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6 19:39:5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5篇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除了认识长城是我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即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让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重点是图文结合,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重点围绕“伟大的奇迹”,展开联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难点是学习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进行表达。第二课时难点是想象建造长城的艰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

  1、谈话,激发兴趣

  幻灯片:“世界遗产”

  提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交流后提出学习任务:阅读语文书第81页,把答案画上横线。

  2、主题导入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学习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城。

  3、齐读课题。长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会被列入“世界遗产”?观察课文插图寻找答案。

  二、观察插图,学文。

  1、学习观察顺序

  提问:书中的两幅插图,为什么拍出的效果不同?拍摄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不同。

  教师板书:按顺序。

  2、补充问题。

  幻灯片出示:远看长城,你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主要事物,有重点去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预计学生观察结果:(长、弯弯曲曲、崇山峻岭)

  3、文中第几段对这幅图进行了描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明确写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4、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一段。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出来的?作者写清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长城很长,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弯弯曲曲的样子,还写出了长城的起止点,具体长度。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出示地图上长城跨越各个省市的图片,加深理解。也可以通过换把13000里换算成650万米,联系学生课间操跑过的路程1000米,用时4分钟,告知学生跑完长城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奔跑47小时。

  5、再次默读第一段,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打比方列数字长气势雄伟

  6、小结后过渡:语言的魅力来自于表达的技巧。咱们的汉语,简简单单一个字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个建筑之所以被成为“长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引导学生名字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长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城墙。

  7、从“墙”字入手,了解长城的设计巧妙。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墙?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长城的墙是什么样的?观察第二幅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并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抓住事物的特点,画出长城与我们家的围墙的不同点来。

  8、课文哪个段落对长城的设计做了具体介绍?请读一读,比较自己的描述,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文章不仅按顺序写清了长城的构造,还把设计的好处也写了出来。

  9、小结:要求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思考:这课的学习让你们对长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用上“不仅------还-----”这对关联词语练习说话。

  10、设置悬念: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它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设计巧妙,还因为什么?下一节课揭示谜底。

  三、布置作业,练习表达。

  1、谈话导入:回顾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长城的特点介绍给我们的?

  2、学生小结:由远到近、打比方、列数字(按顺序抓特点)

  3、创设情景:文明校园申报需要大家说说我们的校园,我们选一个校园中的景观——升旗台,进行介绍。

  4、范文呈现。

  校园的升旗台

  进入学校大门,就看到庄严,肃穆的升旗台。

  远看升旗台,在阳光照射下,旗杆闪闪发光。有风的时候,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端迎风招展,这让我到国家那革命烈士们付出了生命,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近看升旗台,往上走四个楼梯,就到了升旗台上,升旗台呈长方形,大约长十米,宽四米,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显得严肃、庄重。在升旗台正中间有一个正方形台子,也是大理石做的,旗杆就矗立在上面。旗杆是用不锈钢做的,比四层教学楼还要高。旗杆下面是粗的,越到上面越细。

  升旗台的两边镶嵌着美丽的花坛,花坛成“S”形,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花坛里面种着六棵笔直的桂花树,桂花树旁边种着几棵无名的紫色小树。花坛的外围种着一行四季青,春天来了比盆栽的映山红更有精神。每到八月,桂花开了,香气扑鼻,整个升旗台被香味包围着。花坛中的花都开了,让升旗台显得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升旗台,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昌河小学。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⑴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⑴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导入新课

  1、大屏幕展示长城远景图,配上音乐《长城长》。

  2、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3、师谈话导课:大屏幕上展示的是——?歌曲中唱的是哪里?通过课前交流资料,同学们对长城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扫清障碍

  1、检查生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

  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2、检查词语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小组读。

  ③齐读。

  3、检查通读课文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

  ②指名四人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③指名评议谁读得最好。

  三、初读感知 了解内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通过朗读和倾听,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长;高大坚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2、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长城,你觉得应该选哪一句?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三、细读品味道,积累语言。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1、交流第一段。理解长城的“长”和“蜿蜒盘旋”的特点。

  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2、交流第二段。

  ① 理解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② 说说长城的构造。

  ③ (课件出示长城近景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④ 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生1:在上面的瞭望口进行观察可以随时发现敌情,当敌人进攻时,躲在城

  ⑤ 师小结: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这样……(最后一句)

  3、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师导: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长城以它无言的雄姿伴着青山依旧,成千上万的人,登上了长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起来交流一下?

