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并对借箭妙计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他算到了天气,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也算好了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知道周瑜聪明过人,知道曹操谨慎多疑。周瑜,智谋过人,但他自负,妒贤嫉能。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
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知道中国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其中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叫什么?(《三国演义》)关于这部书的很多人物,后人根据他们的名字制作了很多谜语,想猜猜吗?
师生猜谜:鸟笼(关羽)油煎豆腐(黄盖)儿童体育(曹操)山东宁静(鲁肃)凿壁偷光(孔明)
孔明就是诸葛亮,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起因,研读对话
1、齐读第1句。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⑴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⑵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⑴齐读,思考: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桌讨论。(学生多元表达)
⑵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⑶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⑴指名2人读对话,师插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⑵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⑴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
⑵讨论、交流。
6、小结: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结合介绍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二、理清借箭过程,感受“神机妙算”
1、草船借箭的过程是哪几节?(6-9节)
自读,研究诸葛亮借箭船队的航行路线。划出提示航行路线的句子及行进途中航线改变的句子。(学生动手画船队航行路线。)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诸葛亮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2、教师提示:靠近水寨时,该怎么走?在句子中有没有给提示的词语?
4、看着这条航线,你想对诸葛亮说什么?用一个词(神机妙算、才智超群、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板书:神机妙算
5、“神机妙算”仅仅表现在航线上吗?继续读句段,你还能从哪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生边读书边作批注。
学生交流:⑴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指导读出雾的大,闭眼感受“大雾”。从哪句话中看出诸葛亮算到了漫天大雾?(……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小结学法,板书:联系前后照应的词句
你还能找到哪些有联系的句子,看出“神机妙算”?
⑵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哪个字、词让你看出“神机妙算”?(一定、只管、笑着说)
6、学习写鲁肃的话,你感受到什么?指名读诸葛亮的话。同桌练读对话。指名二生读对话。
师描述情境,再读对话。
三、总结全文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神机妙算,用妙计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难怪当周瑜知道了草船借箭的经过,长叹一声,说——(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四、作业布置:
1、缩写本文。
2、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过程:
1、引入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味如鸡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木牛流马
2、 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 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
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5、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老师和想和大家一起来说说三国,同学们可将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等和大家分享。
2、导入
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周瑜妒忌他的才干想借机陷害,于是就有了尽人皆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
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来陷害),经过是(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课文写谁借箭?(诸葛亮)相机板书
——读三国——
三、浏览全文。
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请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
四、品读感悟“神机妙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和预见性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小组学习)
汇报:
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那么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是巧合呢?(当然不是)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认为这个句子不够简练,直接改成:
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请同桌互读这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学生交流,指名说)
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了如指掌,熟知天文。相机板书:知天文
怪不得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知天文让诸葛亮算准了大雾天,他又是如何巧妙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学生汇报:
a、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b、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c、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d、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20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为何要强调船头与船尾的方向呢,与返回时顺风顺水有关系吗?
(这样便于船身身均匀受箭,保持平衡,调转船头的时候,滚滚长江东逝水,返回时顺风顺水,速度更快,更能体现诸葛亮巧谋划,晓地理。)相机板书:晓地理
让我们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精彩的借箭过程。(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难怪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他算准了曹操不会派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学生汇报。
a、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胸有成竹。
男女生读,小组读,师生读。
b、曹操果真如此,他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不让他们近前。”
从曹操的话中能感受到什么?(曹操生性多疑)
请大家在读这两段话,说说文中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
你还知道哪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相机板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他了解曹操,还以为他了解谁?(鲁肃)鲁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c、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指名读)
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鲁肃的性格特点?(果然)
“果然”一词不仅可以看出鲁肃忠厚老实,正直守信的性格特点,还能体现诸葛亮对鲁肃的了解,知道他不会把自己的计划告诉给周瑜,可见诸葛亮真的是懂人心。
相机板书:懂人心
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懂人心,难怪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议三国——
五、拓展小结:
让我们重温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形象,谁来读读这些词语?与同桌说说词语与那个人物形象相匹配?
