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生状况:《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 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设想与目标:
《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我力争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联系广阔的生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我首先由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探究引向重点:老人是怎么鼓励我,让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在过程中安排想象练习,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促使学生动情、动心去学,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培养其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在难点的处理上,我紧紧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几次平静地望着”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体会那种无声的鼓励,深刻理解教授那种“看不见的爱”的巨大力量,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的同时达到文理、情理、道理三理交融,从而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最后,通过多媒体,创设了如诗如画的场景,看着画面上那宁静的早晨,听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学生诵读最后一段,学生动情动心地读完了,在言已尽而意无穷之际,进一步升华情感。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包括小提琴曲)
教学重点:
1、品味老教授真诚鼓励的语言,体会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从主人公的成功中悟出一个人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
──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
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四、读一读句子
五、抄写生字词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说说对课题“唯一”和“听众”的理解。
听众:听讲演、音乐或广播的人。
唯一:表示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3、课题质疑
课题为什么用“唯一”来修饰“听众”?而这个“唯一”是谁?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重点引导:
(1)“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表演者是谁?
(2)“我”和“唯一的听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三、抓关键语句,认识“唯一的听众”
研读课文,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观众。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唯一的听众”的具体描写。
2、归纳: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位老人的?
(1)语言:几次语言描写?从这些语言描写中,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神态:几次神态描写?几次神态描写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三次的眼神描写都是“平静”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平静眼神”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3)文中怎样描写老人的外貌?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4)老人出现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至此,这位老人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仪式、抱歉、溜走、无法割舍、嘿、悠悠”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以及“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3、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难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世界。
学法:自读自悟、交流反馈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齐读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字词讲解,由字入文
1、出示“仪、歉、溜、割、嘿、悠”等词语,认读并组词,体会词意,并放入文中,读出感情。
2、引出第二自然段,感受“我”的心情。
三、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用心自读全文,感受“我”拉琴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2、交流反馈。“我”先后在哪些地方拉琴,有过哪些听众,分别有过哪些心理?
生总结发言。
3、“我”一开始十分沮丧的'原因十什么?听众给了我怎样的评价?
4、哪位听众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我”的心理、行为上变化有哪些变化?
四、研读句子、感悟人物
1、体会老人的语言。
a、“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b、“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C、“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2、体会老人的神态。
a、她平静的望着我。
B、一直很平静的望着我。
C、她慈祥的眼神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五、拓展练笔,升华主旨(新增部分)
1、当“我”知道这位耳聋的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时,文中用......,我内心是怎么想的,面对老人时,“我”又是怎么想的做的?把想法写一写。
2、生交流反馈。
3、出示作者原文。(编教材时此段成了省略号,你觉得那个好?)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的美好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整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六、回顾总结,学习写法
对于学习技能文章怎样写?
心理、行为的变化;人物的语言、神态。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记忆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初步理解课文资料
3、应用理清文章结构
4、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做事坚持不懈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课文资料,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鼓励帮忙一位失去信心的小提琴手,使他最后能够应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成功的演奏,这就是我们这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16、唯一的听众)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资料。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发言: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忙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演出上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预习结果。
练习:
1、正音:
沮丧大搅甭想
调弦蹑手蹑脚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丧()幽()
置()舍()
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教师行间巡视,适当点拨。
3、组词:
锯沮蹑扰溢授
据咀镊饶益受
4、多音字组词:
传舍乐觉
5、填上适当的词语:
真正的()可怜的()
和谐的()美妙的()
慈祥的()唯一的()
有声望的()
成千上万的()
6、填关联词:
(1)()每一天早晨,那位妇人都准时到树林听演奏,()我每一天演奏都极为认真,()两臂累得又酸又痛,()不间断。
(2)我()能够应对观众演奏小提琴,是()得到了一位老妇人的帮忙。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认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思路。
一(1)。二(2-5)。三(6)
默读交流,理脉络,为讲读做好准备。
五、质疑问难边读文边思考,看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从不一样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较易问题。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唯一的听众
二、复习旧知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资料有了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肯定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
1、课文为什么总是写到“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
2、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和疑问,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三、浏览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2、引:课文为什么三次写到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下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三次)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四、小组汇报,深入学文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
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变化?
