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7 08:44:0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望月》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月》教学设计(15篇)

《望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师:讲解法

  生:自主学习法、合作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指名背诵。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从赵丽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自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亮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

  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指名读第二节。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交流感悟。

  1、精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2、精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

  (1)导: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起了挑战,这次挑战是什么?

  (2)默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画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议议:请你联系生活中实际谈感受。读读:细细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幻想奇特,头脑中装满了奇特有趣的东西。(抓重点词指导读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

  (4)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5)引导学生把幻想到得东西说出来。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写下来。

《望月》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名气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重点 】 知道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 请2—3名学生,教师也参与。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3、提示课题《望月》。

  二、初读感知,自主释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 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 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小组讨论分段。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像画面。 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划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来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色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2、重点指导“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紧凑。

  3、描红。

  五、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月亮的诗。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忆月景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提名背2节,齐背。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 交流感悟

  (一)精读课文(3-12节)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 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小外甥知道的诗真多啊!我们与他进行比赛,好不好? 课件出示“擂台赛”的要求。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7、小结: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齐读“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望月》教学设计3

  一、设计理念: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散文是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篇章。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优美生动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让追求真善美、热爱语文的“月光”真正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对话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积累运用。

  3、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感悟清幽旷远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学流程:

  一、欣赏月色。

  1、教师打出投影,放音乐《钢琴曲》。

  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亮出来了,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到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并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月景的?(从上到下,从近到远)

  3、这一段月景的描写很美,我们试试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4、个别读,相机指导。“洒”“照亮”“千点万点”“晶莹闪烁”“镀”

  5、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都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设计意图: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语言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月光奏鸣曲》的背景音乐中,观赏月景,品读课文,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

  三、诵读月诗。

  1、画诗句。自由读书。画出描写月亮的诗句。

  2、个别学生读描写月亮的诗句。

  3、理解。古人欣赏月亮,赞美月亮,留下了精美的诗句,(板书:诗句)这些诗都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同学们,你能说说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诉说着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学生说说作者、诗意。)

  4、月,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诗人借月亮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让我们有感情的吟诵这些诗句吧。

  5、读诗。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说的诗句有什么不同?(浅显、易懂;深奥一些)

  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说的诗句也不同。小外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天真、幼稚、活泼、可爱)我是个长者,应该用什么语气?(稳重、老练、成熟)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个别读——————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师读小外甥。

  (3)请同学们一边欣赏月景一边倾听古诗。师生对诗,生生对诗。师: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4)同学们,为什么用了“,”?为什么文中出现了“…………”(板书…………),一般的省略号不是六个点吗?再强调读书要注意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训练朗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深刻体验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使之真正地进入角色。老师提出“一个人读出两个人的语气”这一要求更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兴趣盎然。

  对诗的环节也很有韵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月景,吟诵着月诗。月下对诗,意境深远。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想象月亮。

  1、默读,边读边用"—————"划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语句。个别读。

  2、小外甥多爱幻想啊,他的话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动作也是那么天真可爱,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用 划出描写小外甥神情、动作的词语。

  3、个别读。

  4、师板书"不假思索",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范读,故意拖慢,学生评。学生练读。

  5、板书"绘声绘色",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投影,这句话理解吗?怎么理解的?个别读,教师:不光要读出语气,还要注意他的表情。请同学们看老师读,范读,同位练读,指名读。

  6、课文的二三段写了我和小外甥的对话,写得很有情趣,同位同学分角色来读一读吧,等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

  7、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教师放音乐《月光奏鸣曲》、投影。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是本环节的重点,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可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

  五、幻想月景。

  1、师放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师: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2、同学们听音乐很投入,你一定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好吗?

  3、学生写,教师选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幻想,让他们去想象,去表达,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体味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萌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

《望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词美、想像美)。(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二、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齐读上节课作业要求:读一读课内课外描写月色的美文;听一听关于月色的音乐;找一找描写月色的诗词;画一画文中所描写的月色美景;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月色美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把可在交流社区中展示的内容早日上传)

  交流展示。

  三、自主探究

  选择你喜欢学习的某一方面或课文所有内容,认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浏览相关资料,完成学习目标。

  1、诗词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3)与学习伙伴对诗。

  2、想象美:(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小外甥的幻想说明了什么?(2)感情地朗读小外甥幻想的句子。(3)再次欣赏网站中美丽的月色,联系生活,说说你幻想到了什么?

