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31 15:40:4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夏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感教学设计

夏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能自主地表达。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文章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与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劳动者的赞美,启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难点:

  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赏析。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初来内地,感受了夏天,谈谈你在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炎热、汗流浃背、文字、虫鸣、清晨的美好、莲花……

  二、整体感知,搜集和整理信息。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

  (1)文章的题目是《夏感》,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

  学生自我总结,归纳:

  (1)总体感觉是:紧张、热烈、急促

  (2)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的色彩、夏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最后表达了对夏的赞美的态度。

  三、细读品味

  1、夏天的自然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哪些景物体现了这种特点?

  磅礴:草——密密的厚发

  林——黛色长墙

  蝉——长鸣

  太阳——火红、烘烤

  麦浪——拍打

  热风——浮动

  2、夏的色彩是怎样的?哪些景物体现了这种色彩?(这种色彩来自哪里?只有一种金黄吗?为什么只写这一种色彩?)

  金黄:麦子、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3、夏天的旋律是怎样的,体现在哪里?

  紧张: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收割——半夜防止下雨——收获后追肥、浇水

  四、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提示: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

  2、修辞的角度(比喻、排比、对比、拟人)

  3、多感官的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归纳: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起而终于沸腾一样

  比喻,具有视觉效果,化抽象为具象。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比喻,把长长的林带比作了绿烟、长墙。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

  比喻,“麦”比作“海浪”,“汽车”比作“舰船”,十分巧妙。

  4、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拟人,包含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5、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6、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7、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用人的跑步来形容农作物的生命力,化抽象为形象。

  8、第一段:各种景物、蝉鸣、麦香动用了视觉、听觉、嗅觉,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五、拓展延伸

  改写“夏是……”小诗

夏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我爱 ,爱她的 ,爱她的 。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展示才华:课堂小作:(片断描写)

  本文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你也另辟思路写一篇《夏感》来体现夏的美。

  示例:夏日数阴

  时近中午,骄阳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汉子在发泄着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盘旋,拾级而上,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烈日的毒辣。树下一片凉爽。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飘渺中,仿佛一位钟情的少女在脉脉流洒着朦胧之美。

  (走在夏天的树阴下,一片片随风飘落的树叶,拍打在身上的那种轻柔的触感,还有夏季特有的浓密的绿荫下的清凉。)

  提示:

  乡村的夏季(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轻雅,诱惑成群的.莹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这是乡村的夏季。)

  夏季乡村的傍晚(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话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传递着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孩子们是夜的精灵,他们骑着竹马木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夏季乡村的清晨(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朝阳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们徐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听玉米在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夏季的着装(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拥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的显露出他们雪白的肌肤,“紧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实在是可以为夏季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夏季的稻田

  夏季的菜地

  ……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七、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八、板书设计:

  夏之景:

  景美 修辞:比喻、拟人

  感观:由视觉、听觉到嗅觉。

  夏之色: 金黄(收获已有而希望之未尽)

  夏 感 紧张、热烈、急促

  梁 衡 人美 夏之律:紧张、急促(人勤快)

夏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以下罗列多项,可根据你的把握选择):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感受作者抓住具有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 //理解积累“磅礴、贮、黛色、匍匐、芊芊、轻飞曼舞、闲情逸趣”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从炼字、、句式角度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品味赏析语文,感受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的世界。

  3、体会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由衷赞美,感受文章的理性之美,从而生发责任感,使命感。//体味作者所表达对夏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劳动的歌颂,对劳作农民的赞美及对火热生活的向往//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点面联系,三位老师的方法各不同)

  导入一(生活感悟激起兴趣)

  同学们,夏天的尾音不响,秋天的兴味正浓,老师推测大家对夏天的感情该是还在的,喜欢不喜欢夏?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自由言说)。那么,当代作家梁衡对于夏天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梁衡《夏感》。(PPT显示课题及作者)

  导入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看一看,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你们能够来说一些描写夏天的诗句吗?(学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发现大家知道的夏天的诗句并不多。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春的百花齐放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而夏永远带给人一种炎热干燥苦闷压抑的感觉。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不步他人后尘,热情歌颂赞美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笔下的《夏》。去领略一番夏的别样风情。

  导入三(纵向联系,激发学习热情)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人钟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有人喜爱瓜果飘香的秋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是夏天,好像总是寂寞的时候多,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的确,历代的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春与秋之间,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叹服。今天,让我们踏着夏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家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

  二、整体感知(不同的方法,同样的目标,你喜欢哪一种呢?)

