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说明文的写作对象和特征的能力,训练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培养学生对园林的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感,多角度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中的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创设意境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起始春秋时期,形成于五代,鼎盛于明清时期。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它们写下美丽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佳句。(屏显)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楹联
(学生齐读古诗)
古人把苏州园林写的如此美,那么我们看看叶圣陶先生又是如何写的呢?
二、初读课文准确概括
1.积累雅词。
2.思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给人的感觉是幅完美的图画,那么究竟有哪些景物?课文里提到哪些?(学生可能回答:假山、池沼、花草等)那么我们来看看假山、池沼、花墙廊子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分别概括3到9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说明对象和特点)。
(屏显)
第3段:亭台轩榭布局不对称
第4段:假山池沼配合有艺术
第5段:树木栽种修剪有画意
第6段:花墙廊子有层次
第7段:园林角落有点缀
第8段:门和窗设计有图案美
第9段:色彩淡雅给人闲适感
课文里反复强调苏州园林是图画美,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样的美景,谈谈苏州园林美在何处?
三、品味语言欣赏美景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细细品味,谈谈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讨论,可能谈到自然美、图案美、艺术美等,教师适当点评。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明确:自然之美,含蓄之美,细节之美。
同学们,说明文大多读来很单调、呆板,可这篇说明文,却有着美的语言,美的景色,更有着美的情感。课文的原题是《拙政诸园寄深眷》,寄是寄托的意思,眷则是眷恋的意思。叶圣陶是苏州人,从小和苏州园林结下不解之缘,文章字里行间溢满了作者对其的喜爱怀念之情。
四、体会美情写出真情
活动一:读出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自由品读句子,教师对朗读进行指导)
(屏显)学生齐读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的心里不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3.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4.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5.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苏州园林的美除了有大自然的眷顾,其实还离不开设计师和匠师们的辛苦付出,课文里多次提到对设计者的高度赞美。
活动二:写出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几句话,一节诗。
教师示范:
一面面古典之窗
一道道岁月之门
那是浓缩的诗,
或写意的画,
大自然的精灵,
文人们的情怀,
失意者的家园
还是我
冗长的梦乡……
(播放视频资料《请你欣赏·苏州园林》
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作品。
五、结课小语
林语堂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在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我想这也许是对苏州园林最好的诠释吧!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
《苏州园林》一文是叶圣陶先生应承香港一家出版社为苏州园林摄影集而作的序。文章条理明晰,结构简单,语言生动,词藻丰富,富有表现力。序文尽显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一幅完美的图画目的。文章虽然是介绍性说明文,但它为我们打开了窥探苏州园林艺术之门的奥秘,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壮丽的山河。我着重引领学生走进文章,积累语言,学会感悟,发现苏州园林的美。通过拟广告词,发现美等环节,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说明顺序;
2.积累、感悟语言,品味如诗如画的画面和准确的语言;
3.通过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创造的美丽画面和创造手法,感染学生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品味如诗如画的画面和准确的语言,感受美的意趣。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
出示一组苏州园林的的图片,让大家猜想这是哪里的圣景?美不美,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短语表达这种心境(学生回答苏州园林,美,各抒己见话苏州园林)。我们同学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今天叶圣陶先生将带领我们去发现苏州园林美的奥秘,同时领略其中的美。
板书: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叶圣陶
第二板块:知作者,读课文,理顺序
作者及文章介绍: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言,最初发表在1979年第四期的《百科知识》上,原名为《拙政诸园寄深眷》。叶圣陶先生本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十分熟悉,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典范,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多角度、全方位向读者说明到了园林就如在画中感觉。
默读课文,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并找出其中相应段落。
理清顺序(总说,分说,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说明)
第三板块:广而告之
过渡语:苏州园林的美历来备受人称道,影视将苏州园林之声、光、色搬上舞台,风光无限;佳作美文极尽绚烂,演绎多少缠绵故事;游人如织,碧空荡漾多少欢声笑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是天堂里的瑶宫贝阙。
请阅读课文1、2自然段,从中摘取一句作为宣传苏州园林的广告语,并说说你的意思
心驰神往(教师摘取辑录)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5、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6、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
(以上几句通过全班齐读,再由男女生错读,读出苏州园林的独特美)
第四板块:美点寻踪
写意山水园
过渡语: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和文化意蕴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默读课文3-10段内容,发现美点。(可以从审美的观点,美丽的画面,创设美的手法,组合美的元素等方面谈谈。)(通过发现,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品味句子的精妙用法,同时掌握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诗画园林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第五板块:溢美之辞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出自人手、宛然天成
(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对苏州园林独特美的感受和理解)
第六板块:思维之花
结合本文探究“美”是什么?