课堂活动,让词语对号入座。
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这就是草船借箭的结果。
回到文章的开头,周瑜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是草船借箭的起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神在知天文,机在懂人心,妙在巧借箭,算在谋布局,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一举借箭成功,三国中草船借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更多的三国故事。
(课堂活动:三国故事大比拼)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他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这源于他平时仔细观察,博览群书,他巧妙的用一个“借”,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史上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想要更多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推荐阅读《诸葛亮全传》和《三国演义》。
六、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诸葛亮全传》和《三国演义》。
2、继续搜集三国相关的谚语、歇后语等。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1,
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10,
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
周瑜 诸葛亮
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板书:造箭)
结果呢?诸葛亮按期交箭。(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准备。(板书:借箭,准备)
4.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点评,不会说教师示范。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③“十天造得好吗?”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
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谁来说?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五、品“诸葛亮智慧”20,
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好,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重点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机动: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说: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雾。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必然误了“大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
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只要三天”。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
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你来回答。
2.那么诸葛亮还会怎么样跟周瑜说这一些话呢?他当时的心理、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想:(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②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又想:( ),就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③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 )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先写,指名三个学生说,评价。
哪应该怎么说才像诸葛亮呢?让我和大家合作着来说,再选三个学生连起来,师生合作说。
3.其实,诸葛亮早已巧妙地计划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却还蒙在鼓里,他还在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
5.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板书:
草船借箭
造箭 心胸狭隘 顾全大局
准备 对比
借箭 自私自利 神机妙算
交箭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5
一、教材简析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从本课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标
1、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②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课题,当“草船借箭”这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什么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用草船怎样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
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边读边想,并勾画出生字。
(设计说明:带着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①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这篇课文有7个生字,请看屏幕(幻灯出示)
诸(zhū)妒(dù)督(dū)寨(zhài)擂(lèi)呐(nà)丞(chéng)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这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自由读出这几个生字,看一看它们在字音和字形上,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点拨】“诸”,“寨”“丞”的读音,它们的声母是翘舌音,“丞”字是后鼻韵母。注意“丞”字的笔顺;“寨”字的结构,它是由上中下三个部件组成的,在书写时,要把这三个部件写得紧凑些才好看。还有“呐”的读音,声母是“n”。还有“督”字要注意下部分是“目”字,不是“日”字。下面就请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
②整体感知:
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①学习第一段。
【师生活动】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点拨】周瑜明知故问;假惺惺说;狡黠地说;心中暗喜,嘴上却说。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②思考: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
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点拨】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设计说明: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提高了读的质量。)
(四)小结:
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文章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读议、探究、感悟第二段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②问题:“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课件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请同学们运用“读、画、思、议、悟”的五字学习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读后交流。
【学生活动】质疑问难,教师巡视释疑解惑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点拨】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的险恶用心,但他不动声色,并想出只要“三天”就可交箭,而且还遂了周瑜的心愿立下军令状。
因为他算准了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三天后有大雾,他已成竹在胸了。
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知道周瑜进一步陷害诸葛亮,也知道了前面周瑜说的“军中缺箭”是假话,从这一段更能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
③问题:周瑜步步紧逼,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但周瑜算到了诸葛亮的主意了吗?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师生活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点拨】周瑜没有算到诸葛亮的主意,从周瑜与鲁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
小结:诸葛亮的确很了不起,不仅算到了周瑜忌贤妒能而且也算到了鲁肃忠厚老实,讲义气。
2、读议、探究、感悟第三段
①问题:那么在草船借箭过程中他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请大家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读后交流。
出示投影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诸葛亮笑着说的话,想一想他当时已充分估计到哪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听录音,感悟文中描述情境,探究交流。
(设计说明:以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强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点拨】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③问题:听到擂鼓呐喊声,曹操究竟敢不敢派兵。诸葛亮借到了吗?
请同学们随着镜头去感受一下,当年草船借箭的情景。(播放“草船借箭”画面)
【学生活动】刚才同学们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形,再回头看课文8—9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想:你们又学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读后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什么算得这样准?