师:老教授对“我”说了些什么?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小结: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信心。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情绪变化的句子:
兴奋-灰心-内疚-信心
我锯床腿的声音并没有打搅老人,她反而平静地看着我,她在默默地鼓励我。
语言:(三句)
(1)感受:从老人的几句话中,能够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说自我是聋子,实际是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2)练习读好这三句话。同学试读,互相评议。指读、齐读。
边朗读边交流汇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文,自主感悟,自由交流。
引导学生读出每句话的不一样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一谈。
指导读好老人的语言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她一向在鼓励我不断努力。
(2)“我”行动上的变化:“我”不在乎别人怎样看,有毅力,这些都来自老人的鼓励。
(3)找出人物语言,读出语气。(感谢、称赞)指读、齐读。
边朗读边交流汇报
小结: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也正是老人所期望的,她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经过努力,“我”最后取得了成功。思考同学们提出的另一个问题。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1)“聋”为什么加引号?
(2)老人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填词练习:
词的特点:叠词
练习读好:
齐读最后一层:
回答问题:为什么总想起?(鼓励、帮忙)
填词练习,训练学生的语感,帮忙理解课文资料。
回答问题,水到渠成。
五、回归全文
1、激情朗读:课文“平静地看着我”等句子。
2、语言训练:向老人说些什么?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我的感情。
朗读法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六、全文总结
“我”对老人是一种什么情感?
板书设计
16、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
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
感激敬佩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小提琴曲)
教学重点:
1、品味老教授真诚鼓励的语言,体会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从主人公的成功中悟出一个人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惟一的听众》。
出示投影: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每当拿起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惟一的听众……
指名读,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我”由开始拉小提琴像锯床腿似的,到后来能够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而我又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
这节课,我问就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我的内心,了解其中的缘由。
二、自主探究,了解人物内心
(一)分析语言,了解原因
过渡:为什么“我”又开始拉小提琴像锯床腿似的,到后来能够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老教授的鼓励改变了我,使我有原来的自卑变得自信了)
1、老教授是怎么一步步鼓励我的呢?默读全文,画出老教授鼓励我的语句,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她对我的影响。
板书:有鼓励
2、交流
出示: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4)“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3、引导:这么多鼓励的话语,在“我”的心海激起片片涟漪,“我”想到一些什么呢?
出示: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的心理:其实是我打搅了她,她却毫不在意,多么和善的老人。)
4、男女同学分角色指读。
5、谁能像这样选择一句老妇人的话,表达当时“我”的内心世界,注意衔接自然。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板书:有勇气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不管我拉的好不好,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板书:有信心
(4)“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板书:有毅力
6、从“我”内心世界的想象中你体会到什么?老教授每一句话都不一样,分角色再读一读,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老教授的用心良苦,她在用平淡的语言鼓励我,通过平等的沟通打消了我心中的顾虑,在肯定中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老教授对我的爱虽然是默默地,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点评: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读文思考、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围绕老教授的言行展开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最后理解课题的含义。
过渡:老教授用有声的语言鼓励着我,使我的琴艺有了提高,但是每一次他似乎只有一个表情,那就是(平静),这平静的外表下面有包含着老教授怎样的情意呢?
(二)深入内心,体悟情感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引导:老教授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平静地望着我,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请用上这样的句式,“当我____________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___________”说出老教授的心理。
2、师生接读: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3、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唯一的忠实听众,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感情?此时你认为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每当拿起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惟一的听众……
(我真正的明白了老教授“聋”的原因,做事只有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才会成功“我”,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板书:有感激
点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次又一次的情景中,感同身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探究,真正了解的老教授爱的无私,爱的深沉。使情感润物于无声,使无形的内心得以立体化。
三、适时解题,升华情感
过渡:“我”由开始拉小提琴像锯床腿似的,到后来能够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阿,这都归功于老妇人对我深沉的教诲阿!如果你给这篇文章命题,你会叫什么呢?
1、为什么要以《唯一的听众》为题呢?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2、老教授用爱心建筑起沟通的桥梁,使我从一个极度自卑,甚至要放弃梦想的孩子成为了一个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拉琴的音乐家,配小提琴音乐,指名读最后一段,你认为爱是什么?
