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学设计1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语言的动机,然而,交际情境的创设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会鼓励》教学设计。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交际的情景中学会交际,是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关心他人,鼓励他人。2、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提高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3、在交流时能做到态度温和大方,语言文明有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一猜,老师现在的心情怎样?
2、当学生说到"紧张"教师顺势引导:你们能对我说些什么,让我不感到紧张吗?(学生回答完,教师及时表示感谢)
3、你紧张吗?为什么?
我也想来鼓励鼓励你可以吗?只要我们把心中真实的想法与在座的同学、老师尽情的交流,我们就一定会表现精彩,有信心吗?我觉得我也不紧张了。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吗?
4、我想说:"鼓励真好!"(板书:鼓励)它让我们的心走的更近了,让我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困难。
[评析]从即时情景导入,亲切;学生根据生活的真实体验进行交流,自然。
二、创设情景,提炼方法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出示孩子难过照片,他叫姚望,瞧,他怎么啦?
2、如果你是姚望,你会为什么事心烦、难过呢?
3、刚才有同学说,可能是姚望考试没考好,同学们,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4、作为一名学生,考试没考好,怎么会不伤心?怎么会不难过呢?请这些姚望走上讲台,我们给他们一点鼓励好吗?
5、大姚望,听了同学们的鼓励,你想说些什么?小姚望呢?(引导学生对别人的鼓励即使表示感谢)
同学们真厉害,三言两语就为姚望找回了自信,还有心烦的姚望吗?(如有,则让他说说想法,让学生再次鼓励他,直到他获得信心。)
6、大姚望,小姚望都有信心,有勇气了,可我这个大大姚望却仍然很难过。你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我已经失败七次了呀,怎么就没有一次成功呢?我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作业,还找来课外习题做,我的学习难道还不认真吗?唉,我真没用。
学生再次鼓励。
7、听了同学们一番情真意切的鼓励,我忽然觉得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同学们的笑容格外灿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一定要向着我的目标前进,我一定要学好语文,哪怕再次经历失败,但我不会再退缩,因为有你们的鼓励陪伴,谢谢大家。
8、看着灿烂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一个个姚望的脸上,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既然鼓励如此重要,我们就更应该学会鼓励。(补充板书:学会)
9、回顾我们刚才的鼓励,姚望们,你们听出了什么?你最喜欢谁的鼓励?
针对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态度真诚,语言委婉
有道理,能说服人
能提出好的建议
[评析]教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平台,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教案《《学会鼓励》教学设计》。教师参与其中,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使口语交际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课堂实践,学会鼓励
1、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让我们失望、难过,有的让我们犹豫不前,说说你有什么烦心事吗?
2、把你的这些烦恼尽情地向你的同桌倾诉吧!也让我们捧出一分爱,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和勇气吧!
3、老师从你的脸上看到了灿烂的微笑,你的朋友一定已经成功鼓励你了,是吗?你们怎么交流的?来,让同学们能从你们的对话中有所启发,好吗?
4、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看到了心与心的交流,只要你我敞开心扉,只要你我真诚的去鼓励他人,只要你我能真心地接受他人的鼓励,我们就能如此的愉快和幸福。
[评析]教师将课堂交际与生活交际两者自然地衔接起来,让学生"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口语交际情境之中,扩大交际的"面"与"量"。让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其实,不仅我们的同学、朋友需要鼓励,还有?你会鼓励他们吗?谁愿意接受挑战?
