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⑴ 种花生、收花生。
⑵ 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⑶ 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⑴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⑵ 质疑、解疑:
① “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 “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⑴ 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③ 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 教师:
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 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⑵ 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 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 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 教师:
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生字7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语19个。
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重点:
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
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
(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看看课后练习题1、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
(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
(4)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 开辟 爱慕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
买种 种类 种田 种地 黄种 种植
(“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
应该 答应 应有尽有 供应 随机应用
(“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
成熟 熟练 熟悉(均读shú) 散开 散装 分散 散漫 散场 散会
(“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sàn。“散装、散漫”读sǎn)
(3)说说查字典的3个词语的意思。
5、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重点思想内容。
2、了解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同桌同学互报生字新词,试着听写民,相互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
2、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讨论:“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么样的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是,一先细读重点段,读懂重点段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以重点段的内容为基础,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习重点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评文。
(2)细读这一段的第1部分(第2——11自然段)。
①理解“那天晚上……实在很难得‘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学生本文写于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事 很忙,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是专门为吃花生的吗?不,是想在花生收获节上,以花生为题,跟儿女们谈话,启发他们臬做人。
②说说花生的.,最可贵的的好外是什么。
(运用花生植株及生长过程挂图,让了解花生开花结果的特点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
(3)细读这一段的第2 部分(第12——14自然段)。
①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讨论:“有用的人”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体面“的意思)
③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朗读这段课文。
4、作业:完成叙利亚本第5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思,帮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的,对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复习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才知道”这句话反复诵读。
(2)说说“我”听了父亲的话,体会到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有用”和“是讲体面”的。
2、指导学习第1、3段。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理解词语“半亩、开辟”的意思。
(3)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读第3段。
(5)说说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读全文。
4、讨论:作者5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
5、小结。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亲说的“像花生那样做人,踏踏实实、不求虚荣”
(2)因为父亲的谈话由花生引出的的,又用花生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那样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题目。
6、思考后,指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7、指导课后练习3。
(1)读题。
(2)讨论,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8、指导作业本第3题。
(1)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2)完成作业。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⑴ 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 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⑶ 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⑷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⑴ 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⑵ 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
(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⑴ 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⑵ 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⑶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⑷ 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⑸ 通过填空,加深理解: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生字词;认识“茅”,会写“亩”、“尝”等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
2、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内容展开叙述。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落花生”是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学习第四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生介绍后,师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 师:文中的作者许地山,(同学们通过资料袋了解作者。)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嘿!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生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
二、自主学习
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居然:表示出示意料;竟然。
三、探究训练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生答师做相应的板书)
(全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
2、 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会),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节: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训练(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五、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过渡:(是啊,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3—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挂苹果、石榴示意图,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地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应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七、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以《梅花魂》为例子,谈谈从中你悟到的做人道理。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八、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收过程: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不好看
特点:埋在地里很有用
教学反思
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一、 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
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
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知识。
二、简介落花生
通过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知道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五、指名读课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可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学习句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第三课时
1、复习温故
(1)、课文第2段讲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2)、花生的这一特点与全文的思想内容有何关系?
(3)、齐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1段。
(1)“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请读课本第一段。
(2)这段主要写什么?
(3)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学习第3段。
(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请读课文第3段。(齐读)
(2)、这段能略去吗?为什么?
(3)、小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4、齐读全文,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5、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 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 “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
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室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
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三、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联系课后练习1)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同学之间讨论。
(2)学生交流。
(3)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4)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
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五、布置作业
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课后好好讨论,整理一下,下节课我们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开展一场辩论赛。
教学反思
《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所以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思考主要是写哪件事?课文中他们是怎么议论花生的?找出他们对花生的议论,看看父亲是怎么议论花生的,由此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这样使得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利落,主次分明。
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我安排学生个体进行阅读、思考和小组交流讨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
这是本人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后,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段,这个环节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后面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充分。
2、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备课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教学中却没有引导好,使得后面问学生喜欢当什么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当花生,虽然后来及时补充了,但终归是一个遗憾。
3、教学中总怕时间不够,所以感觉有些赶,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没有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具学具
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酿蜜 倘若 有限 枯燥 厌恶 譬如 通俗 风俗
见识 屠场 疏忽 署名 黯然泪下
2、今天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榨”是翘舌音。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显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五、完成思考练习3。
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
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六、完成思考练习4。
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
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
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毛主席在花山》.
