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9 10:00:5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师导入:可简介作者导入,也可引用名言导入:如,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1)

  1、有感情的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明确:读准下列字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啁啾

  喈喈

  翌日

  彗星

  宽宥弥补

  臆度

  窒息要求:先指同学读,有错误让其它同学纠正。记住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这个事例好处是: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明确:开放性题目,说出一点即可。

  5、研读赏析:阅读“另外有一次……铁簧片”(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给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a、选段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

  b、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c、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a、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b、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c、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五、梳理巩固。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第二部分题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2、 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说明特色。

  3、 学习文章层层设疑,巧妙安排的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 激励学生不断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2、 用典型的事例说明事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斜塔上的实验》吗?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伽利略。这篇文章中伽利略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勇于探索

  这是一位伟大的人,但就是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却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PPT展示课题)(1分钟)

  二、研习文章

  1、为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呢?

  从前有一个人,我们也不知道他是男还是女,他在探知声音的问题上就碰到了一些情况。看完他的故事,我们就会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文章的哪个部分吗?(第二小节)请你大声朗读这部分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他找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是怎么发出来的?(PPT展示问题)

  读的过程中请你在书上做圈点勾画,把相关信息标出来。(6分钟)

  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他找到了哪些声音?”请你依次把这些声音找出来(2分钟)

  鸟儿的叫声

  牧童的笛声

  小提琴演奏声

  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

  指尖敲击杯口的声音

  黄蜂、蚊子、苍蝇等靠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各种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的声音

  蝉发出的声音

  3、这些声音都是怎么发出来的?(1分钟)

  靠气息发音

  靠翅膀的振动发音

  以口腔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发音

  4、其实除了这个人在文章中找到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捕捉,你会发现很多的声音,你捕捉到了吗?(学生回答、表演)(2分钟)

  5、无论是书本上的声音,还是我们刚刚举的例子,都是“气息发音、翅膀振动发音、或者以口腔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的奇特方式”,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发音方式,知识又增加了,你对此感到满意吗?觉得开心吗?

  文章中的这个人,他对声音的知识知道得越来越多了,他开心吗? (2分钟)

  不开心

  6、他为什么感到不开心呢,请你跳读文章,找一找他在探求声音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他的情绪又有了怎样的变化。(PPT展示问题)(15分钟)

  分析文章第二小节

  情绪有了怎样的.变化?(适时板书)(PPT展示问题)

  从一开始的对事物有好奇心,到极为惊异——惊诧不已,用牛犊换了笛子,决定离家出走,经历其他奇事。惊愕——感到奇妙——兴致勃勃——茫昧——陷入无知与愕然。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什么是他做这一切的内在动力)(PPT展示问题)

  好奇心

  探索

  实践

  勇气

  经过这样的过程,他最后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找句子读——第二小节最后部分)

  一开始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觉得自己无知吗? 有知识之后他觉得自己有知吗?

  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他有了这样的变化:(PPT)

  他从一个无知的单纯少年,变成了一个知道不少知识的人,从懵懂的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变成了一个知道自己无知的人。

  这样的一个怪现象和文章中的哪个句子相对应?(请一个同学读)

  7、这个人对声音的探知过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PPT展示问题)(4分钟)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曾经有一个人用两个圆表示对这个道理的理解(PPT展示)

  你从这个图片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在探知世界的过程中,所知道的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与未知领域的交接越大,产生的疑惑就越多,你发现未知的领域就越来越大。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知道的知识越多,不知道的领域就越大,那我们还要学习干什么呢?

  其实我们探知未知领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求知、探索中我们才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丰满的、知识渊博的人。

  8、像这样的一个人你觉得他可怜、可敬、还是……?如果他就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句什么呢?他故事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4分钟)

  9、伽利略用一个典型的事例,通俗生动地给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没有揭开的谜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找答案。只要我们和这个人一样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执著地追求,坚持不懈地探索,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发出太阳一样耀眼的光芒。(2分钟)

  10、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谈谈你学完这课之后的感受。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3

  一、介绍作者

  大家听说大科学家伽利略的名字了吗?把你所知道的关于他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指名同学介绍。

  教师总结:伽利略1564年1642年,意大利人,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在物理学和天文学学上贡献卓著。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后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挂摆时钟,创制了天文望远镜,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二、引入课题

  伽利略的知识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人,这样的科学家真是凤毛麟角、无与伦比,简直可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但他却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共同领略大师的思想和智慧吧。

  板书课题《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三、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呢?找出作者发表议论、表明见解的句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和第三段。

  明确本文结构和思路: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面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举“一个人对声音成因的认识”的例子。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局部细读

  引言:课文中间一段举了一个什么例子,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到底是如何举例子的呢?