和谐是美的状态,而美的状态是自然状态。
和谐即美,美即和谐。
和谐自然,才是美的最高法则。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3
【目标预设】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 powerpoint 课件。
【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欣赏评弹,导入新课。
由欣赏苏州评弹,联系到苏州的园林,导入新课
二、讲析
1、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⑴ (幻灯显示课题、作者)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⑵ (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⑶ 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
① 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②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③ 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④ (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⑤ (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① 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② 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③ 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④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Ⅰ、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Ⅱ、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Ⅰ、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Ⅱ、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3、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⑴ 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① 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②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⑵ 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① 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② 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 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 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② 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⑷ 讲析第6自然段:
① 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② 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4、略谈其他段落:
① 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② 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
4、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4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的:
1.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
2.了解说明事物的层次
教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祖国江山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2.使学生认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
2.总说分说的结构层次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教育重点○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拥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山川大河名胜古迹,有谁能说出几个?—北京的长城、故宫、桂林山水……有句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什么闻名?—西湖,那么苏州呢?—园林,同学们也许我们未曾到过苏州园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游览一下苏州园林,一饱眼福。
二.介绍作者(教育重点○2)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一字行,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他写自己的故乡,表达他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如果让我们写写我们的故乡,也会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吗?——会。
三.生字生词(出示小黑板)
轩榭(xuānxiè)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òukōng)重峦叠嶂(zhàng)
标本:保持原样,经过特殊制作供学习、研究、参考的动物、植物、矿物。
鉴赏:鉴别,欣赏。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笔。
重峦叠嶂:形容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雷同:不该相同反而相同。
玲珑:器物精巧细致。
四.掌握单元教学要求和本文学习重点,主要结合思考题1~2完成:
重点1:从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思考○1
重点2:总说分说的结构层次。——思考○2
五.划分层次
一.<1>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标本”
三.<10>总结全文——回味无穷
六.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并思考这一部分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
答:“标本”。它在文中是“典范”“精品”“榜样”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各个园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问:“鉴赏”一词为什么用的好?
答:这里有鉴别,欣赏的意思。
(二)分析第二部分(2~9)
1.第一层次(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问: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问:是怎么达到“处处如画”的这个目的呢?
答: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就体现在一亭一榭,一草一木,各个近景远景之中。
问:“他们”是指谁?(教育重点○3)
答:设计者和匠师们。
问:如果只有设计者或只有匠师们,行不行/
答:二者缺一不可。
2.第二层次(3):默看课文,老师提问问题。
问:这一层与上一层是什么关系?
答:是上一层说部分的分说,是第一个讲究。
问:这一讲究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不对称。
问: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答:对比,用我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突出了苏州园林的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图画美。
3.第二层次(4):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一层主要写什么?采用的是什么层次?
答:主要是第二个讲究,用的是总起分述的结构层次。
问:写假山主要有几种形式?
答:两种形式。○1层峦叠嶂○2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问:游览者在登山时为什么会有“只觉身在山间”,而“忘却苏州城市”的感觉?这是谁的功劳呢?(教育重点○4)
答:这是因为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经验丰富以及很深的艺术修养,才使苏州园林的假山建造的如同真的一般,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问:写池沼共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一个景最美?
答:有的池沼宽敞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决不雷同,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玲珑的石头;花草;池沼里有各色金鱼,鲤鱼,荷花,睡莲;最美的是“鱼戏莲叶间”一景,给人的总是“如画图”般的感觉。
4.第二层次(5):学生齐读
问:哪些地方运用了描写和议论,有什么作用?这一讲究是怎么着眼“画意”的?
答:“古老”“盘曲嶙峋”“满眼的珠光宝气”描写,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讲究自然,画意(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第三层次(6~9):学生分组讨论○6○7○8○9四个自然段主要理清两个问题:
○1从哪个角度突现“图画美”?○2结构层次怎么样?