【点拨】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真是神机妙算。
④问题: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投影显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点拨】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设计说明: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发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懂得“学必有疑,疑须有问,问才能知”的道理。)
小结:诸葛亮学知渊博,熟知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有大雾,算到了回来时顺风顺水;他又善于分析人物个性,所以算到了周瑜忌贤妒能,算到了鲁肃忠厚、讲义气,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只会射箭,所以说他神机妙算。
⑤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3、读议、探究、感悟第四段
①问题:事情的结果怎样?
【师生活动】齐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②出示投影: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问题:文末一句与开头一句是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讨论交流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诸葛亮神机妙算挫败了周瑜的险恶用心,那么周瑜到底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造”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两人的差距在于创造思维,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求新求异,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从文中已知,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宽宏大量,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请同学们用心揣摩各人心理,自由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说明:还课堂给学生,探究深读,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探究问题,做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五)作业(三题任选一个):
1、本节课的收获(知道怎样提问题,从哪提问题,如何评价人物)
2、我最想对诸葛亮说……(教育学生想成功就要认真学本领)
3、读《三国演义》试评三国人物(通过学习,会评价人物)
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忌妒设难诸葛亮受命“借箭”
诸葛亮
(知天)三天之内大雾弥漫
(知地)顺风顺水
(知人)周瑜妒忌故意为难
鲁肃老实诚恳帮助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神机妙算
(勇于创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它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以造箭为名陷害他,诸葛亮识破诡计,运用计谋,从敌人那里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第一课时中已对文章热熔和人物特点有了具体的了解,已完成课后练习题,因此熟读课文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习作训练将作为本课重点。
[设计理念]
注重教授抓住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的读后感写作方法,尊重学生感受和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短时习作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见解。
[教学目标]
1.能抓住细节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提高学生的课堂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体会人物。
1.三分天下,烽火硝烟,多少豪杰令后人赞叹;一部演义,嬉笑怒骂,无数英雄随你我评说。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画,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段故事吗?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默读课文,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看来同学们对本课印象深刻,那就让我们回到文中,回顾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造箭为名除掉他,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利用自己的神机妙算从敌人曹操那儿借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3.文章中斗智斗勇的主要人物是谁?(诸葛亮和周瑜)
诸葛亮何等人也?(神机妙算有胆有识)
周瑜何等人也?(嫉贤妒能)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这样的人?(找出文中的依据)
(二)习作。
1.三国人物风貌大家已经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记录下你对他们的印象和认识,好吗?(出示写作要求)
2.指读要求,其他人跟读。
3.对于习作的要求,你能否为大家的写作做以解读?(第一部分要简写;第二部分要抓住一个人的一个特点,点到即止;第三部分要细写,抓住具体字、词、句来分析;第四部分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谈。详略要安排合理,一、二、四部分略写,三部分详写。时间15分钟,字数在二百字以上。)
4.结合本课,你能将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吗?
读《草船借箭》有感
或《草船借箭》读后感
5.说说你打算分析本课哪位主人公的哪个特点呢?
6.动笔习作。(放音乐,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互评习作。
评价中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既可按习作要求评价,也可说说自己的见解。
(四)拓展。
1.提出不同评价,完善学生思维。(出示陈寿的两句评语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性度恢廓)
引发学生思考,得出原因:历史是生动的,历史人物是鲜活的,我们不能用一两个词来完整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阅读原著,阅读历史本身,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认识三国人物。
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英雄豪杰,老师这就请出几位来,看看你认识他吗?(出示鲁肃、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的头像和人物特点,请学生辨认。)
(五)总结。
说到这里,我们仿佛已经展开了历史的画卷,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好像已经跨越历史的长河,正缓缓向我们走来。有道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示课件,结束)
[课后反馈]
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对于语文这样重视形象思维和应用性的学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习作,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评价问题,是本课的语文教学所希望达到和完成的。课堂中学生在体味到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古典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自己的收获用正确的方式记录下来。当然也有评价不够得当,个别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文章的不足存在。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总结实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讨论、理解课文二、三、四段主要内容。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进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吹塑纸小船数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1、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看到诸葛亮面对周瑜的蓄意谋害和步步紧逼,是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周瑜以为诸葛亮了上自己的当,以为自己是十拿九稳地占了上风,非常高兴。诸葛亮怎么完成任务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是怎样做的?(默读3~5节后答)
2、你从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来的?