2、师生表演:妈妈唉声叹气,孩子询问原因,妈妈讲述:今天主任找我谈话,让我代表溧阳市去参加江苏省的朗诵比赛,面对那么多的高手,我真是担心会给家乡抹黑。生鼓励。妈妈赞扬:好孩子,你真的长大了,学会关心人,鼓励人了。无论结果如何,妈妈都会欣然接受,因为我在刚才收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谢谢。
3、短短的三十几分钟,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会了鼓励,而且还从同学们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的勇气,谢谢大家。
4、没有鼓励的世界是可怕的,可是,回顾我们的生活,运动场上,我们常常为落后者鼓掌加油吗?学习中,我们常常给那些后进的同学以安慰和帮助吗?生活中,我们又是否常常给失意的人以关心和抚慰呢?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会鼓励,而是常常忘记了鼓励,让鼓励深深地在我们心中扎根吧,让我们把鼓励带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愿有你们的地方便有鼓励。
[评析]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教师将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话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引向母子之间,使师生角色不断发生变化,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口语交际平台。
[总评]
一、是设计的层次性。在设计上,教师没有将口语交际的话题局限于同一认知层面的反复循环,而是通过灵活自如的调控,将话题不断引向深入,体现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层次性。
二、是交流的互动性。整堂课上教师对每一次回答,每一位学生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时时刻刻注意鼓励学生,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于尝试。课堂上有生生、师生等不同形式的互动,也有个体、集体、个体与集体等不同层面的互动,将口语交际课"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特点表露无遗。
三、是内容的生活性。话题撷取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植根生活实践、服务口语实践的教学要求。
关于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3、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2、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2、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⑴ 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⑵ 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⑶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3、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4、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指导写字:
⑴ 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⑵ 学生写字。
⑶ 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二、朗读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关于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师:让我们再走入课文,去体会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多姿多彩。
二、品读课文句段,体会感情。
1、小组交流自己欣赏的句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2、班上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从饮食描写来欣赏春节的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2)从场景描写来欣赏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从人们的活动方面来感受名俗文化的深刻。
3、再朗读,再体会。
4、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领悟表达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1、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法。
2、课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3、小练笔:《我们的春节》
(1)写前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说自己过春节的经历
(2)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春节的特点,要有详略。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形近字组词
逛()狂()
拜()掰()
宵()霄()
作业安排: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附录:
(一)《北京的春节》教学建议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自我问答:
阅读教学如何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答:阅读教学始终要做到读与写的结合。我通过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中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形式在读中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氛围,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老舍先生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春节,写春节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于教学设计4
一、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 应和hè 酝酿ùn niàng 晕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二、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
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5)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关于教学设计5
从教学和设计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决策活动,教学设计概念。对教学设计加以界定:为促进学习和绩效提高,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教学系统中诸要素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具体涵义:
⑴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绩效的提高。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来的,这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教学设计者们一直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之一。近年来,企业培训以及终身学习成了教学设计的'重要应用领域,因此提高绩效也是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绩效的概念较广,它可以是一个结果,也可以是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对待工作的态度、人际关系、勤奋等等。目前较为普遍认同的定义为:"绩效=结果+过程"。只要有目标、组织、工作就必然存在绩效问题。对我们来说绩效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企业,每个人都应该研究绩效,从各方面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有利于提高我们生命的品质,。
⑵教学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诸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教学设计者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划将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⑶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技术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分析、计划、实施、评价、修改五个环节。在这个技术过程中,这五部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线型的结构。从分析到修改,这五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这五部分合理运用和整合的结果。
⑷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通过一整套具体的计划和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种教学资源,使各要素有机结合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过程的具体产物是具有可操作性、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它的具体的实践性还表观为在对教学系统的各因素的分析与设计时,都明确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供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选用。绩效是指活动和可测量的结果。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指导作用。教学设计具有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是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过程,它不是力求发现和研究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很深远的应用意义。
关于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凌晨、蔷薇、绽开、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修建、花圃、大致、欣然怒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对开花的时间不能机械理解,注意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学生自由说)
2、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和神奇吧!(课件出示:花的图片,配轻音乐)
3、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说)
4、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老师先说,然后出示这句话。愿意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5、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啊!知道么,这么美丽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花的文章。板书课题。
6、当你第一次朗读课题时,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内容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读课文。一人一句。之后评价。
3、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4、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他们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刚才快上课时,有位老师问我,花钟是什么东西。我说上课了,我们班的同学会告诉你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花钟是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人们是怎样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呢?(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板书)
三、体会用词准确
(一)师:“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这句话对吗?
生:错,应该是“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是不确定的。
师:你很会发现,这句话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去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了”,现在对了吗?
(生还是说对)
师:(范读第3自然段)发现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你只要看到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准确的。(板书:用词准确)
(让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让学生自行发现句子中的错误、知识点的.不科学。)
(二)理解、运用“大致”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用的准确的词。并读读那句话,想想用在这为什么准确。
学生找出“大致”“左右”“有……危险”“往往”。
2、“大致”可以换成“大概”“也许”“可能”“大约”“左右”。自读两句话,区分的“大致”“左右”用法。
万寿菊开了,现在大致是下午三点。
万寿菊开了,现在是下午三点左右。
3、师:接下去老师要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究竟会不会认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四、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棒,那你们有没有注意范老师说些什么?
