图:1、树立自学信心。
2、激活知识储备。
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同学们运用常用的学习方法,自己就可以读懂课文,说说你都积累了哪些学习课文的方法呢?(学生汇报)
师梳理并制定学习这篇课文所运用的方法——“给自己提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都是读书的好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运用“给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给自己提问题”
(二)初读质疑
意图: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继续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快速捕捉文章重点做铺垫。
过程: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捕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
(2)学生汇报。例:1、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看到风筝就想起刘老师?
3、刘老师的哪些事让学生们难忘呢?
4、题目为何是“理想”的风筝呢?
5、作者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二者有何关系?
(3)师梳理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只要解决了“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
三、自读探究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要求先认真读文章做批注,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
(一)阅读交流
意图:
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过程:
我们一起谈谈到底是哪些事,将近过去三十年了,还让作者记忆犹新。
工作方面:
1、学生自由谈“板书、讲课、提问”三方面给作者和自己留下的印象或体会。
2、品读“写板书”。课件出示指名读——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学生为老师担心,同时也被老师认真的态度所感动)——配乐指名读——
师小结:我们怎能忘记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还毅然地站立在三尺讲台上,认真地板书每一个字,慷慨激昂地讲每一堂课,视生如子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一起读读那激动人心地旋转和跳跃吧。齐读。
生活方面:
刘老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足以让我们为之感动了,然而,更让我们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放风筝)
1、找到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指名读,并谈体会。
3、配乐指名读。
4、师生合作读(刘老师残疾了,可他没有灰心丧志,他甚至比正常人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我们仿佛看到了:操场上刘老师笑着,学生接读“叫着”,拄着拐杖,学生接读“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二)情感升华,畅谈感悟
意图:
升华学生的情感,留时间让学生回味,思考。
过程:
1、出示配乐图片,学生回味思考。
刘老师就象像一首激情澎湃的诗,也像一曲催人奋进的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灿烂的笑容吧。课件播放音乐图片。
2、学生畅谈感悟。
师总结:
风筝带着刘老师的理想和追求越飞越高,刘老师顽强、执着、热情的完美品质在作者和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理想的风筝。
五、拓展延伸
意图:
1、回忆学习方法,梳理学习过程;
2、拓展阅读,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过程:
(一)领悟写法
“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问题,让我们了解到他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中乐观向上的`完美品质。正是这样的品质才让学生难以忘怀,才使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作者是运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刘老师的呢?
1、同位讨论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汇报
3、小结:热爱生活的刘老师怎么能不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作者抓住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节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可敬的刘老师。正是这样的描写,打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
(二)阅读:《吾家有弟未长成》、《一件珍贵的衬衫》
请同学们运用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来阅读材料,看看作者是怎样抓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的呢?
(三)自读交流
(四)汇报交流
材料一《吾家有弟未长成》
a、谈人物特点(读这篇文章时你是否给自己提出问题了?例: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小弟弟?)
b、谈作者写法
c、读具体描写典型事例的句子
材料二《一件珍贵的衬衫》
谈作者抓住什么事,来反映周总理的?
(五)练习写作
今天我们所读得文章都是运用抓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写一个你身边的人吗?
风筝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几种在排列方法呢!那么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
风筝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棕熊和红松鼠之间的友情。
2、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前半段故事尝试续编故事情节。
3、体验宽容和谅解别人的情感,感受道歉所需要的勇气。
活动准备:
1、小棕熊和红松鼠的手偶或图片。
2、教学挂图:《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
3、已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棕熊和红松鼠手偶。讲述《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故事前半段。
1、教师:今天,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呢?
2、教师:故事里有谁?小棕熊和红松鼠住在哪里?他们会做什么事让朋友高兴?)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二、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仿编故事。
1、教师:可是有一天,两个好朋友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结果,谁也不让谁。山坡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也不再有漂流的纸船。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俩和好呢?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想出各种让小棕熊和红松鼠和好的办法,尝试编故事结尾。
三、欣赏故事结尾,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结尾,鼓励幼儿说说:小棕熊和红松鼠后来是怎样和好的?