备用:
⑴ 周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材料?
⑵ 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忙?
周瑜: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连听了汇报也不明白。
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准备。(识人心)
3、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却在充分准备之后,稳扎稳打地开始行动了。(自由读6~9节)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指挥军士们利用草船借箭的。读书要求:
⑴ 用“__”把出发时间、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语句勾出。
⑵ 根据课文内容,把借箭经过向同桌讲一讲,注意用上书中的重点词句。
4、请同学上台,用小船演示,讲述草船借箭的经过。(出示小黑板:长江方位图)
5、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关句。(知天文)巧借天时。
6、他还作了哪些安排保证借箭成功?
⑴ 擂。
⑵ 船。
7、为什么叫士兵擂鼓呐喊?
造成进攻假象,逼使曹军放箭。
8、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来又叫朝东,还要“一”字儿排开?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条件,叫巧借地理。(晓地理)
9、为什么调转船头后,书上要说是“逼近”?
⑴ 已惊动曹军,冒着危险。
⑵ 使曹军误以为是真的进攻。
⑶ 表现诸葛亮料事如神,胆识过人。
10、看插图,空中大雾迷漫,船外箭雨纷纷,诸葛亮却手摇鹅毛扇,正在饮酒取乐。请用“~~~”勾出他这时说的`话。抽读。他为什么笑首说“只管饮酒取乐”?抽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
11、曹操出兵没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怀。
12、曹操是怎么知道上当的?引读“诸葛亮吩咐……。”他为什么“吩咐……”?
⑴ 嘲讽、动摇军心。
⑵ 知道追赶不上。(抓“顺风顺水”扣“船头朝东”)
⑶ 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三天借箭十多万。(结果)
小结: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诸葛亮的安排进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诸葛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用为蜀、吴联军主帅的周瑜本应非常满意,他却长叹一声,导读。他为什么要长叹?
15、“神机妙算”什么意思?带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输。再读这一句,体会周瑜的心情。
小结:两人斗智,至此胜负分明。
16、现在回顾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⑴ 三天有大雾。
⑵ 鲁肃会帮忙。
⑶ 二十只船够。
⑷ 船头东西摆。
⑸ 士兵擂鼓喊。
⑹ 只管饮酒乐。
⑺ 出发、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写诸葛亮从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万枝箭,为什么课题却命“借”?
⑴ 还击。
⑵ 还因为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巧妙地借天时、借地利、借对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从强敌手中智取十多万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阴谋,打击了曹的实力与士气,为联合抗曹做出了贡献,命“借”就有利于表现他的才干。
18、就从这个“借”字,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对诸葛亮什么感情?赞扬什么?
