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9 17:36:4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1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读准课文中的注音字。

  2.理解注释中字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伯牙鼓琴》

  2.今天再来学习另一则文言文(板书:《书戴嵩画牛》),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学生自读。

  2.根据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篇,自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抓住“笑”引发想象。

  在这篇文言文中,牧童笑了,杜处士也笑了,他们的笑各有什么意味?

  1.出示自学提示:

  ①“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种笑是怎样的笑?可以大胆的.想象,这种笑还可以是怎样的笑?他是一个牧童,有可能坐在牛背上,还有可能不像大人那样顾及形象,他可能有什么动作?

  ②“处士笑而然之”的“笑”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会说什么话呢?

  2.学生交流讨论,并表演,师相机点拨。

  四、拓展总结。

  1.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出示课件14,《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2

  一、教材解读

  《书戴嵩画牛》选自统编教材六上第21课,由《伯牙绝弦》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所组成。本单元主题是“艺术”,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除了文言文两则之外,还有《月光曲》《京剧趣谈》。

  《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中,第二条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相应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也多次提到“思维能力培养”,特别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里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其次,本课的教学设计,还考虑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古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最后,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建立在对具体学情的把握上。六年级学生已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有了初步了解,会借助注释来学习文言文。本课课后习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结合具体学情和课后习题,本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先是通过预学反馈、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然后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艺术之美。最后又利用“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辨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思辨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分别为:一是否能读准读通课文;二是否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清楚地讲述这个故事,体会到艺术之美;三是通过思辨的环节,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展现出来,思维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反馈,纠正“处”“数”等四个多字音的读音,会写“轴”等四个生字,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通过抓关键词“爱”和“笑”,展开联想,欣赏艺术之美,同时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感受处士和牧童对画的不同态度,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讲述故事。

  3.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对“不可改也”进行思辨,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提升思辨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三学段的一篇文言文,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上不仅需要符合单元语文要素、学情,还要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预学反馈,读准读通,感受“文言之美”

  (二)抓关键词,展开联想,讲述“故事内容”

  (三)合作学习,展开思辨,提升“思维能力”

  其中第一环节,预学反馈,主要是针对字音学习的,对于其中四个多音字的读音,进行了反馈和指导,然后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基本步骤如下:

  1.预学反馈,读准多音字

  预习单反馈: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一日曝书画

  通过预学反馈的方法,发现四个难读的多音字。然后利用比较判断等方法,在纠正读音的同时,理解“处士”“百数”“曝书画”的意思。

  2.借助注音,读准读通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试着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去掉注音,小组轮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合作读文,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师生合作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关注停顿,尝试读出节奏。

  (2)男女分读,角色感受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第二环节抓关键词展开联想,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体会艺术之美,基本步骤如下:

  1.自读感悟,框架梳理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杜处士和牧童。故事中还提到了一幅图,叫《斗牛图》。然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一说故事的大意。学生边说,边通过梳理关键词“爱”“笑”“不可改也”等,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抓关键词,展开想象

  (1)抓关键词,感受“尤所爱”

  (2)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3.抓关键词,感受两处“笑”

  (1)牧童“拊掌大笑”

  (2)处士“笑而然之”

  在理解牧童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处士的“笑而然之”,并从“笑”这个字中,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处士。

  4.理解观点,讲述故事

  (1)联系生活,理解观点

  (2)带着理解,再读全文

  (3)借助支架,讲述故事

  ①学生借助板书,有滋有味地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出示评价要求:

  讲完整,不遗漏情节;

  讲清楚,表达有顺序;

  讲生动,想象要合理。

  ②找一生讲故事,评价。再找一生讲故事,评价。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感觉自己引导的痕迹过多,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可能这样会更好,学生也会学到更多。

  第三个环节就是思辨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希望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的理解,基本步骤如下:

  1.小组思辨,“不可改也”

  根据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提出问题,进行思辨:苏轼的观点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是否不可更改?学生根据资料袋,联系自己的生活,在“不可改也”上加上标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交流汇报,思维碰撞

  观点一:同意苏轼的观点,认为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是不可更改的。

  标点:不可改也!理由:如果要治病当然要去请教这方面的医生,所以我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

  观点二:不同意苏轼的观点,认为这个道理是可以改变的。

  标点:不,可改也!理由:从课后注释中,我们知道牧童是说错了,牧童算是有经验的,但是他也有错误的时候,所以有经验的.人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

  观点三:觉得这个道理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情况。

  标点:不可改也?这个道理要分不同的情况,有时候专业人士说的是对的,是可以请教的,也有时候专业人士也不一定对。所以,我们不仅要请教别人,还要学会自己去观察和思考。

  3.引用诗句,总结评价

  这个思辨的环节,我觉得“点”还可以的,但是可以再放开一点,讨论以后,学生展示思辨的时候,可以碰撞再激烈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能够通过观点的碰撞,有更多思维的火花。对于我来说,这节课比较难把握的是,如何将语文人文性的东西和相对理性的思维学习融合地更好,展开地更充分,既能把握好语文要素,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今后还会在这些方面多多努力钻研。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3