  感知一(明情探缘)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夏天的感情是怎样的。

  2、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可以依照行文的顺序找出关键词,以“因为这是一个---------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这是一个旋律紧张、热烈、急促的夏。

  这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夏。

  这是一个迸发旺盛活力的夏。

  这是一个色彩金黄的夏。

  这是一个生命交替旺盛的夏。

  这是一个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夏。

  这是一个黄金的夏。

  感知二(熟悉内容)

  1、检查预习

  2、文章的标题是“夏感”,何为“夏感”?(对夏天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文,思考:夏天带给作者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者说夏天在作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填空: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

  ——追问:你从哪些语段中感受到这种“热烈、紧张、急促”?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感知三(走进夏)

  朗读是开启语文殿堂的金钥匙,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认真思考:

  ①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②作者喜欢夏天吗?从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③夏天有哪些值得作者欣赏的地方呢?

  三、研读赏析(深入分析,曲径通幽)

  赏析一(品咂情语 鉴赏情艺)

  1、在这诸多的原因里,作者赞美并描绘夏包括几个语段?你们能根据描写的内容从对象上分分类吗?

  明确:2-4段,夏天的景和人两个方面。

  2、现在我们一起赏析写人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紧张的旋律的。

  ①首先听老师初读本段,同学们大胆评点,要勇于言说,表明自我的主张,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思我在。

  ②交流怎样的阅读才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种紧张气息?才可以读出散文的情调来?

  经过讨论明确:把握句式的特点,本段以短句为主,独词,词语反复,间不容发的紧张。农民夜里不寐的心理揣摩,他们在想什么?怕刮风,担心有云压来,风云带来雨水,而麦子还在场上,如果下雨的话,就要想着起来把麦子盖起来,不然麦子遭了雨,要发霉生芽的。心理默念老天可千万不要下雨,如果要下雨的话,还是等麦子收回家吧,老天。对农民此时心理的补充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企盼,不安。再来看看作者的情感,通过关键词,该松一口气了的该,亦够苦了的亦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对农民的体恤、理解,从挑着夏秋两季中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民使命感责任感的赞美。

  ③让我们深怀紧张,企盼,赞美的情感来朗读本段。

  综述:对语言的赏析可以集中在炼字、修辞、描写的角度。赏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阅读感受。

  ④下面老师把2-3段的内容交给大家,每个人选择一段,从炼字、修辞、句式等角度来品味。先理解,然后依照自己的理解读出声来。等下,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理解和朗读入味。

  典型句子一:“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一句加以品味。

  明确:运用,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景物逐渐变化的过程,抓住“细”——“厚”、“绿”——“黛”、“烟”——“墙”等词,另外“沸腾”一词突出了夏天的热烈,“凝成”突出了绿色之浓。

  典型句子二: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一句加以品味。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麦的面积之大,可以涌起一艘艘的舰船。“翻滚”、“扑”说明麦子长势之猛,给人热烈的的感觉,突出了夏的磅礴之势。“烘烤”一词写出了太阳的火热、猛烈。

  典型句子三:“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明确:一个“挑”字,写出了绿叶的饱满、精神;一个“举”字,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抓住了瓜秧的特点,无惧前行的生命力。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一句加以品味。

  鉴赏情艺

  1、作者写夏的色彩是金黄的,却不描写它,而且还写了春之色,秋之色,作者这样安排意图是什么?(感受作者的哲思之美)

  2、你能仿照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式,发挥一下想象来写写夏之色,冬之色吗?可以两两合作完成。(写出自己的特立之思)

  3、苦涩的汗水有什么值得赞美的?但是这却是作者盛赞夏的一个重要原因,你能探究出作者这样写的真正用意吗?

  明确:只有苦涩的汗水,辛苦的付出,迫切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创造出生活的美好来。这里的农民是中原大地的农民,这些农民对生命如此热烈的投入才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所以,作者赞美苦涩的汗水就是向往着这种火热的生活,生活的理想就是在这火热里铸就。让我们纵情高歌这生命的华彩,这紧张,热烈,急促的生命乐章!

  赏析二(体味情感 品味语言)  

  1、过渡: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作者抓住夏天所特有的景物来突出夏的特点。

  2、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喜爱、赞美。

  3、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夏独特的魅力。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大屏幕:作者简介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关注百姓的人,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人类伟大的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品味语言

  1、本文篇幅不长(总共六百六十字)、语言浅显,但又不失韵味,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语言的魅力。

  四人合作探究: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最富有表现力?用笔圈划出来,说说它好在哪里。(品味词语、品味修辞等)

  2、讨论后全班交流(推荐代表:一个朗读,一个分析)

  3、总结: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让我们差不多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

  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一定要注意炼字。

  赏析三(品味夏)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细细地品味文章的语言。

  1、请同学们默读2、3段,圈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是写得美打动你的心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①方法提示:从用词之美或修辞之美上去体会

  ②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2、一篇精美的散文真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作者用他那充满激情的妙笔描绘出了气势磅礴、充满生机的夏天,热情地赞美了一群勤劳朴实的农民、读罢全文,令人由衷的叹服。梁衡的文章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魁力呢?我们不妨来探寻一下写景的技巧!