19、回顾板书(连线):
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气量狭小,生了妒忌之心。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两军交战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万的诡计来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机妙算,结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万,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低头认输。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们读记叙事情发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写类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别人看得明白。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难点】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动画播放,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动画,请同学们欣赏,并提问: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成功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掌握顺序
1.默读课文,并且回想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明确: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2.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借箭成功呢?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神机妙算。
(三)合作学习,分析原因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明确: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冲刺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人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识天气)
②“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把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挡,使受箭面积大。
③“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④“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是笑着说的'。说明他胸有成竹,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出动,只叫人朝他们射箭。
2.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明确: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五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人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射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射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知人心)
3.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呢?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明确: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已经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懂地理)
4.同学们概括一下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同桌交流。
明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对地理位置十分熟悉。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题目是“借箭”,为什么不用“骗箭”或“取箭”呢?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课下积累,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识天气、知人心、懂地理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词:<三国演义>(卷首词)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教学引入:刚才,同学们背诵了<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来继续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
一、整体感知
1、读课题,谁来说说是谁向谁借箭?(板书:诸葛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书:忌妒、造箭)借箭的结果怎样?(板书:交箭、叹服)
3、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5、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借箭的经过?(6——9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借箭经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
2、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一)生:我从这儿体会到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生读句——“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这场雾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齐读此句体会雾大。)(师: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你怎么知道是他算准了的?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第一天……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出诸葛亮懂天文。(板书:懂天文)[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以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读句体会
(师可以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继续汇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二)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听到……”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引导读重点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师:借箭过程中,诸葛亮、鲁肃、曹操说话时各是怎样的神态,让我们来看录像体会。]
师:看完录像后,你们能模仿他们的.神态读他们的话吗?请同学们自己试试。
师:(试读后)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话,(老师读旁白,请一个学生读鲁肃的话、男生读曹操的话、女生读诸葛亮的话)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而且识人。)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顺风顺水。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让船顺风顺水的呢?生:调船。诸葛亮几次命令掉转船头?找句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4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画图、另两人用文具盒或者钢笔当船,演示船头船尾的掉转方向。
6、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哪是曹军的水寨?哪是东吴?怎样掉转船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读句“曹操知道上了当……”体会神机妙算。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板书:刚才通过对借箭经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文、识人心、晓地理三个方面;联系全文,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鲁肃是忠厚老实的。知道了周瑜会怀疑、所以才把鲁肃叫上做见证的……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让我们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周瑜的话,试着从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机妙算”换一个词来说。出示字条: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课前质疑时的问号。)
2、师描述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书:)
3、再读课题:想一想,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还,他还要找机会还箭。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赤壁之战》去还箭)
你们课外可以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课后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0
课题
草船借箭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8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1)【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出示课件2】
(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3】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 简介《三国演义》。【出示课件4】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5】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太原人。
以《三国演义》主题歌导入交流,激发学习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简介《三国演义》,同时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32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整体感知
(一)理清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二)了解起因、经过、结果。
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6】
(1)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2)故事的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3)故事的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四、细读课文,了解起因
1.教师简介“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 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B.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从中可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⑥指名读这段话。
⑦当周瑜听说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⑧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三天造好十万枝箭呢?(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⑨从学习中你了解到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⑩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2】
(4)教师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顾全大局;而周瑜却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6.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采用读、思、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dù jì( )小亮的才干,sī zì( )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jūn lìng zhuàng( )。但小亮shén jī miào suàn( ),先他请来了cáo ( ) 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ǐ jì) 幔(màn wàn)子 都督(dū dōu) 水寨(zhài zài)
丞(chéng céng)相 呐喊(nèi nà) 调(tiáo diào)度
三、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 妙( )
都( ) 虑( ) 沙( )
著( ) 虎( ) 炒( )
四、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答案】
一、妒忌 私自 军令状 神机妙算 曹
二、妒忌(jì) 幔(màn)子 都督(dū) 水寨(zhài) 丞(chéng)相 呐喊(nà) 调(diào)度
三、诸位、都督、著作;虚心、考虑、老虎;绝妙、沙场、炒菜;
四、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准备:请鲁肃帮忙准备好船只、草把子、青布幔子、士兵等。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篇历史故事,它记叙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利用草船借箭获得成功的经过。它告诉人们必须把握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事物才能取得成功。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课文情节,分析人物个性等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自己去分析,掌握课文及人物。
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课着力点就是通过简要介绍战争,学生分析了解草船借箭的过程及课文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神机妙算”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人物诸葛亮、周瑜的性格。
3、引导学生分析借箭成功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进行交流。
教学流程
一、导课
1、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份练习,让同学们回去查找有关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物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课前查找资料,课上交流,学生可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2、出示课题(齐读)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有关人物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你对“神机妙算”的"理解。
2、自读课文,交流。
三、精读
1、师:《草船借箭》既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同时记录和描写这场战争的文章也非常精彩。因此,我们既可以从军事家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诸葛亮是如何神机妙算借箭成功的。也可以从文学欣赏者的角度来了解一下课文中诸葛亮、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我们更可以作为一个故事的叙事者,说说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你们更喜欢从哪个角度去学习呢?请4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民主合作的伙伴,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交流
(1)军事家小组分析:
①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
②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是因为什么“
③“借”是需经过别人同意的,而这里是周瑜中了诸葛亮的计,诸葛亮应是“诈”箭,为什么要用“借”呢?