3、总结全文:
一句简单的鼓励能够点燃希望,一个平静的眼神能沟通心灵,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生活会更加自信,美好。
四、布置作业:
用“我”的口吻给老教授写一封感谢信
板书设计:
鼓励有勇气
惟一的听众我有信心
感激有毅力
教后反思:
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新,重点突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1、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了解我是怎样从自卑走向到自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我”的感受,想象“老教授”平静外表下的心理,不仅仅让学生局限于文本内容,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回到生活中去,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从而悟出了人与人之间懂得鼓励与关爱的重要性。
2、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本课从文本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科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并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默读、细读、品读,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的读,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
3、巧设疑问、引领全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这堂课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大胆质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解答疑问,充分体现了老师“导”与学生“学”的课改观念,并在结尾再次发问,对题目的深刻含义进行剖析,从而进一步了解老教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深化了主题。
4、读写结合,本课注重了读与说的训练,写得训练以作业的形式出现,给学生的反思留有回味和咀嚼的时间,使对课堂上“听、说、读”训练的总结与提升,设计比较巧妙。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⑴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⑵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⑴家中练琴遭冷遇。
⑵林中练琴遇知音。
⑶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1、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2、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品读评点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五、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透过初读,感知文本大意,回顾人物描述方法。
2、透过读划,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
3、透过整体反复读,补充人物心理活动。
重点:学写人物心理活动。
难点: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写出贴合文意的人物心理。
一、游戏导入
先来考考大家,你能根据我的提示猜猜这是哪位人物吗?听仔细哦。
1、悬崖峭壁攀山越岭京张铁路全线竣工(詹天佑)
2、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武松)
3、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大意失荆州(关羽)
4、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你很会听,是位不错的听众。你的思维十分敏捷,一下子就答对了,真是位优秀的听众。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特殊的听众,板书:唯一的听众,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根据拼音写字:
聋子沮丧溜走抱歉
兴奋慈祥荒唐割舍
最后一齐读一遍这些词语,你们读一个老师擦一个,所以要认真读用心记哦!
剩下“聋子”。这位“聋子”真是聋子吗?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就是唯一的听众。
她是课文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还有一位主要人物是“我”。
2、你能说说我与这位唯一的听众之间的故事吗?
3、课文重点描述了这两位人物,在描述人物上我们常用的方法是?
4、请你浏览一遍课文,课文描述了这两位人物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
“我”——心理、动作,唯一的听众——语言、神态、动作
三、画心理变化
1、首先让我们走进“我”的内心世界,请再次默读课文,仔细划出有关“我”心理活动的词句。
2、“我”的心理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呢?你能画一画变化的过程吗?请边默读课文,边完成“心理变化图”。
沮丧——充满神圣感——沮丧——自卑——羞愧、兴奋——自信
3、结合文本,进行交流,完成变化图。
四、写心理活动
1、课文用了许多笔墨描述了“我”的心理变化,就像一条美丽的项链把文章串了起来。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从沮丧自卑逐渐走向了自信呢?
2、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老人鼓励“我”的语句。
3、读中反馈,明确共有三大块。
4、老人是透过一言一行鼓励着“我”的。这一言一行,其实也蕴含着老人和“我”一样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试着去走进。
A、生读第4自然段,老人叫住了“我”,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联系上文。
生答。
B、于是老人叫住了我,说,谁来读?
C、“我”的小提琴真的拉得十分好吗?她的耳朵真的聋了吗?
D、那她为什么要说谎呢,她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反复地默读这段话,想一想,再说一说,把当时老人的内心想法补充上去。出示: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但是,我每一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必须拉得十分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E、交流。
F、老人是这样想的,于是她叫住了我,说,一齐读。
5、之后老人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她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又是如何鼓励“我”的.呢?请你选取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写一写。
①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老人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一天早晨?”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
②以后,每一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应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向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老人想:_________________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多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6、写的过程中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一下是否填得既恰当又连贯。
7、交流评价,整体连起来读一读。
8、我们从老人的一言一行,感受到老人与“我”同样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唯一的听众,她是用心灵在倾听,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具准备:MP4(小提琴曲《月光》歌曲《感恩的心》)、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xx年9月23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MP4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啊!我想每位同学都愿意成为它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而我们刚刚听到的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那位被父亲和妹妹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演奏出来的,是啊!他成功了。那么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制造了奇迹呢?(老教授)是的,这都得益于他的这位--唯一的听众。(板书)
(二)整体感知,梳理层次。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怎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三)深入阅读,品悟佳句。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幻灯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A、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唯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B、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C、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O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配乐(感恩的心)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4.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5.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品读评点、创新思维。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六)生活故事、感悟人生。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感恩”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唯一的听众》教后反思
《唯一的听众》一文主要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六年的阅读经验了,尤其本组课文已经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的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发言地过程中也能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但在这点上,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不透,没能按预期达到教学效果。也导致课堂上对学法的指导这环节,显得欠缺灵活,把握不准,今后有待加强。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在朗读形式上,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学生的朗读缺乏信心,导致整节课只单纯地运用了齐读和配乐读,但明显能感到学生朗读的太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老师,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原有的朗读水平并不应该成为这节训练学生朗读感悟的障碍,在这里我只考虑了老师的感受而没有充分为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而舍弃公开课的“花架子”。以后在阅读感悟文章时还是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管他读的水平如何,毕竟是在拓展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给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我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我指出了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但整个课堂教学形成“挤牙膏式”,变成师生的问答式,而且几乎所有的理解都是在老师的一个个的问题罗列出来的,学生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
纵观本课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拖堂的问题一直是我的顽症,没能在40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该如何读,如何画批,请你用行动回答老师吧!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三、拓展: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选一)
(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 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四、升华:
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王老师也希望六(1)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书设计:
唯一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 我
敬佩感激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人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
教学重点:
1、从老人的外在形象去分析其的内心。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能力。
2、学生基本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能根据人物的外在形象去分析其内心活动。
3、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阅历,都体验过成功和挫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听众”。
理解“听众”,用什么来欣赏?一般在什么场合听,人数(规模)怎么样?