  景物描写的方法:按照顺序,写景要有条理;运用修辞,写景要形象;

  斟词炼字,写景要准确传神;动静结合,写景要有神韵;

  点面结合,写景要全面且突出重点;融入感情,写景要言情。

  四、拓展延伸(读和写,不约而同的主题)

  拓展一:(秋日私语)

  1、请你把目光聚焦在某个环境里,选择具有秋季特色的一些景物,并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择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秋韵》为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2、收集描写夏的古诗词,不少于两首,熟读感知交流。

  拓展二:(比较阅读)

  1、比较阅读:我们再来读一首描写夏天的诗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师:与我们课文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意境上不同)

  生1:都写得很美。

  生2:也许梁衡是个积极向上,喜欢轰轰烈烈的生活的人,而高骈是个闲情逸致的人。

  生3:山亭少了一种紧张、热烈、急促。

  师:都说得很好!梁衡写了很多的内容来表现夏天的紧张、热烈、急促,除了他所写的这些内容,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有夏天特点的景观和劳动场景来吗?

  (大屏幕:除课文写到的以外,你还能说出夏天的哪些景物来吗?)

  生1:夏天有荷花。

  生2:夏天有蛙声、有萤火虫。

  2、请大家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在作者的文中未涉及到的但你们想到的夏季所特有的景色,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拓展三:(仿写红笔)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试着用敏感而虔诚的心灵去捕捉生活中的情趣之光时,你会发现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竟是如此的卓然不群、令人感动!年轻的我们既需要激情的喧嚣,也需要沉静的思考,让我们在春日融融、夏日炎炎、秋波澹澹、冬雪皑皑中,去领略欣赏美吧!

  秋天在不经意间已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希望同学们用美的眼睛去观赏秋天,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秋天,用你的妙笔去抒写秋天的赞歌。今天,让我们写一篇《秋感》,老师相信同样精美的文章会在我们之中产生!

  五、课堂总结(略)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相信只要同学们都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就一定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不易被人察觉的美,感受到别样的风情。

  附:板书:

  夏感

  紧张、热烈、急促

  气势磅礴 景蓬勃壮美 生命的召唤

  迸发活力

  赞美 色彩金黄

  生命交替 人辛勤忙碌 使命的肩负

  浸于汗水

  黄金之夏

夏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对比的写法。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诵读、品评优美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背诵一下有关四季的古诗。

  说说你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看看他心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芊芊(qiān)黛色(dài)贮满(zhù)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澹澹(dàn)

  2、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本文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3、整体感知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赞美、向往)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1)夏天总体特点第一部分

  (2)夏天的自然景物第二部分

  (3)夏天的色彩和农民劳作的景象。

  (4)夏天的旋律

  (5)对夏天的情感态度第三部分

  2、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中间三段具体描述,末段总结上文。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中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第2、3段)哪些语段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第4段)

  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沸腾”一词)

  ②找出第3段中心句,并思考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中心句: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

  原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③找出第4段中心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中心句: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句隐含着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五、语言优美,品味赏析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例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比喻句: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六、赏析写法,拓展探究:

  1、对比手法:

  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体会妙处。

  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特征。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写出夏之热烈。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欲扬先抑写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试举例分析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诉诸视觉、听觉、嗅觉,虚实结合来。作者认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

  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妙用动词,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作者认为农人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

  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3、拓展探究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精彩语句,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七、教师总结: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三的仿句练习。

  2、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3、搜集写夏的诗词。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代苏舜钦《夏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夏感教学设计5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品味优美句子。

  4.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自主探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黛色( ) 贮满( ) 主宰( ) 蒸腾( )

  迸发 ( ) 绷紧( ) 芊芊( ) 澹澹( )

  匍匐( )( ) 磅礴(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烘烤 勃发 春花秋实 B. 蒸腾 终极 轻飞慢舞

  C.主宰 旋律 承前起后 D. 迸发 遗憾 春花秋月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激烈 急促 急切)的旋律。

  (2)火红的太阳 ( 照 晒 烘烤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滚动 走动 飘动),在天地间升腾。

  (4)我却要大声 (夸奖 赞美 称赞)这个春与夏之间的金黄的季节。

  4、解释下列词语。

  灵秀:

  融融: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5、填空。

  (1)《夏感》一文的题材是 ,作者是 ,当代 。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更忙”,诗句出自 代诗人 的诗《 》。

  (3)本文开头简洁明了地写出了夏天的总体特点: 。然后作者以多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 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夏天的 。

  三、合作交流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哪些特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试概括本文主旨。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3、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

  (1) 比喻的本体是

  (2) 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 第二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 第二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 第三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 第四段结束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E. 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田野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四、当堂达标

  拓展阅读

  遍地黄金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油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 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

  答:

  2.第④⑤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请概括回答。

  答:

  3. 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

  答:

  4.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

  5.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夏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人钟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有人喜爱瓜果飘香的秋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是夏天,好像总是寂寞的时候多,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的确,历代的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春与秋之间,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叹服。今天,让我们踏着夏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家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

  二、检查预习

  读“读一读写一写”:强调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三、初读课文,感知结构美

  1、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①、找出作者描写夏天特点的关键词。

  ②、阅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题是“夏感”,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发言,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自然景物、色彩、旋律。热爱自然,赞美劳动人民。

  总——分——总。)

  四、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美

  1、精读2———4段,思考:

  ①画出第二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②找出第三段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③说说第四段写了农民哪些活动?让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2、讨论,明确:

  (炎热或者火热;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割麦子,打麦子,半夜听风观云,给秋苗追肥浇水,《悯农》)

  五、三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着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体会优美语句中重要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

  1、请同学们默读2、3段,圈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是写得美打动你的心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

  “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①方法提示:也可以从用词之美或句式之美来赏析

  ②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示例、

  比喻句范例: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公路上的汽车”比喻“舰船”,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麦浪比喻海浪,写出麦子之多,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范例: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分析关键字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A、“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挑”“举”“匍匐”三个动词分别写出了农作物怎样的情形?)

  分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挑”让读者感觉到棉苗的顽强;“举”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

  B、“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烘烤”能替换成“照射”吗?)

  分析:“烘烤”使人感到夏天“火红的太阳”的温度特别高。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2、仿写句子。体会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例句,仿照句式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六、总结。

  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七、作业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下面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夏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语言,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个地方天气渐渐转凉,夏天的脚步已远去。你们对夏天是什么感觉?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适当点评。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散文,它描绘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夏天。作家梁衡眼中,夏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作者梁衡(多媒体显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3、提问: 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4、提问:从作家描绘的景物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提示:可以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找,把课文的语句说进你的话中)

  师示范:我从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这是一个蓬勃的夏天,植物长得很茂盛。

  感悟:我从_____看到一个_____的夏天。(多媒体显示)

  预设学生的回答:

  生1:我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中看到一个紧张的夏天。

  生2:我从“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看到一个收获的夏天。师:是啊,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生3:我从“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农作物都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生4:我从“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看到一个生命交替的夏天。

  生: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

  (师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棉苗、高粱、瓜秧

  (万物勃发)

  人:割麦打麦、追肥浇水

  (农民辛劳)

  师:这就是黄河流域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黄土地的“金色”夏天有着独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北方流域的夏天。(多媒体显示图片)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放开声音,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老师先给我们同学做个示范:

  范例(一)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 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范例(二)(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烘烤:太阳温度高。 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 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范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的答案:

  1、“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3、“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这句话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写人一样,富有趣味。

  6、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形象生动。

  小结:作者把散文当作艺术画卷精心营构,每一词精益求精,每一句意蕴深远,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细腻,表达着对夏的赞美和感悟。那么,我们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呢?

  四、指导朗读

  师:这篇课文饱含着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要读出喜爱和赞美的感情,要读出夏天火热、急促的氛围。还要读出梁衡散文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显示:梁衡散文的特点,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多媒体出示朗读训练的内容

  1、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2、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和描写夏天有关的诗词名句?多媒体出示: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结束语: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在一首描写《夏》的诗歌中结束今天的新课学习。

  

  扯一缕炽热的夏风

  放进柳笛未逝的童贞中吹响

  撷一片高天的轻云

  喂养洁白的思想

  是枣花绽放的季节

  是丰收鼓荡村夫情绪的日子

  堆积如山的金黄

  飘逸醉人的幽香

  晶晶汗水润透铜色的土地

  贫瘠的土壤哺育着芸芸千苍

  黝黑的肤色中萌生翠绿

  盛夏启程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布置:

  仿照第三段句式“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写一段话。

  仿写:你看,那___那___那___无不_____。

夏感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还是一片描写北方夏天景致来抒情的文章,对我们南方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从网上下载几幅北方夏天的图片,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北方夏天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切记把课文上成图片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的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学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天的“荷塘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然后请学生说说有这幅图你想到哪首古诗?生回答后,老师点击展示出诗歌视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学生齐诵,并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那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展示课题)。

  2、课前预习检查(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查学生预习本)

  芊芊(qiān qiān)细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屏幕显示词语,学生说出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从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价。

  2自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合作讨论、用简洁文字归纳段意。然后师生归纳后明确:

  第一段:夏天总体特点。

  第二段: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引导点拨,研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多媒体显示下列A 、B问题,学生合作完成:

  A、在文中划出写夏天特点词语。

  B、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此,可看出文章是什么结构?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 (板书)

  总领全文。(可看出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性的自然景观来写的?

