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 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2
课时目标:
⒈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⒊结合祖冲之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
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观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突破方法:
观察交流实验报告单,发现规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谁能用红笔描出它的周长并写出字母表示其周长公式。
2、当你看到这两个周长公式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和有倍数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倍数关系
3、那就说明我们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它与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出示一个圆,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的哪部分吗?
谁来动手摸一摸,指一指
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课件展示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2、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圆,请你们各个组来测量这些圆的周长,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够得到圆的周长就可以了,请你们一律用厘米作单位,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张小表格,请你们将测得的周长填在第一栏里,请小组分工合作。
师:你们是怎样测得圆的周长呢?哪位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同时演示。
(一) 用卷尺直接绕圆一圈(卷尺与起点重合)
(二)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圈得到圆的周长.(在圆上固定一点,在尺子上滚动)
(三) 拿线绕圆一周,再将线拉直,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学生在演示时,老师主动说我来帮你,你也是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
那刚才我们同学不管是通过绳子还是把圆放在尺上滚得到圆的周长,最后都是测量一条直的线段的长,但我们开始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这就说明我们是把曲线化为一条直线段来测量,那是不是所有的圆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想一想,为什么?
(生:不行,有的圆特别小,不好滚动,有些特别大)
师:如我们转动的吊扇、转动的摩天轮,它在转动时也是形成一个圆,但这个圆能通过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不能直接测量)那看来,我们刚才所有的测量周长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看来,我们也需要像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来找到一种作为普遍的公式能够直接计算周长,那现在大家想一个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请大家认真看屏幕)通过观察这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直径越长,周长越长)
看来直径确实能决定圆的周长,是这样吗?
请同学们继续刚才的测量,先前已经得到圆的周长,接下来我们来测量圆的直径,找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请同学们继续合作,把桌上的表格填好(注意,周长除以直径,如果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
(有人测量、有人计算、有人填表,分工非常明确)
填完之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哪个小组最快填完,老师把这一组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算完之后,请你们仔细看看,有没有算得跟这个组不一样的。(生:有)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计算不对吗,还是别的原因呢?(误差)那你们小组讨论出的结论是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是不是所有的圆,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三个直径不同的圆,让我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有我们同学刚才所说的倍数关系呢?
(动画的形式,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看来,我们同学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确实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说明圆的周长与直径确实有倍数关系,我们把这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板书)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有关于圆周率的介绍(出示课件)
看完这段话,你们有什么感想?(古代有无数的数学家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为我们古代数学家感到自豪,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63面中间一段文字,看完之后,还有什么新的收获(还知道关于圆周率的什么知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来计算圆的周长吗?有公式吗?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C= πd 或C= 2πr
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来计算圆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直径为6㎝ ②半径为5㎝
2、接下来,咱们去生活中看看,能不能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出示例1: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这辆自行车轮子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3、判断练习:
(1)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2)π=3.14()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4)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5)圆周长是半径的2π倍 ()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圆的周长的知识,那你们说说都有什么收获?
生:答
师:同学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板书: 圆的周长
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周长 直径周长/直径的比值 圆周率π
(保留两位小数)
38 12 3.17C= πd
258 3.133倍多一些 或C= 2πr
196 3.17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三、巩固发展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四、交流收获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四、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五、教学过程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
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组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
①用绳子量套在图形上,在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②把图形简下来在直尺上滚动
③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剪下来的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
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这时再出示图形中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让学生求出他们的周长,这对于计算出以上具体图形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简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以下几种做法:
长方形的周长:
①4+2+4+2=12(厘米)
②4×2+2×2=12(厘米)
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①3+3+3+3=12(厘米)
②3×4=12(厘米)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法,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A、xxx
B、xxx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边线移动的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伍校长想在咱们学校周围修上一堵新围墙,你能帮伍校长算算围墙要修多长吗?
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1.认识边线。
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
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你们同意吗?
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平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
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
板书:边线。
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
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
3.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
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圆,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四边形)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
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个?说说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有长有短的。)
板书:曲,直,长,短
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
板书:周长。
二.计算图形的周长。
1.在刚才我们所描出的几个图形当中,你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五边形呢?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在练习纸上列式。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同学拿练习纸上台来说。
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
那剩下的两个图形你们怎么没有选择呢?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呢?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
2.在圆形物体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然后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请你上台来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圆形的周长的。
板书:(围,滚)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3.P62/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适当评价方法。
4.P62/5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8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师:有没有意见?