2、板书“唯一”
理解“唯一”的意思。
3、“唯一的观众”是什么意思?看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梳理层次。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的?
2.指导分段。
(1)课文是以“我”前后变化为线索,请找出描写“我”以前的段落,和“我”后来的.成就。(第1段自然段讲以前的“我”,第12自然段讲“我”后来的成就。)
(2)第2-11自然段呢?(讲“我”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以此为依据给课文分段呢?
四、深入分析,重点体会。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我”有什么爱好?家人是怎么评价“我”的爱好?(相机理解“白痴”“折磨”)
2、如果是你得到这样的评价,你很怎么想?
3、对此评价“我”又是怎样的感受?(理解“沮丧”)还有那些词可以表达“我”这时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我”还是那个“白痴”吗?从哪看出?(相机理解“无法割舍”“成千上万”)
2、“我”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的变化大吗?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这种变化之大?
3、“我”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深入阅读,品悟佳句)。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2、以点带面,品味课文第二部分。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幻灯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3)逐次理解体会。
A、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练习读好这几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B、“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的平静与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体会“一直”。
②老人又是怎样鼓励我?体会“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③老人谢我什么?你觉得应该是谁谢谁呢?
④面对老人,我又有什么感受?(体会:从没有过的感觉,相机理解“洋溢”。)
C、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①从此,我有了那些变化?(抓住“常常”、“又酸又痛”、“湿透”“尽心尽力”体会。)
②老人又是怎样看待我这些变化,怎样鼓励“我”?
③理解“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老人会想说些什么?
3、这个老人是谁?从妹妹的反应你知道什么?你是否可以体会到“我”为什么有这些变化了吗?
五、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小结)。
六、拓展。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人,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评价?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1
教学背景分析:本文通过讲述“我”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教授美好的心灵。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要求学生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掌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体会老妇人的语言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感知,老人默默的关怀,真诚、无私的帮助是“我”树立信心的动力,老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进而体会老人的教育技巧。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努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
教学目标的设计:本着课标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语文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我”对老教授真诚无私帮助的敬仰之情,并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有毅力,只要经过刻苦努力,一定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难点:本节课是一节分析课,学生在了解故事梗概之后,不能不被老人那美好的心灵而震撼,不能不被老人的良苦用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而折服,由此,我把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引导和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和音乐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使人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人是不能忘记的。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去感受那使文中的“我”难以忘怀的事,去结识“我”不能忘记的“唯一的听众”。[点击课题]
二、指名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提出问题:
“我”拉小提琴,由不敢拉——小提琴成了我不可割舍的爱好,是什么原因使我产生了这巨大的变化?
(板书:变化我)
2.征求意见: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看法?
引出学生质疑问题:老人并没有教他琴艺,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进步和成就?
3.教师小结:老人的确是帮助了我,可她的帮助是与众不同的。
(板书:老人帮助)
三、学习重点段落——第二段
1.导语:我来到这片铺满落叶的幽静而美丽的小树林里,心里异常兴奋,可很快我便灰心了,因为我又把那锯床腿的声音带到了林子里。在我懊恼之时,我与这位不寻常的老人相遇了。
3 [点击课件:背景——小孩、老人——锯床腿的声音]
2.老人是怎么帮助我的?她的帮助使我产生了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第二大段。[出示“阅读思考题]
◆阅读思考:老人怎样帮助我的?
自学提示:
(1)默读2——8自然段,用“—”画出老人说的几段话。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
(3)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提示:在个人体会和小组讨论中,可以结合预习中的质疑问题展开学习。
4.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学习、读书、交流:
(1)学习体会的重点:
A 、老人用心良苦的四次话语[见课件]和三次“平静地望”。
B 、“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沮丧——懊恼极了——有了几分信心——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
(2)教师点拨重点:
A 、“用心去感受”“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竟说:带来快乐和幸福”
B 、我:诗一般的语言从未有过的感觉,全力以赴地演奏。
(3)分角色朗读第4—6自然段:
(4)指名读第7自然段:
这就是老人帮助我的最终目的'呀!老人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
(5)师:我懂得了,老人平静的话语都包含了对我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期待。
同学们,老人对我的帮助仅仅是在音乐方面吗?