  B、第二自然段描写夏天是怎么慢慢来到的?(提示:找出关键词、句)

  C、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讨论回答后引导学生小结)

  D、从那些角度来描写夏天到来的?(找出相关的词语),本段运用哪些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生回答后归纳明确:

  ☆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草渐密渐厚,林带凝成了黛色的长墙。

  蜂蝶不见了,换来蝉儿潜在树叶间长鸣。

  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熟透了的麦香,经过半年的积蓄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 选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

  ☆ 从视觉 听觉 嗅觉、触觉上描写。

  ☆ 本段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形象生动,突出了夏天景物的特点。

  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3、自读第三段,说说本段描绘夏天的什么色彩?为何要写到春天和秋天的景色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回答后明确:

  (大屏幕展示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 金黄色 突出夏的特点——热烈

  ☆ 写春和秋是运用对比修辞方法,更加突出“夏天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师: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那么文中写到了人的活动没有?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夏日里什么人的什么景象?

  4、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合作完成下面问题(多媒体逐个显示):

  A、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景色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气氛的?

  B、他们忙些什么?忙到什么程度?

  生讨论后明确:

  ☆ 写农民劳动场面。们忙着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夜间还担心天气变化。

  5、文章描写了夏天的景美,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难道仅仅是为了赞美自然景色吗?目的是赞美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图片展示农民劳动割麦和打麦场上打麦两个场景)

  回答后明确: 赞美农人的劳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文中第五段是否有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文章一开篇就描写夏之景,直到文末才抒发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是什么表现手法?(屏幕显示)

  回答后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是欲扬先抑手法。

  7、集体朗读第4、5自然段,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通过学习本文大家知道,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小时候我们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每天中午吃饭时,学校校园广播也播诵,同学们是哪一首诗?(《悯农》唐·李绅),对。虽然今天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富足,但是仍要爱惜粮食,农民耕种辛劳,粮食来之不易,对农民要尊重,对劳动者要尊重。

  四.比较阅读:问作者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答后明确: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大红大绿夏日荷花图画。诗人通过对美景的赞美,曲折的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人生的春天,也处于金子般的年龄,但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飞扬激情,勃发英姿,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你们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乐章!

  六、作业:

  1、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然后仿照这个句式仿写。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色,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 ,如 ,如 , 。

  冬之色为 ,如 ,如 , 。

  2、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 感

  梁衡

  教学反思:

  教学中结合北方夏天景色及其的一些劳动场景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后,学生不难理解课文。

  可是教学中要研讨的内容过多,时间显得紧张,朗读的时间少了些,第一段的第二个问题,学生不易了解,如果放到文章末段的研讨后再思考回答效果可能更好。

夏感教学设计9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5)热爱,赞美总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4、合作探究:

  (1)、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抒情。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欲扬先抑,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我们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下面,放开声音,再读课文,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

  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

  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4、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这句话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写人一样,富有趣味。

  5、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形象生动。

  小结: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火热生活的向往。

  2、你还知道哪些和描写夏天有关的诗词名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五、小结,作业

  如果你写矿区(郭二庄)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准备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请用你灵动的文字展现我们矿区的美丽吧!(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夏感梁衡

  紧张急促热烈

  自然景物普通劳动者

  热爱赞美

  向往

夏感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的:

  1、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大自然的画面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赏析。

  三、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题解:

  《夏感》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意境中。精妙的文笔、精巧的构思,从中可以领略到梁衡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文章最早被收录入梁衡的第一部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中,随后被编入多种文集,列入新课标中国学生阅读工程必读篇目中。

  二、作者及作品: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海思》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三、感知课文内容,将各段所写内容理出来。

  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紧张、热烈、急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下边二、三、四段的内容都是它的具体描述。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有实写景象——山坡上密密的草,长墙般的黛色林带,蜂蝶、蝉、火红的太阳、麦浪、热风、麦子的香味等,这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蝉儿长鸣)和诉诸嗅觉(麦子的香味);有虚写景象——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虚写景象写的是幻觉,属于想像方面的东西。