2、教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教师简单小结:两个小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要互相关心、互相体谅,那样大家才能快乐。
四、出示教学挂图,带领幼儿完整地欣赏和阅读故事。
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和教师的身体语言参与讲述故事内容。
分角色表演
五、表演音乐活动“好朋友”。
随着音乐的节奏,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唱歌边两两结伴表演“好朋友”,让幼儿感知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快乐情感。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正方形纸、长方形纸、糨糊、细线、彩色笔,让幼儿进行折纸船、做风筝等活动。
2、游戏活动:将头饰和表演中的场景图片投放至表演区,幼儿继续表演故事。
风筝教学设计6
设计意图
利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评、郊外的空地上,傍晚和星期天,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了大人和孩子的心。何不设计一个以风筝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既能了解有关风筝的更多的知识,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美,又能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因此,设计了《美丽的风筝》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3、愿意设计制作风筝图案,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展览"。
2、教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基本结构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3、有关风筝的幻灯片6张。
4、纸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毛笔等综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参观"风筝展览",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造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风筝。老师布置了一个"风筝展览",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当老师把遮住风筝的布揭开后,全体幼儿异口同声:"啊!好漂亮!那么多!)评析:风筝是教师收集和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幼儿没有集中看过这么多的风筝,只是熟悉自己带来的。这么多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风筝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幼儿的兴趣一直子被调动起来了。
师:这些风筝真漂亮!还有什么词语可以用来夸风筝漂亮?
幼1:美丽。
幼2:好看。
幼3:颜色鲜艳。
幼4:各种各样,非常漂亮。
师:你看到有什么风筝?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幼1:我看到有蝴蝶、猎八戒、孙悟空。我喜欢蝴蝶风筝,它的颜色特别鲜艳,有两只美丽的翅膀。
幼2:有老鹰风筝,还有小燕子、五角星、金鱼。我最喜欢老鹰,它的眼睛很大,很精神。
幼3:我看到有大蜈蚣、螃蟹、红灯茏,还有唐僧。我特别喜欢红灯笼风筝,觉得像过节一样。
评析:由于老师的提问紧接幼儿的感叹而来,而且问题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观察的顺序和思维就紧跟老师走了。在问、答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领略到风筝的色彩美和造型美。幼儿发言很踊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教师就在请个别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互相讲一讲,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这一环节,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为下的环节做了铺垫。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师:手拿一个风筝,便于幼儿看清楚。)小朋友们看一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全班小朋友。
幼1:风筝有上面的画和后面的架子。画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
幼2:风筝上还有尾巴,是布和纸做的。
幼3:风筝上还有长长的线。要把它拿在手里,不然风筝就会飞跑了。
师:看一看,这些风筝的尾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师:哪些风筝的尾巴长?哪些风筝的尾巴短?
幼1:大的风筝尾巴长,小的风筝尾巴短。
幼2:长串的风筝尾巴也长。
师:知道风筝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幼1:好让它在空中飘吧。
幼2:挂在风筝上好看。
幼3:我知道,尾巴是保持平衡的。星期天爸爸带我放风筝时告诉我的。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1:上面的图案是一样的。
幼2:大小也是一样的。
师:再来看一看,风筝的骨架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根尾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骨架上的竹棒长短一样,粗细一样,两根尾巴一样长,一样粗。
师:刚才小朋友已经发现所有风筝的面、骨架、尾巴,包括上面拴的线都是对称的。对称才能保持风筝平衡,才能放飞到天上去。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由于教师多用"看一看"、"我们来看"这些语言提示,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观察、讨论的内容上来,所以幼儿观察仔细,讨论热烈。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结构时,教师把风筝拿在手中,还走到幼儿中间,便于幼儿看清楚风筝的正、反面都有什么。幼儿看得清,有得说。幼儿发言句子连贯、通顺,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幼儿之间的讨论、个别幼儿的发言,都为全体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结构时,特别强调了尾巴的长短与风筝大小的关系的尾巴的作用,既因为尾巴容易被忽略,又为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制作风筝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在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对称美的时候,教师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蝴蝶风筝,以利于细以逸待劳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发现"对称",再请幼儿观察其他风筝,知道"对称"是所有风筝的共同特点。整个环节中,气氛热烈而有序,人人都很投入,达到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的风筝,你觉得它们除了大小不同、尾巴长短不同、画的形象不同、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说一说。
幼1:有的是平的,角的鼓起来。
幼2:有的是—个,有的好几个串在一起。
师小结:风筝的造型很多,种类上大体分为三种,(手分别指三个不同种类的风筝)有平面的,有立体的,也就是小朋友说的鼓起来的,还有串式的。
评析:为了让幼儿能比较容易地区分风筝的不同种类,教师在布置展览时,就特意将三只种类区别明显的风筝挂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幼儿经过观察比较,很容易发现风筝的三个不同种类。因为考虑到幼儿概括能力还有限,在此环节,老师破例做了小结,力求给幼儿留下正确的概念和完整的印象。
(二)、观看幻灯片,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1、观看幻灯片。
(依次播放以下六张约灯片,同时播放配乐说明。)⑴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风筝。
⑵最初的风筝是模仿鸟的样子做的,叫鸢或鹞。
⑶到了唐朝叫风筝。
⑷莱特兄弟根据风筝升高原理,发明了飞机。
⑸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中国风筝,在它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⑹每年4月20日到25日,国际风筝节在中国潍坊举行。潍坊被称为"鸢都"。
2、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刚才看的幻灯片中,都介绍了什么?看过后,你有什么感受?