生:你只说什么花开了……
师: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课件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生1:“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2:“开了,开了”,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跟老师这样写的?(生答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
四、指导朗读,愉悦的情感流淌
1、想象练读。
师: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请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
2、想象展示读。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他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美。
(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生:昙花含笑一现。
师:真是一朵淡雅的昙花。
3、欣赏图片,激发感情读
4、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布置观察日记
1、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应该感谢谁?(作者)感谢作者把自己留心观察到的有关花的知识写出来,与我们分享。我知道咱班的同学也特别善于观察和发现。你能说说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吗?(指名说)
2、把自己平时观察的事物情况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观察日记。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多记录。
关于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些城市的别称吗?春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被称为春城?
生1:拉萨—日光城 广州—羊城
生2:春城指昆明。
生3: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所以被称为春城。
师:春城的“春”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昆明四季如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泉城。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被称为泉城?
生2:泉城在哪里?
生3:泉城有哪些泉?
……
二。初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想解开你心目中的谜团吗?
生:想。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泉城是在济南。
生2:我知道泉城的泉水很有名。
生3:我知道泉城有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现在你知道济南为什么又叫泉城了吗?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地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呢?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自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两点:
(1) 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 同桌互查
生:练读课文。
师: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做下记号,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生:没有。
师:那让老师考考大家,是不是会读字词了。请看电视屏幕,开火车读。
生: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不断 悬崖
洞穴 占地 往上冒 三堆白雪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生:齐读词语。
师:找一找共同的规律,选择你已掌握的生字,教一教小组里的成员。
生:小组内识字。
师:同学们用你的方法记下这些字了吗?
生:记住了。
三。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特色。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
生:大声读课文。
师:自由读,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1:共有3句话。
生2:告诉我们泉水的特点
生3:告诉我们泉水的形态和声音。
生4:告诉了我们最著名的泉有哪些。
师:综合我们同学的答案,这段中第一句告诉了我们泉城在哪里;第二句告诉了我们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第三句告诉我们著名的泉有四个。分别是:
生齐回答: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在这几句话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我最喜欢第二句,因为它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写。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它的比喻用的很生动。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它写的很美。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欣赏的眼睛,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我们一起来品读品读。
师:(课件出示第2句话。)你看见过白浪翻滚吗?
生:有
生:没有。
师:什么东西也是晶莹剔透的`?你能想象得出吗?(动画展示)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一下来自泉城的声音吧!(课件:泉水的声音忽高忽低)你听见了什么呢?好像看见了什么?
生:我听见了泉水的声音。
生:我好象看见潺潺的流水。
……
师:读一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泉水的美丽的?
生:形态和声音
师:注意朗读泉水的声音时,有高有低,有急有缓的。(配乐范读)
师:这里用上一个什么词连接的?
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师: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生:自由练习。
师:谁先为我们来说一段?
生:体育课上,有的同学踢球;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跑步;有的同学打羽毛球。
生:下课了,有的同学在聊天,有的同学在下棋,有的同学在看书,有的同学在写字。
师:他们说的怎样?
生:太简单。
师:是,我们是四年级了,应该要把话说生动一点,像课文一样用上比喻就是错的方法。课后我们同学再仔细想想。
师:最后我们来齐读课文,试着把泉水的这些特点读出来。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试着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生:试背第一自然段。
四、学生描红
师:请你拿笔把它们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生:描红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泉城,一起看看泉城,下面先检查上节课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晶莹剔透 银珠散落 呼啸狮吼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生:开火车读。
师:都读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这课的题目叫什么呀?
生:泉城。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甲:泉城在哪里?
生乙:有多少个泉?
生丙:泉城是怎样的?
生丁:为什么命名为泉城?
师:我们很会提问题。
师:下面打开你的书本,看看能不能从课本里找到我们要找的句子。
生:齐朗读课文。
师:泉城在哪里?
生:泉城在济南。
师:在课文那一段哪一句?
生:在课文的第一段。
师:翻开书本,找到第一自然段,一起来读。想想:除了告诉我们泉城在哪里,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找到了吗?第几句?