  这些描写都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先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显然是作者的个人感悟,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句。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段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用农民劳作来烘托紧张的旋律。

  二、三、四完成了对“紧张、热烈、急促”这夏季总体特点的描述后,作者在最后以春秋天来作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地表达了自己对夏天的情感态度: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表达对夏季独有的钟情---热爱和赞美。

  四、品味精彩语句,感受美的`享受。

  本文有许多句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语言细致生动,富有韵致,既有书卷气,又有阳刚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比如:

  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细致生动,富有韵致的句子:

  “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琅琅上口。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这些语言都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

  五、小结:

  仔细品味,作者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山水散文写作高手,用短短的六百六十字的篇幅,就分别从乡野的景物、.农民的劳动生活、夏天的旋律和色彩、古人对季节的描写等几个方面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钟情。他热情赞美夏天,其实是热情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赞美普通劳动者。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的写法,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东西。

  六:作业:

  1、选作资料上的习题,巩固所写知识。

  2、查找几首写夏天的诗:

  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结构分析:

  夏感采用(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中多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第二部分(第2——4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第1段:紧张、热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热风浮动的;飘着熟透了的麦香的;气势磅礴的;滚动的、升腾的;

  第3段:色彩金黄的;春华秋实之间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气蒸腾的;蓬蓬勃发的;

  第4段:紧张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获的;

  第5段: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

  二、写作分析:

  《夏感》的写作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开始,作者用“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这样一个句子,将夏天的特点概述性的提出来,然后围绕着这些特点就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首先写了夏季的自然景色,采取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将长草、林带、蜂蝶、蝉、太阳、麦浪、热风、麦香味等实物诉诸我们的听觉和嗅觉,再借助于幻觉,将茵茵绿草的勃发比喻成炉上逐渐沸腾的水,将翻滚的麦浪比成在海浪涌动的一艘艘舰船。突出了夏季蓬勃的生命力,勾勒出夏景的宏观。“烦人的蝉儿”,显示着夏的热力,传达着夏的喧闹,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和沉稳。浮动的热风,“飘过田野”,吹送来“已熟透了的麦香”,昭示着生活的丰腴和饱满,作者的笔触也水到渠成的导向文章意蕴的致力点——“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这才是作者自己所发现、所体认、所慧识的独到的夏感。

  接下来,作者从夏季的色彩中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一段精妙的议论:“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为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这是一种优美的情趣与深沉的意理相结合而滋生的抒情美感。是作者对自己所发现、体认、慧识的夏的质性的一种哲人式抽象与鞭辟入里的诠释。“那春天的灵透之气”所积蓄所酿成“磅礴之势”,正是一种“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伟力的奔突,一种由孕育到丰登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律动,本文的中心句由此导出。接下来又用大特写镜头棉苗、高梁、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展现给我们: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让我们差不多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不舍昼夜地向着自我的完善和神圣的奉献而奋勇“冲刺”。突出的仍然是“热烈、急促、紧张”这一特点。

  前边只是夏的表层景观,人才是夏的真正涂染者,也正是人,拨响了夏的紧张的旋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民渴望收获的急切心情。“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从侧面写出了夏的紧张旋律,让我们看到了“农民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心理”,几个细节,极其平易而又极易其传神,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

  最后作者从很少有人赞扬夏天的现象别出心裁地表达了自己对夏天的情感态度: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表达热爱和赞美的深情。

  三、练习辅导:

  品味下边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四、小结:

  作者梁衡以多情的笔调,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

  五、作业

  1、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2、背诵全文。

夏感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句),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有关夏天的音乐。然后请同学们看四季图,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对夏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放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有进入夏天的感觉。调动他们对四季尤其是夏天的兴趣。)

  (二)落实基础

  1、配音乐读: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老师播放一些课文中描绘的图画。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对课文内容有具体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2、检测字词并齐读两遍: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三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特别是要找具体的句子,并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板书小结:

  紧张

  夏之景:景美

  夏感热烈夏之色:五彩缤纷

  夏之人:人勤

  急促

  (四)语言品味。

  学生讨论: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设计意图: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给出一个示例这样学生在鉴赏时就更容易表达了。)

  (五)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像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这样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你家乡的夏天美吗?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

夏感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夏天的特点。

  ② 赏析稳重精彩的词句,体会作者融入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③ 学习对比的写作技巧和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

  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②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

  ③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美,感受作者对夏天独特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时光恰如流水,偷偷地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此刻,放眼窗外,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深秋。回想起那些夏日情景:火热的骄阳、裹着热气的风、令人烦躁的蝉声……都已渐行渐远,成为一段段逝去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梁衡的《夏感》,去重温那夏日的记忆与诗情。