读读第8自然段,你还领悟到什么?
(6)理解:此时,给予我帮助的老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平静的望,像?[课件:文字:静静地望]
(7)老人对我的帮助是怎样一种帮助?(板书:真诚无私)
(8)面对这给予我真诚无私帮助的老人,此时,我的内心涌动着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敬仰)
(9)有感情地读第8段[点击画面,配乐][指名读]
四、点明中心,升华情感。
1.为什么“我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唯一的听众”?
2.老师总结:老教授不仅以她的艺术魅力使我树立了信心,引导我步入了音乐的殿堂,更以她人格的魅力引导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那从琴弦上飞出的不仅仅是一首首悦耳动听的小提琴曲,更是震撼人心的心灵之声。(板书:小提琴)
3.配乐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人们曾说“思念是生命的炊烟”。让我们怀着对这位老人无限的钦佩和敬仰,再次进入这令人神往的树林,和文中的“我”一起拉奏这心灵之声。
五、小结感悟:
师: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生: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给予无私的帮助和真诚的鼓励。?
六、作业:(小练笔)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
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
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效果评价: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床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⑴“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老教授)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xxx的老妇人。
⑵“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样学习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来描写。)
2、今天我们学习通过语言、行动来了解人物性格:
学生默读,画批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四、学习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1、你找到哪些句子?
2、指名朗读。
3、分组讨论: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4、指名交流:
⑴相机出示课件: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她要这样说?
(理解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xxx的老妇人。
再读老妇人的话。
⑵出示课件: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⑶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课件:“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5、小结:我“唯一的听众”,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这节课,我们从她的话语中,知道了她是一个真诚、无私、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妇人。
五、作业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我”的心理、行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抄写生字词。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3
一、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精神和语言和谐共生,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教材第三单元“变化”的第二篇主讲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提琴手在刚开始练琴受到家人的打击,转而去小树林里练琴,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耳聋”老人的帮助,最终取得成功,成为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围绕变化写了家人态度的变化、作者内心的变化以及拉琴水平、听众数量的变化。教学时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这些变化以及“耳聋”老人是如何帮助我的。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课文的能力,他们能够掌握预习方法,自主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过程时熟读课文,过好生字词语关,适当的做批注并写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五年级一开始学生接触到列提纲,在前几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也着重训练过。因此本节课中不在强调字词,而是着重分析文本。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感悟,体会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和平静的眼神对我的帮助。
3、通过仿句练习,体会语言的魅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读感悟,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神态的词语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老人是如何让我慢慢地树立信心的。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主要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法讲授法探讨交流
八、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包括生字词语、作者简介、通读全文、初列提纲、学做批注、记下不懂的问题)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小提琴演奏曲目《我和你》,听完之后提问学生:“你们能听出这是用那种乐器演奏的吗?”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你听完之后的感受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提琴曲的.魅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咱班刚好也有一位小提琴手,采访他练小提琴时的感受。【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练习提琴的辛苦、不容易。】
3、今天我们去学习一位小提琴手的故事,看看在他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学生读题(提醒有感情的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有没有完成预习任务,并查看学生预习成果。【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2、带着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谁的什么故事?自读课文,可出声读、课默读,读完后用简练的语文回答。
3、指名汇报
4、教师总结概括:示范概括刚开始作者是受到父亲和妹妹的嘲笑,概括为“遭(受)打击”并板书,学生学习概括“受(得、被)鼓励”、“获(得)成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5、观察板书,从“遭(受)打击”到“受(得、被)鼓励”再到获(得)成功”是作者在练小提琴的成长道路上所发生的(生答: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总结出单元主题,初步感受变化】
6、说到变化,预习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都写到了哪些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写到的变化,从变化中展开本节课的分析】
(三)再读课文,自读感悟,探讨交流。
1、体会“遭(受)打击”
(1)提问:“遭(受)打击”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文章的那个自然段。【培养孩子迅速锁定文本重点语段的能力。】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提问:在朗读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些词语会不由自主的跳入你的眼睛让你感受到作者遭受了打击?
