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运用“饱经沧桑、泯灭、萦绕、跌宕、不朽”等词语。
3、通过描写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品词、品句,品读,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月夜景色和《二泉映月》琴曲意境等句段所传递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二胡曲《二泉映月》和课件。
预习要求:
1、把课文读流利。
2、课前搜集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阿炳的生平、惠山二泉及二胡曲《二泉映月》,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师:(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谁创作的?(阿炳) 同学们对阿炳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答预设:
阿炳的原名叫华彦钧,是一位民间艺术家。
阿炳很小的时候他母亲就去世了,爸爸是一个道士,他只能称父亲为师傅。
阿炳双目失明后,被道观里赶出来,上街流浪,他的身世很悲惨。
阿炳不仅二胡拉得好,琵琶也弹得很好。
小结:
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但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有六首。当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第二次去给阿炳录音的时候,他已经不幸去世,成了音乐界的莫大遗憾。《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你们想听吗?那么,你准备怎么听? (用心倾听)
二、用心灵倾听 。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说说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
2、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师: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用心地去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饱经沧桑、积淀、坎坷、萦绕、泯灭、抒发、委婉、跌宕、静影沉璧等词语。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写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第二自然段:听泉赏月,师父教诲。
第三、四自然段:十多年不幸经历,激发创作欲望。
第五、六自然段:倾吐情怀,成经典名曲。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1、(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什么声音呢?(大屏幕显示)齐读: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他似乎听到了,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不是)是谁在叹息哭泣?(是阿炳)谁在倾诉呐喊?(是阿炳)阿炳听到的不是泉声,而是自己的心声。你们听,他的心在(范读)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到了吗?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听着这样的心声,我们不禁要问了,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寻找答案吧。
4、交流反馈:
(1)因为家乡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自己再也看不到了。
(2)因为阿炳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
5、师:惠山二泉,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美景名闻天下,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动人。课文中作了生动精练的描绘,老师摘录一些词出示:
(展现一组风光,屏显词语):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碧草如茵 野花遍地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涓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6、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阿炳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惋惜、无奈、伤心)所以,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泉声——“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7、(1)山水依旧,物是人非。这十多年,他是怎么过的?
指名读,大屏幕显示:“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
(2)透过这短短的两句话,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请你展开想象(伴着《二泉映月》老师开始叙述)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
学生交流:
师:阿炳坐在二泉边,听着听着,没听到奇妙的声音,听到的是:(学生接读,再次感受)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没有被压倒?
齐读: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所以听着听着,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他要与命运抗争。
师:为什么阿炳的苦难只能倾吐给月夜听呢?
他的叹息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哭泣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倾诉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他的呐喊声有人要听吗?(没有)
师:所以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下节课我们品读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身世以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用心去聆听琴声,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1、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阿炳的心声。
(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配乐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领略这首不朽的名曲。)
师引读:起初……;一生跟读:这似乎……
师引读:随着……;一生跟读:它以势不可挡……
师引读:月光照水……;全班跟读:阿炳用这动……
2、师:同学们,其实琴声的变化可以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的。来,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边读边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3、师:同学们,你想过吗?琴声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是因为阿炳在演奏的时候,他的情怀始终是在变化着的。)怎样变的?再读课文。
4、读后交流。
开头时——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高潮时——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结尾时——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板书:赞叹 怀念 思索 抗争 向往 爱……
5、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乐曲,走进阿炳的内心。
(1)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此时情感还没有恰当的表达出来。
(2)师:多么委婉的琴声,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师也想用心灵来诵读这段文字。
师范读。
(3)分三部分指名读,适时评价点拨。
随机齐读。
(4)生合作配乐朗读。女生读开头部分;男生读高潮部分;最后全体读。
(5)配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6、师:一位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位靠着卖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作出这么伟大的作品?
齐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师: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引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全文。
1、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2、总结: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战胜苦难吧!