  ②体会修筑长城的艰难。

  ③配乐范读本段。

  ④生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师:是的非常感人,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这样的故事也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当时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当时修筑长城的人十之八九一去不回,与父母妻儿生离死别,身心的痛苦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崇敬再来读读这两句,

  (齐读最后两句)。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齐)结晶。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四、总结升华

  (配乐播放长城各方位资料图)

  1、师导: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2、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伟大的工程;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此处借鉴优秀案例,加深了孩子对长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够感悟出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3、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

  (齐读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骄傲、自豪:

  (齐)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

  二、出示图画,比较观察

  1、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两幅图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

  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

  四、感悟表达,交流感受

  1、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局部描写的方法。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自由读课文)

  3、自由交流。

  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

  预设交流一:

  研读重点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

  体会长城的长。

  ⑴ 在这句话当中,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

  (长龙)

  这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

  理解重点词。

  ⑵ 体会比喻、列数字的表达方法。

  ⑶ 激发情感,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预设交流二:

  ⑴ 从课文的第二段中,你还能感受到长城的其他特点呢?

  ⑵ 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感悟坚固、巧妙。)

  ⑶ 课件出示长城构造图:

  谁能当上小导游,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⑷ 了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导体会设计的巧妙。

  ⑸ 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付出的艰辛、智慧:

  ⑴ 预设交流三:

  ①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

  ② 重点研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

  交流体会: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③ 激情朗读:

  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④ 拓展画面,激发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课外资料,指读谈感受。

  ⑤ 激情朗读,反复诵读。

  ⑵ 预设交流四:

  ① 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

  ② 带着你们各自的情感体验,试着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读出来!

  六、课件出示伟人题词,齐读升华体验

  七、观看录象,加深感悟

  1、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写在课题上!

  2、同学们,把心中的歌,把笔下的情,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

  3、播放歌曲《长城长》,畅谈感受。

  【教学反思】

  一、借助媒体,超越传统,巧现画面,有效突破重难点

  进行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采取了传统教学时以看图为主线,图文结合,通过“三看长城”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如:初次读图,在看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有序表达方法,效果较好。利用两副画面,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直观形象的理解重点词句,简洁有效,一改以前词语教学时反复纠缠,理解模糊的弊端,收到奇效。再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更是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顺利帮助学生,为理解长城“高大、坚固,巧妙”的重点收到了举重若轻的良效。

  二、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该如何灵活应对

  第二自然段创设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借此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原本设计以一名学生为主介绍,其余学生补充的环节,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可在实际教学时,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课文、充分交流感受时,我就直接让一名学生进入当小导游的教学环节,此时台下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有出现我预设中的热烈场面,因此,我又反复“引导启发”,可还是费力不讨好,造成这部分内容拖拉疲塌。如果当时及时调整,以小组读书、讨论为主,再结合运用课件的图片资料,通过调动每一个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再来朗读理解,我想,效果会大不相同。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希望能给大家以借鉴。反思课前教学的设计与课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当教学的实际进程并没有向着课前所预设的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灵活应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是今后需要自身思考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磨砺,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教学立足于课堂,服务学生,达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灵活自如应对的境界。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五、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六、学习写作方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七、齐读名人的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远看 气势雄伟 条石

  长城 近看 高大坚固 方砖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 城台

  【教学反思】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近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的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

  2、学生准备:

  广泛搜集长城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民间故事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1、师:据报道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斯特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辩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的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是我国的一项伟大的工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长城)

  关于长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请大家展阅和简介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长城的资料和信息。

  2、师:大家的课前准备工作令老师相当满意。对于长城,你们都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来读一篇专门描写长城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板书课题:

  长城

  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记号。

  2、组织学生谈读后感。

  3、师:看来大家的感受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稍作加工,便能成为绝佳的解说词。大家知道吗,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游览这个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作。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在学生试着解说时,教师提醒其注意生字、新词读音,并帮助其梳理解说词的结构,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