板书设计:
20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过收获节
吃花生 味美、榨油
过收获节 谈花生 价格 便宜
论人生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
设计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的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于是,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被扼杀殆尽。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首先,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其次,对于阅读材料来说,由于语言文字的包容性极大,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章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讨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自然段(二至十四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适宜于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点包含两个互相联系的阅读理解过程。一是细读重点段,真正把重点段的思想内容读懂;二是以重点段内容为核心,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时,不要忽视第二个过程,以免学生产生“理解课文,只要读重点段就行了”的错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2、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收花生,尝议花生的事)(板书:种收花生,尝议花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读破句: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哪一部分内容给你印象最深。
学生能抓住议花生的场景回答。
引导理解“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2、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⑴分角色朗读。
⑵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⑶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⑷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⑸我们来看看桃子、石榴、苹果是怎样使人就生爱慕之心的?(出示图)现在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⑹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我们的讨论和父亲的谈话。
父亲的话很短,为什么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上?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围绕思考题,分小组自读自悟。
三、质疑深化
生也许会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师简介作者。
四、辩论提高
辩一辩:“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以下用“反方”代替)和“落花生”(以下用“正方”代替)意见相左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
正方: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些人会妒忌你。
正方: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枝头遭受风吹雨打。而且苹果摘下来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
反方:苹果、石榴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耀自己,但它们确实很有用,有炫耀的资本。
正方:我们落花生非常谦虚,同样有用,但不炫耀,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正方:毛主席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
反方:落花生代表着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现在新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讲体面,大家都瞧不起你。只有让大家都看见你的好处,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经过这次辩论,你们觉得当今时代应该做怎样的人?
正方: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
反方:不能过于埋没自已,也不要过于炫耀自己。
小结:
1、课文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生长做对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贵之处”,这并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
2、果实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枝头,是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决定的,跟好坏无关。
3、课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是指只要表面漂亮,缺乏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
五、总结深化
师: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六、延伸课后
请同学们阅读《许地山文集》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收花生
外表不美却实用
尝议花生
默默奉献不炫耀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老文章,其中父亲的话哲学意味很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旧教材强调花生的朴实无华,藏而不露,打击石榴、苹果、桃子的高高在上及迷人色泽。而新教材的理解则更加富有人文性,更加丰富多彩。文本中父亲在百忙之中能过来参加收获节,可见教育意图明显,文中姐弟对花生的评价体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识,父亲并没有刻意拔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质疑时就能提出:石榴等既外表好看而且好吃有用。这种思维方式是和时代相吻合的,现今是一个追求美的社会,但是这种美要以实用为基础。因此我采用辩论的方法让孩子充分阐述观点,同时让他们在辩论中交换思想,交流看法,使之在现有理解基础上,对花生和其它水果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明确:内在美和外表美的结合是人们所追求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美,即是否具有实用性。也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是是否实用,如果你达到了就是好的,至于美好的外表能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是锦上添花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不同的时代就有对《落花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眼中就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同时教学中不能仅仅体现孩子的独特感受,对于儿童认知水平上的局限性,必须“给予”的东西,不能期待他不学就会,好比从未使用过筷子的婴儿,只有教他使用方法,今后才能摸索出更适合他使用的技巧。对于课文中花生的样子,生长情景,我不但让他们观察生长图,还告诉他们花生种植条件。在这基础上孩子通过上网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花生的实用价值,对“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句话才有自己更深的理解,也才能引经据典证明“外表好看又有实用更好”。
综上所述,阅读课教学要引导孩子独特体验,变“你应该学会的”为“我能够学会的”是根本,但不排除教师合理的传授,及时的给予。“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还要给他渔具,让他马上去“渔”。那时兴趣也有了,技能也有了,阅读的自信心就能逐步增强。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08-09
落花生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3篇)08-09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模板(通用22篇)08-10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03-13
落花生的教学设计04-03
落花生教学设计03-07
教学设计:落花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