四、说话练习。
1、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搜集交流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身世有必要的了解,为学习下文打基础。
教给学生“用心灵倾听,用心灵诵读”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尽快走进文本。
教师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读,使学生逐步走近阿炳。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词语,想象着读,读中想象,初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惠山二泉”的美丽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惠山的风景依旧,但阿炳什么也看不见了,联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于是产生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此环节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充分体会阿炳经历的坎坷,抓住“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靠卖艺度日。”这个重点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体会语言文字,在反复品读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读,充分理解阿炳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剖析“积淀已久的情怀”。为接下来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作好铺垫,从而实现先悟情后入境,水道渠成。
随着音乐的快慢舒缓、跌宕起伏,师生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领略不朽的名曲,解读阿炳的心声。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的不仅仅是苦难,更有一种超越苦难,战胜苦难的精神动力。所以要给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精神种苗,这也是对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诠释。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强”的不同读音。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及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
2、配乐歌曲《二泉映月》。
3、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播放《二泉映月》。你听过这首曲子吗?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2、出示华彦钧的挂图,介绍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出示生字词小黑板。指读,正音,齐读。
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师小结,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师巡视。
4、齐读生字词。
5、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理解词语。
6、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哪几自然段写了《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小结分段及段意。
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你对二泉有什么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理解“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请泉”。
3、你喜欢这样的景色吗?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各自练读。
4、指读第一自然段,评议。齐读。
四、小结。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出示二胡图片,认识二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背景介绍
华彦钧(小名阿炳):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同年出生)。()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二泉映月》中“二泉”指什么?
“二泉”原本指无锡蕙山二泉亭附近的泉水,当地群众称为“天下第二泉”。乐曲名称为后人根据此境命名。
器乐《二泉映月》
1.《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
2.它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背景简介:
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学唱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2.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3.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4.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三、介绍乐器---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界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具体由课件展示)
4、作品欣赏
1、播放《二泉映月》片断,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乐曲——《二泉映月》。
四、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感受主题音乐,并唱一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乐曲的主题音乐
生:随着音乐用“嗯”轻轻的哼唱
(2)播放音乐主题2
a、听到这里同学们感受到这位盲艺人内心怎样的痛苦呢?(学生各抒己见)
b、这位街头流浪的音乐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孤独地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音乐中多次出现这样一个感人的音调(出示音乐主题——哼唱体验)
c、这一主题不断变化、发展,音乐层层推进,产生了最为愤慨的、激动人心的高潮,让我们继续欣赏,当你听到高潮时可举手或用合适的神情、动作表示出来(放至高潮处)
d、此时此刻,你们心中有何震撼?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e、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倔强刚毅的阿炳终于发出了激愤的呐喊(出示高潮音乐,一起唱唱、议议)
f、这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他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愤怒,是他积淀已久内心情感的全部发泄(播放高潮及过渡句)
然而苦难生活也磨练了阿炳倔强刚毅的个性: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黑暗现实挑战。
g、乐曲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音乐中还有一个更为深情、细腻的尾声,让我们一起倾听主题的最后重现(播放尾声音乐)意犹未尽的尾声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
五、拓展延伸
师:出示刘天华、闵惠芬的图片和有关资料
1.了解江苏二胡演奏家——刘天华
2.欣赏有关的二胡曲目——《光明行》、《空山鸟语》片断音乐
师:《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号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你的作画意图。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情调及二胡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更深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4
一、回顾导入,发现景点
1、开头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同时也知道,这“二泉映月”其实也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
2、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不禁被这稀有的风景给迷住了。于是,不由自主地摘录下了一些词语。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读这些词语,告诉大家,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道怎样的画面?
4、(出示图片)同学看这番景色是那样的和谐、宁静,你们忍心打破这番宁静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美美地把这些次读一读。
5、学生齐读。
6、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夜,小阿炳和我们一样对眼前的这番美景是如痴如醉。十多年后的又一个中秋夜,已是双目失明的阿炳还能看见这如画般的美景吗?他的`眼前只剩下一片黑暗。
二、体验坎坷人生
1、此时的阿炳是那样地孤单、寂寞。听着淙淙的流水声,他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的3、4小节。找一找,阿炳想到了什么?用笔划出来。
2、交流所划语句(出示)
3、是啊!那是怎样的坎坷经历啊?同学们从问中找到了吗?(板书:坎坷经历)
4、交流所划语句。(出示)
5、同学们,你觉得此时的阿炳怎样啊?(穷困、孤单、寂寞……)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去体会一下阿炳的那段悲惨遭遇。
7、阿炳在创作音乐途中的坎坷就仅仅体现在书中的这些吗?