  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

  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

  请大家看这张图,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描述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和更有吸引力。)

  2、师:这张图是在飞机上拍摄的,从中可以看出长城从远处看的一个大概模样。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请大家齐读第一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看的模样,并让学生对照图片体会“蜿蜒盘旋”的意思。

  4、让学生思考:

  作者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

  四、近看长城,剖析结构

  1、在飞机上鸟瞰可长城后,作者又来了长城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思考一下: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学生读书后回答。

  2、课件出示长城近景图:

  让学生走上讲台,对照图介绍课文第2段的内容。师生共评,归纳出长城各建筑的特点。对于跺子、?t望口和射口这三个部分,学生可能认识不够清楚,教师可以用图示来讲解。

  3、讨论: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长城的构造的?

  作者先写整个长城高大坚固,再写城墙顶,接着写城墙顶上的跺子,垛子中的射口和?t望口,这是先整体、后部分的说明顺序。

  4、让学生就这一段内容发表感想,体会长城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第二课时

  一、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学生齐读第3段。

  2、范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长城的修建者?

  3、提问:

  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艰难?

  4、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5、全班交流: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来修筑长城的?

  二、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1、指名朗读最后一段。

  2、师:他读得怎样?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比他读得更好?

  学生自告奋勇地朗读。

  3、师: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大家将“气魄雄伟”和“伟大”读得特别的重。谁能告诉我,你在读这句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说出自己是带着自豪的心情来读这句话的。再请大家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4、师:长城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长城。由于古代的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使得长城被赋予了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有了护国安邦的使命。它被印上了人民币(课件出示一元纸币的长城图像),被写进了国歌,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下面让我们唱起国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概吧!

  (播放国歌)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是一课看图学文的教学内容。它由两幅长城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增加有关长城的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8个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会写13个生字:“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扶、智、慧、魄”。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策略】

  学习本文,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紧紧依x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来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关键处给以点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观图品文──局部制画──评议感悟”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个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知识发现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长城远景挂图)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生答:长城。

  师板书:

  长城

  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长城的样子吗?

  相机教学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并试着用上这两个新学的词语来介绍你所见到的长城。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看到长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二、自由读文

  要求: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检查生字新词:

  问:这组事物名称的`词语你会读会理解吗?

  垛子 智慧 堡垒 砖头

  问:这组动作的词语你又能把它们读准并试着做做动作吗?

  扶着 瞭望 屯兵 相隔 打仗

  2、检查课文内容:

  ⑴ 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⑵ 长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可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归纳。

  提示:

  ( )的长城

  随机学习生词:

  气魄雄伟。

  3、检查朗读情况。

  三、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图片等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你了解到有关长城的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收获。

  二、学文感悟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是抓住长城的什么特点来写,为了说明它长课文还用上了什么词语?

  (具体数字)

  建这么长的城墙容易么?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2、近看长城又是怎样呢?

  ⑴ 细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是有哪些材料筑成的,城墙由哪些部分构成?

  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指导学生试着用简笔画把长城的结构画出来。

  ⑵ 通过了读文画画,我们知道了城墙的特点是高大坚固。你认为长城这样的设计合理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俗话说触景生情,所以作者站在长城上……

  (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体会词句: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个句子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⑵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先联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x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一句话进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让学生比较一下大概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从而体会出修筑长城的的确确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再联系第1、2自然段进行体会。课文先写长城的长,从侧面反映出工程的艰巨:

  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为什么呢?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x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三、总结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讨论交流:

  通过读文体会你明白了写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2、回顾课文,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根据课文的介绍结合自己的理解当小导游,设计导游词介绍长城。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

  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梦”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徒步走完万里长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由歌曲《长城长》导入。

  二、解题:

  (一)何谓“长城万里行”?

  从1984年5月13日到1986年4月5日,历时近两年,作者徒步对万里长城进行了考察,其中穿越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行程逾万里。

  (二)课文题目是《长城万里行》,这个题目告诉你什么?

  文题的作用:

  1、反映文章的主旨;

  2、反映文章的写作对象;

  3、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反映文章的线索。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1):文章哪些段落在写长城万里行?