(3)生回答,教师用红笔在白板上圈出学生找出来的词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人物内心。】引导学生像黑板上一样,圈出重点词语并在段末写上“遭(受)打击”。【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的做批注。】
(4)提问:“父亲和妹妹对我的评价是怎样的,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预设回答:嘲笑、讥笑、讽刺、冷嘲热讽)课件出示:“如果说父亲和妹妹的话像是一个拳头,把我练小提琴的自信心渐渐地锤扁了的话”,你能进行仿写练习,父亲和妹妹的话还像什么?【通过仿句练习感受父亲和妹妹的话对我的刺激】
2、体会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我”在家家里练琴受到了父亲和妹妹的打击,然而在小树林里练琴时却得到了一位老人的帮助,这位老人是教给“我”拉小提琴的技巧吗?(生答:不是)那这位老师是如何帮助“我”的?(生答:鼓励、信心)。究竟老人是如何给了我“信心”,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说明作者开始有了信心,找出来。(生答:课文第5自然段“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老人鼓励我的方式,引出下文的语言鼓励】
(2)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课件出示课文的5、6、7、8、9自然段。请学生上台用红笔在白板上划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4)创设情境,体会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假设女生是老妇人,男生是小提琴手。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那四句话?说完后我的感受是什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读文,感受老人语言的作用】
(5)白板红笔圈出“从未有过的感觉”,提问:“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体会老人语言的温暖】
(6)课件出示,如果说老人的话像是春天里的微风,吹动了拉琴的信心的话。老人的话还像什么?【再次体会老人如诗般的语言,感受老人用语言带给“我”的温暖和信心】
3、感受老人平静的眼神
(1)老人不仅用诗一般的语言温暖着我,更用她那平静的眼神帮助着我,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老人眼神的词语,圈出来。
(2)课件出示课文第4、9、13自然段,请学生在白板上圈出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
(3)老人的眼神是平静的,我的感受也是?【目的在于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感受对作者的帮助】
(四)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2、小练笔,布置作业
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曾经学习过某种本领或技能,也肯定有许多帮助你的人,请你结合别人帮助你的事情,写一写别人是如何帮助你的,你的心理、技能的水平、他人对你的评价有什么样的变化。【学习作者写变化的方式】
十、板书设计
变化
唯一的听众
遭打击
受鼓励
获成功
十一、作业设计
1、继续读课文,体会“我”拉琴水平、父亲和妹妹对“我”拉琴态度以及“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2、小练笔: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曾经学习过某种本领或技能,也肯定有许多帮助你的人,请你结合别人帮助你的事情,写一写别人是如何帮助你的,你的心理、技能的水平、他人对你的评价有什么样的变化
十二、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变化”的第二篇主讲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小伙子在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的帮助下,最终取得成功,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的故事。文章对老人用语言和眼神来鼓励,让我克服了最初拉琴的沮丧、懊恼、自卑,慢慢地越来越有自信心,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尤为细腻传神。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拉小提琴的不容易,我们班刚好有一位同学练了4年小提琴,课堂上他的发言,让其他同学感受到学习小提琴的艰辛和不易。在分析了文章所描写的“变化”后,重点体会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的鼓励。可是如何让学生体会“语言如诗”呢?首先,让学生再读文章,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在书中标记出来,并在电子白板上让孩子们动手划一划。找出来容易,读也很容易,课时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于是我创设了女生是老妇人,两位男生是小提琴手的情景,不断的启发。再具体的语境中、在字里行间感受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的巨大帮助。通过这样的情景体会,在接下来的仿句练习“老人的话像春天里的微风,吹动了拉琴的信心。”孩子们思路被打开了,有的孩子说:“老人的话像大海里的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的孩子说:“老人的话像黑夜里的路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还有的孩子说:“老人的话像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灵”……这样的感触让我大吃一惊,也让我倍感欣慰,孩子们已经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县教研室雷晓老师和袁萌老师在听完课后,给了我精辟的点评,让我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于前面导入时间稍长,中间对老人语言的分析太过细腻,导致最后回顾总结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太短而仓促收尾,给人一种似完非完的错觉。在仿句练习时,仿写了“父亲和妹妹的话像什么”、“老人的话像什么”时,没有进行对比,如果进行了对比,孩子们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老人诗一般的语言的重要作用和巨大魅力。同时,课件制作中还打错了一个字,将春天里的“里”字打成了“为”字,信心程度还不够。
以后还应该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下足功夫,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通过不断地修改、反思,让每一堂课更加完美。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是教授的良苦用心使我获得了成功。
2、在多读多悟及情境补白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感受教授的良苦用心和“我”对她的感激之情,懂得应自信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中心问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面对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时,我的心里想着的却始终只有唯一的听众——老教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老教授的魅力到底何在!
点评:一开始便直奔主题,明确目标,以求“鱼”、“渔”同授。
二、三品“平静地望着我”,体会教授对我的“知遇之恩”
1、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笔,读一读课文的1-8段,划一划老教授在我练琴时的所作所为。
反馈:有语言(老教授的语言还有吗?)除了语言还有吗?