8、同学们的脑海中可能还会浮现出这样一些场景(出示语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提示语。
9、阿炳可能还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请同学们拿出笔,选择一个场景,大胆地想象一下,具体地描写出来。
10、交流想象内容(注意点评)
11、是啊,可怜的阿炳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甚至还有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意外发生。(播放电影)
12、可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遭遇,阿炳却从没放弃对音乐的创作,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板书:不屈不挠)
13、(出示有关语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出阿炳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14、双目失明的阿炳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那积淀已久的情怀在当时有人倾诉吗?他只有通过琴声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板书:倾吐情怀)
三、感悟《二泉映月》
1、这时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请同学们静静地欣赏《二泉映月》。
2、曲子听完了。谁来说说你听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课文中就有一段话是来详细地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4、交流所划语句。
5、请同学们再次听一听这首曲子,好好地感受一下在乐曲的旋律上和抒发的情感上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你可以一边听,一边用笔圈出一些重点词语。
6、交流重点词语。
7、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听了两遍音乐,老师被这优美的旋律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想要跟着音乐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师配乐范读)
8、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了吧。(个别同学配乐朗读)
9、其他同学评价。
10、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一下阿炳那段坎坷的人生。
11、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师引读)
四、理解乐曲人生
1、几十年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就连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生盛誉。(板书:享有盛誉)
2、就像世界著名的日本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国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不禁泪流满面。他非常诚恳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坐着听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说着便顺势从椅子上跪了下去。
3、为什么说“只应该跪下去听”?
4、小结:一个跪下去,表现出了小泽征尔对阿炳的无比崇敬与佩服。他跪的不仅仅是这首动人的《二泉映月》,更跪的是阿炳那历经了艰辛坎坷却不屈不挠的精神。
5、让我们一起坏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和小泽征尔一起把这句话送给阿炳。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一段音乐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欣赏完后交流听时的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二、明确三个目标。
1、同学们,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走近一位人物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用简短的语言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2、学生自读。
3、交流: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指导朗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相机正音。
无锡 惠山 倾诉 激愤 富饶 乐坛 享有
葱茏 哭泣 倔强 呐喊 积淀 委婉 抒发
恬静 摇曳 泯灭 萦绕 患病 坎坷 搀扶
4、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读,作批注,写感受,引领全体学生动脑,动笔。为学生初步感知人物作好铺垫。
四、体验一段人生
1、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五十多年过去了,音乐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片净土之中。然而,他钟爱一生的美景依旧。让我们再次来到无锡,来到无锡的惠山,伴着美好的月色共赏“二泉映月”这道醉人的风景。
2、出示课件:
茫茫月色 月光如银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淙淙流水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抽生朗读,其他同学欣赏。教师激励评价。
一组灵动的文字,就是一副曼妙的风景。让我们再读这组词语,用我们甜美的声音唤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学生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 由“二泉映月”这道给予阿炳丰富音乐情感的风景引入,既回忆了已有的认知状况,完成以旧拓新的任务;又利用声音、图片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教学的轨道上来。
(过渡)天上的明月啊,圆了又缺:惠山的清泉呀,依然清冽。
看着这月,赏着这泉,似乎依稀听得见阿炳踽踽而行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3、教师布置浏览思考作业: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写到阿炳几次到二泉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候?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6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块儿学习来一篇课文,题目是《二泉映月》,(板书齐读)关于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些什么?昨天见面的时候,大家知道的还不多,看看通过昨晚的预习,今天有没有进步?(自由谈)
不错,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还是无锡惠山脚下一道著名的风景。原名叫惠泉,后来唐代茶圣陆羽品尝了这里的泉水,觉得它甘甜清冽,称这里为天下第二泉,大诗人李绅称这里的泉水为“人间灵液”,宋徽宗、清代康熙、乾隆都曾经亲自品尝过这里的泉水,甚至把它作为贡品。
二、美读“二泉景”
实际上,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完成这节课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找出来,用笔画出来。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茫茫月夜月光如银)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淙淙流水蜿蜒而来)
咱们把这四句话变成八个词,谁再来读一读?边读边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茫茫月夜月光如银—————你读出了朦胧的美
淙淙流水蜿蜒而来—————你读出了灵动的美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你读出了宁静的美“泓”字可否改为“股”?联系静影沉璧。从“静影沉璧”你们联想到什么?再齐读。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月者寒也,泉者冷也。你读出了冷清的美
读书要字正腔圆,读词要做到声断而意不断。
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就像什么?(一首诗一幅画)对,什么叫如诗如画,这就是!咱们能不能把这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连在一起读一遍?读——什么感觉?(美不胜收)
三、感受阿炳心。
师:这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使人陶醉,让人沉醉。但是,这样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三十五岁以后的阿炳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有什么?(一片黑暗)是啊!没有花,没有草,没有月,没有泉,没有一切景致。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孤独和痛苦的事情。下面我们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两段的内容中能读出“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是什么吗?(指名读)
是啊,一样的中秋夜,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清泉,
不一样的是———人老了,那年是小阿炳,如今已成中年;
身边的人由师父换成了邻家少年,因为———师父已经去世了;
那年是来赏月,而今只能听听流水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那年小阿炳除了流水声,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告诉小阿炳,等你长大了,就一定会从中听到奇妙的声音。如今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声中想到了什么?他听到了什么?(出示文字一)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1、为什么会听到这些?是流水在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吗?(不是,是阿炳的心。)那他为什么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呢?谁能够用一个词来回答?