  明确:7至22段。

  思考(2):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原因、行程、收获。

  四、具体研习,把握“长城万里行”。

  思考(1):读9到11段,回答作者为什么会徒步万里长城?

  明确:长城专家立誓要走完长城的宏愿未能实现,就连外国人也梦想能走完长城,自己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有勇气去完成这一宏愿。

  思考(2):读12段,感受“冲击波”“下决心”等词的效果。

  明确:“冲击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条条消息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之大之强烈。“下决心”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热爱,决心之大之坚定。

  思考(3):读16段至20段,作者在徒步万里长城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

  请以“他经历了……,让我们感到……”为句式写一句话。

  示例:他经历了满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

  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的危险,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

  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

  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

  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

  思考(4):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考验,因而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但作者又说“大自然也是慷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万里长城之行,让作者领略到了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的文化灵魂,了解了大西北文明的盛衰和当地风土人情,使作者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说大自然是慷慨的。

  思考(5):读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富有理想,不畏艰险,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

  思考(6):你从作者徒步万里长城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

  可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把握“梦”的含义,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回顾已学内容,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把握“梦”的含义,分享“梦”。

  思考(1)第一段作者说“小时候,我做了两个梦”,这个“梦”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明确:梦想、理想、志向等。

  思考(2)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读万卷书,成为作家;行万里路,成为行者。

  思考(3)那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明确:读了很多中外名著;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思考(4)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明确: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去,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三、体味内涵,研究“梦”。

  思考(1):文章写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

  明确: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梦,才有“长城万里行”去实现这个梦,二者是理想与行动的关系,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有了两个梦的交代,后文“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不显得突兀,这正是在实现第一个梦呀!最后,作者以“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结构是非常严谨的。

  思考(2):作者的两个“梦”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个“梦”是说,读万卷书是为了将来走人生之路,第二个“梦”是说走万里路也是在读一本活生生的书,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

  四、敞开心扉,放飞“梦”。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多梦的黄金时代,也许你的梦想是做一个探索大自然的科学家,或是做一个热情奔放的文学家,或是做一个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地告诉所有同学们,然后用“我的梦想是……我希望……”句式说出。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和整理有关长城的资料。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9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走进文字中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等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这些蕴涵高科技、环保、人文内涵的现代化建筑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现代人真了不起。

  多媒体演示: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古代劳动人民同样了不起,他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游览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引导:列数字的准确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资料补充: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多媒体演示长城构造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xx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仅三个字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4、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点: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石组成,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难怪作者感叹到: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设计理念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读读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2、 师:这三位重量级人物所说的三句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生:伟大。

  3、 导语:是啊!这伟大的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今天我们继续我们未走完的长城之路。

  4、 板书课题:长城

  二、方法指导:体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2、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1、欣赏一组长城远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说说这一组彩图与文中哪个段落相对应?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

  3、师:把能说明长城特点的词句找出并且读出来,远看长城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生:像一条长龙(长、大、弯)

  (二)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1、欣赏一组长城近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这一组彩图所体现的是第几段的内容?观察点有什么变化?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生: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了高大、坚固的特点。

  3、师:哪些词语描写了长城的备战设施?请读出。

  4、说说看:多媒体出示城墙垛子合成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射口、?t望口和城台”?

  (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出示图片。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学习第三自然段)

  2、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课文里那一句话在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生:略(见课文)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师:作者最后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归纳: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3、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抒发情感

  1、欣赏一组长城图片(多媒体出示)

  2、师:长城以被写进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他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间族的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他是中华民族的魂,他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它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生边欣赏歌曲《长城长》,边畅谈。

  六、师总结谈话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当今时代,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他的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观!