第一组读○6段:主要是从花墙和廊子来写,层次多,
景致深,景中套景,画中套画的艺术境界。
第二组读○7段:主要是从各个角落的布置来写。图片美
第三组读○8段:主要是从门窗的雕琢来写。总起分述
第四组读○9段:主要从色彩美来写。
问:为什么要用淡色调?(教育重点○5)
答:可以给游览者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因为游览者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欣赏
美,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休息,所以要意淡色为主,给人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可见设计者和匠师们考虑的多么周全完美。
(三)分析第三部分(10):学生齐读,思考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更加向往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5
课时
总2课时
课型
写作课
备课时间
10-12
第2课时
使用时间
10-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重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学准备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3、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板书设计
总说特征——分说(具体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修改、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字音字形字义掌握情况(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检查,师抽查)。
二,图片欣赏,引导学生品读一些语段
1,对比欣赏对称性的建筑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明确苏州园林布局的自然之趣。
2,假山和池沼,抓住“艺术而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复制的,而艺术是不可复制的,是更个性化的,“忘却”“只觉得身在山间”,是以假乱真;池沼的安排也是首先在顺其自然。
3,对比欣赏宝塔式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足取”,说的还是自然。
4,图片欣赏,让学生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行成的层次感。
可以多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领会。比如杜甫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三,小结课文。总之,无论是布局,还是配合、映衬、层次,还是小到角落门窗色彩,虽然是人工,但巧夺天工,而它的美,简而言之,就是美在自然。所以在上节课的板书后面我们还要加上”巧夺天工,美在自然。”本文写作条理清晰,语言朴素。
四,布置作业:比较阅读读本上的《苏州园林》
本册有三个单元的说明文,本单元的要求是“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看看它们分别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又是怎样逐层深入地进行说明的。”可见,编排者旨在通过一定量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写作。而说明文的写作也包括阅读,最首要的是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条理清晰的说明。对于这一点,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可采用点拨法、讨论法加以落实。建筑是凝固的诗,中国园林又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诗,要让学生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扩而大之是看传统艺术,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可采用图片欣赏法、比较法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性的体悟。
作业批改记录
已经完成
批改时间:10月12日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6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使小组合作、讨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理解、感受、体悟园林建筑的自然美,让每个学生从心底热爱自然。
二、教学方式的构建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画面,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更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园林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利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面与文字叠放,能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理解、领悟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篇说明文适合培养学生自我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成“整体把握”——“具体感受”——“审美探究”的学习过程。
三、教材分析
1、地位:本文是五四制九年义务教育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说明文。本册教材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其次了解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其准确的说明语言。因此,作为说明文的起始课,本文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本文,对学习其他说明文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2、教材内容分析:《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老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称其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即典范之作。然后,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布局,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我觉得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像导游词一样的平面介绍,也不是呆板严肃的结构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示在读者面前,所以作者在文中处处提到“画”字,使读者无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感觉,不见其景却如临其境!学习这样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
四、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通过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讨论、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
3、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设计方法、手段
我没有去过苏州园林,读了叶老的《苏州园林》之后,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园林建筑更是富有诗情画意。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真的不想让这种诗情画意在传统的教学中流逝,于是我让学生抓住“以读为本”的宗旨学习课文——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说话、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鉴赏、在读中感受。具体来说,我是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领悟最能表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整体把握全篇关键所在,然后通过朗读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苏州园林独有的艺术魅力。同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自主解决问题,用电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园林,因其独特的园林艺术而名闻天下。
(放多媒体,展示并欣赏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部分图景,让学生看图扩写一句话:这是一处的园林。)
如果我们能去游览一番,定会终身难忘,可惜条件有限。我们就通过学习叶老的这篇《苏州园林》,来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出示课题、作者的镜头〕
(二)学习新课
第一步:现在,让我们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重要内容、重要信息、关键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交流。读的过程如有疑问、请举手。
同学一起交流(指导读书的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明确“标本、鉴赏”两个关键词
〔放镜头2〕:出示“标本”“鉴赏”
(由“标本”“鉴赏”总领全文,选好教学切入口,有创意)
<1>解释“标本:
(因为苏州园林“可以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那么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放镜头3〕关于亭台轩榭自然之趣
假山池诏艺术
花草树木画意
花墙廊子画意
(出示画册)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特点,每一张画片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可见,苏州园林的特点确实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想:这就是标本,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征。我们读说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
接下来再释义“鉴赏”,和“欣赏”“观赏”比较释意
(同学发言后,师归纳,同义词比较,体现语言课特色)
〔板书:欣赏、玩赏、鉴赏〕
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
2、第二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鉴赏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写得最好。(请同学们交流)
(这是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这一问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自由发表意见)
下面老师来谈谈看法,好吗?老师读了这篇课文,觉得第4段挺好。
〔放镜头4〕结构美总论——分说
从多角度说
的字样,并板书
因为:第一,层次清楚: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来对第一句话进行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这样,文中总说分说清清楚楚。再看写假山时也是按总分顺序写的。
第二,多角度来说,如写假山部分:先正画写假山“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然后呢,从设计者和匠师的角度来写,就是“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画。最后从游客角度写。游客攀登假山时,能欣赏到、领略到这些画意,因此即使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会让游客觉得“身在山间”。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游览者的角度来写呢?