2、理解“坎坷”。 “坎坷”是这一课的生字。讲解生字。
3、谁能够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具体说说“坎坷”。你知道阿炳经历了哪些坎坷?
4、过渡:一年四季,无论酷暑寒冬,无论身体如何疲惫,阿炳总要背着乐器,拄着竹杖,在妻子的牵扶下上街卖艺。大家见过街上买艺的残疾人吗?想想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卖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心中会想些什么?
是啊!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呢?他叹息的是—————?命运多难双目失明;哭泣的是—————?父亲去世生活艰苦;倾诉的是—————?内心孤独遭人冷眼
5、然而,又是什么让他倔强的呐喊呢?(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人们称阿炳是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6、你读懂了阿炳的心吗?再读这段话。
四、聆听“二泉”乐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放音乐二泉映月)
1、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优美凄凉愁苦高昂)
2、让我们再来通过文字走进二泉映月。乐曲分三部分,谁来读开始的部分。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这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3、男同学来读读高潮部分?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这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4、接下来,自然是尾声。请女同学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是啊!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大家听:(师范读)同学们,让我们再用自己的心,贴近阿炳的心,一同走进《二泉映月》。齐读。
5、冷冷的弦,瘦瘦的人,颤颤的手,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阿炳是用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出示文字三)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6、而这一切,阿炳只能向谁倾诉呢?(茫茫月夜)为什么?(现实无知音)
在阿炳去世近三十年后,有这样一个知音广为人知,有这样一个故事传为佳话——
拓展:(出示文字四)
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当他听完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是什么让这位大指挥家折服到要跪下来?(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对音乐的执着对家乡的热爱……)是的,苦难的人很多,凄惨的人也很多,但在苦难中被打倒,在凄惨中潦倒的人,会不会让他折服?
五、尾声。
最后,让我们再来听一段珍贵的历史录音。这是阿炳生前唯一的一次录音,是已故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用当时最好的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的。在阿炳演奏过的270多首曲目中,仅仅留下了三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成为了这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留给人世的最后声音。让我们一起在这首二泉映月中缅怀这位苦难一生,抗争一生的民间音乐家吧!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委婉连绵蜿蜒而来赞叹怀念思索
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抗争向往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爱
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7
一、播放《二泉映月》(节选),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哪些音乐?能说说具体的名称吗?为什么喜欢它们?(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课前,老师已经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二泉映月》,老师想再播放其中的一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感受。
(相机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部分)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二、了解预习情况。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今天学习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通过你对课文的预习,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 《二泉映月》是阿炳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2)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大家听了《二泉映月》,要求收集有关阿炳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理解创作原因。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
请大家反复读读1~4节,要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正音:淙淙 萦绕 耳畔 倔强
(2)出示“饱经风霜”一词,理解“饱”的意思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度日如年” 一词。“度日如年”说明什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4)出示“静影沉璧” 一词。“静影沉璧”指的是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作了具体回答?(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读后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流水淙淙
联想:想起了……想到了……似乎听到了……
6、、自主学习,理解重点语句:“他似乎……倔强的呐喊……”
(1)、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2)、自读课文第2、3两节,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3)、指名回答,结合内容体会阿炳生活的“坎坷”。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对照板书自背。
(2)、指名背。
(3)、齐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二】教材简解: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设计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大家交流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师生进行话题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学生可能听过,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小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有限,此时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谈初步感受,为课文的学习作情感的铺垫。】
5、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读课文,初识阿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4)结合课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阿炳。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愤:激动而愤怒。
倔强:性格刚强。
【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交流、认读描写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关键词。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类词语的交流,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3)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课件呈现无锡锡惠公园龙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画面,师生共同交流对阿炳的了解。
【设计意图:交流对阿炳的'了解,为课文进行补白,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细读课文,走近阿炳。
1、体验坎坷人生。
(1)阿炳几次游历二泉?每次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声
淙淙的流水声
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3)学生针对表格内容,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