  七、作业

  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

  (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长城)

  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

  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

  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老师看到同学们今天的字好像都写得很仔细、很工整。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好,老师已经感觉到同学们高涨的热情,让我们再次带着这样饱满的深情齐读课题。

  2.自由朗读,解决生字

  请同学们保持这样的热情,朗读全篇课文。要学会读书,在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上记号。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保持这样的热情,朗读全篇课文。要学会读书,在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上记号。)

  课件出示:

  ⑴解决上面生字读音

  血

  ①xiě用于口语,例如:流血了吐血了血淋淋一针见血

  ②xuè用于书面,例如:血缘血气方刚血液血本

  ⑵理解难理解的词(先请同学交流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垛子:墙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山脉)弯弯曲曲地延伸。

  盘旋:山路曲折。屯兵:驻扎军队。堡垒: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⑶选词填空,整体感知

  长城像一条长龙,在()之间()()。它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有方形的()和( ),城墙顶上的城台是( )的( )。多少劳动人民的( )和( ),才( )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齐读。

  3.俯瞰长城,感受“城”长

  (课件图片浏览:长城全景)

  远看长城,你看了什么?(长)课文里说?指多名同学反复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都看了长城──齐读。

  长龙有头有尾,长城再长也有尽头?它的`两个头在哪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课件出示地图)师边演示边读(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里,对吗?)(不对,是一万三千多里)一个多字你有什么启发?(说话、写作、描写、读书的精确性)请同学们以后读书也要仔细。

  请允许我把说错的话再说一次: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4.观赏长城,认识长城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今天我们不从山海关出发,也不从嘉峪关出发,我们从北京出发,一起去近距离的观赏这历史的遗物。

  ⑴组织朗读,交流“观赏”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完以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你观赏到了什么?”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百多里真是漫长啊,可是为什么作者说“不过一百多里”呢(对比长城,一百多里的路程实在是太短了)于是耐着性子吧,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你激动地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长城,你观赏到了什么?

  观赏:

  ①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②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同学们观赏之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高大坚固,有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城墙)

  刚才有同学说“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城台是什么时候屯兵的堡垒?打仗现在还打吗?那么什么时候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古代)有多古?追溯到秦始皇最初建造长城,到眼前由明朝修缮过的长城,我们的长城真是历史悠久了!长城保存到现在,此时我们不禁由衷地赞叹到:长城啊,你真是(高大坚固)!

  课件出示:

  长城啊,你真是(高大坚固)!当我吃力地踏上城墙,走在十分平整的方砖上时,当我吃力地沿着城墙上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时,当我在垛子前方形的(瞭望口)驻足时,当我蹲下身抚摩(射口)时,我若有所思地扶着墙上的条石缓缓起身……

  “我”在想什么?(是谁建筑了这万里长城、他们是在怎样建造而成的)这些想法这些疑问,是你们站在长城上,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很自然地想到的!

  第二课时

  5.智慧结晶,长城永存

  同学们啊,作者此刻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吗?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作者一站,一踏,一扶,想起了什么?(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而且是?(很自然的)想起了劳动人民来。

  课件出示:

  当我吃力地踏上城墙,走在十分平整的方砖上时,当我吃力地沿着城墙上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时,当我在垛子旁、在方形的(瞭望口)驻足时,当我蹲下身抚摩(射口)时,我若有所思地扶着墙上的条石缓缓起身,很自然的,我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远方,蜿蜒的长城看不到尽头,俯视,是险峻的山岭,我疑惑……

  疑惑什么?(是怎样修筑的)是怎样修筑的?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抬上山岭的是什么?(条石)是怎样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是谁把这样重的条石抬上山岭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是靠什么把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上山岭的?(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劳动人民又是怎样单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上山岭的?(一步一步)同学们,他们这样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把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抬上的是怎样的山岭啊?(陡峭的是山岭)

  是的,正是陡峭的山岭(课件出示:陡峭的长城)。望着陡峭的山岭上平整的方砖,此刻你在想什么?(……)

  孩子们,老师仿佛听到劳动人民急促的喘气声了,我们为他们捏了把汗,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那样急促的喘气声,被巨大的条石压得沉闷了,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那样沉闷的喘不过来的气息被紧紧压在胸口了,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那样难受的气息憋在胸口,沉重的条石死死嵌进了肩膀上的皮肤,无法动弹无法喘气了,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条石滚落下了陡峭的山岭,整个山岭回荡着他凄厉的惨叫声,鲜血染红了条石,他的同伴麻木地从他的尸体上艰难地抬起条石,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是的!麻木!每天,每分,每秒,都有无数的同伴在这样的“一步一步”中不幸身亡。孩子们,这时候,你们站在这长城上,想着什么?(……)