幼1:是中国人发明了风筝。中国人真了不起。
幼2:风筝挂在美国,我觉得很骄傲,很想升国旗。
幼3: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我觉得中国人很聪明。
评析:教师在做教学准备时,一开始选了十多张幻灯片,内容比现在播放的要多,但从活动目标和幼儿接受能力等方面考虑,只保留了六张。由于幻灯片画面清晰度高,再辅以简洁的配乐说明,给幼儿留下了较探刻的印象。幼儿争先说感受,话语间洋溢出民族自豪感。
(三)、设计制作风筝图案,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1、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创作欲望。
师:小朋友,风筝这么美丽,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制作风筝有很多步骤,我们今天来设计一个风筝面的图案。放学时,可以把你设计的画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成风筝。现在来想一想,你要画一个什么图案?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提醒创作要注意的地方:今天画风筝图案的.纸比较大,请小朋友注意,画形象时要画得大一些,要对称;涂颜色时要先涂上面再涂下面,这样不会弄脏画面和衣服;大胆地画,心里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画好的风筝图案全部放到展示板上,请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用鼓动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又清楚地交代任务,这样幼儿有了创作积极性,又有任务要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幼儿动手画以前,先让幼儿想一想要设计一个什么图案,这是基于大班幼儿正从直觉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来考虑的。心中有画,纸上才有画,避免了盲目下笔。创作前,老师还就画面的人小、对称的要求、涂色顺序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做了强调。这些对幼儿能否成功创作出一幅风筝图案,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则个别不敢大胆作画、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用鼓励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信心,还建议他们可以画"展览"中自己喜欢的风筝的图案,降低了难度,还耐心地指导画的顺序、涂色方法等,帮助他独立完成作品。由于老师考虑周到、指导得法,所以在展示作品时,所有的孩子都能展示出自己创作的作品。看到一大片色彩斑谰的画面,孩子们露快乐的小鸟"唧唧喳喳"地交流,快乐和自信写在脸上。这时,更快乐和幸福的是老师!
延伸活动
1、做风筝:幼儿离园时,将作品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学习制作风筝的方法,动手做成一只风筝。
2、放风筝: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风筝。还可以将风筝带到幼儿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放风筝。
分析与反思:
本次活动作为一次大班综合活动,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主动的观察和讨论中,由对风筝外表美的粗浅认识,逐步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到风等的对称美,利用视听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产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风筝是幼儿常见的,了解风筝的由来、基本结构、种类等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活动目标设计体现了教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要求,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思想:"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活动过程条理分明、层屋清晰、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到渠成。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因为考虑到幼儿动手能力发展的程度对手完成制作风筝的整个过程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已想让孩子体验一下做成一只风筝的快乐,所以设计了延伸活动;和家长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和自己的家长一起,用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风筝图案,做成一只风筝,再与爸爸妈妈一起放飞,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第大的喜悦!对于家庭来说,又是一次多么好的交流感情、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机会!
风筝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朗读体悟;圈点评注品味语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细致品味文章语言,领会简洁凝练的语言背后蕴含的丰富意蕴。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阅鲁迅的相关资料。
教师:钻研教材。制作简易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中学了,学习任务更重了,你们平时有没有抽空想过学习和玩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们一会儿时间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回忆了“我”毁掉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我”的心只得()。
2、文章有几个“我”?
3、“我”分别怎么回答我们刚才探讨的问题的?
三、研读与赏析
1、“精神的虐杀”具体指哪一幕?为什么说这是“精神的虐杀”?变换人称带上感情朗读体会。
2、“我”改过的方法?结果怎么样?朗读品味探究“我”的心理。。
3、弟弟真忘了吗?朗读品味弟弟对风筝的入迷情状的描写。用到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弟弟?