(2)文学家小组:
周瑜:妒忌心强、自傲
诸葛亮:知己知彼、识大体、顾大局
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的词句,抓住有关词句进行朗读训练,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读出两人语言态度上的不同特点,不同语气。
(3)故事员小组
起因: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经过: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利用了大雾的天气,用草船借箭。
结果:诸葛亮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借箭成功。
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看谁能抓住人物特点,以及关键情节,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看谁说得更生动。
[学生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各种思想的互相碰撞,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四、总结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只是一个节选,选自——《三国演义》,这部书里还有许多有关诸葛亮、周瑜的故事。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有关的课外书籍,丰富我们对这场战争和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点评]
这份教学设计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思维会更活跃,学习效果会更好。
[建议]
这节课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力创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避免流于形式。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3
【单元目标】
第五组课文重在读懂“名著中的人物”。阅读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本课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指导方法】
抓因果读故事,抓语言观内心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了解人物关系,导入课文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随机板书背景图)今天我们共读名著《三国演义》中记述的孙、刘联军内部发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弄清前因后果,读懂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故事脉络。
指导梳理故事脉络: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相机板书:周瑜逼箭 诸葛亮借箭 鲁肃助箭 曹操防箭 诸葛亮交箭
2、运用抓前因后果法读懂故事
摘读故事开头结尾,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书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1)词意: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换词比较:羡慕
预设: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圈套陷害诸葛亮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它只不过是展开矛盾冲突的契机。周瑜为什么要跟诸葛亮过不去呢?很显然,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这点,才能抓住本质感受人物形象。
小结导问: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三、精读故事,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形象
(1)讨论:你认为“三天造箭十万支”这可能吗?既是同盟军,周瑜给诸葛亮出此难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2)导: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阱。周瑜怎样一步步设下这“温柔的陷阱”?默读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对话内容。
(3)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说读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导读周瑜的话,分句采访“周瑜”:你心里真正的想法(目的)是什么?
a理解周瑜话中的“希望”一词:这里的希望和我们日常表达时的意思一样吗?区别是什么?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兴”。
小结:周瑜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却磨刀霍霍,在谈笑风生中,一步一步地把诸葛亮引进温柔的陷阱。周瑜逼着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造箭,原来不是为了与曹军交战,而是----引读----“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导: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他可是三国人物中智慧的化身。为什么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预设重点交流,读句子:必然误了“大事”,他心中的大事是-----?周瑜心中的大事是----?你读出了什么?练读句子想象诸葛亮怎样回答“只要三天。”你又读懂了什么?
(5)合作讨论:给诸葛亮的话加提示语。交流朗读,齐读对话。
四、总结拓展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试图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阴谋刁难诸葛亮,双方这一番“舌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周瑜面和心毒,笑里藏刀,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草船借箭终获成功。周瑜长叹一声-----?你从这声“长叹”里读出了什么?
读课文:“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原著:“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总结: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非凡才干。因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为有才干令周瑜自叹不如。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品味人物语言,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了。
拓展歇后语讲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神机妙算 料事如神)
五、阅读作业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课外阅读课文或原著《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曹操
孙权____联吴抗曹____刘备
周瑜 ——————— 诸葛亮
(妒忌) (神机妙算)
前因后果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兴趣。
2、能复述故事。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小说人物鉴赏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相信同学们听说过这种说法吧——不读《红楼》《三国》者枉为中国人!那你们知道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谈。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人白白做了一回中国人。也许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第46回改写的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完这篇课文后,也许你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2、检查预习,使学生充分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学们,我1个星期前就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那一部分的内容了,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就发生的赤壁之战前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吗?