我们再回头看这些文字中第三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些句子能涵盖苏州园林所有的假山吗?不能。因为从正面写,是写不尽假山的美的,只有写设计者、匠师,写了游览者后才可把假山的美都表现出来了。
我还喜欢这段文字的语言,请看:
〔放镜头5〕鱼戏莲叶间镜头
板书语言美概括性强
精练而形象
一、概括性强。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这个句子将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都概括出来了,它强调的是艺术,假山的堆叠充满了画意,这就是艺术。
二、精练而形象。如结尾句“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这中间“鱼戏莲叶间”就是一幅画:红色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清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戏”字用得非常形象,将鱼儿那种调皮、玩耍、游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而画恐怕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又是入画的一景”,句中的“又”字,它强调这是许许多多画中的一幅,一个“又”字,涵盖了多少内容啊。大家看,仅这么一个句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精练而形象,似乎也充满了画意。
3、下面,让我们在鉴赏、品味的基础上来集体朗第4段。
师小结:
同学们:鉴赏课文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鉴赏的: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读书也可从两方面读:初读了解,再读精读、鉴赏品味。
下边,请同学们也像老师那样,从这两个角度来鉴赏。小组合作完成,然后交流。(引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阅读,鉴赏方法)。
(三)知识探究、延伸
同学们,我们刚才跟着作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实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苏州园林还有很多美地方。
老师提示,如园林里的楹联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什么是楹联?(就是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对联。)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镜头6〕演示楹联
大家看看: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与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图。楹联与景物是相互映衬的,这就是苏州园林的另一个方面。这个课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个课题的设计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出探究性课题,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新课程理念)
(四)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苏州园林》带给我们的精彩和美丽(齐读)
这是我设计的《苏州园林》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我将采取分组合作、研讨,让学生梳理归纳全文脉络,并展示给大家。明确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及其特点(即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板书设计我采取框式结构形式,按文章结构特点来设计的,直观清晰。
七、设计特点: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安排了三次阅读活动,每次的目的不同,这样安排强调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放手让学生自由读,有创意的读,而不是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三次比较集中的合作交流活动。
(三)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述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又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苏州园林总特点
2.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3.领略我国园林建筑美的风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苏州园林总特点
教学难点
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现在,就让老师就和大家来一起来观赏苏州园林的美景吧!
二、苏州园林简介和欣赏
1.苏州园林简介
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內大小园林将近200处﹐为全国之冠。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別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苏州著名的园林还有﹕
退思园、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艺园。
2.苏州园林欣赏(视频展示)
欣赏完影片后,让学生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三﹑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浏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很熟悉,本文是他为一本有关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粗体字字音
轩榭(xuānxiè)丘壑(hè)镂空(lòu)
嶙峋(línxún)重峦叠嶂(zhàng)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
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六、合作探究
1、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加以说明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2.作者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以上内容的?