4、学生再次变换人称朗读,通过“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蛮横与暴力及“我”这样做的理由,由此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哥哥?
5、“我”是怎样意识到“我”的错误的?为什么说“我”也“不幸”?“我”也是受害者吗?受谁的害?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相机点拨。
6、老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深深的“悲哀”之情。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大师鲁迅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又从他那学到了什么?
2、设计课文副标题并阐述理由。
3、文中弟弟的童年被无知的哥哥以及愚昧的'时代虐杀了,你们呢?你们的童年在哪?
五、课堂结语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可能这样的悲剧在今天仍然在上演,是啊,我们也很无奈,刚才同学都说了,做作业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这个社会不拼命就会被淘汰。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童年被家庭、学校、社会虐杀了,我们不能像“我”的弟弟一样麻木,以为这样是对的,就把这个“恨”给忘记了,只有记得这个“恨”,我们长大才会努力的去改变这个虐杀儿童的社会。鲁迅又何尝不是有着这样的期待呢?他在遗嘱中说:忘掉我。我们又怎能忘记这位有良知的民族脊梁呢?怎能忘记这位关爱儿童和青年的慈爱老人呢?就让我们也怀着一颗民主、善良、宽容的心待人吧,惟其如此,那晴朗的天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
六、作业(二选一)
1、假如你是文中的弟弟,你一定会有些新的感受想对哥哥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2、假如请你向父母推荐阅读《风筝》,你会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风筝
——一段往事,一个时代
“我”少年: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悔过——永恒悲哀
风筝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A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会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2、感受快板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艺术风格,体验朗读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快板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风筝课件、响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快板诗特点。
这首诗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这种打着响板表演的诗歌叫快板诗,它很有趣,很好听。
二、学习、理解作品。
1、教师表演前两段。
(1)提问:哪里的风筝最有名?风筝分几种?你能说出几种名字吗?
(2)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朗读。
2、教师表演后两段。
(1)提问:人们为什么喜欢放风筝?
(2)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朗读。
三、表演、巩固作品。
(1)师生以轮读的方式练习作品,教师可放慢速度,让幼儿有思考的时间。
(2)男女幼儿轮读,适当加快速度,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感受到快板诗的内在情趣。
(3)教师和幼儿边打响板边表演。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良好语言学习情境,培养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风筝教学设计10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作者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其反。我铭记于心。
风筝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欣赏、观察风筝,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欲望,学习风筝的简单制作方法。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风筝。
2、风筝会现场的录像。
3、录音机、录音带。
4、教师制作的风筝作品一个
5、制作风筝的材料(楟秆、不同形状的纸、彩带)若干、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引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
小朋友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为小朋友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欣赏、观察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制作过程。
引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风筝,想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哪些是你们见过的,哪些是你们没见过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欣赏)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把它拿过来。
提问: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
2、你知道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样做成的吗?(引导幼儿发现风筝的对称美)
(三)看录像,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愿望。
引导语:小朋友这么聪明,表现的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件礼物,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在给你们礼物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风筝会是哪一天吗?闻名世界的风筝之都是哪里呢?每年的4月20日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都会来潍坊参加国际风筝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就是风筝会现场的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放录像)提问:录像里有什么样的风筝?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吗?
(四)尝试制作风筝,体验合作的愉快。
引导语: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风筝会了,你想不想也制做一个美丽的风筝去潍坊参加风筝会呢?那么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筝?(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新)那还等什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尽量制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制作有困难可以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制作,制作完毕以后,请将垃圾收到小盆里。(幼儿动手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放轻缓、优美的音乐。
(五)展示、欣赏作品。
引导语:小朋友,请将你们制作的风筝带过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制作的是什么风筝,是怎样制作的?咱们来个风筝展示表演吧。
(六)结束部分:
引导语:小朋友制作的风筝这么漂亮,我们赶快到外面放飞一下,练习练习,过几天在风筝会上大显身手。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几个人一起制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风筝教学设计12
析教材
纸船和风筝带着松鼠和小熊的问候,带着他们的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当友谊破裂时,纸船和风筝又传递着他们的谅解,传递他们之间浓浓的真情。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与和好时的感人场面。
知学情
童话故事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是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写话卡”写话,把自己的心里话写给朋友。
2.过程方法: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中情感因素变化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0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美丽的故事《纸船和风筝》。
瞧,课文中的风筝带着生字宝宝来考一考小朋友,看谁能抓到它们(摘风筝游戏)
抓住 幸福 吵架 松果 草莓 扎风筝 折纸船 乐坏了 受不了
2、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这儿有高高的山,茂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溪,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他们的家建在哪里呢?