学生谈
师相机补充之。a“孙刘在长江南岸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本来是去孙权那建议孙刘两家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的,孙刘两家结成同盟后,诸葛亮留在了东吴,协助周瑜。b、周瑜发现诸葛亮才识在他之上,先派诸葛亮的哥哥劝说诸葛亮为东吴孙权效力,被诸葛亮拒绝。周瑜认为诸葛亮一定会成为东吴将来的心腹大患,未来的强大敌人,所以决定要杀了诸葛亮。c、周瑜曾用借刀杀人之计,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但被诸葛亮轻松化解。d、周瑜借刀杀人不成,但想方设法杀诸葛亮之心更加坚定了,铁了心了要除掉诸葛亮,于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了……
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同学们,相信你们小时侯都很喜欢听别人给你讲故事吧?现在你们长大了,小学都快毕业了,按古代的说法来说,你们都快成为秀才了,现在你们应该能给别人讲故事了!可以吗?能不能将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吗?
我要先请你们回答如何讲故事,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完整?
学生谈
讲好一个故事,你得首先对故事的情节清清楚楚,一个故事的情节一般分哪几个部分啊?
引导学生说出,起因——经过——结果。(板书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课文,弄明白这个故事的起因,故事是如何发生的,经过,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故事最后是怎样结局的。
学生读课文——思考“起因——经过——结果”,巡视了解情况。
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2)讲故事,复述课文
现在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现在可以讲这个故事给低年级的小弟小妹们听了吧?现在小组里试一试,一个说,另外三个就做低年纪的小弟小妹,听他(她)讲故事,讲完后,谈谈他(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讲的是否精彩。
小组内讲——班级讲(请一个同学)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有许多同学在小组内讲述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还有同学在全班面前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情节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一个故事,一篇小说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它的'情节的精彩。同学们,根据以往你们读书的经验,一个故事吸引我们,一篇小说打动我们除了它的情节之外,还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人物,主人公。学生若不能说出,师启发:同学们,故事中必然有人物,有主人公吧?)
一个故事,一篇小说打动我们,吸引我们除了情节的精彩外,故事中的人物也往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吧?
2、人物分析同学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学生言哪些人物,师板书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我们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主要看他(她)的什么?学生言“言,行”师板书之。
(1)周瑜
周瑜是我们这篇课文中首先出现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来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啊?我们说看一个人如何,主要看他的言行,课文中周瑜的对话哪几段最多啊?——2、3两段。现在我要请同学们来朗读一下2、3两段,这两段除了周瑜的说的话外,还有谁的话?还有读白。四个小组分别读读白、周、诸、鲁之言。分角色齐读。——表扬朗读与纠正读音。
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2、3两段,思考周瑜是什么样的人?估计学生会说很坏,毒辣,阴险。
启发:同学们,周瑜既然想杀掉诸葛亮,为什么不直接派人把诸葛亮抓起来,杀掉呢?——引导学生明白,周不直接杀诸葛亮,而是找借口杀,杀别人,还要杀得别人无话可说,说明周的狡猾。如果你就是周瑜,你决定用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来杀诸葛亮了,你如何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如何对诸葛亮说?请学生扮周瑜,师扮诸葛亮,演一演。
估计扮演学生会直接将任务交给诸葛亮。——你们看看课文中周瑜是怎样将这个造箭任务交给诸葛亮的?先问诸葛什么?再说什么?我们站在周瑜的立场看,周瑜这样一句句地说,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到:任务交得很自然,以公事不能推却向诸葛亮施压。很自然地将任务交给诸葛亮,一步步地将诸葛亮往火坑里推啊!——你们瞧周瑜害人的水平够高的吧?
要是周瑜活在今天,他要是犯罪的话,绝对是高智商犯罪啊!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周瑜遇到了诸葛孔明,算是遇到克星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是位怎样的高人?