(4)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那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坎坷的经历。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让学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经历?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同时课件出示为阿炳写的一首四字词语歌,让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痛丧师父 孤苦无依
天来横祸 双目失明
颠沛流离 卖艺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凄凄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阿炳的苦难经历在师生平等有效的对话中无声无息的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撩动了学生朴素的同情之心,为下环节的朗读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调。】
③同学们,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经历,请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张脸上。你看,那张曾经非常可爱的脸,那张曾经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脸,如今,随着师父的离世,随着他的双目失明,随着大雪纷飞,烈日炎炎,那张脸变了,变了,变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学生回答)
④同学们,经历坎坷人生的阿炳尽管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黄肌瘦的脸,布满皱纹的脸,但他心里面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阿炳火热的内心。
⑤同学们已经走进了阿炳心里。如今,阿炳再次听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进了阿炳的心里,发出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些声音阿炳听到了,你们听到了吗?是谁在叹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谁在呐喊?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表达出是阿炳在叹息自己的双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运的悲惨,是阿炳在倾诉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呐喊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体会顿号的用法,不用较大的停顿。
【设计意图: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而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学生在切己体察悄然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要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当时有人听阿炳倾诉吗?没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弦是他的伙伴,他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于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他倾吐了哪些情怀呢?请学生拿起笔来用不同的标记画一画哪些句子描写了琴曲的特点?哪些句子是琴曲传达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 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指导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音乐起始部分的委婉连绵,用稳重的语气读出音乐传达的情感。
B、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欣赏乐曲高潮部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加快语速,升高语调来表现乐曲的高潮,用激昂高亢的语调表现乐曲抒发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导学生理解表示乐曲的丰富内涵的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用徐缓回味的语气读整首曲子带给听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语调读好最后的排比句。关注排比句中的逗号,读出停顿。
(3)采用师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静静的聆听。要求学生欣赏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生再次跟随乐曲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语言与音乐的交融、情感与情境的辉映,是全课感情朗读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情感虽然集聚到了急需释放的程度,但是毕竟对乐曲内涵的理解还很肤浅。因此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引导学生鉴赏乐曲,步步铺垫,层层深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接着在读懂基础上学生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提高,学生读好了乐曲,真真切切成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同学们,小泽征尔为什么跪下来呢?
2、补充介绍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课件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介绍拓展延伸了学生对《二泉映月》享有盛誉的具体了解,无形间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乐无痕的教育境界。】
4、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
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
听不见苦难
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
一把二胡,道尽人世的沧桑
两根细弦,诉尽命运的悲凉
阿炳啊
你那把血泪斑斑的胡琴
凄凉而不绝望
忧愤而不疯狂
空荡荡的夜色中
我听到了不屈的抗争
触摸到了一颗坚强的灵魂
教师总结:
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同学们,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词句。背诵“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到文章结尾这部分课文。
3、搜集有关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资料,课内外知识结合,加深对《二泉映月》诞生过程的理解。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地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词句。背诵“经过一个寒冷难熬的冬天”到文章结尾这部分课文。
设计思想: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由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阿炳将他的悲、他的恨、他的爱,全部融化在《二泉映月》那深情感人的旋律之中。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首名曲,先凭借乐曲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其次,创设情境,挖掘学生课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阿炳那坎坷的人生经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然后当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后,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通过那深情的旋律,体会到阿炳心灵深处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阿炳及《二泉映月》相关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你知道是谁创作的吗?关于阿炳你还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对阿炳还有哪些了解?(学生课前查阅了资料)
小结:《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本用心地去读。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尝试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找生读文,体会感受。
2)引导学生学习阿炳经历坎坷的语句。
3)默读课文,互学阿炳对音乐执著的爱的部分。
三、拓展阅读,感情升华。
师:你听着委婉连绵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师:阿炳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唯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
师:小泽征尔崇敬的是什么?跪的是什么精神?