(四个"讲究"重点写了,三个"注意"略写了,四个"讲究"是从大处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三个"注意"是从细处表现苏州园林"图画美",这样就围绕并充分说明了第二段中提到的--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说明的.由此可知第2段和3.4.5.6.7.8.9段之间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说明的。
以上内容板书(多媒体显示)
完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美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的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大处讲究主
图讲究近景远景的层美(6段)
画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2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细处注意次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总说)(分说)
七、课堂作业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试说说其作用。
(先复习并展示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
讲究对称的。
明确:作比较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美。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不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明确:举例子。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明确:作比较,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八、课堂小结
1.学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本文以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紧紧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地介绍。苏州园林说我国园林的典范,而这篇文章也是我们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典范。
九、课后作业
我来做导游
假如你是苏州园林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苏州园林的景观?可以选择介绍苏州园林概况,也可以选择一处景物来介绍,如假山、池沼、廊子等。
根据上面要求写一段话,要求写出景物特点,字数在200字以内。
巫小红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苏州园林(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划分文章层次及概括层意。
3.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 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圈划出不会的生字词并解决,或与同桌小声交流讨论。
时间:4分钟
轩( )榭( ) 嶙( ) 峋( )丘壑( )镂( )空
2. 同学们拿出本子默写生字
3.同桌对调批改,并个别分析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概括内容)
(一)先学。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大家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读了课文,你认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时间:4分钟
(二)后教
1.生朗读课文并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与讨论
2. 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点拨,其他生举手帮助纠正补充,最后修改并记录。
3. ppt出示:
特点: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本文抓住特征,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多方面加以说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及概括层意。
时间:3分钟
1 师巡视,个别辅导
2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与讨论
3 师点拨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3—9段,探究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这七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5分钟)
六、当堂测试
伴你学》P71 4.5
七.板书设计
21 苏州园林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10 ):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9
【教学理念】
1、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说明文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中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
2、摒弃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预习了解──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2、教师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介绍的文字及图片,设计成课件,以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结合手中的资料书,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课后习题,并将有关字词摘录到预习本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缺少对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缺乏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因而课前的积累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苏州园林,为学习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故宫博物院》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御花园的“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松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中。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举足轻重,可谓典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先生步入他的美文《苏州园林》,去感受一下苏州山水亭榭独特的景致,别有的韵味。
接着教师出示课前找好的苏州园林的补充资料,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苏州园林,增加感性认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把学生引人新课的“大千世界”,激其情,引其思,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学习课文铺设基石。为此,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借助学生熟知的课文知识,与学生一起回忆旧知识,引入对新知识的了解。再借助资料补充完善,巧妙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人手。(板书: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具体接触说明文,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做到以下几点:
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划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⑵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
(学课文的开始让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老师包办代替,让他们靠自己能力去探究,去发现;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师: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并简要小结:“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告诉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们独具匠心。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何是写局部?哪儿是写细部。(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
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结构图: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师:我们再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3、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
(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举例。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
(在合作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任务就是组织串联,点拨深化,总结升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
五、探究式拓展课文
1、质疑: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说,教师不作具体答复。)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在每一节课中得以体现。)
2、想象并设计“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要求从房屋、桥梁、花树的布置和雕塑、池沼中选一个方面来表现,可以用图画加上说明性的语言,也可以用语言直接描绘。
(拓展是锻炼学生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还要构建课文里没有的知识。这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3、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2、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理清结构
1、快速阅读2~6段。
2、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3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第4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第6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这几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第2段是从整体上概括,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体说明。
4、默读7~9段,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三段依次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图案美、颜色美。
四、掌握说明方法
1、为说清事物的特征,说明文常常运用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请从文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A、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特点;
B、打比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使对象形象可感;
C、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增强说服力。
2、结合《中国石拱桥》,你还能再找出其他的一些说明方法吗?
A、举例子:“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既增加可信度,又使内容血肉丰满。
B、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有准确的了解。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大家基本上把握住了全文内容: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基本的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从而对说明文这种体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
3、请说出以下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的卢沟桥。
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⑶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⑷(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⑸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二、品味语言
出示投影:
1、请学生找出与下句匹配的原句,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⑴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心中早已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语言简洁、雅致。
⑵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相同。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⑶至于池沼,全引用活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用“大多”来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
2、体会加点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先“艺术”后“技术”,强调的是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能给人审美愉悦。“不仅”说明没有技术作保障,艺术效果将难以产生,只不过苏州园林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
③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使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3、学生自由补充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三、布置作业
参观本地一处景点,写一篇介绍该景点的说明文:
⑴可以整体介绍,也可选择某一特定对象,如桥、山石、树等进行说明。
⑵不少于500字。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4.课文研读,播放教学PPT,PPT内容为: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感知课文的总分结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自由谈感受PPT图片展示
自主学习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作者,有效指导学生的预习,落实好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课前导读,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播放PPT。
合作探究请大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文眼,将整篇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可以互相讨论。相互讨论或自己独立完成,向教师汇报结果。
播放教学PPT
当堂训练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系内容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然后当堂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播放教学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活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意并用词语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简洁生动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研讨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吧。
二、出示投影,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嶙峋(línxún)
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zhuó)
2、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5、为什么只有四个讲究而不是七个讲究?