2、这就是描写老太太神态的三句话,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吗?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学生反馈。
是呀,三个句子居然用了三个“平静”,三个平静看似平静,其实内涵丰厚,如果能读懂这三个平静,相信我们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先来看看第一个“平静”
3、学习第一个“平静地望着我”
(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有“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的?
当我感到沮丧时,(板书:沮丧)用书本上的话说就是(出示: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发现了吗,这里作者又重复用了两个“又”,能说说为什么吗?
联系:爸爸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说我拉小提琴就像举床腿,让我“沮丧”,从“又”可以看出,这一次我又失望了。
还有补充吗,(原以为,自己来到小树林就可以练好了,可谁知,多爱音乐的小伙子呀,可事实终究还是事实,从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小树林,可以看出,这次是我自己对自己失望了)
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又……又……”
(2)是呀,听着我糟糕的琴声,家人毫不留情地一次次打击,带给我的只有沮丧渺茫,而听着同样的琴声,老妇人却(读: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的坐在木椅上,平静的望着我。)她的眼神里看不出丝毫的(不屑、厌倦、不耐烦),面对着同样的我,老妇人却
这样说:
出示:“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上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老妇人是在鼓励我,她是怎么鼓励我的呀;老妇人是在想着法子让我继续练琴,是吗,从那里看出是在想着法子呀?)
生反馈,说到一点,(提示:仅仅只是这样鼓励我吗)
或还想了那些法子呀?)重点词:是我打扰了你吗(对呀,明明是我的琴声打扰了老妇人的休息)我是一个聋子(让我不要有顾虑)请继续吧(直接道出了心声,想让我继续练下去)每天早晨(让我每天都去练)
小结:是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能把老人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读出来吗,请几个同学读一读。
望着老人那平静的眼神,听着那诗一般的语言,我的心理和行动有了什么变化?
点评:小结既能点睛,又能搭桥,过渡得很自然。课堂是否干净,常常体现在这样的过渡性细节中。教师的语言精练,传递给学生的课堂思路自然是清晰可感的。
4、学习第二个“平静地望着我”
老妇人就这样平静地望着,望着,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这一天吗?(生反馈,不是的,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出示: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为什么强调一直呀?(一直:说明每天都是这么平静地望着我,对呀,我的琴声还是很难听,一天,她(很平静地望着我),两天呢,三天呢,十天呢,一个月,还是……如果坚持了几天就不干了,会怎么样,对呀,从这个“一直”里你读懂了什么?老妇人的坚持)
很:说明老教授在用眼神告诉我拉得很好
同学们真会读书,从老教授的眼神里我们读出了她对我的肯定,她的坚持,同时,她不忘用语言来激励我:“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她是想表扬我,拉得很不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看着老人平静的眼神,听着老人激励的话语,此时,我变得……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能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5、学习第三个“平静地望着我”
出示:师引读,我也常常忘记她是个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自由读一读,想一想)
(1)这一次,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
有所长进时,你从哪里发现呀“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地”
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表情,电视上或者是生活中,说一说
(2)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呢?你能读懂老人的眼神里含着的意思吗?(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想音乐圣堂进军)
我就这样不断地进步着,可是我知道一些事,我只知道,是一位老妇人每天陪着我练琴;
我只知道,是老妇人那平静得眼神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只知道,在老妇人的陪练下,我进了,直到有一天,妹妹的一番话……
点评:这一部分是师生、生生及文本对话的重要环节。对话是否成功,关键看教师本身对文本细读后会抛出怎样的话题。在这一环节,我紧扣三个“平静地望着我”,再从文字的层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悄然地潜入字里行间的灵魂处,学生在读读议议间水到渠成地感悟到了“老夫人”的形象。
三、补白“我的心理活动”,体会我对教授的`感激之情
出示:“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请一女生读)
师:得知真相,我……(呆住了,傻了……)
师引读: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一幕幕,是啊,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琴声时,是她,一位极瘦……,为了鼓励我练琴,她说……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时,也是她……,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时,还是她……
师:回首那一幕幕往事,回望那一个个平静的眼神,我心潮澎湃……请同学们拿出笔,把此时的感受写下来吧
生写,评价: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学生;你会成功的;教授知道自己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会很高兴的……
点评:这看似平淡的训练内容却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课堂最巧妙的训练就是为学生搭建由文字通往文章灵魂的桥梁,我抓住作者说话的语气,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去体验,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层层深入到人物的灵魂中去,这是课堂中的妙音。
(3)点明题意,升华主题
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好一位了不起的教授,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她不知道,她的所作所为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的一生,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读最后一段……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成功,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自信,而是勇气;而这自信,这勇气,恰恰来源于别人的关怀,别人拿充满爱心的呵护,这样的例子有吗?谁来说一说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主题课文。单元围绕“美与丑”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努力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唯一的听众》通过讲述“我”――一位“音乐白痴”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告诉读者,无论做什么事,条件有多差,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认真思索“美与丑”这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通过前五年的语文学习和积累,学生已初步具备在语文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美”与“丑”是两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必须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才能理解其内涵。作为农村的孩子,生活在非常良好的环境里,淳朴、善良、勤劳,自立能力强,大是大非认识明确,但是对于细腻的生活,缺乏敏感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也比较浅,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学生重点要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设计要求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学习目标
1、积累:懊恼、沮丧、诅咒、和谐、洋溢、荒唐、介意、难以置信、潜滋暗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几段话的深刻含义。
3、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或身边的人和事物,再进一步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
