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0 19:38:4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2、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激趣释题,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

  2、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路。

  3、分段精读,质疑探索、组织讨论、总结归纳、边议边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理解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景物特点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 情地朗 读全文。

  【数学过程】

  一、情境引导新课,整体感知

  老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 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老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 读)

  老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 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 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轻声读或默读课文。学生轻声读或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学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老师:你是从哪一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一)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

  我们进入课文,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长廊的好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读书所得。

  3、教师随机板书 : 长 美

  4、指导感情朗读:

  (二)老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 么;作画的人是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老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么样的语气读这段呢?(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老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请学生朗 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一)老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 情地朗 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 现都十分积极。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二)出 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 读感悟,导游讲解

  1、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2、 汇报交流

  3、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相机板书出各个景点的特点,并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学习过渡句

  老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学习了“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了“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到了颐和园中这些秀丽的景色,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些不同的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划一划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学生朗读)

  老师: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过 渡句,使用过 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板书:

  过 渡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练习

  老师: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学生:不是

  老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老师:好,我们今天的练习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小伙伴作讲解。

  

颐和园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初读课文以后,你认为作者游完颐和园的总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这可真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走进颐和园吧!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来欣赏一下这个大花园的美丽风光吧!

  2、“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谁来带我们重游一次。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2自然第一句话)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第3自然第一句话)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话)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话)

  3、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出示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A、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B、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板书: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那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不是)你是从课文中那一句知道的?难怪作者不由得写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美景说不尽

颐和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相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设情景,导入新课

  1、你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你想和老师一起去游玩颐和园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颐”字的.书写

  2、简介颐和园

  二、学习词语、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2、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1、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2、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3)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景点2:万寿山

  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1、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 “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作者接下来来到了昆明湖,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颐和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并能正确读写。

  2、 正解、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长廊的美。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难点:

  想像词语描绘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孩子们, 你们到过北京吗? 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处迷人的北京风光。(出示图片) 宏伟的万寿山, 佛香阁在郁郁葱葱的松柏掩映下熠熠生辉, 流光溢彩; 著名的十七孔桥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 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 宏伟而又秀丽; 徜徉在颇具特色的苏州街, 会让你领略到江南水乡 独有的秀美; 风景如画的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 贯通南北; 漫步在这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沿途看山赏水, 那真是美不胜收。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那么多景点当中, 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大家齐读课题。(29.颐和园的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在 1992 年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孩子们, 对颐和园的长廊, 你们特别想知道什么? 作者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疑问, 预习时你们发现了吗? 打开书勾画出作者的疑问, 作者的疑问是什么? ——一起读: 长廊到底是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

  是啊, 颐和园的长廊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么引人注目?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相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一定能解开你们心中的疑问。

  二、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标出段落的序号。带有生字、 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 检测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 习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孩子们, 斗拱的斗是多音字, 在这个词里读斗, 三声。(请跟我读: 斗拱 斗拱) 引人入胜的胜是后鼻韵(引人入胜 引人入胜)。 另外, 颐和园的颐, 注意它的笔顺。(师教一遍)

  我请这边两组的孩子来读读前两排: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习。

  另外两组的孩子来读读后三排: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 每个词两遍。 编辑 斗拱 典范 颐和园 引人注目 凉风习习 依山傍水 精湛技艺 赏心悦目 意犹未尽 装饰烘托 引人入胜

  3、开火车朗读课文, 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 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三、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探索作者的游览颐和园的左右顺序和颐和园主要主要景点的方位; 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自觉。

  2、师生交流。

  明确: 按“总-分-总” 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写作者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 分别介绍了长廊、 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全文的总结, 和开头一段呼应, 表达了 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 熟读课文。

  1、课件朗读课文, 学生认真听。

  2、学生朗读课文。

  五、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 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重点介绍了颐和园长廊的美。)

  2、 引导质疑: 是啊, 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来赞美长廊——“长廊, 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齐读) 读了 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1)长廊的建筑艺术体现在哪里?

  (2)长廊的绘画艺术体现在哪里?