生:第一句。
师:好。再读这一句。
师:泉城在哪里?
生:泉城在济南。
师: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还告诉我们泉城有72泉。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泉多。
师。那为什么叫泉城呢?
生:因为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称济南为泉城。
师:天下闻名什么意思。
生:天下闻名就是很出名,很有名的意思。
师:那泉城为什么那么出名?
生:因为这些泉池有的白浪翻滚,有的……
师:回答的声音特别响亮!我们拿起书本一起读相关的内容。
生:齐读。
师:这些内容写出了泉水的什么特点?
生:写出了泉水的美。
师:板书泉美。
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有的白浪翻滚,好像……
生:银花散开。
师:有的晶莹剔透,好像……
生:珍珠散落。
师:有的声音宏大,听起来如……
生:虎啸狮吼。
师:有的声音很细,听起来如……
生:秋雨潇潇。
师: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泉水的美读出来。
生:读有的
师:是啊,作者描写出了泉水宏伟的气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泉城有那么多泉,作者是否把所有的泉都写出来了呢?
生:不是。
师:那作者写了哪些泉呢?
生:写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还有趵突泉。
师:板书四个泉的名称。
师:我们先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比赛,看看能把四个泉的美读出来?
生:自由读2—5自然段。
师:课件展示任务一:仔细品读四个泉,完成表格。
生:读有关内容。
师:指名一学生读描写珍珠泉一段。
生甲:读有关内容。
师:有没有读错音?
生:没有。
师:五龙潭呢?
生乙读:五龙潭在……
师:第三个是黑虎泉。
生丙:黑虎泉……
师:趵突泉呢?
生: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送给他们掌声。
生:掌声热烈。
师:再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想想:作者在介绍各种泉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生:一边读有关内容,一边在相应的文字上画。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读的时候,还做着笔记呢。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生:我发现作者写出了泉水的位置、名称的由来和特点。
师:对吗?
生:对。
师:出示有关表格。我们一边看书本内容边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边画出相关词句。
师:巡视指导。
师:来,一起来看看,珍珠泉泉在哪?
生:在泉城路北。
师:名称怎么来的呢?
生: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师:因为它形状像珍珠,所以叫它……
生:珍珠泉。
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
生:珍珠泉的特点是在阳光映射下……“拎”上来。
师:你读得好熟啊,熟到不用看书都能回答了。其他同学找到有关句子了吗?
生:找到了。
师:我们拿出课本读一读,从句子里找到一个词来概括泉水的特别。
生:读珍珠泉内容。
师:能用哪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呢?
生:神奇。
师:出示课件,在相应的格子里填写“神奇”。
师:五龙潭在什么地方呢?
生:在旧城的西门外。
师:名称的由来呢?
生: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成为五龙潭。
师:可用那个词概括?
生:汇注。
师:是呀,可简单了。老师填写表格相关的内容“汇注“。
师:五龙潭的特点呢?
师:周围还有……组成了五龙潭。
生:还有很多泉池。
师:那它的特点是……
生:泉多。
师:把“泉多”填入表格中。
师:黑虎泉呢?
生:黑虎泉在悬崖下的洞穴中。
师:真聪明!
生:泉水是从三个老虎的嘴里喷吐出来。
师:我们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生:三个老虎头。
师:完成课件内容。
师:五龙潭有什么特点呢?
生:水生喧腾,昼夜不息。
师: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流的水量非常多。
生:很多。
师:接着我们看看趵突泉在什么地方。
生:趵突泉在于西门外的趵突泉的公园内。
师:对呀。
师:名称的由来。
生:……
师:课文里有直接告诉我们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从字面上去看看,“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吧。
生:是跳跃的意思。
师:是跳跃的意思,是什么在跳跃?
生:是泉水在跳跃。
师:从课文中找句子来读一读。
生:很认真地读有关的句子。
师:泉水不停地往上冒,显得很有生机,很有活力,所以叫它趵突泉。
师:那趵突泉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呢?
生:很大。
师:怎么个大法?
生: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看得清清楚楚。
师:是呀,水很清!
生: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都咕都”地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师:那说明清泉怎么样?