  三、合作交流学习成果。

  1、感受诗句美

  (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三回)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五字我也五字)(明知故问、抒发思乡情怀、诗人都在江上赏月)

  (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聪明好学、爱幻想)

  (3)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他们吟诵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哪桌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谁吟诵得最美。

  (4)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你怎么知道的?(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三、想象美。

  过渡:月光的清辉洒在我们的身上,优美的诗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月光,这诗句,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月亮是天的眼睛)(月亮被云层封锁,看不见了,想象月亮是困了)小外甥的幻想说明了什么?(小外甥童心未泯,爱学,知识丰富,十分可爱)

  (2)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出示图片)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对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呢?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借助本文我们一起享受了月文化的美,你能根据自身特长展示你的学习收获吗?:收集描写月色的诗句和成语;修改美丽的月色图;写写与月亮有关的童话故事,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你所见到的月色美景,然后出一份关于月文化的电子小报。

《望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9654;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お

  (1)指名学生说。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9654;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9654;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纤泣涕盈脉

  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4.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5.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书:相思)

  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指名学生答。

  (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指遥远。今天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2)课件出示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②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3)课件出示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③“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④“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读。

  (4)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课件出示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②“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7.齐读古诗。

  8.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迢迢、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9.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设计

  9654;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9654;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

  课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板块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古诗。

  板块四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8.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10.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反思]

  本课三首古诗皆包含着传统节日的习俗。韩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相见一次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绘了月朗风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1.读中理解。

  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就要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

  2.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翃借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读中想象。

  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

《望月》教学设计6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采用营造情景,激发兴趣。即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一个诗情画意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3)知识拓展,自主学习。

  (4)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力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感官的全面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

  (1)出示诗句

  (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吗?

  (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

  (4)分角色读第513节。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五(6)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

  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

  (1)学生读,圈划。

  (2)交流,出示:像

  (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交流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

  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

  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五)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2.准备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望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①师: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②学生自读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齐读上面的句子。板书:

  聪明好学

  小外甥

  爱幻想

  3、讨论:

  ①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儿呢?自读下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这个大人挑战背诗,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书:背诗。

  4、精读赛诗的内容。

  ①背了哪些诗?请你用笔画出来。

  ②同桌分角色读,要分清哪句诗是谁背的,还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③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5、引读:月光美,诗也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气氛中)。

  6、拓展:

  ①过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诗句)写月亮的诗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聪明好学,能够背诵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好学呢?下面,我扪分成两个组,也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赛诗,好吗?

  ②学生分成两个组赛诗。

  ③小结:事实证明,你们也很聪明好学,如果你们还能把书中的诗句以及你搜集到的这些诗句意思弄明白,你们就显得更加聪明好学了,能做到吗?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月下的美景,还认识了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他能背很多的诗句,那么他爱幻想又体现在哪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板书:?

  板书设计:

  21、望月

  聪明好学背诗

  小外甥

  爱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量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1、导语: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江水的气息,我们坐在静静的江轮甲板上,共赏着那一轮明月。

  2、出示多媒体课件:面对这许多幅月下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中感悟月下美丽江景

  1、导入:是啊,这一幅幅多么优美而宁静的画面,我想还有许多同学想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就让我们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来。

  2、课文第二小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对美景作了生动描述,让我们尽情地朗读课文,读到你情不自禁地想读给大家听的时候,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3、赛读课文:指读——评价读“你觉得他的月亮有几分美了,为什么呢?”再读“那你的月亮有他的美吗?来读给大家听听!”齐读——瞧,刚才没轮到朗读的同学脸上的神情多么着急,多么想表现自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吧!

  三、赛诗朗诵,感受月之魅力

  1、过渡:面对此情此景,除了朗读课文,你还想做些什么吗?(可以唱,可以说,可以吟诵诗歌)

  2、月下吟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月抒怀借月寄思,创作出许多流芳百世的写月诗歌。这轮清幽的明月,不仅吸引了我们,吸引了作者,还轻轻唤醒了作者的小外甥,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向作者发起了挑战,比赛吟诗,让我们做一回小外甥和作者,切身感受一下对月吟诗的风雅。

  3、可以先找好你的小伙伴在下面准备,分别做小外甥和舅舅来对诗,准备好了,起来对诗。

  4、指名两组同学上台演示背诗,要求:既要背准确,又要突出月色的美妙,有信心吗?

