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8、同学们,玉屏楼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让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你能仿照着再说几种其他形态的松吗?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回到家中,亲戚朋友要问了:你到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我是你们的姐姐,从没去过黄山,而且又对黄山松特别感兴趣,你能不能当回小导游,向我介绍黄山奇松呢?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
一、教材解读: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瓷胎独特,十分搞笑。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督导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
3、导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3、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朗读下列词语: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充满生机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为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透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明白,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这天,咱们就一齐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能够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述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述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述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貌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样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述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能够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明白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仅……而且……”。(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此刻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样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那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貌,你就必须能读好,必须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必须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齐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练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1、过渡: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一绝情有独钟呢?学习了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看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奇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2)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黄 山 奇 松
优美 迎客
千 不
姿挺秀 陪客屈
百 不
态独特 送客 挠
教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6、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重点欣赏枝干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依依不舍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其实,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
(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六、 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屏幕上出示“黄山”)师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屏幕出示“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朗读、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精读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完成
下面的填空题。
(屏幕出示填空题)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答;而后出示完整内容,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要是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就更棒了,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背))
师问: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名松,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最生动,为什么?(生答)
师小结: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三大名松写具体了。
三、结合课外收集资料,口头练说其他松
过渡:当然,黄山远不止这些名松,同学们,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呢?(指名答)
你能不能运用文中描写迎客松、送客松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松。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练写“黄山奇石”
过渡: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黄山不仅有着形态各异的奇松,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也是黄山的一绝,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看:
(播放课件)
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于黄山美妙的景色中。要是让没去过黄山的人也能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独特的`美,那该多好!你有办法吗?(生答)
我们不妨也学习作者,用笔来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出示要求)
为了便于大家写作,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
(播放课件,定格于怪石图片的排列画面)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评价
五、推荐课文、书籍
《语文补充阅读》第八册中的《黄山游记》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人教版《社会》第五册中的《泰山和黄山》
板书:
迎客松
20、黄山奇松
陪客松、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8
一、初探“奇”
1、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黄山松奇在哪?)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生自由说
3、书中是如何概述黄山奇松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幻灯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谁来读这两句话?你们听懂了什么?
二、再探“奇”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选择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到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欣赏这三大名松。
1、(幻灯片)默读第二小节:
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2、(出示迎客松图片)作者如何描写迎客松的。
(幻灯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迎客松奇在哪?生根据内容谈理解。把你们的理解读进句中。
3、人们这样评价这棵松:(生齐说)
(幻灯片)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师介绍)迎客松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堪称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的形象体现了黄山的奇美,体现了黄山勃勃的生机,体现了黄山面临种种磨难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4、再来看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应该有更深的感悟。谁再来读一遍。
5、好客的迎客松不光热情的迎来了宾客,还为宾客配了一位导游——绿色巨人陪客松,它可是一位称职的导游,一边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一边为游客做详细的'介绍。想想,如果你是那位绿色巨人,你会介绍些什么呢?(生自由介绍)
6、在陪客松绘声绘色的介绍下,游客们沉浸在黄山迤逦的风光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黄山另一位好客的主人——送客松会把你送下山。送客松又是怎样的英姿呢?(出示送客松图片)
(幻灯片)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送客松又奇在哪呢?生根据内容谈理解。它会怎样向游客告别呢?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
11、体味着黄山奇松的热情,回味着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宾客心中热情激荡。
(幻灯片)黄山松真__啊,(奇)
怎不令人_______!(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情有独钟等)“情有独钟”这个词反应了什么?(反应了作者对黄山奇松喜爱至极点)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配乐朗读)
三、感悟情谊
黄山奇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
(幻灯片)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从两个更加你体会到什么?读出对黄山奇松及黄山的满腔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小练笔
(出示黄山部分奇松图片)
黄山除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还有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今天我们也用我们手中神奇的笔把我们喜欢的一棵松写出来。(生完成小练笔,音乐伴奏)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说到看松,最佳地点就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熟浏览课文,找一找?
2、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三大名松奇在哪里呢?板书(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
自读小提示:
(1)找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标出来。
(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一)赏迎客松
1、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迎客松,谁来为读一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生命力顽强
(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黄山的一棵松迎客松,迎客松奇在哪呢?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出什么?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饱经风霜,你怎么理解饱经风霜?饱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①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②充分;③饱满。
在这个词里选第几种?
那这个词的意思是?(充分经历了风霜,说明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这里说谁饱经风霜?
据说迎客松的树龄已经有800余年,那么生长在山顶上,陡崖边的迎客松在这800年的生命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怎样的风霜呢?请围绕“饱经风霜”,说说你的理解。
▲当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它(连根拔起),而它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当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而它却仍然(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当火辣辣的骄阳当头照,好象要把它(烧成灰烬),而它却依旧(苍翠茂盛)
▲当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身上,恨不得将它(压垮)而它却还是那样(四季常青)
这样的经历仅仅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样的经历就是“饱经风霜”。再读这个词。
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没有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它们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板书:生命力强)
你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迎客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哪个词?(枝干遒劲)什么是遒劲?读着这个词,你感受到迎客松的枝干怎样?(粗壮、有力)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齐读。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枝干遒劲),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热情好客。
除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3、这样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喜不喜欢?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读出来。
地位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只要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xx,看到迎客松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xx。所以: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引说),他是整个黄山的化身。
这么神奇的迎客松,欣赏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二)赏“陪客松”
在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我们想象一下,在险峻的黄山,当你观赏风景之时,有这么一个高大的巨人陪伴在你身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陪客松让你感到怎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三)赏“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姿态奇不奇?
它在形态上还有什么特点?