  1、默读第二段,提取重要信息。

  看这个人先后听到了哪些声音?把每一种声音圈出来。

  鸟儿叫声→木笛发出声音→拉胡琴发声→开门枢和铰链发声→敲杯口发声→黄蜂、蚊、蝇等振动翅膀发声→各式各样的乐器→口琴→蝉叫

  2、分清层次。

  他对声音成因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给本段分一下层次。

  教师以第一和第二层为例,提示学生每层的内容要点,突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开始以为

  听到了……

  心理感受

  学生试分层。

  3、朗读检查和指导,可采用比赛的形式。

  我们要通过朗读检查一下同学们分层的情况,同时提出一个要求:朗读时要能突出一些重要词语,把主人公的感情和心理的变化表现出来。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层和第二层。提示突出下列词语:“饶有兴味、好听、极为惊异、臆断、惊诧不已等”。

  对听的同学提出:

  听谁最能读出主人公不断变化的心理和感情,当面夸奖他一下;

  看谁最会欣赏他人,最会表达自己;

  谁最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提出批评。

  4、朗读比赛。

  6个人读。

  5、总结朗读情况,学生自由评价。教师随机板书重点词语。

  提示:对同学称呼要贴切,语气要热情、诚恳而委婉。

  6、概括故事内容。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的呢?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好吗?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或者:一个人对声音的认识愈多,他就愈感到自己的知识浅薄。

  五、理解主题。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从这个例子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用自己的话谈谈。

  学生自由谈体会。

  2、作者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本文中心句并深入理解本文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3、他为什么不能多举几个例子呢?

  提示联系课文最后一段第一句话:作者认为例子很多,但没必要都举出,而是选取最典型的事例。

  你能代作者举几个例子吗?名人的自己的,现实的童话的,都可以。

  师生比一比,看谁会编故事,或者谁知道的相关知识多。

  (如教师讲:天问井底的青蛙:“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青蛙说:“这个不难,你不就是井口那么大的一个圆形吗?”

  天问乌鸦:“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乌鸦说:“这个谁都知道,天是一个大圆罩子。”

  天问飞机:“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飞机说:“天应该是个空心的圆球吧。”

  天问飞碟,飞碟想了一会儿,说:“宇宙奥妙无穷,我一时还真难以三言两语就说清天是什么样子。”

  教师还可谈自己学二胡或者上语文课的体会,时间越长,钻研越深,越是发现自己水平是多么的差,要想达到较高境界是多么的艰难。)

  学生自由举例或编故事。

  六、揣摩写法。

  你喜欢本文这种表达方式和结构吗?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呢?

  点拨: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七、探究问题。

  1、、蝉的发声、彗星形成之因,还有其他发声方式吗?

  如吹口哨,吹树叶,拍手、摩擦桌子等等。

  2、学生质疑问难

  3、你还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呢?

  提示:学无止境

  活到老学到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八、总结全文。

  1、这一课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呢?回忆一下。

  2、完成了怎样的学习目标呢?

  提示:

  1、理解文章的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来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2、学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

  九、作业提示:

  1、学会详细地复述这个故事,边复述边与文章比较。

  2、模仿本文选用典型事例来讲道理的方法,写:《学问越高的人态度反而越谦虚》

  记叙文练习《记我的一次探究活动》《我的××知识真贫乏》《他(她)的见识就是比我多》《我自豪我有××知识》

  结束语: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神奇的,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永不停歇探索的脚步,才能享受到求知的快乐和人生的快乐!

  板书:

  附同学们精彩发言:

  刘小琴:

  有一句俗语叫“满瓶不动半瓶摇”,我们曾经学过《两小儿辩日》,大学问家孔子宁愿忍受两个小孩的略带讥讽的笑,也老实地承认自己不会,就说明了“学问越高的人反而越谦虚”的道理,所以孔子讲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杨欣欣:

  小时候,我随父母去过了一些城市,在那里,我见到了许多家乡没有的东西,我以为外面的世界就这么大。可随着我的.地理和历史知识的增多,我知道了地球不再只是几座小城市,地球很大,但地球在宇宙中根本小得不值一提,而地球上的我年就更渺小了。

  范纭纭

  大家还记得“孙悟空大闹天宫”吗?孙悟空自以为自己本领最高,就没把如来佛放在眼里,就在佛祖面前卖弄起来,结果被佛祖轻易地压在了五指山下,受了五百年的苦呢,这就是他狂妄自大的结果。

  沈涵:

  从前,河伯掌管一小部分河流,他觉得自己的领地在所有溪神中是最大的了,他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一天,他看见了“江神”,不禁赞叹道:“你才真了不起,有这么大的领地!”不料江神谦虚地说:“你有所不知,我的这点领地和海神的比起来,那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而且越往外走,我们越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啊!”