生:很美。
师:说明泉水有“大”“清”“美”的三个特点。完成填空。
师: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进行一次朗读比赛。既然四个泉都那么著名,而且写得那么美,那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然后我们进行一个“夸夸泉城美”的诵读比赛。你可以夸你最喜欢的一个两个,也可以夸三个。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生:有的在朗读课文,有的在练习“夸”。
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在迫不及待地互相夸起来了。现在请同学们珍惜机会,上来夸夸泉城美。
生甲:我来夸夸趵突泉…
师:你挺用功啊。听了你的介绍,我真想到趵突泉去看看,谢谢你。
生乙:我也来夸夸趵突泉。趵突泉位于七十二泉之首……
师:谁想上来?
生丙:我来夸夸珍珠泉……
师:真不错!课后,我们还可以互相夸一夸。
师:老师还想让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找出来的四个泉的共同之处,但是在写四个泉水的时候,作者用了四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泉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看看书,谁能找到这四个不同的词?
生:浏览课文。
师:请找到第一个词的同学说一说。
生:第一个是“涌”。
师:找到第二个的同学说一说。
生:第二个是“汇注”。
师:老师找到“冒”。
师:还有一个是什么?
生:喷吐。
师:对,就是这四个词。我们一起来读这四个词吧。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个词,看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请同学们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甲:读了与“涌”相关的句子。
师:“涌”说明了什么?泉水怎么样?
生乙:说明了泉水流得很急。
师:流出来的水多吗?我们跟趵突泉的“冒”相比,是“冒”的水多还是“涌”的水更多?
生:“冒”的水多。
师:冒出来的水多,但涌出来的水很急。
师:引导学生读与“汇注”有关的句子。
生:读有关句子。
师:作者为什么用“汇注”而不用其他的词?什么意思?
生:“汇注”是聚集的意思。
师:是由几个地方聚集起来的。
生:我们在看看“喷吐”。
生:读有关句子。
师:泉水不断喷吐出来,说明……
生:多,急。
师:我们看看,作者虽然都是写泉水,却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表示不同的速度和数量。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仔细地琢磨,用上恰当的词语。
师:我们看看下一个内容。出示作业:
1、寻找中山的温泉。看我们中山温泉有哪些特点。
2、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介绍我们校园的一个景点。
3、阅读老舍先生写的《趵突泉》。篇幅跟这篇课文差不多,文章写得很美。请大家搜集认真阅读,对比景点和写法上的异同。
师:最后,我们拿起书本,好好地把美丽的泉城读出来。
生:朗读课文。
师:通过这一节课。我们不仅领略到了泉城泉多,而且还体会到泉的美和神奇。希望我们有机会到泉城走一走,领略泉城的风光.
关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春联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一课时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见它。放录音(恭喜恭喜)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 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明背。
5.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千山秀 百业兴) 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读、背
6.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描绘美丽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乐 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 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 九州春意浓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板书:各种各样
9.出示:“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
关于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阅读课文,学会质疑。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学会质疑。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本课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3、学习1——3自然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生字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堂小结
如果有一天,神将赐给你一门技术,你们最想得到什么技术/
在很久以前,神就赐给希腊一个国王一种点金术。(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录音范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你遇到什么问题?
出示课件——本课生字,学生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生字“惩、蠢”,学习多音字“闷”。
指名朗读,评价、正音。
出示自学提纲:神灵为什么要赐予他点金术?你是怎样理解“心花怒放”的?提出你的疑问。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神灵赐予了麦得斯点金术,他会如愿以偿地成为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吗?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自由发言.
圈出本课生字、新词。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反馈学习情况。
质疑课文。
读生字。
学写生字。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互相评价。
反馈自学情况。
练习用“心花怒放”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11段。
2、体会国王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
3、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新课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学习课文8——11段
总结全文
1、听写本课生字。
2、过渡:谁知道神灵赐予了麦得斯什么?为什么要赐予他?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评价朗读情况。
他真的获得了点金术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此时,麦得斯的心情如何?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板书:高兴。
过渡: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请大家找出国王心情变化的词语来,并说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你有什么质疑?
解疑。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麦得斯的痛苦。
你知道麦得斯为什么痛苦?他有为什么说自己是愚蠢的`?