4、感受老人对我的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培养学生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宽慰,学会忍耐的美好品质。
5、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并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一天: 第二天: 不久以后:后来: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树立起自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1)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对照文中的句子大概能够理解生词。
(2)先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搜集的资料
(点评:作为课前的准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喜欢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预习,学生疏通了字词,感知了课文,为分析课文,解决课文中的问题,留下了空间。交流搜集的资料,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拓展了视野,也是一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小提琴曲《梁祝》吗?好听吗?的确,小提琴曲美妙动听,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需要付出无数的艰辛,经历无数的磨难。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个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小提琴手,是如何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功历程吧。
(点评:由提问导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浓厚的学习欲望,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做好了铺垫。)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1、反复朗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讲了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2、“我”在遇到老人之前,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板书)别人的评价: 白痴 ……像……
“我”的心情: 沮丧和灰心 不敢
3、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圈画出相关的词句。)
4、默读课文,圈画老人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词句,以及“我”的心理变化的词句,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5、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路。
(板书)
“音乐白痴”——林中练琴遇“老人”——成功后的感慨
(重点)
(点评:诵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同时把握住了关键的语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四、品读课文的主要部分
1、读课文,简明复述一下“林中练琴遇老人”的场景。
2、具体品味老人对“我”讲的几段话,说说每一段对“我”的心理变化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第一段话:“是我打搅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请继续吧。”
(老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故意装聋,这种善意的欺骗是对“我”真诚的鼓励。)
(板书)老人: “拉得非常好” “请继续吧”
“我”:溜 —— 摇头 (有点勇气)
第二段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就在每天早晨。”
(这又是老人对“我”的鼓励,目的是让“我”树立起信心。主动做唯一的听众,是对“我”练琴的无言督促。)
(板书)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我”: 羞愧——有了几分信心
第三段话:“真不错。……谢谢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也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板书)老人:平静 总不忘说一句
“我”:洋溢 从未有过的感觉
第四段话:“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转述句)
(这又是老人再次给“我”的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感到自己刻苦练琴,功夫没有白费,琴声能给唯一的“听众”带来快乐和幸福,自己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板书)老人: 早早 等
“我”: 潜滋暗长尽心尽力忘记
(点评: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在充分地朗读、讨论、交流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就能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通过各种综合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质疑,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老人不是聋子,她是著名的音乐教授。)
珍藏着这个秘密,就是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老人没有在琴技上给“我”指导,只是不断给予“我”最宝贵的信心。这种“不教而教”的教育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2、为什么每当“我”拿起提琴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时,总是浮现出那位唯一的听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敬佩、敬仰之情,耐人回味。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可以删去。一是妹妹这个角色有烘托、反衬作用。二是妹妹这个角色自然地解开了真实的谜底,烘托出了课文的中心人物。)
(点评:学生学会质疑是保证完成阅读的重要方法。在质疑的过程中更加完整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摸清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脉络。)
六、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
1. 回顾课文内容(可以静想,可以同桌对话,也可以借助板书复述)。
2. 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
师:老人初次面对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心里会怎样想?以后呢?
3. 动笔写下来。
4. 同桌或4人小组交流。
5. 指名反馈。
七、说说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点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知识点和训练点。仔细揣摩、回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于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风貌,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心理活动描写也应是学生刻划人物时必须运用的一种好方法。)
反思:
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上,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1、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是学习语文和学好语文最基本的方法。课前预习做得好,为课堂的讨论、交流、探究争取到了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所以,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要坚定不移地放手让学生去“读”。读得多,品得多,感悟自然就强烈。
3、学会质疑,以疑促读,读中解疑,直到情感升华,才会更完整地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语文阅读教学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面突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3-3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03-06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5篇)03-07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精选5篇)03-19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5篇02-24
《唯一听众》教学设计02-13
《唯一的听众》的教学反思04-12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2-05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