  ……

  教学后记:

  我追求“简”、“真”、“趣”的课堂效果

  我用多媒体试上了两课,发觉效果很差,总是感到自己与文本、与作者、与学生的交流处处受到多媒体的制约,这固然与我现代化操作技术不太熟练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本文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而且要减少阅读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中介环节”。当我们语文教师钻研了那么多专业理论、经过了许多次课堂实践之后,才会真正回归到教学的“原生态”,一切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把带领学生学语文当作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时,我们才算是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和乐趣。在我看来,一堂好的课应当做到“简”、“真”、“趣”。

  一、就“简”

  “简单就是才华”,简单不等于浅薄无知,相反,删繁就简有时是需要深厚的功底和气魄定力的。简单随意轻松的态度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感觉。

  1、教学目标科学、简单。本课目标就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体会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写作方法,这样定位是符合课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的。

  2、教学思路自然、清晰。本文的教学流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学生的思维也由浅入深,由课内转向课外,而且有利于提醒学生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

  3、教学环节紧密、连贯。开头由谈论作者引入课题,直奔主题,不绕弯子,不故弄玄虚。如果从故事入手,未尝不可,但实际效果绝对没有这样好。环节少而精,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非常简洁自然,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教者也无需紧张和害怕,而是自在淡定、从容,用“胜似闲庭信步”来形容也不为过。

  二、归“真”

  “真”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不搭花架子,不追求表面的热闹。

  1、以“读”为本。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读书、体会读书的快乐。阅读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汇的过程,脱离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丢开了对词语、对句子、对段落的赏析,而去思考一些空泛的抽象的问题,那只会如缘木求鱼、砍去树木根本一样愚昧可笑。所以我们还是要返朴归真,吸取传统的“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的教学方法,

  本课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朗读重要的句子,后来默读概括各段大意,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更是注重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检查和指导。现在有些老师根本不进行朗读指导,甚至认为“朗读会浪费课堂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现在许多学生的实际朗读能力非常差,就是某些老师该抓的没抓,不该罗嗦的却“大费口舌”,不抓学生的朗读能力,却去抓一些看似深奥重要的“考点”或“微言大义”,这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2、以“练”为主。“读”是真功夫,围绕着“读”,我们还得训练其他许多语文基本功。从一开始的概括段意到后来提取要点、划分层次,再到在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感情变化的重要词语。这些训练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都是最基础的最硬实的语文能力。

  3、紧扣“主旨”。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对主旨的理解上是非常正确的。读一篇文章,我们只有牢牢抓住中心思想,才能真正算是读懂了文章。学生分析了内容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主旨,才算是真正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正领悟到了内心,他才能成为一个真人。

  三、显“趣”。

  语文课是应当有读书声音的,也是应当充溢着求知的快乐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和学生通过自主的“读”,欣赏到了文章的美,他们的情趣变得高雅了,情绪变得愉悦了,气氛变得活跃了。谁都向往那生动活泼的课堂,谁都喜欢课堂上满足的笑脸和快乐的笑声,因为这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至高境界,才是最值得一名教者自豪的理由。

  1、精心设计板书。本课教者的板书灵动活泼,用一条给人无限遐想的大波浪线串起全文学习内容。这是教者勤奋和灵感的产儿。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本课中教师先示范,后让学生用比赛的形式分层次来朗读和评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记得一位同学评价申用的朗读时,说:“你的朗读很有气势,充满了阳刚之气,但对重点词语突出得不够……”学生们自由评价同伴,这个实践性自主性很强的活动让大家非常感兴趣,非常投入,笑声就自然出现了。

  3、设计有创意的问题。本课最精彩的是在补充事例理解主题时,学生和老师发挥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列举了许多例子,活跃了同学的身心,拓展了大家的思维,培养了创新的精神,至此,老师和学生都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知识、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快乐,快乐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教师必须乐观、自信、灵活和机智,才能使一堂课气氛活跃、妙趣横生,才能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2、情感目标:掌握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3、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4、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预习汇报:

  ①查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②收集伽利略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③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达成目标:

  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体现通读、研读、品读与评读四步学习法。

  (1)自我感悟的通读,整体感知:

  1)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2)理清课文脉络。

  3)课文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找一些关键语句证明。

  4)是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作出肯定性评价。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2)质疑探讨的研读——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感到自己无知的?

  2)经验可靠吗?从文中举一例说明。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3)文中写到的发声种类有哪些?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实证明这些现象?

  4)对蝉的认识探究最终以无知告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5)作者在第三段中指出“不能准确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分析“不能准确断定”的含义。

  6)讨论课文层层设疑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想:对问题2、3、4、5可以略学,让学生明白即可。对于1、6可以花些时间研究)

  (3)语言学习的品读:

  1)从原文中划出喜欢的'句子、语段,说出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揣摩描写笛子、小提琴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为了突出这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写出了他的新奇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兴趣开始的)

  3)合作研究练习二、三。

  (4)情感体验的评读:

  1)谈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2)提出学习疑问。

  四、拓展:

  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说你的认识。

  (《中国青年报》20xx年3月:目前,很多国家使用的计算机芯片都是因特尔公司提供的,有人发现他们在向国外推出的奔腾3芯片中秘密设置了用以识别用户身分的序列码,这就使得用户使用这些设备时,一旦进入因特网,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外国情报机构的监视……这对国家安全极为不利……)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事实?

  五、作业:

  1、把以上的感想写成一文。

  2、练笔:从生活中选一事理加以说明,或片断,或全文。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03-09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12-26

设计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03-09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09-15

《我们的画》教学设计04-13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04-15

我们和我教学设计04-08

《我们的错误》教学设计05-14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