当他恢复原样,结果他拥有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当初不应该那样贪得无厌。。。。。。)
画出描写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
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听写。
自由发言。
朗读第四自然段。
评价
根据课文回答。
他的心情很高兴。
讨论交流。
反馈学习信息。
麦得斯闷闷不乐,他很痛苦。
质疑课文。
解疑。
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麦得斯的痛苦。
什么都成了金子,他不能吃,也没有东西喝,连女儿也变成了金的。
他重新拥有了快乐,他的小女儿又活泼可爱了。
谈感受。
画出描写国王感情变化的词语。
板书:8、点金术
高兴
国王扫兴不能贪得无厌
闷闷不乐
痛苦
关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
⑴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⑵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
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⑶ 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⑷ 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⑸ 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1、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
2、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二、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
(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1、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2、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3、课外拓展:
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绍。
关于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学习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替换诗歌中的水果,进行简单的仿编。
活动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学习运用形容词: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活动难点:
以替换式的方法仿编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布置关于“秋天的果园”的区角,秋天背景图一幅,投影仪。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教材特点:
简单短小,朗朗上口,季节性强。
活动方法:
引导观察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出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的?秋天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又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秋天的.特征。
二、学习诗歌,理解诗歌
(1) 师:老师把小朋友讲的这些水果,编成了一首美丽的诗歌,在这美丽的画报里呢!
(2)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投影仪上的图片,教师朗诵诗歌,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感知诗歌内容描述秋天的美。
(3) 通过教师的演示提示,幼儿随教师共同朗诵诗歌。
三、进一步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师:在秋天的画报里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帮幼儿理解,并学说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3)教师:是谁钻进了果园,为什么说风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画报呢?
(4)幼儿独立的、完整的朗诵诗歌。
(5)鼓励幼儿运用上述形容词说一句话。
四、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1)师:秋天的树林里还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启发幼儿替换诗歌中的水果的名称。
五、延伸活动:(内容生活化、游戏化的体现)
(1)引导幼儿去“秋天的果园”摘果子。
(2)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布置“美丽的秋天”。(可绘画、粘贴、折剪等)
关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种亲切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板书课题:山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解决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划出优美的句子。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雨起、雨中、雨后。)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在这里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精读感悟
1、他观察到了什么?又倾听到了什么呢?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我们先随着作者去感悟山雨的音韵美。找出写山雨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划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沙啦啦,沙啦啦──
⑵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⑶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⑷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3、山雨动听的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而它的绿更是难以忘却的美。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
四、小结
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关于教学设计13
教案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等等)
《养花》
课文说明: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 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分别用“不是……就是”、“要是……就”写句子。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中心句,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 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老舍的语言风格和安排材料的方法。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
课前准备:
1、温习老舍的《猫》,想想他的语言特点。
2、了解老舍其人其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学习生字新词。
3、了解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知道老舍吗?
2、你喜欢老舍写的《猫》吗?为什么?
3、今天我们学习老舍的另一篇佳作《养花》。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5分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交流。
三、研读
重点抓住最后一节进行研读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思考:作者在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提示: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2)"我得天天照管它们,想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3)"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4)"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子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
(5)"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跨"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