(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
(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
(5)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
(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
(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三、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四、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比如在教学"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到讲台上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喜欢的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这里",然后非常自信地举着图形指给大家看。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后,他们对自己求周长的策略非常地有信心,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到动脑筋的快乐,使得他们对后面知识的探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特别在讨论求圆、月牙形、特别是阶梯形的图形时,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我觉得课本下节课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了。 欢迎多多指教!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学具准备: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全课小结
六、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特做如下设计:
1.让学生做数学,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环境找到切入点,引入周长的概念,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同时,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创设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究的活动空间,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做数学(经历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在实践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充分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根据周长的含义测量出图形周长的过程。注重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并在组内交流测量的过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在测量不规则的封闭图形的周长时,可以先用绳子围,再用直尺量的.“化曲为直”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树叶、圆形的钟面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绳子、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标准五角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1)说一说它们的特征,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2)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每个图形的4条边一共有多长,然后汇报。
(3)揭示课题:像这样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封闭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已有经验,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周长的知识作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掌握新知降低难度。
主动探究,测量周长
1.课件出示教材83页例3。
(1)让学生在教科书上把每个图形的周长用彩色笔描出来。
(2)用直尺量一量每个图形的周长,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时,会质疑除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外,其他图形无法量出周长)
(3)说一说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周长的方法。
(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就算出了周长)
2.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1)分小组探究测量方法,交流讨论,测量钟表和树叶周长的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测量方法。
测量钟表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可以用软的米尺测量钟表的周长。
方法二可以先在圆形钟面上做一个记号,再把圆形钟面在米尺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拿根绳子先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
3.引导学生总结根据不同图形选择不同测量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活动卡。
(2)汇报自己的发现。
发现一:规则封闭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就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发现二:圆形物体或不规则封闭图形的边不是直的,要借助绳子、软尺和直尺测量。
4.师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学会了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在测量周长时,要注意根据图形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经历测量不同的平面图形周长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同时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要根据不同的图形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图形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
2.组织学生量一量课桌桌面的周长。
3.解决问题:学校要为同学们做校服,你能帮同桌量一量胸围、腰围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来测量周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4页1、2题。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
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绳测法、滚动法。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根据周长的含义,应用图形的边的特征进行探究。因此,本节课注重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通过动手量一量,动笔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以数形结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与简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计算美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用2个长加2个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算式是6+4+6+4=20(厘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两个长的长度,再用4×2算出两个宽的长度,最后把它们加起来,算式是6×2+4×2=20(厘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因为另一组长和宽的长度和与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概括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对算法进行优化。
(学生讨论之后,认为方法三最简便)
②引导学生根据方法三的算式,尝试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③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计算喜羊羊走了多远。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式是5+5+5+5=20(厘米)。
方法二 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5×4=20(厘米)。
(3)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比较美羊羊和喜羊羊谁走得远。
(学生汇报:20厘米=20厘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样远)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85页“做一做”1、2题。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适时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4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 “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课例片断】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 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 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
生3: 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
生4: 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5: 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
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反思】
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预设与生成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发挥自主探究的应有作用。
1、科学预设活动程序
教者科学分组、科学分工,科学选材,认真预设师生互动的程序,一切预设都讲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合作学习开展有条不紊,每个组员各尽其责,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都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可见,有怎样的预设就会有怎样的生成。在本课例中,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小组成员懂得分工协作,活动有序,由此可体现科学分组和科学分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测量周长的图形形式多种,有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规则的月亮形、树叶形等。这样科学选材就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多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用尺子量、绕绳子、滚动法等测量周长的`有效方法。
2、及时捕捉生成促进预设
在课例中,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所测量周长时,有两处生成教师捕捉得很好。一处是对正方形周长的测量。当学生发现只用测量一条边乘以4就可以得周长时,教师及时提升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计算作好了铺垫。第二处是学生操作汇报圆形可以用滚动法测量时,教师及时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滚动法测量的适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图形就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的结论。这正是教师恰当把握学生的生成,从而能将预设问题推向更有科学性和深度的结论。
但是在本课例的探究活动中,也有几处让我们斟酌的。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时,学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学规范的,而教师只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这就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生成,错过了科学指导的机会。还有当学生发现五角星、月亮形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后,教师在总结测量周长方法时,也没有将生成的结论加以提升运用,只是泛泛而谈“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预设之外的。因为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知识、经验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呈现丰富性、多变性,这就决定了教学生成可以是丰富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儿童的认识规律,个性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已有知识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反复推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等,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生成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预设的发展。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两只小蚂蚁是怎么画的?谁画的好?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4.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水池池口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
2.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怎样量出树叶的周长?谁闯过了这关加上200分。
3.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
课件出示图:他们的周长一样吗?(指名说说)
我们来看看演示移动的方法。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300分!
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200分!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
(六)课后作业:
量出红领巾的周长。
板书: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04-05
《圆周长》教学设计07-05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3-07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1-25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03-17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2-06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5-18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4-0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