  3、 提示引路, 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找出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的语句, 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巡回指导。

  二、 解疑合探

  欣赏长廊的建筑美 过渡: 长廊的美, 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首先我们来欣赏长廊的建筑美。

  1、 感受长廊的造型美绝 “全长728 米的长廊, 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 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 读了这一句, 你发现了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读后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

  2、 感受长廊的风水 “长廊北倚万寿山, 南临昆明湖。 从挡住了 气候上看, 冬天,万寿山挡住了 北边的寒风; , 夏天, 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 从环境上看, 长廊依山傍水, 构成美丽的图画。” 如果你行走在这里会什么样的`感觉? 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一下?

  3、 感觉长廊的结构绝 “长廊是斗拱结构, 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 竞没用一颗钉子。” 读这一句, 你想说些什么?

  小结: 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 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 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 即考虑了 气候, 又考虑了 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余, 真是人在廊中走, 景在身边移。 造型更是非比一 般,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啊!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读, 齐读、 赛读等形式, 读出长廊的美, 因势利导, 感觉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 并反复感觉感觉长廊三绝的精美。 这三段的中心句是-(学生齐答) 过渡: 长廊的美, 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 还体现在-(生齐答: 绘画艺术上)

  二、 欣赏长廊的绘画美。

  “在273 间长廊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 一共有14000多幅。”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从这些数字中, 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画有什么来历, 画的是什么内容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时计默读第十自然段。 请大家展开想象, 这些画还会画些什么?

  小结: 这些画来历不凡,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颜色各异, 精美绚丽, 堪称艺术珍品,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利用插图再现长廊的美, 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 体会、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生合作朗读第3 -1 0 段, 师引读, 让学生再从 文中感觉一次长廊的精美。 小结: 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 让大家领略拥山抱水、 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 让大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三、 质疑再探。

  1、 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 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 你有什么新的疑惑? 》

  2、 盘点收获: 学了这一课保鲜膜什么收获?

  四、 运用拓展。

  1、 自编习题: 请你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或两道习题, 可以从词语积累、 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2、 师: 长廊是颐和园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 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 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 就仿佛是走入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 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 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 是颐和园的建筑经典。

  (1)请你用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2)课件展示颐和园的一些资料, 学生观看后再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3)仿写小练笔: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 公园、 广场等), 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造型绝 建筑艺术美 风水绝

  29颐和园的长廊

  结构绝 绘画艺术美-引人入胜

颐和园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著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阁(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党(  )郎(  )

  载(  )赏(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6

  【情景说明】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cai课件出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cai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 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 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 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 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 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 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 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 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 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 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 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 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 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 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 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 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 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 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 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 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图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颐和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自然段,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练习有感情读文,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体会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手机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板书课题,注意“颐”字里面是个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神奇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领略那里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重点提醒“堤、耸、舫”三字的读音。(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个?

  4、指名读文,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课文中有两处直接点明颐和园很美,在哪儿呢?(提示文章总分总的写法)

  5、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资料,了解历史

  1、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

  3、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领略美景

  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

  1、了解游览顺序

  ① 默读2-4自然段,划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② 指名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

  2、领略长廊之美

  ① 自由读文,同桌说说你感觉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书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长 一眼望不到头(颜色美、形状美)

  七百多米长273间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廊的长?

  读句子

  美画 (内容多、题材多样)

  花(品种多、数量多)

  ② 那么,文中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自学,写批注。

  3、领略建筑之美

  ①佛香阁高 耸立

  美形状美八角宝塔形三层

  颜色美 闪闪发光

  ②排云殿大一排排

  亮金碧辉煌

  ③小结,练习背诵。

  五、练习写话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回忆当时的游览顺序,写一段话。

  六、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期待下节课昆明湖和十七孔桥之旅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二、学习“长廊”,掌握学法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三、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六.作业超市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附: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读及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完位于北京的长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位于北京的一处被录入世界遗产的景观。同学们知道现存的三大皇家园林是哪三大吗?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和圆明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现在大家来看看这幅景区地图,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我们今天学习《颐和园》。

  板书:18、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认读

  自由朗读,开火车,再全班齐读。

  (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多音字是哪一个啊?)

  老师黑板展示易错字。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

  (1)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按照什么游览顺序写的?