6、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本文除说明外还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说其表达效果。
9、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值得你学习?试举例说明。
明确:
1、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表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
2、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3、可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性”、“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4、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上文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苏州园林中“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等。
5、四个讲究是从局部上讲苏州园林的特征,后三个方面是从细部来讲的
6、说明顺序是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7、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如: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
8、记叙: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的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议论:如“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9、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典雅,富有画意。小组讨论圈点批注。
五、探究学习,拓展思维
讨论:
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
(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给予肯定)
要点:可按照时间顺序;可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
六、布置作业,训练写作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150字)
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和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附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不止这些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
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
总说分说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感受并品析苏州园林的画面美;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理解本文结构特点;
3.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理解本文结构特点。
2.感受并品析苏州园林的画面美,品味生动严密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同学们运用你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明确:“苏州园林甲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地道的苏州人——叶圣陶先生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吧!
二.感性认识:身临其境,感知文本
1.情景设置:假如全班组团游览苏州园林。
多媒体播放视频朗读,学生置身其中,用心游览,记录心情。
2.遇记者,受采访。
教师当记者,采访学生。
采访问题:游览完苏州园林,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心目中的苏州园林。
3.心情小记:苏州园林美如画。(如诗如画、风景如画)
三.理性认识:静默解读,探究文本
1.说明文常识小站学生快速浏览
2.配乐默读,自主探究。
(1)配上一韵味十足的古筝曲,让学生快速默读浏览,解读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明确: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解读全文中心句。
学生反复诵读“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读出你认为重要的点。如“务必”“无论”“总是”“完美”等。
3.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1)苏州园林被誉为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足以见得它的非凡地位。第一节中哪个词语也透露出这层含义呢?明确:“标本”。
(2)“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具体从哪些方面体现?
小组讨论:看哪个小团的游览者心最细,能快速找到苏州园林的美。
(3)归纳梳理,明确说明顺序、文本结构。
4.漫步亭台轩榭
(1)配乐朗读,漫步其中。
(2)根据说明文特点,师生解读文本。
提示: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准确使用的说明语言。
明确:亭台轩榭,要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由现象到原因
作比较、打比方,要求学生做具体阐述。
语言准确的体现“绝大部分”“绝不”等。
(3)直观画面的感受
5.品画轩
学生在师生共同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提示,自主学习,品析其他画面,然后全班交流。
四.板书设计
苏
州感性认识:美如画热爱
园理性认识:图画美赞美
林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4
【教材简析】
《苏州园林》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本文层次分明、表达灵活、语言简洁的特点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1、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法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1、问答式教学法:
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法:
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3、情境教学法:
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 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在学法上可采用:
⑴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⑵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投影照片)
三、快速阅读,感知形象
在简要的导入之后,立即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3~4分钟内读完全文(本文共1551字,每分钟约读400~500字),并思考,这篇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注意:这篇课文所要说明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特色,而是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
四、重点研读,筛选信息
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3~9段要求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五、品味鉴赏,学习语言
1、准备一些宫殿式建筑、西方园林中的行道树、北京的宫廷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比较鉴赏,感觉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提高同学们鉴赏造型艺术的能力。
2、⑴文章用语典范,简洁精美,试找出自己喜欢的语例加以品析。如: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⑵文章段式规范,结构严谨,教师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设计练习,指导阅读(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如:第五段。
六、美文阅读,拓展延伸
可参考《新课堂──同步探究与练习》进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能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本中苏州园林的特征。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说明内容组织材料的方法。
3.了解我国园林的发展、南北风格异同、构成要素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园林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热爱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
三、教学策略
1.首先请个别学生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园林(苏州园林最好),体会园林艺术的丰富多彩。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明确全文的总分总结构特点。