  5、作者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他们还比了很久,我们男生来做舅舅代表队,女生做外甥代表队,继续比下去,可以是诗,也可以是美妙的

  词、句、片段,看哪队更厉害,好吗?老师给大家配点音乐助兴。(放音乐《渔舟唱晚》)

  6、听着同学们的比赛,我真正是感受到了写月亮的诗歌佳词佳句多如繁星,说也说不完,老师这儿有几句诗,让我们也一起来举杯邀明月,月下吟古诗。陶醉在美妙的月色下(伴着音乐,齐读古诗)

  四、展开想象,感悟生活

  1、过渡:美妙的.月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这轮明月在诗人的笔下更是风情万种,在作者眼中是如此美丽,在天真可爱的小外甥眼中又是怎样的呢?各自由读13~19小节,要求:划出描写小外甥眼中月亮的有关语句,多读几遍,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喜欢幻想)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3、理解语段:“

  ①象眼睛,天的眼睛。

  a你从小外甥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月亮活起来了。

  b“不假思索”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②“‘这是明亮的眼睛绘声绘色地说” a.抓“绘声绘色”,把小外甥天真的想法读出来。 b.评价:听着他的朗读,你感觉到什么?(我感觉到在小外甥眼中,月亮是活的,是有感情的,是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

  ③“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又仿佛是他的小伙伴,那么亲密。)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①自由组合相互朗读。②看着你们灿烂的笑脸,我知道你们都成竹在胸,现在,我们男女生各派出一个参赛小组来,进行比赛。为了使你们的代表队能获胜,临赛前,你们还想嘱咐他们几句吗?(学生相互提建议,男女生赛读)

  5、师评:瞧,我们两组同学读得多棒啊,似乎他们也受到了小外甥的影响,变得天真可爱起来了!

  五、迁移运用,发展个性

  1、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被小外甥的天真可爱,和他那些丰富的想象所感染,当甲板上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此时,如果你就是作者,会幻想些什么呢?(指名学生畅谈)

  2、广阔而无私的大自然,给了人类无数像月亮一样美丽可爱的景物,你想赞美他们吗?那就用你独特的方式去尽情抒发吧,可以用语言去描绘,可以画画来表现,可以唱歌表示你的喜爱,可以吟诗赞美心中的景物

  六、拓展延伸

  1、积累你描写你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诗句。

  2、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它记下来。

《望月》教学设计9

  一、 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 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萧悫《秋思》

  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落”

  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达月光如水,澄澈透明;从声音这个角度侧面表现中秋夜晚之宁静;突出诗人望月之久,表现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含蓄表达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望月》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析词句,体会文中所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品味描写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产生幻想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继续分享赵丽宏的优美散文(齐读课题)

  2、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呢?(一个人吗?)

  3、同学们注意有时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时未必是本人。【板书“我”和小外甥生】

  4、文章写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来发生了哪些事?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机:就这一个内容吗?)

  (结合回答板书:江景、背诗、幻想。)

  过渡:这篇文章啊,仔细读可以浓缩成这三幅画,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生动的画面中,一同来品味、欣赏!

  二、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景图。

  2、(出示§2)指名读,要透过文字看景色画面,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闪烁的光斑”你懂吗?为什么一闪一闪?(因为流动的江水,波光粼粼,才会有“读”“千万点——跳动。”

  ②“安详”柔美、静谥的感觉。

  ③、“~~剪影”没有月光就没有剪影,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出示“月夜剪影图”

  ④、“镀”月光均匀地洒在这些景物上。

  (配乐齐读,感受月夜江景的静谧美好)

  4、小结:是啊,月洒清辉,江中有月,这幅画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让你给它取个名字,什么名字比较恰当呢?(板书:江中月)

  过渡:在这轮美好的江中月下,引发了作者与小外甥背诵的兴致那么他们背了哪些诗呢?

  三、学习第3——13自然段

  1、自由读§3——13节中带“月“的诗。

  2、(出示诗句)请两位同学读,分角色读。

  3、读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诵,给你们一分钟试背。

  4、指名配乐试背。(刚才背诵的意境不太和课文中吻合,你想背诵要什么?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着“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诵比赛。

  5、写月诗就这6句吗?文中哪些告诉你的?(两个省略号,为什么要用两个省略号?你还能说说写月的诗吗?

  6、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写月的诗。(出示课外诗边上配月夜图二幅)。“我“和你们一起来对吟一下吧!(配乐)

  7、同学们,吟诵了这么多写月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8、那么,“我”和小外甥此时背诵了那么多诗后,他们有什么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笔找找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词直接写出了他们的感受?

  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沐浴、沉醉、清幽、旷远的感觉。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两个人沉醉,我们所有认真读书的'也沉醉在其间,同学们,在背诵这幅画面中看一看有诗还有月,那你说给它起个名字叫(板书“诗月中)

  过:当我还沉浸在诗中月那醉人的风韵中时,小外男生却已展开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第15——20节

  1、好,请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词句,一处不落地画下来。

  2、学生交流。

  3、文中啊,有这么三处。(出示内容)

  ①请一位学生连起来读。你用心体会,请你说说对小外甥的幻想有什么感受?哪些语句你喜欢,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听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A、眼睛,不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个月都要争开一次(相机:月变过程)

  C、“把月亮写的可爱、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

  带着感受练读,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实分明是一首儿童诗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诗)。配乐朗读