(2)诸葛亮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诸葛亮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之,师巡视
给予启发、提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故事中的另一个人,诸葛亮的对手——周瑜已经给我们概括了。周瑜是怎样概括的?学生言“神机妙算”。(可能要再启发: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结束后,周瑜是这样说的?)好,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到底算到了什么,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再思考。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师板书“诸葛三算”
师:好,同学们!诸葛亮除了神机妙算外,还有什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回答)板书学生回答,提炼出“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等词语。
待举手人不多时,再启发:周瑜把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除了接受任务之外,还有哪些选择?如果你是诸葛亮,周瑜把不可能完成的造箭任务交给你,你会怎么办?
请数个学生回答,估计学生会说当面揭穿周瑜的阴谋,或者先接受任务,然后逃跑。
师追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面揭穿周瑜的阴谋,或者先接受任务,然后三六计走为上计,逃跑掉呢?这说明诸葛亮了什么?同学们思考思考。(1分种后)师提示:当时曹操83万大军压境,孙刘两家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刘备的军队只有5、6万人。如果孙刘两家不团结,能打败曹操吗?如果诸葛亮当面揭穿周瑜,或者跑掉,孙刘两家岂不是失了和气?这说明了诸葛亮有什么样的品质?——顾全大局
(3)鲁肃、曹操
鲁:忠厚,守信
这个故事中曹只说了一句话,请同学们翻到第54页。
曹:谨慎多疑
给你们一个思考题回家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带着鲁肃一起去借箭。
3、课文拓展
(1)周瑜三次要杀诸葛亮都失败了,课文说得是第二次,还有2次你们知道吗?读过吗?第一次想借刀杀人,失败了,第二次想借造箭杀人,又失败了,第三次亲自派大将去杀诸葛亮,还是失败了。(板书“三杀诸葛”),后来诸葛亮也回敬了个三气周瑜(板书“三气周瑜”),次次成功,最后将周瑜活活气死。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较量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同学们对这些有兴趣吗?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一读。
(2)这个故事中的四个人物,你们喜欢谁,讨厌谁啊?讨厌周瑜什么?
你们讨厌周瑜的嫉妒,心胸狭隘,气量太小。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写这篇课文的作者可能也讨厌周瑜的嫉妒,你们看我们这篇课文的第一句就是说周瑜心里嫉妒诸葛亮的才干高于他。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东吴周瑜的同事、下级,以及孙权等几乎所有的人都非常喜欢他,有个叫程普的东吴老将还说“与公谨交,如饮醇酿,令人不觉自醉”,如果周瑜真是个气量很小的狡猾的小人,东吴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吗?你们还记得我们上堂课开始的时候讲过,周瑜在决定杀掉诸葛亮之前,曾经派诸葛亮的哥哥去劝说诸葛亮为孙权效力,劝说失败后才决定要杀诸葛亮的,如果真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高过自己,他愿意让诸葛亮做自己的同事吗?诸葛亮真来到东吴,大都督这个官可能就不是他周瑜的啊?——如果说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话,他嫉妒的是诸葛亮的才华不能为东吴所用,周瑜千方百计要杀诸葛亮,是各位其主,是为了东吴的事业啊!
所以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的开头写得好吗?写得对吗?——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编书的人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可能作者就没有读懂《三国演义》,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要读《三国演义》原著。——今天这节课还是以陈毅的名言作结:不读《红楼》《三国》枉为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好好读《三国》,不要白白做一回中国人。
板书:
诸葛亮{学生板之
周瑜:学生板之
鲁肃
曹操
反思:本课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对原著《三国演义》的阅读冲动,学生也因此而在量上形成了一定的小说鉴赏意识。本文教学获得专家的认可,甚慰!不足之处在于对周瑜的理解认识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中下生,个别教学环节和小学生的实际脱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复习
1、齐读课题。
2、提问:
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
⑵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
⑶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
⑷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
二、新授
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
2、提出要求:
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
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
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⑵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⑶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
6、小结:
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晓地理 能力+自信=成功
善之人
巧筹划
【课后作业】
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03-03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04-16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04-16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2-06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02-14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03-27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范文05-08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5篇03-1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3篇)03-23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