(回答:松鼠的家在山顶,小熊的家在山脚。贴图)
松鼠和小熊离得很远,他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第二板块:读悟交融感悟友情
建立友谊
1.有了朋友真高兴啊,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课文哪里写出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呢?
(指名)生答:
首先,我们一起来分享小熊的快乐吧!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小熊在干什么? 指学生回答。
生:小熊笑眯眯的,他拿着一只纸船在看。
课文中说小熊“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答:很高兴。
生:高兴极了。
生:很快乐
生:很开心
生:美得不得了
师:大家的词语真丰富。谁能读好第3段?指名读。
师:哎呀,小熊是有点高兴。谁能读得更好一点儿?
(指名读)听老师读一读,怎么样?(范读)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指名读)真棒!老师听了,觉得小熊心里都乐开花了。大家试着自己表演读(自由表演读)。
师:松鼠又会高兴成什么样儿呢,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松鼠在干什么?
生:松鼠高兴地拿着一个风筝在看。
师:读第5段。看看还有什么原因让他这样高兴?
(学生找到了句子)
是啊,他们不但收到纸船和风筝,还有好吃草莓和松果呢,能不高兴吗?(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看! 还有什么呢?(指祝福的话。)
对,我们还收到了美好的祝福呢! 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
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自由读(个别指导,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收到美好祝福时高兴的心情。)
3.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两个名字相同,但是模样不同的兄弟,请大家找一找,他们是谁呀?(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师: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谁来说说他们不同之处?
生:纸船“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风筝“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师指导朗读,用手势体会区别)
师小结: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有趣的地方。
友谊破裂
(情境引导,音乐伴奏)教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除纸船和风筝)
⑴ 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他们很难过。
⑵ 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女生齐读8、男生齐读9自然段。)
⑶ 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
生:因为他们心里还想念着好朋友。
修复友谊
师: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指名接着读)
师: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师: 收到纸船的小熊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傍晚…(指名接着读)
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漂流下来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让我们紧紧抓住友谊的手,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三板块:总结拓展,放飞情感
配乐自由读课文。
小熊和松鼠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珍惜友谊,所以在闹矛盾以后能够和好。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有与好朋友发生矛盾的事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让我们把心里话写出来吧。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4、把你的心里话大声说给朋友听。
附:
写话卡
我想对好朋友 说:
祝你
教学反思:在《纸船和风筝》这节课中,我经过反复斟酌最终以“纸船和风筝”为切入点,贯穿于“快乐搭桥——吵架——修补友谊之桥——重建友谊之桥”的整个过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感情的纽带。反复推敲后,我确定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板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另外我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情感,读出了韵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最后通过写话练习,让他们把从文中体会到的珍惜友情,联系到自己身上,更好地学会珍惜友谊。总之,整堂课较好地完成课前预设,达到预期效果。
风筝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4、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探究的精神,以及用不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文章。
教学难点:
懂得当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出现裂痕的时候,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贴图、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听儿歌吧?今天老师给大家读一首儿歌,要认真听,一会回答老师的提问。
友谊桥
吵过嘴,快和好,什么桥,童话桥,
你道歉,我检讨。风吹雨打永不老。
握握手,笑一笑,什么桥,友谊桥,
心中搭起一座桥。从小到老永不倒。
2、提问:儿歌老师读完了,谁来告诉老师,儿歌告诉我们,如果和朋友吵了架,应当做些什么?(快和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这首儿歌有关的课文。
板书;纸船和风筝,齐读课题(注意“风筝”是个轻声词。)
二、复习生词。(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爱动脑,下面老师就要和同学们玩猜字谜的游戏,注意谜底就是这篇课文中的'八个生字,好吗?)