师: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小泽征尔是跪着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领略?——用心地感受。
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四、结束语:
苦难往往给人带来的是悲伤、哭泣,而对一个勇于跟命运抗争的、坚强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永远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五、拓展实践。
搜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故事,举办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的诞生
经历坎坷挚爱音乐
抗争命运向往光明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
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文章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默读2、3课文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师父说了什么让他这样铭刻于心,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感伤?
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汇报反馈。
思考:阿炳叹的是什么?哭的是什么?诉的是什么?喊的是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阿炳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作品,源于他特殊的经历。然而却并非有这样经历的人都能够成就这样的作品。你认为阿炳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还有什么原因?(对音乐的`热爱,良好的天赋)
补充资料:阿炳五岁,就跟随父亲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且学习各种乐器演奏。他冬天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弹琵琶的指弓;夏夜,为了避免蚊咬,双脚浸在水里习拉二胡。他迎着晨风吹笛,用铁筷子敲打方砖,练习鼓点、板眼,还经常跟着父亲出外拜忏、诵经、奏乐,众多的道家音乐活动,使他的音乐技艺超群出众。
阿炳创作了很多曲子,据不完全记载,大概有二百多首,但是留下录音的只有六首,这首曲子也是后人命名的,为什么一定要叫做《二泉映月》呢?(触景生情,即兴而成)
小结:让我们在音乐与文字中再次走进这个说来普通又极不普通的民间艺人阿炳的情感世界。(配乐范读第五段,学生谈感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在朗读中理解:升腾跌宕
高昂?
势不可挡?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支撑
这些词汇,在理解中体会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伟大音乐家都是苦难的超越者,贝多芬是聋子,但耳聋后他创作了振聋发聩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在36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他是是世界公认的“音乐神童”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看待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应当是看其生命的长度,也不是看他遇到了多少苦难与挫折,而是看他如何超越苦难来提高其生命的质量。)
五、拓展研读,提升认识。
(一)谈感受:
国庆10周年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二泉映月》还入选了世界十大名曲。现在,《二泉映月》已经有了何占豪改编的小提琴独奏、储望华改编的钢琴独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等西洋乐器改编曲。中国乐团出访外国的时候,《二泉映月》通常为首选曲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日本人)在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后,激动不已,他流着泪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阿炳的人生是那个社会的缩影,但阿炳的音乐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
请记住这样几个名字——杨荫浏、张瑞、闵惠芬、宋飞……(他们拯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遗产,并能够发扬光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
(二)听歌曲《二泉吟》同时出示《二泉吟》的歌词
再次谈认识:《二泉映月》是什么?
六、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一首曲子
一段人生
一番情怀
一种精神
附参考资料:(一)
华彦钧(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他四岁丧母,二十岁丧父,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杨、曹两位专家再次到无锡拜访阿炳的时候,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也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华彦钧死时也不过是1950年12月4日,不到58岁。
(二)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
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摇摇出巷口,
弯转又上小桥头。
四野寂静,灯火微芒隐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
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难留,年少青丝,转瞬已然变白头。
苦零丁,举目无亲友,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唯有这琴弦解离愁。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1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强”的不同读音。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 重点和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及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三、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配乐歌曲《二泉映月》、配乐朗诵带、搜集有关阿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播放《二泉映月》)你听过这首曲子吗?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出示华彦钧的挂图)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哪几自然段写了《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出示生字词小黑板。
1、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结,指导书写:
锡、坎、坷、腾、跌、饶:左右结构,左小平齐上,左让右。
葱:上中下结构,上下宽出,中间收拢。
疾、厉:半包围结构,冲出包围。(师巡视)
3、齐读生字词。
4、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5、分自然段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哪几自然段写了《二泉映月》的诞生过程?
3、 小结分段及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 指读第一段,思考:你对二泉有什么样的印象?