  孩子们,几千年过去了,而为了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鲜血却永远都渗在了我们足下的方砖与手扶着的条石上。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样的自然现在是我们疲惫回忆下不由自主的喟叹而产生的!我们喟叹──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课件出示:

  站在(劳动人民洒过鲜血的)长城上,踏着脚下(劳动人民洒过鲜血的)的方砖,扶着(劳动人民洒过鲜血的)墙上的条石,我们应该为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肃然起敬!(全体起立,播放乐曲,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读写结合: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于是,我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指导书写“垒”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

  三、教学难点:

  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听说昨天就在这个大教室里,你们学习了颐和园这一课是吗?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肯定知道了颐和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遗产名录》的另一处景观――我国的万里长城。请坐好,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2、昨天赵老师和大家见面的时候,布置大家去预习课文,你预习了吗?谁说一说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3、检查生字词。

  指生分行读,及时正音。

  4、理解屯兵,指导书写垒。

  二)初读课文

  1、现在同学们都已经把生词读正确了,相信课文一定也能够读好,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读完课文后,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总结写作顺序。

  三)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师: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指导学生读出“长”

  总结写作方法:一个数字就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了长城的长。

  2、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

  知道读出雄伟,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并积累词语。

  像一条长龙:你感受到了它的样子,还有吗?

  第二自然段:

  1、这是在远看长城,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好吗?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又是什么?

  2、同位看图介绍。

  3、全班交流。

  学习了这一段,你觉得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高大坚固

  你们看我们劳动人民修筑的长城高大坚固,而且设计的如此巧妙,令外来入侵者望而却步,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古代劳动人民凭着他们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珍贵的世界遗产。

  同学们,再来看长城:远看,长城它――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它――高大坚固

  第三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登上长城吧,站在长城上,我们的脚下踏着方砖,我们的手抚摸着条石,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条石,什么样的方砖吗?此时,踏着这样的方砖、扶着这样的条石,你会想些什么?

  2、指导读出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苦。

  3、是啊,古代劳动人民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铸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4、这是作者的感受,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5、难怪作者会说:――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不只是作者会说,每一个见到长城的人都会说――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四)总结拓展。

  正因为它的伟大,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长城的伟大,其实关于长城的图片、故事、传说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下自己去搜集一下,并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做成《我的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看,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同学去年学习完这组课文后做的,相信咱们同学们会做得更有趣、更丰富。

  《长城》教后反思

  《长城》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备课时,我将这课的重点定为: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这节课我的大体思路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学生的自学、交流,了解长城各部分的作用,并从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是创设情景,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这节课,我尽最大努力体现这种“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检查预习导入,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共享,虽然没有热火朝天的议论,但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达到了生生互动的效果。而且可以让教师的引导具有方向性,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细读品味环节,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度和长城蜿蜒的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了地图和图片,同时也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将自己读懂的与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可以针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还有学生补充了很多课外的知识,书本知识与拓展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我觉得这一环节很好的体现了“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见解和主张,并敢于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形成课堂讨论的氛围,达到生生撞击的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大面积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在了解了它的特点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叩问文本,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

  最后让学生去发出自己的感叹,进行句子联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铸成这()的长城。学生从自己发出的感叹中,感受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结晶,并且对全文是一个回顾。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可以打开“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做成“我的世界遗产之旅”。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在课堂中感觉语言点有了,但是如何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仍需我继续探索。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词,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1、学习完整表达,有理有据。

  2、学习本节课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旅游啊?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处名胜,你准备好了么?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要试着用一段话概括出你眼中的长城,开始。

  1、刚才大家都读得特别用心,老师这里有几组生词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领读(你读得可真准,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同桌读、单人读(别着急,让他思考一下他肯定能读出来,我们等等他好么)、

  齐读(大家的声音真响亮,如果再干脆点就更好了,再来一遍)。

  2、蜿蜒:虫字旁,形声字

  垒字写法:撇折、点;上面大下面两个小;下面的土字大

  3、刚才让大家读书的时候提了个什么问题?谁来说说?