  二、课前预习

  1.字词正音释义

  芊芊 qiānqiān 草木茂盛的样子 黛色 dài 青黑色

  主宰 zǎi 主管,统治 磅礴 pángbó 气势盛大

  澹澹 dàndàn 水波等荡漾状 迸发 bèng 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匍匐 púfú 爬行的样子 苦涩 sè

  2.课外搜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和成语展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节奏和情感。

  2.本文的.标题是“夏感”,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标题的含义。

  明确:夏,夏天。感,就是感觉、感情、感想、感悟、感动、感染等。夏感就是对夏天的感觉或感想,或者是夏天的某些特点感动感染了我们的某种情怀。

  3.无论我们如何地感怀夏日,都离不了对夏日风情的描绘,从体裁上,本文当时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请大家集体朗读一下文章正文前方框里的一段话,试着从文字中搜集有用信息。

  明确:①语言特点:热情洋溢。(情感浓郁丰沛)

  ②描绘景象:大自然的景象;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

  ③内心感受与体验。

  4.作为一篇写景散文,必定要抒发作者的对景物的情感,请你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本文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或是段落。

  明确:课文第五自然段。“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色彩、珍贵)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要“大声赞美”夏季,并称夏季是“黄金的季节”。在这种情感下,请大家集体朗读文章第2-4自然段,归纳这里面所描绘的夏日图景,用最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

  明确:①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②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③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黄金之夏:(黄金般)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之夏 (黄金般)勤劳的品质

  6.在这些图画中,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简洁概括夏季的特点(调动自己的思维)?在作者的感觉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问题一主要启发学生的思考。

  问题二:作者对夏天的感觉即是:紧张、热烈、急促。

  7.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由此,你认为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第一段骑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是文章的纲,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夏天的三个特点展开的。这是开门见山式开头,简短有力,直入主题,易于让读者把握本文内容。

  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先总说作者的感觉,然后以具体的图景描绘展开,最后直接抒发情感结束全篇。

  8.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文可以作为我们模仿的范本,一起思考下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从结构上看,本文是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有条不紊。

  ②从景物描写上看,本文所选景物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即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③从表现技法上看,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和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方法。

  ④从炼字炼句上看,本文用词准确生动,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动词、形容词等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9.写景作文技巧顺口溜

  写景作文须仔细,搜集景色字词句。结构采用总分总,形状色彩描精细。动静感官相结合,想象联想要得体。多用比喻和拟人,遣词造句更美丽。各类情景写一段,情景交融文称奇。

  四、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描写四季风物的相关诗词句,增加文学积淀。

  2.把下面的宋词改成一则写夏景的短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板书设计

  ①总写夏感:紧张、热烈、急促

  ②分写夏景:

  自然图画(2):万物生长图(植物、动物);太阳烘烤图;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滚动、升腾、磅礴的夏景。

  作物活力图(3):色彩金黄、蓬蓬勃发。

  农人抢收图(4):紧张的旋律。

  ③总结夏情。大声赞美。

夏感教学设计13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夏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教材:第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该单元前两课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了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了解了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以及景物描写中的感情。第三课《夏感》同样是美文,但语言的风格同文章描述的季节-夏天一样更加张扬和充满个性,更加富有热烈的时代气息。毕竟,放眼历代文人学士,对于夏天可谓惜墨如金,有关夏的诗歌文章屈指可数。通过学习本课,能让学生感受到夏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美感,让他们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从而使本单元教学继第一单元“人生”、第二单元“理想”之后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美文的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与单元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确定为:①理解、积累“芊芊,磅礴”等词语。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作者夏日所感内容。③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画面美。基于本文属自读课文,过程和方法目标确定为: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品味语言美,感受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的世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提高学生人文涵养,感受作者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对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的赞美思想感情。

  第三,教学重难点:美的表现是靠文字载体来实现的,而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也是学生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所以我将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作为教学重点。由于刚跨进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多是叙事性作品,加上生活经验的缺失,对写景抒情散文技巧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情感意识还有待加强,所以我将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尤其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体会它的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其次说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朗读法和自读点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朗读本文要有“磅礴之势”,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阳刚气质与男性风格。另一方面在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接着说学法:正如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是采天地之大美而凝结的精灵。的确,课文写夏,不是抽象地概述,而是具体生动地描写。品味本文的画面美和语言美需要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领悟以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因此我拟定采用联想想象这一学习方法。另外文中有些文白相间的语句,语意艰涩,我还将采用圈点勾画法。,