2、 讨论交流:你喜欢这样的景色吗?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 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你对二泉有什么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
五、小结: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吧?它的作者是?(阿炳)。
3、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他是20世纪响彻世界的盲人音乐家。广为传诵的《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对咱们无锡人来说更是一道风景。想聆听这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吗?好,听的时候老师向你们提一个要求,不仅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聆听。
4、琴声悠扬,你在这琴声中听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语文说起来是简单的,师生中轻松的对话,自然和本色是时时刻刻在浸润和成长的。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聆听、体验,以求在共鸣中达到心领神会。)
二、初读感悟:
作者沧桑的生命历程都融汇到这一曲《二泉映月》之中,那为什么阿炳这位盲人,这位民间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体会二泉之美
1、二泉这道风景美在哪里?找出相关段落。
生: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齐读,指名读)
2、说起这“天下第二泉”这几个字,还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的墨宝呢,这里有山水环绕,树影婆娑,怪不得那些诗人和音乐家们在这里驻足流连,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李绅的诗真是说的一点不错,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
(教学反思:这一段环境描写似乎较为突兀,课后我结合课堂反映再次回顾这一设计,若放进下文赏月中引出会更自然顺畅。)
3、不光这泉很美,这里的月夜更美。请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月夜的字词,读一读。
根据回答出示: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4、师: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也有一轮明月,书中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相机理解。
5、如碧玉一般晶莹润泽的月儿真美,你还有哪些美好的字词来形容 这美好的月色。
指导读好这些词语。
四、体会经历之坎坷
1、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对那个盲人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
2、是的,只能是黑暗,无边无际,铺天盖地,这二泉,这月光,他再也无法看到,而只能用心去“听”了。比起第一次的赏月,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学反思: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应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依托语言进行活化。)
3、是的,二泉依然那样清澈,月色依然那样迷人,可物是人非,连他最亲近的师父也永远的离开了,陪伴他的只有无边的黑暗。此时他内心的感受如何?你能体会吗?
4、松风吹动泉月,一阵悲哀袭向心头,在这样一中秋之夜,这个团圆之夜,阿炳在想些什么呢?自读第四小节。
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
5、让阿炳产生这样的感受,只在短短的十多年,而这十多年却又是那样漫长,因为这是怎样的十多年?
生:坎坷的……
6、课文哪里告诉我们的?找到关键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7、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只能靠卖艺度日。你见过卖艺的情景吗?
8、阿炳卖艺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发挥想像走进阿炳生活的那段岁月。
场景一:当春寒料峭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二,当骄阳似火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三,当( )的时候,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样卖艺的呢?
场景四,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他又是怎样卖艺的呢?
自己选择一组画面,写一写。
交流。
(教学反思: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需要抓关键点,使其融汇成一个有机体。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个个奋笔疾书,发言也多有精彩之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9、阿炳的经历是那样坎坷,(板书)当同学们所说的一幅幅画面在阿炳脑海中接连不断闪现的时候,渐渐地……齐读。
指导朗读。
10、我们听到了阿炳伤心的哭泣,但他倒下了吗?
师:什么也泯灭不了!那些苦难和坎坷,比起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来说,算的了什么!再来读。
五、体会景情交融的音乐之美
他的愿望那样强烈,那样执著,他多么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如愿了吗?他深沉的叹息有人倾听吗?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他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通过琴弦倾吐给茫茫的月夜。播放《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3
教学过程:
一、初识阿炳,用心领悟音乐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音乐有关的课文。(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阿炳)
3、那你们对阿炳有哪些了解呢?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想)听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动人的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悲伤、孤独)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1、同学们,一首名曲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他的话,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那么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动情入境地轻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小黑板)认识吗,自己快速读一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月光照水、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水波映月、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静影沉璧、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谁有信心来读准它们?(指名一生读)强调:“宕”读dang第四声“恬”读tian第二声。
4、读得非常准确。他是横着读的,你还能怎么读?(竖着读)你从竖读的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都是讲月亮、月光的.。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第三行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5、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女生读)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怎么读呢?(男生读)谁能试着把《二泉映月》的旋律也读出美感来?(男女生齐读)
6、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相机理解:静影沉璧、恬静激荡)
7、让我们再一次地把感情融入朗读中,读好这些词。
三、读中感悟,体验阿炳苦难生活
1、“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二泉,多美的月光啊!然而,这一切,对于阿炳,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看不到)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是黑暗。)
2、是的,黑暗,只有黑暗,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看不见了。所以面对这如银的月光,似水的月光,阿炳的内心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吗?(孤单、孤独、惋惜、悲伤……)
3、是的,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于是,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同学们,来,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大家好好地读读这个特殊的镜头,想一想,此时此刻的阿炳正在想些什么呢?