1、复习生字(学生猜对一个就出示一个。)
(1)我说你猜。坏莓吵
(2)看动作猜。扎抓
(3)谁记得还剩下的三个生字是:幸福受
(4)齐读。
(师:看来,你们个个都能称得上是识字高手啦!)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板画。
刚才,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小熊和松鼠请来了,
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学了课文,我们知道松鼠的家住在__,小熊的家住在__,一条小溪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学生边说,教师边板贴人物、板画场景:小熊和松鼠、小溪和高山)
2、学习第2——6自然段。
过渡:(师指板书说)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师: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指板画)是什么和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
教师指板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重点学习
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师: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A、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师:哪里直接写出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就提示:有一个词直接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B、“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
C、生活中,有没有让你“乐坏了”的事?(提示说完整话)D、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师: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
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他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E、男女生赛读。(看看谁最能把小熊开心快乐的样子表现出来。)
师:小熊很高兴,小松鼠呢?让我们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F、个别读第五自然段(评价、指导)。
G、齐读第五自然段。(3)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心的你是否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A、自读。 B、指名说。
C、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如“漂流”“漂泊”。飘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如“飘落”“飘动”等。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D、表演读。(个别表演读、加上动作齐读。)
(4)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3.学习第七自然段。
就在他们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中时,(忧伤的音乐响起,出示第七自然段,教师深情朗诵)有一天,他们俩却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扬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
[音乐由欢乐变为忧伤,教师深情朗诵渲染气氛,感染学生情绪,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小熊、松鼠,此刻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句式训练:小熊很__,松鼠也很__。(课文中,小熊、松鼠的心情除了用难过,还能用上什么词?“伤心”、“孤独”“后悔”、“失落”。)
(2)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3)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虽然我们吵架了,可是我们都还是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他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1)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生:“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生: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师: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个读,齐读。(提示:可以联系平时你要是想买什么礼物时是怎样向爸爸妈妈央求的?)
指导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1)师: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又重新成了好朋友,他们高兴吗?(板书:高兴得哭了。)
(2)(板贴风筝和纸船)想想松鼠为什么哭了?
(3)句式训练: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句式:因为__,所以__。
B、让我们带着激动与兴奋一块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4)拓展练习。
(1)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生1: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和松鼠又和好了。”
生2: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高兴得哭了。
生3:小熊看到这么纸船向他漂来,连忙爬上树,把一只只风筝放到了空中,风筝上写着:“小松鼠,我非常想念你,天天盼着与你和好呢!”
(2)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3)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1: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
生2: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4)想对曾经和自己发生过矛盾的同学或朋友说点什么吗?大家说得太好了,只要大家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就一定能羸得友谊!最后送上一句友谊格言:若不能原谅彼此的小缺点便不能让友谊长存。——(法)拉布吕耶尔
五、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家长听。
2、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
风筝教学设计14
一、初解“和”字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形成到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任何一个看似平常的字背后或许都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特殊的含义呢!
2、比如,这个简简单单的“和”字,板书。
3、小朋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这个“和”字呢?如:你和我等,说得是人。小花和小草,这是物。跳高和跑步,这是运动项目……两个同类的词都能用“和”联系起来。
4、生自由地说一说。
二、读文找“和”
1、今天咱们来学习的这篇课文与“和”字就大有联系呢!
2、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小伙伴。想一想你能从课文里找到几对“和”。
3、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出示课文生字词语,请生个别读,读得好的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读不好的请小朋友提提意见。
5、这些词语宝宝可调皮了,一不注意它们都跑回句子妈妈怀里去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带生字词的句子,请生读一读。
6、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接下来就考考小朋友们的眼睛亮不亮了,小脑筋动得快不快了,快速读课文你从课文里能找到几对“和”呢?
7、生汇报。预设:纸船和风筝、松鼠和小熊、山顶和山脚、松果和草莓、快乐和幸福、漂和漂、折和扎、放着和挂着、 拿和抓……据生答板书。
三、细品“和”乐
1、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2、预设: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课文里有句话和你们说得很像,出示句子: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3、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这普普通通的纸船和风筝居然能让两个隔得那么远的小动物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这两样东西有着神奇的魔法?
4、让我们仔细研究下课文的2-5自然段,相信大家肯定能找到答案。
5、出示2-5自然段。请生自由读读课文,思考:纸船和风筝给松鼠和小熊分别带去了什么?
a、纸船(2-3)
1、纸船给小熊带去的是快乐(松果)。你从哪知道的?
2、出示句子,请生个别读。读第三自然段,师:这松果是怎么来到小熊身边的呢?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从山顶到山脚可能会经过哪些地方,这纸船才来到小熊家门口呢?生自由想象,出示说话练习。板书:漂
3、诶,小朋友,这松果是谁最喜欢吃的东西呀?那小熊又不爱吃松果,干吗要送它一个松果呢?