……
在反馈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关句段。
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巩固
1、作业1、2、3
2、拓展练习:昙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昙花介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体会养花给人带来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2、欣赏老舍的语言风格和安排材料的独到之处。
教学过程:
一、继续研读
1、重点抓住第六节开展讨论: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300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里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30多种,100多棵。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这篇课文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这里要写伤心的事? (即联系课文中的中心句来展开讨论。)
提示:
(1)伤心是因为菊秧被砸死了,秋天就少了许多的菊花……
(2)伤心之深是因为爱花之切,可以反衬养花的乐趣……
2、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2)多种形式结合。
3、联系全文,想想最后一节的作用。
二、品味鉴赏
1、读读课文,体会老舍运用语言和安排材料的独到之处。
2、谈谈自己的所得。
三、作业巩固:
1、作业本4、5、6、7
2、课外拓展:你是否也想亲身体验这种乐趣呢?那么,自己学习养一盆或几盆花吧。当然,你也可以养金鱼,养小鸟或其他小动物,其间也是乐趣无穷的。在此同时,你还可以记录一些观察笔记,也许在其中你还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老舍其人。课余练笔,培养生活情趣。
一、拓展阅读
著 者 略 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墓。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六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己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集》,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载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宇宙风》第六十期
二、信息交流
1、谈谈你所了解的老舍。
2、名篇推荐。
三、练笔:生活中的情趣
有一位名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你用心体会,你的生活中也一定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新鲜事,把这些都用你的笔写下来,成为一篇《生活中的情趣》。
板书:
养花
⑴总起,养花 当作一种乐趣。
⑵养什么花。 好种易活的花。
⑶养花要摸门道。 增长知识。
⑷养花要付出辛苦。 有益身心
⑸养花使人喜悦。
⑹养花使人伤心。
⑺总结养花的乐趣。 有……有…… 既……又……
课 后 附 记
撰写课后附记
姓 名:孙志凤
内容:
从学生的练笔来看,课文中的许多生动词句,学生能够马上用到练笔中来。
关于教学设计14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龙的原型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
2、看光盘,欣赏绘画中的龙凤、建筑中的龙凤、器皿中的龙凤、服饰中的龙凤、龙凤纹等。
让学生知道自古以来,龙凤形象在记载历史、美化生活、激励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识。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中体悟背后的意蕴,在评述中发表自己探究的成果。
3、在第一、二课时分别让学生画一画龙凤纹样,在此前可看光盘上小朋友的作品启发思路。
三、课后小结
表扬造型生动的作业
关于教学设计15
【创意说明】
《雪》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不同情调的雪景,营造出两种不同的氛围,在比较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取向。全文两部分内容自然独立而相辅相成,写法圆熟精致而各具特色。教学可以此为突破口,将文章自然切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比较鉴赏,有助于感知文中形象,感受作者情感,进而感悟作品深邃寓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诵读感知
1、自由诵读,理清层次,读懂大意。
2、小组赛读,读后畅说南北雪景引起的联想,把握雪的不同形象。
3、男女生对读,读出不同情韵,体味不同形象。女生尽现温婉恬静美感,男生力尽雄浑峻伟气势。
二、分块品析
1、自读前三段,找出写江南雪的语句,逐一品析: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两个富含生命力的比喻,一虚一实,前句形容江南雪充满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后句比喻江南雪色彩、光泽、质地,突出其“美艳”)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虽未直接描摹雪景,却将雪中五彩缤纷的花草置于洁白的背景下,表现江南雪的明艳秀丽)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丰富的想像,蕴藏着无限生机,这正是那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雪罗汉的“洁白”、“明艳”、“滋润”、“闪闪地生光”,透出江南雪的盎然生机,孕育着生命)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写出江南雪温润、柔美的特点,也流露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
2、自读后三段,找出写朔方雪的语句,逐一品析: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具体摹写朔方雪的质地、形态,它们毫无色彩,与“枯草”为伴,孤独凄凉)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描绘朔方雪动态之美,突出其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尽现朔方飞雪的壮美与独立张扬的个性)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将朔方雪置于苍凉悲壮的背景,俨然挑战的斗士,突出朔方雪孤独境遇下的抗争精神。)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点明主旨。北方雪是孤独的,它的“死掉”,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内核的精魂,这种精魂是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三、对比鉴赏
1、对比探究:
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描绘,看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对比中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回味鉴赏:
自选角度,对文中两部分从内容、情感、氛围、手法等方面对比鉴赏。
从内容组合看:
前三段不仅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写景。
从行文布局看:
前三段先总写江南雪的特质,再分别描述画面;后三段由描绘朔方雪景,层层深入,最后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从情感表达看:
前三段重在表达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后三段蕴含反抗冷酷现实的斗争精神。
从氛围渲染看:
前三段表现江南雪恬静中的优美;后三段表现朔方雪孤独中的壮美。
从表现手法看:
前三段多绘“色”,突出江南雪的静态;后三段多状“态”,突出朔方雪的动感。
从写作笔法看:
前三段显温婉、细腻;后三段显粗犷、急促。
从音乐视角来鉴赏:
前三段起调平和,渐次欢快,如轻松优美的圆舞曲;后三段像激越壮美的交响乐。
从绘画技法来鉴赏:
前三段重工笔描绘;后三段重写意之法。
从影视制作来鉴赏:
前三段由全景、近景、特写形成意境的层次与景深;后三段于宏阔背景中展现全景。
3、拓展练笔:
任选角度,扩展对比,写赏析文。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出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6
素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07-09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经典]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冰花》教学设计 冰花教学设计12-12
【热】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8-07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