4、(投影出示:第四节)来,把你们感受到的都读出来。生齐读“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倔强的呐喊……”
5、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两句话,有一个词概括了阿炳一生的经历。你们能找出来吗?(生找到“坎坷”)你们太会学习了!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4
1.能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1.理解4、5两个重点段,感受“二泉映月”的美。
2.指导学生背诵4、5两个重点段。
录音机及“二泉映月”的磁带投影片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我感受到同学们个个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还要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找精彩片断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1)并指导美读
1.教师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这两句是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同学问: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还有的同学问:阿炳为什么能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于阿炳身世的介绍,看哪位同学读书最仔细,并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中的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地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位同学想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阿炳呢?
(学生纷纷谈阿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查阅资料的途径:可以上网、去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等。)
5.师小结,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做到美读。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2.对于这句话,也有不少同学问: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放音乐,师随着音乐的旋律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朗读与音乐的结合要恰当)。
6.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7.指导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断已熟读成诵了吧。请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美读,有些片段还会背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把4、5小节全部背诵下来。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一起读课题目。
二、发现一处美景
1.同学们,大家都已知道了《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有一点,如果我不提醒,大家就不一定清楚,其实,“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就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呢。
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志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生交流)
3.又是一个中秋月,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但你们却看到了,看到什么了?
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书。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三、感悟一段人生
1.面对这如银的月光,这清澈的泉水,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什么?——一片黑暗!
是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还是一片——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永远都是一片——
2.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置身于黑暗世界中的阿炳,在那个中秋之夜,在那个二泉池畔,他在想些什么?他又在听些什么?默读课文,找出刻画阿炳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读课文、写感受)
3.通过阅读感悟理解“坎坷”。
4.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听,看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变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生根据四个不同场景,想象阿炳的卖艺生涯,写下来)
5.我们用真情看到了阿炳的生活,走进了阿炳的世界,那里有太多的痛苦,有着太多的穷困和屈辱,有着太多的可怜和悲惨,但是面对这一切,阿炳可曾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可曾放弃对光明的向往,可曾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6.一边是苦难、是屈辱、是悲惨,一边是热爱、是向往、是追求,这就是阿炳的一段坎坷人生!
四、欣赏一曲音乐
1.而这一切,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声,伴随着师父很久以前的教诲声,一幕幕地在阿炳的脑海里出现了,十多年的坎坷经历,在这一个中秋之夜,终于化作了这样的心声——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想到自己被水果店的老板辱骂和毒打的那一幕——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想到别人吃着团圆饭,自己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那一刻——
引读:渐渐地,渐渐地——
……
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难,十多年的悲惨,十多年的屈辱,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热爱,十多年的向往,十多年的追求,阿炳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读:
渐渐地,渐渐地——
(生读,满怀激情地读)
2.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信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诞生了。
(播放《二泉映月》乐曲,生欣赏)
3.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什么感觉?
4.《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就写在我们的书上,快速看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段落找出来,带着音乐给你的感觉和情绪,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分别读开始、高潮部分)
5.回忆《二泉映月》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一种气势,一种力量,像巨浪一样在心中激荡,生再读高潮部分。
6.要把乐曲推向高潮,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小了一点,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和气势,把乐曲推向高潮。
(生再读尾声部分)
五、体会一片情怀
1.同学们,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刻,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尽管社会是如此黑暗,他是如此穷困,他还要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他爱那——。
3.我们听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是什么?是阿炳积淀已久的一片情怀啊。
4.让我们再次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生再读)
5,但是,在五十年代,在那世道,在那个社会,对阿炳的这一片积淀已久的情怀,有人理解吗?
是的,一个瞎子,一个艺人,一个乞丐,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谁又在乎他的绝世才华,孤独的阿炳,只好把自己的琴声倾吐给这——二泉映月,他的人生,他的情怀,随着他的琴声融入了——二泉映月。
1.这真是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啊。
2.齐读最后一节。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03-09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02-09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8篇04-06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5篇04-15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5篇)04-15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05-10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03-30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4-13
二泉映月的教学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