  一、导入,聚焦艺术

  1.引入: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介绍:这是唐朝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先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件艺术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珍品,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创作许多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这幅画的。

  2.解题:题目是“书/戴嵩画牛”,是宋代苏轼所写。如何理解“书”呢?(写、题写)

  引入题跋:这是苏轼看到这幅斗牛图之后写的一篇题跋。“题跋”是写在书画、碑帖等艺术作品上的文字。

  二、自主学习文言文,初步了解意思

  1.引入:作为大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苏轼,到底为这幅图写了一篇怎样的题跋呢?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分享、释疑: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三、理解深意,思维训练

  过渡: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这篇题跋的内容。苏轼写这样一篇题跋,肯定不是随意写的,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苏轼为什么写这篇题跋,或者说他写这篇题跋究竟想表达怎样的观点。

  1.思考与讨论:文章中最能直接表明苏轼观点的是哪一句?

  学生自己找,并且讨论。

  通过倾听、捕捉,将学生引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并简单理解:做事要请教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专业的人。

  2.思考:面对这幅《斗牛图》,杜处士的态度是——尤所爱(具体描述),牧童的态度是——谬矣。那么苏轼的这个观点,是在支持杜处士还是牧童呢?是处士爱得有理,还是牧童说的有理呢?

  预设:支持牧童,画画要尊重现实。

  插入:很多人都认为苏轼支持牧童。

  引导: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放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思考的是:“赏《牛》要问谁呢?”

  再回到文章中,从头到尾读一读,苏轼是否真的'支持牧童。说说你的依据。找一找杜处士在听了牧童的话之后是什么态度。

  辨析:“笑而然之”与“深以为然”。处士为什么“笑而然之”

  追问1:如果处士真的相信了牧童的画,他会如何处理这幅画呢?为什么不会扔掉呢?仅仅是因为是名家画的吗?

  追问2:如果处士不是很同意他的话,或者是表面上同意了,那究竟是哪里不同意呢?牧童是在评价艺术品吗?

  讨论:赏《牛》是在欣赏艺术品,就要用欣赏艺术的眼光,请教懂艺术的人。

  3.总结:很多人认为苏轼支持的是牧童,但今天我们梳理下来,发现苏轼其实认为杜处士才是这个故事中的“专家”。因此,我们要靠自己字斟句酌,形成自己的观点,而非人云亦云。

  四、知识拓展:题跋

  这篇短文是一篇题跋,苏轼通过这篇题跋讲明了一个道理。“题跋”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现象,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信息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自己阅读,并在这份资料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4

  一、读通课文

  1.借助课前自学单,正确地读通课文。

  2.组内自由读文,检测朗读情况。

  3.请生读。

  4.师范读。

  5.齐读全文。

  二、读懂课文

  1.板书:戴嵩苏轼杜处士牧童

  (1)戴嵩何许人也?

  (2)画了一幅《斗牛图》,补充板书:画牛。

  (3)补充板书:书。书戴嵩画牛是什么意思?

  2.这幅《斗牛图》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我们都没有见过。读了课文,你觉得这幅画可能画了什么?理解并读好句子:“此画斗牛也。”“今乃掉尾而斗。”

  3.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牧童分别有何表现?

  (1)相机板书:尤所爱拊掌笑

  (2)理解并读好“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假如,你是杜处士,面对着牧童拊掌笑,你会怎么样?训练说话:“处士而之。”

  5.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不过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理解并读好“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三、读透课文

  1.尽信书不如无书,真的`谬矣吗?出示“搐尾而斗”“掉尾而斗”文字和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

  2.完成课中共学单:杜处士、牧童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生交流分享,师伺机板书。

  3.小结。

  4.以苏轼、陆处士、牧童的口吻讲这个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讲这个故事。(合理想象、形象表达)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读懂文意,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识题跋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2课《文言文二则》。上次课《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了音乐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这幅画,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

  (1)指名生读课题,注意停顿:书/戴嵩画牛

  (2)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呢?

  相机理解:“书”就是“书写”的意思。

  3、介绍题跋:题跋指写在书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等的文字,写在前的叫“题”,写在后的叫“跋”。这则文言文就是苏轼为戴嵩的画作《斗牛图》所做的题跋。

  4、简要介绍戴嵩。

  二、初读古文,明节奏

  (一)整体感知,读准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正音。

  (1)相机指导:结合字义读准“处、好、数、曝”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看偏旁猜“曝”的意思,介绍古人“曝晒节”曝晒习俗,相机指导书写“曝”字。

  3、同桌相互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4、全班齐读课文。

  (二)感知节奏,读出韵律

  1、提示: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指名朗诵(师生合作读,齐读等)

  三、精读古文,知文意

  (一)积累方法,疏通文意

  1、回顾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否有那些好方法?

  2、指名交流

  (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看插图

  (4)结合生活经验

  (5)查阅资料

  (6)问老师、问同学……

  3、四人小组合作,用上这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看看你们能读懂这则文言文吗?