  是啊,听了小外甥生动奇特的幻想,简直就像听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难怪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④同学们,你们呀和小外男生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聪明爱学,爱幻想,每个人读这段话以后,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呢?也写上两三句话,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样,有天的眼睛般的什么样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这幅画面中,小外甥、我们、作者都一同展开了遐想。我们给它取个名可以叫(心中月)

  五、总结

  这节课,在赵丽宏宏优美的语言引领下,一同领略了江中月的美丽,诗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们和俞老师一样,产生了望月的冲动,有机会请你走进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六、作业

  1、背诵文中写月的诗句2、课外积累一些写月的诗句。

  板书:

《望月》教学设计11

  一、教材简析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

  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

  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

  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出示画面)。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交流收集的写月亮的古诗句。准备背诗比赛。

  7、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五)学习课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静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结尾的“……”可不可以换成“。”

  3、让学生随着作者一道展开幻想的翅膀!(出示月亮幻想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望月》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望月》第一课时

  认识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本文形散神聚,富有童趣,全文紧扣“望月”这个中心拓展思路,虽有21个自然段,但文脉清晰可见。因此,教学中可抓住“望月”这个中心,化繁为简,在“精、巧”中求“实、美”。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知识与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识与能力)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爱月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和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一、揭题激趣,创设情境。

  1、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

  2、 平常月亮都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谁来读读课题呢?让我们感受到月的安详、月的皎洁。指名读课题。

  思考:文章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3、 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注音,准确地读通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晶莹闪烁 光斑 镀上 瞳仁

  不假思索 云絮 封锁 呵欠 舱里

  清幽旷远 外甥 剪影 气氛 峨眉山

  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

  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

  3、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本文叙述了(时间) ,(人物) 和 在(地点) (事情) 。

  4、理清文章脉络:

  (1) 再读课文,刚才读错的地方注意纠正,读完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头脑中想像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 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教师相机板书:

  月下江景

  舅甥赛诗

  外甥幻想

  我也幻想

  (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

  舅甥赛诗 第3-12自然段

  外甥幻想 第13-19自然段

  我也幻想 第20自然段

  5、选择朗读:你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就读哪个部分,要读好,读出感情,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

  4、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教师巡视指导。

  5、 生展示朗读。

  第一部分读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读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语气;第三部分读出外甥的机灵可爱。

  (设计意图:根据高年段语文课标中的要求,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浏览课文的能力,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

  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得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

  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

  教师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学生有感情朗读,用柔和,恬静的语气来读。

  (后三句用同样的方法。)

  7、在音乐声中齐读第一部分。

  8、欣赏组图,看板书,根据图的提示和板书的提示不看书,尽量用书上的话说说月下江景。先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全班齐背第二自然段。

  9、总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与点拨结合,展现江月美景画面,达到活化景物,体会作者的爱月之情。)

  四、总结

  1、第二自然段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说说你的体会,你仿佛看到什么?

  (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家赵丽宏,来到了静谧美丽,令人陶醉的夜晚,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到课文的深处,聆听作者与小外甥的对诗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去感悟课文的意境,作者的心境。

  板书: 21、望月

  月夜美景(1-2) 月夜交谈(3-20)

  展开幻想(21)

《望月》教学设计13

  25. 望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望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主要板书计划]: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

  课外:背课文、赛诗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4、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5、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6、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四、作业:《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

  四、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像这样的图片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体出示月景图。

  [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的情感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⒊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老师体会到同学们被美丽的月景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老师有一首最喜欢的写月的词,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呢?

  ⒌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写月诗读给大家听听呢?

  ⒍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古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⒌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三、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望月》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听几首曲子,试试谁的耳朵最灵,能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我们在什么时候望月啊?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指名读)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板书:“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4、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描写的月景。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同学们都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此时,你望到些什么?

  请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读一读吗?

  2、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3、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4、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

  “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

  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出示课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舅舅和小外甥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表达同样的情趣呢?月下吟诗是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读“清幽旷远”)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上来对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点击,音乐响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亲人,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3、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同一种景物,为什么会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思呢?(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

  5、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6、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清亮、僻静、宽阔、久远的气氛中。

  7、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你们说说,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学们自己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学生自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会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5)“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月亮的变化图,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做小外甥吧!(师生分角色读)

  3、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所以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开想像,写话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1、阅读写月亮的散文、诗歌或童话故事,背诵精彩的语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

  望月

  “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月》教学设计02-08

《望月》教学设计15篇02-08

《望月》教学反思06-09

望月教学反思04-09

望月怀远教学反思04-12

课文《望月》的教学反思05-08

望月的作文03-19

望月的散文03-31

《望月》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