  (3)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

  (游览先后顺序,总分总结构)

  作者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哪几处美景?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文章是按照什么浏览顺序记叙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啊?将每个转换的景点,段与段形成一个过渡连接。所以,这些句子是什么句呢?过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先游览了哪一个景点?长廊。全班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1)长廊长,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字。 用具体翔实的数据来表现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2)画多,漂亮,美丽。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你们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上一课学习长城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修筑长城时,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么,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智慧。

  (3)长廊两旁给你怎样的感受? 自然美景。风景美。

  全班齐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那么,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廊的呢?

  从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3.走完长廊,作者还去到哪些地方呢?

  读一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我们先看第三自然段,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

  万寿山上的景物:佛香阁、排云殿。

  介绍完佛香阁、排云殿,作者向我们介绍了?

  万寿山前的昆明湖

  最后呢?从万寿山下来,我们跟随着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

  昆明湖的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景点了,你们有没有对哪些景物是特别喜欢的。

  现在:

  自学要求:

  1.选择最喜欢的景物,把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用“_______”划出来。

  2.划完后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3.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汇报要求: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2.读一读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

  3.讲一讲景物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有谁喜欢佛香阁的,请举手。

  (学生汇报)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阁仅仅给你们的感觉是高吗?佛香阁的外形是怎样的啊,黄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说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

  只回答了外形:老师给你们提示:从“耸”字感受到佛香阁的什么?高。

  走完了佛香阁,我们来到了排云殿,有哪些同学是喜欢排云殿的呀?

  (学生汇报)雄伟壮观。“一排排金碧辉煌”。

  那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观察点是什么?

  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离开了排云殿,我们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么?喜欢昆明湖的同学又在哪里呢?

  (学生汇报)静、绿。

  还有哪里写出了昆明湖的“静”?

  我们看一下这句的“滑”字,如果老师将“滑”改为这个“划”字好不好呢?为什么?

  为什么第一个“滑”字会显得更静?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这样的滑,湖面的波纹痕迹会很大吗?

  如果用“划”,你们想一想,划船的时候,船桨使水荡起波纹,这种时候你们会觉得湖面是静的吗?

  所以,这个“滑”字,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哪里呀?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离开了美丽的昆明湖,我们看到了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谁喜欢十七孔桥的呢?(学生汇报)

  哪里看出了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你们从这里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 智慧。

  四、布置作业

  1.阳光评价2.小练笔

  3.家听、抄词、拼音

  五、板书

  长廊(内-外)

  颐和园 万寿山(下-上,上-下) 颐和园

  (又大又美) 昆明湖(远-近) 美景说不尽

颐和园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颐和园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学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13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

  第二自然段:写长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写在万寿山下及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写在昆明湖畔所见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

  除首尾两段外,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叙述的。

  六,小结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方法,以游览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串连在一起,条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应,从整体上表现颐和园之美。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古代建筑物的赞叹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颐和园的美景。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开头一句都是过渡句,这些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很自然的将读者从一个景点引向另一个景点,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得非常自然。

  此外,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颐和园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学习难点:能体会写作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去游览了颐和园(随机出示主要景色的图片点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作者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呢?(说到地点变换的句子,起到过渡作用)

  指名回答。

  二、品读感悟,质疑探究。

  1、思考:这个人间天堂——颐和园总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正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齐读第一段)

  2、出示主要景点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品味语言读了课文,我们不仅能领略到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能从课文中体味到作者优美的语言。课文中重点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个景物的特点。

  4、小组合作探究:

  A:其中哪个景点最吸引你?

  B:在小组内读相关语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C: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

  5、小组内交流,班上汇报交流。

  6、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最吸引人的地方。

  7、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颐和园真不愧是“美丽的大公园”,是人间天堂。这么美丽的颐和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三、拓展:

  1、目前,我国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名胜古迹很多,请您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或者交流你收集的名胜古迹资料。(指名汇报)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完成达标检测。

  2、练笔:你们和家长也一定游览过名胜古迹,请您模仿今天学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目的`:

  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颐和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学设计01-16

《颐和园》教学设计02-29

颐和园教学设计01-14

《颐和园》教学设计02-15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07-14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02-29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08-23

[经典]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12-01

(精选)颐和园教学设计15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