它正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可能会跟他们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像人一样的挽留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姿态奇特,各有各的魅力,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陪客松陪伴游人游览黄山。送客松伸出长手臂,向你依依不舍的告别。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三大名松的独特风姿。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刚刚我们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那么黄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松呢?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你有什么发现?
数量多,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体会省略号,仿写。
三、总结。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并且每种松树独具魅力,它们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奇特。这样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难怪游人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
四、布置作业。
1、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枚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生命力强
陪客松奇姿态独特
送客松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朗读)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教师引读第二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法: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奇、美以及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自行试读、指读、齐读。
⑵学习陪客松
过渡: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美,那陪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①指读有关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②说说你认为陪客松的奇特又表现在哪呢?
③看图
④读:要求把它的奇读出来
⑶送客松又奇在哪呢?
①自由读课文
②指答看图理解“蟠曲”并与迎客松的“遒劲”作比较
③感情齐读
3、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奇。
齐读第二段中描写三松的.句子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让我们去一饱眼福,好吗?
学生观看录像。
5、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它——情有独钟。
(四)走进黄山
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学生观看“怪石”及“云海”。
2、谈话总结: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五)作业设计
你想去黄山旅游吗?
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行动,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黄山,把去黄山的理由写充分,可以吗?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黄山奇松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
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习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应用策略
一
情境导言:昨天,我们已经一起去黄山大略地浏览了一番。今天,我们将继续去黄山游览,这回可要看仔细哟!
观看黄山纪录片。
演示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
二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2、播放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导入:领略了怪石、云海、温泉的风情,黄山——天下第一奇山当之无愧,更别提还有四绝之首的奇松了。
3、播放各种奇松的图片。
4、导入: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就让我们一起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1、自学: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2、交流:说说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3、欣赏怪石、云海、温泉、奇松的图片。
课件先展示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在空灵的古筝乐里,那石林耸峙,石笋罗列,令人叫绝;那山谷中雾起云腾,似海不是海,似烟不是烟,风来则气象万千,日出则五光十色,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壮观;那三处温泉,水大温高,清澈洁净,可饮可浴,正如诗赞:五岳若与黄山比,犹欠灵砂一道泉。此时,我们切实领略到了“三绝”的风情,有感于“天下第一奇山”的名副其实。
接着展示奇松的图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其他三绝在其他名山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而这奇松却是黄山独有,享誉中外,素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称谓,真乃绝中之绝。因此,激起了我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课件的演示,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平,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习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
三
1、比较: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陪客”、“迎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送客”、“迎客”、“陪客”三大名松。
2、你最喜欢哪种名松,画出有关语句,读读并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它?
3、自学:
4、交流:读文中有关语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a、播放迎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你觉得该怎样把有关语句读好呢?(喜欢——凝重——赞美——热情——自豪)
②教师配乐范读这些语句,让学生评价打分。
③学生中推荐出一个跟老师比赛,配乐朗读,评价打分。
④集体配乐朗读这段话。
b、播放陪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补充讲讲陪客松的高度(资料介绍),进一步体会作者把它比作“巨人”的妙处。
②如果这棵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讲些什么?
③学到这,你觉得读这句话时,以什么语气读呢?(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c、播放送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让学生扮作“送客松”,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②请喜欢这句话的同学集体配乐朗读这句话。
5、导入:刚才,我们已认识了几棵名松,领略了它们奇特的风韵。其实,黄山松到处都是,它们千姿百态,想不想去看?
1、比较三句话,说说哪句更好些,为什么?
2、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名松,展开自学:画出有关语句,读读想想为什么这么喜欢它?
3、交流:图文欣赏、感情练读、师生比赛、配乐朗读、想象练说、扮演介绍等。
课件展示玉屏楼,学生充分领略了“黄山绝胜处”的风光。体味作者在写“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这句话时的匠心独运,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顺序能不能颠倒?学生的发言多精妙:“迎接——陪同——送别,黄山多具有人情味呀……”俨然是黄山的小主人。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入情入境,学习已成为他们自身的需求。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接着学生自主选择认识各大名松,课件相机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那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黄山松的奇美。
四
1、播放各种奇松的图片。
2、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说说黄山松还有哪些姿态,补充在省略号处。(试用“还有的……”继续往下说,据图片提示)
小结:正是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欣赏各种奇松的图片。
2、感情练读。
3、想象练说。
课件展示奇松的图片,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氛围中欣赏着,这驱遣着学生的想象,使之思维呈现多元态势,认识超越了教材本身,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
五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你对黄山还了解到些什么?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小练笔:
①春天,校园里的花儿争奇斗艳。
……它们装点着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②根据文中提示,请你想象其中某一棵松树的样子(如黑虎松、凤凰松等),再依据课文描述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写法,具体描述一下这棵松树。
1、就黄山松写留言。
2、交流收集处理后的黄山资料。
3、开始小练笔。
BBS留言,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并且能浏览别人的“大作”,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生生在互动的平台上,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课件中,还为学生推荐了一些黄山的网页。同学们可根据自身实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多奇妙。
课件中的作业,图文并茂,能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展开积极的思维,促使学以致用,切实培养想象、观察、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评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习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习,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6、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找到的句子都是有关三棵松树的描写?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板书)为什么呀?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习。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1、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的是黄山三大奇松的风采。其实,黄山的每一棵松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情趣,请看——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小结:一个个精妙的词语赋予松树生命,一处处生动的联想赋予松树灵性,这是为什么?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姿态联想热爱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教学过程: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习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习。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板书设计: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黄山奇松陪客松高大挺秀分联想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02-27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04-20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04-20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03-19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04-09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20篇)03-24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03-26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03-30
《黄山奇松》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