  都说呀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个词是?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奇迹)

  三、精讲

  为什么说是一个奇迹,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地方用括号括起来,并简单地在旁边概括出你惊叹他的原因。

  谁来把你的赞叹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注意要先告诉大家在课文中的哪一段

  (一)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城长么?谁来,读出你的惊叹。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35000圈。你说我们的长城长不长?来,我们一起再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2、大家看咱们课本里的图除了长还怎么样?(板书:弯弯曲曲)

  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板:蜿蜒盘旋(把话说完整)

  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3、这是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长城?(板书:远处)你能看着图,把远看长城的样子描绘下来么?

  是呀,看着如此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这是一个奇迹?

  (二)二段

  1、说说你的感受(板书:高大坚固)

  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2、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会儿啊请你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思考每一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谁来试试,老师说过,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了也不错,看谁最勇敢。

  3、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t望口和城台。)真会读书!但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4、大家注意看?t望台和射击口,为什么这样设计?

  (说的太好了,有理有据,我们说话就是要这样)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三)三段

  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

  1、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3、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4、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女生读

  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男生读

  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4

  《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读准词语

  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瞭望、血汗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

  3.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课文

  1、学生交流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体现了长城的长。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长城的长。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用以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之外,长城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到?理解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理解“蜿蜒盘旋”的词意“弯弯曲曲的延伸”。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分析第二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从长城巧妙的设计,以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构造,进而体会“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分析第三段。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了解修筑长城所处的年代。

  体会“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

  找出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艰难的词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一步一步、陡峭的`山岭等。

  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困难重重。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创设意境来帮助学生走进那个年代,理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多么地不容易。反复地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学生情感步步提升地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欣赏长城,赞美长城

  1、欣赏长城的视频,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拉进长城与学生的距离。

  2、用一句话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3、拓展名人对长城的赞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4、全文情感的升华

  与作者一起赞美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雄伟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长城》,学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远看、近看、联想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时候印象?作者怎样评价长城?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二、研读课文,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勾画体现长城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2、引导研读长城的“蜿蜒盘旋”

  (1)出示课件,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仿写、朗读。

  (3)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图,朗读。板书:蜿蜒盘旋

  (4)回应感情:作者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远看长城,让我们领略长城(齐读最后一句)

  3、引导研读长城的高大坚固。

  (1)相机引导理解介绍了城墙的那部分?课件理解‘‘垛口”等。板书:高大坚固

  (2)拓展:利用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

  (3)指导朗读。

  (4)回应感情,学生谈体会。

  过渡:是呀,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高大坚固的长城。谁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因为在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中。

  4、引导学生研读“血汗和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你最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出示段落: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哪些词句你最受感动?(数不清——条石多;两三千斤——条石重;二个没有——运输困难;陡峭的山岭——工程艰巨)修建长城和艰辛、劳动人民非凡了创造。

  B、20xx年多年前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段落: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多少”:无数,无限感叹。

  b、“才”:多么不容易。

  c、“血汗和智慧”还体现在哪里?(长城长、工程浩大、工程艰巨、高大坚固、易守难攻)

  d、指导朗读。读着这些沉甸甸的文字,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什么?(艰辛,非凡的创造力、由衷的赞叹)个别读,齐读。

  创设情境读:读着这些饱含着血泪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女同学读——

  辽阔天边的天空记录劳动人民的非凡的创造力,男同学读——

  嘹亮豪迈的号子饱含了对劳动人民由衷的赞叹。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让我们深情地读文章最后一句——

  5、播放长城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写话:

  我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

  我想对长城说: 。

  我想对中国人、外国人说: 。

  三、总结全文,拓展。

  1、将最后一句改为感叹句,诵读。

  2、引入外国朋友的题词,深化对长城的感情。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板书设计

  远看:蜿蜒盘旋

  长城 近看:高大坚固

  联想:血汗和智慧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5-23

长城的教学设计04-16

长城教学设计06-02

《长城》教学设计03-04

长城教学设计09-17

《长城赞》教学设计03-02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03-29

长城的教学设计范文03-28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01-19

四年级《长城》教学设计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