3.梳理段内各句间关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具体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4.补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介绍,加深学生对中国园林的了解,拓展所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园林艺术的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提起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环秀山庄、狮子林、退思园等苏州诸多园林,都不禁让人心向往之。你欣赏过哪座园林,试着说说它的特点,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增强感性认识,避免因教材说明性强而影响阅读兴趣。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苏州诸多园林的共同点吗?这个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有人居然给出了答案。请大家阅读《苏州园林》,从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中找出答案。
(二)整体感知
1.从文章中找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一句话。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教师引导:全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肯定了苏州园林各具特点的事实,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作者思维的严谨。第二句明确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第三、四句是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角度具体阐明如何实现这一特点的,要抓住关键词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指代的是上一句内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则表明第三句是说明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第二句才是最终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五句是从游览者的角度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特征,这样三、四句和第五句就从设计建造和欣赏两方面充分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总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段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键词句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2.明确第二段与后文之间的关系。
第二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三至九段:从不同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第十段:总结全文。
总结:第二至十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
【设计意图】了解说明文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这点虽然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本文作为开始学习说明文的例文,为了让学生巩固基础,还是有明确的必要。
3.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所写内容。
高度评价苏州园林的地位。
教师引导:第一段有四句话,第三句是高度评价的中心句。第一二句看似与中心句无关,作者比较自谦地说明了实地欣赏过苏州园林和其他地方的园林,实则表明了作者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标本”的高度评价是有事实依据的,体现说明文用事实说话的严谨。第四句“因此”,补充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重要,同时也说明本文在园林鉴赏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因为概括全文说明内容的句子在第二段,所以第一段比较容易被忽视。将第一段进行重点分析,希望学生体悟作者的思维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梳理层次,准确把握说明内容
依次概括第三至九段的说明内容。
(明确:说明内容包括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帮助学生有意识用完整语句概括。)
第三段: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
教师引导:本段重点落实说明方法的赏析。第一二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我国的绝大部分建筑与苏州园林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其不对称的特点。第三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园林的不对称的特点。第四句设问,承上启下,使文章内容关联更紧密,引出下文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趣、不对称的特点。全段所有说明方法的运用都紧紧围绕“布局不对称”的特点展开,中心明确,特点突出。
第四段: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之趣。
教师引导:本段有两个问题要强调。一是首句只明确了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说明对象的特征要从后文内容中概括。二是说明池沼部分内容比较纷杂,包括引用活水、边沿设计自然、池沼鱼莲有画意等,概括出特点。
第五段: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
第六段:苏州园林近景远景层次多、景致深。
教师引导:本段明确苏州园林中增加近景远景层次的方法有“花墙和廊子”,还有“镜子”,两者间是由主要到次要的关系。
第七段: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八段:苏州园林的门窗体现图案美。
第九段:苏州园林极少用彩绘,突出自然美。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即“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能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常用说明方法”。很多时候学生读一篇说明文看似读明白了,实则不求甚解,只有真正明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说明内容,明确说明方法的作用。以上内容看似涉及面很广,但都是围绕划分语段中各句间的关系而展开,在授课过程中主线明晰,重点突出,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多种说明文阅读能力。
(四)知识拓展,情感体悟
苏州园林能够“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正如作者所言,“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叶圣陶先生只是为我们揭开了园林鉴赏的一角,如何更好地欣赏中国园林,值得我们探究的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知识。
【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爱上中国古典园林,就应该先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最好是激发兴趣让他们主动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自身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只要窥见一斑,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陈从周《梓翁说园》或《园日涉以成趣》),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相同的园林鉴赏说明文,不同的写作风格。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且陈从周的文章多引古诗文,多读能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请为你的校园设计一角园林景观,明确特征并围绕特征展开说明,三百字左右,可附上设计图。
【设计意图】如果让学生说明一处园林景观,一则现在信息过于丰富,难以避免抄袭,再则学生现在能力与认识水平很难抓住某一既成园林的特点。这里让学生自己设计园林一角,那么园林的特点就由学生主观决定,训练的是学生根据特点选取相应设计内容的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又因为是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激发学生作为主人翁的创作设计热情。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03-15
课文《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03-25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5篇03-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5篇)03-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集锦15篇)03-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集锦15篇03-3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14
余映潮《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