  再次说教学程序:本课我计划用一个课时。通过读夏-品夏-写夏的环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过程设计步骤如下:第一环节:由于学习《夏感》正值秋季,凉意袭人,学生们早已淡忘了夏日的火热,为了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我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夏季风景的图片,让夏天走进课堂,再现在学生的眼中。欣赏结束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各自对夏天的感受,进而通过这样的一句话导入新课: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欢夏天。第二环节:文章的标题如同人之双目,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应把握文章标题,把重心放在夏感之“感”并简要介绍作者的大致情况。第三环节:众所周知,朗读是开启语文殿堂的金钥匙,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第四环节:全班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此为教学重点之一。明确文章首段直入主题即概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总体特点。再分别具体描述夏景之感,色彩之感和农人之感。最后抒情赞美夏季。为总分总的写作顺序。第五环节细读文章的主体部分,体会文章的画面美。此为教学重点之二,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环节即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为避免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可先由教师抛砖引玉先做示范,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把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比较突出了夏季的气势。写大地的夏景,抓住了最能体现夏的特色的麦子,写麦浪又从色香形几个方面来写。第六环节都说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细细地品味文章的语言,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此为教学重点之三。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分析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第七环节感悟文章的主旨,揭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也可适当情感迁移,将金黄的夏季与人生的黄金时期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第八环节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感受了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体会了作者热爱夏季,赞美劳动人民的感情,品味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第九环节布置作业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望同学们用美的眼睛去观赏秋天,用美的心灵去感悟秋天,用你的妙笔去抒写秋天的赞歌。今天,让我们写一篇《秋感》,老师相信同样精美的文章会在我们之中产生!

夏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 急促 热烈

  自然景物 普通劳动者

  热爱 赞美

  向往

夏感教学设计15

  一、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还有《春》、《济南的冬天》和《秋天》,这四篇文章有散文,也有现代诗,意境优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夏天特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感悟作者对夏天由衷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尽四时之景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朱自清先生钟情于春,他笔下的《春》充满活力与希望,让我们回味无穷;老舍先生偏爱冬,那《济南的冬天》让我们也忍不住心生怜爱如入仙境,而当代著名作家梁衡却对夏有独特的情感,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的《夏感》

  结合前面刚学的两篇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导入,这样的设计联系了旧知,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能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展示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听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作者简介)再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梁衡,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简单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检测预习生字词掌握情况

  明确了学习目标,也了解了作者,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随时做标记

  (可能读错的字词:芊芊 厚发 黛色 潜 主宰 熟透 酿成 磅礴 贮满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迸发 场 )

  二读课文,思考:文章名为“夏感”,那么作者对夏的感觉是怎样的?(紧张,热烈,急促)

  三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绘了夏天景致?体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①总(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总(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②自然景象(2)(虚实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蓬勃的生命力;

  夏天的色彩(3)(对比)旺盛的生命力;

  夏天紧张的旋律(4)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紧张忙碌

  ③体现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读课文,读出感情和气势

  (一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拿笔做标记,二读可以请同学读也可以一起读,三读让同学自己读,四读齐读)

  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美文欣赏,反复品读是关键,因此本环节以朗读贯穿前后,以“感”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研讨逐步进入文本,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紧扣目标1

  三、 品味赏析,鉴赏情意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黛色长墙”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②“火红的太阳……舰船”

  比喻形象的写出了麦浪的气势

  ③“春之色……的终极”

  比喻,对比形象,生动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拟人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田间那……活力”

  挑、举、匍匐,拟人

  2、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说一说“夏之色”(结合课后练习3)

  赏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模仿创作:夏之色为的,如,如,

  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可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而讲练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很有帮助,进而实现目标2

  四、 升华主题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1.哪些语句描绘了紧张的旋律?

  快割,快割 快打,快打 赶快去给禾苗追肥、浇水

  2.繁华都市也有炎炎夏季,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农村农民劳动的场景呢?

  (参考,学生自由发挥)作者赞美夏天的根本原因在于表达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热爱之情,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苦涩的汗水,辛苦的付出,迫切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创造出生活的美好来,作者不仅仅是单纯的赞美夏季,更是纵情高歌用苦涩的汗水浸泡出来的这紧张,热烈,急促的生命乐章!升华文章主题,完成目标3

  五、 课后作业

  1.摘抄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搜集一两篇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第一项作业强调了这一点;第二项作业是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

  六、 板书设计

  自然之夏

  紧张 夏之景

  热烈 夏之色

  急促 夏之韵 —— 农人之夏

  热爱,赞美

【夏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04-07

夏感的作文03-03

《夏感》教案01-23

《夏》教学反思12-27

《夏洛的网》教案设计01-02

歌曲夏的教学反思11-04

夏洛的网夏洛读后感03-15

经典教学设计03-05

夏语03-19

Copyright©2013-2024duanmeiwen.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