4、看来,纸船带去的不只是松果,更重要的是它还带去了——快乐,情意,心意,友谊……
(5、小朋友以前收到过像这样虽然不贵重,但却包含着许多情意和快乐的礼物吗?)
6、是呀,有个词叫礼轻情意重,难怪小熊收到这样的礼物会乐坏了呢。
7、让咱们一起带着曾经我们的朋友带来的'那份暖暖的情意去感受小熊现在得到的深深的快乐吧!齐读这两段。
b、风筝(4-5)
1、有句话叫礼尚往来,既然小松鼠送来了这么好的礼物,那小熊肯定也得表示表示了。他想给松鼠送个草莓,那赶紧也来折只纸船吧!不行?为什么不行呢?那要怎么办?
2、生读第四自然段,这风筝又会飘过哪呢?请生用手的动作来演示飘。板书:飘。
3、这飘到山顶的风筝又给小松鼠捎去了什么呢?
4、板书:幸福,请生和老师一起书写幸福。小朋友有收到过这样幸福的礼物吗?
5、小松鼠此时此刻和那时候的你们一样幸福,让我们也来读读这段话,去感受友谊给小松鼠带去的幸福吧!
6、就这样,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那是因为:出示:纸船和风筝给他们俩带去了( )。
7、小朋友肯定也有自己的好朋友,看了松鼠和小熊这对好朋友,你想给自己的好朋友送上什么礼物呢?出示练习,生口头说一说。其实,除了好朋友,我们还可以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们送上这样温暖的礼物。我想它会比其他昂贵的礼物显得更贵重。
四、“和”外之音
1、有幸福的时候就会有难过的时候,松鼠和小熊这对好朋友,像小朋友们一样也会吵架呢!板书:好 吵。那到底他们为什么吵架?后来又和好了没有呢?留待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2、写字。
风筝教学设计15
学生分析: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更要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中扩大视野,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凝聚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准备小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谁能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2、师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在宽阔的草地上放飞风筝。每当这时候,作者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位身体有残疾的老师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位残疾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放风筝,而风筝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2、检查字词的积累与理解。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齐读,理解部分词语。
(3)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读与说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并体会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4、学生默读课文后,质疑,教师予以归纳。
A、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B、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
三、课内研读,合作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春天的语段。
1、品读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引导。
A、“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B、“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飞上云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春天充满活力的语气。
4、小组讨论:这和作者所敬佩,描写的刘老师有什么联系呢?
5、各小组讨论后,交流所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刘老师经常在春天的时候给大家做风筝,带大家去放风筝;刘老师虽然断了一条腿,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像春天一样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二)再读课文,了解刘老师,受到他人格魅力的熏陶。
1、找出文中对刘老师外貌描写的语段。
2、品读,体会刘老师的慈祥、刚毅。
3、学生分组讨论:作者笔下的刘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具体叙述刘老师有关的事或语句中体会到的?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并找出文中介绍的相关内容。
(2)集体交流体会。
A、“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至“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B、“他的课讲得极好”。至“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C、“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3)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爱学生、爱工作、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扩展:你能谈谈你了解刘老师后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5)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黑板出示问题: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5、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6、各组交流,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思想感情。
7、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教师及时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师:对于作者来说,面对这样一个老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找出具体的句子。)
“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齐读这段话。
(2)发散思维:作者当时正处少年,你认为他觉得自己该怎样呢?
(3)融入角色:你们也正当少年,你觉得自己今后该怎样面对生活?(学生畅所欲言)。
(二)出示句子: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对词语“功德无量”的理解。
2、讨论:为什么作者那样肯定地认为刘老师一定会顽强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师:刘老师身残但志坚,我们应该向他学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思维,去创造,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刘老师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的`熏陶,还会让他们受到在人生道路上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教育。]
五、总结拓展。
1、师: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曲生命之歌。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2、谈谈你学完课文后有何收获,学生自由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是一项课外拓展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六、布置作业。
1、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篇“我最________的人”。
总评:
1、这堂课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整个设计从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问题,教师很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教学行为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的课改理念,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习本文意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风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06-01
《风筝》教学设计03-26
风筝教学设计01-06
《风筝》教学设计01-20
风筝教学设计模板08-05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03-20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04-07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06-01
《放风筝》教学设计11-08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