  (二)情景再现,品读人物

  过渡:老师要来检查检查大家的学习成效了,敢接受挑战吗?

  1、故事里都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相机板书:杜处士小牧童

  2、面对同一副画,杜处士和牧童都有什么表现?

  杜处士:尤所爱

  小牧童:谬矣(板书并指导书写“矣”字)

  3、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杜处士尤所爱这幅《斗牛图》呢?

  (1)“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想象一下他的表现,他可能怎么珍爱这幅画,说说具体表现。

  说话练习:他可能会这样夸耀这幅画:

  他可能会这样爱惜这幅画:

  他还可能……

  (4)你能通过朗读把杜处士对这幅画的“尤所爱”表现出来吗?

  (5)朗读指导。

  4、面对杜处士爱不释手的《斗牛图》,小牧童却说“谬矣”,为什么呢?

  (1)“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2)什么是“拊掌大笑”?表演“抚掌大笑”,要体现牧童的神态和动作。

  (3)指导朗读

  (4)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什么反应?

  对比“拊掌大笑”与“笑而然之”,体会人物形象。

  5、扮演角色,指导朗读。

  6、检查最后一个问题:文章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语言拓展:看病当问()

  做饭当问()

  ()当问()

  教师小结:是呀,术业有专攻,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向有经验的内行人请教。这就是题跋的写作特色一事一理,有叙事有感悟。文章寥寥93字讲述了一个丰富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把画作之美、语言之美融为一体。

  四、展开想象,讲故事

  1、真不愧是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通过你们的自学已经读懂了这则文言文,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就是真本事了。要讲好故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指名交流。

  完整讲述故事,符合原文,不要遗漏情节,注意语言、动作、神态……

  3、提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在讲故事时,加入合理的想象,故事内容会更丰富有趣。

  4、加入想象,同桌互讲。

  5、展示、评价、交流。

  五、思辨题跋,享阅读

  1、出示斗牛画作、红牛广告等图片,老师这有几幅斗牛图,请你仔细观察,“学贵有思,学贵有疑”,你有什么疑问?

  2、其实、两牛相斗时,尾巴可能有两种情形,既有“尾搐入两股间”,也有“掉尾而斗”,但这并不意味着牧童的意见是错的,其实牧童的观察是细致的,他的意见源于与牛朝夕相处,只不过他并没有见到两牛相斗的不同情景罢了。

  3、推荐阅读《书吴道子画后》,和同学分享你的体会。

  4、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分享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2、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曝

  杜处士→《斗牛图》→小牧童

  尤所爱谬矣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纠正“处、好、数”等字音,读准读通课文,并试着读出节奏。

  2.通过抓关键词、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故事内容,了解苏轼想要表达的观点。并通过合作学习,选择一个人物角色讲故事。

  3.通过课外拓展、写题跋等形式,加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悟。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自读课文3遍,并完成一张简单的课前预学单。

  教师准备:教学PPT、写题跋的练习纸、板书贴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指导准确读题

  以“题跋”导入,理解“题跋主要借画、书籍表达观点”,引题后读题。通过联系已有知识《题西林壁》,理解“书”的意思,然后读准题目的停顿。

  (一)环节一:预学反馈,读准读通,感受“文言之美”

  1.预习反馈,读准字音

  (1)预习单反馈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一日曝书画

  关注四个难读的多音字,特别是“所宝以百数”中“数”的读音。在纠正读音的同时,理解“处士”“百数”“曝书画”的意思。

  (2)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试着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挑选1-2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注音再自己试读,请一生读,再评价字音是否读准。

  2.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出示古时候文言文没有“句读”的.情况,让学生读的时候,关注标点和停顿,然后师生合作读,试着把文言文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韵味读出来。

  (二)环节二:抓关键词,展开想象,了解“故事之理”

  1.整体感知,人物观点

  找出两个人物对“画”的态度(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杜处士“爱”;牧童“笑”)

  (1)展开想象,感受处士“爱画”

  先读杜处士的相关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请一生读。然后理解“尤所爱”的意思,并中文中找到具体的表现“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读句子,初感“尤所爱”

  A.借注释,理解“锦囊玉轴”

  借助注释理解“锦囊玉轴”的意思,然后教师出示课外拓展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从“锦囊玉轴”进一步感受“尤所爱”,再通过朗读把这种钟爱之情读出来。

  B.展联想,理解“常以自随”

  ②拓资料,理解“尤所爱”

  ③深理解,读出“尤所爱”

  通过展开联想,想象杜处士会在什么情形下把这幅画带在身边。学生说,教师适当点评,突出杜处士的“尤所爱”。

  (2)抓关键词,感受牧童“笑画”

  ①读一读,理解“拊掌大笑”

  抓住“拊掌大笑”这个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学生说)

  ②做一做,理解“拊掌大笑”

  说出“拊掌大笑”的意思后,让几位学生表演,看看谁理解得最到位。

  ③辨一辨,理解“谬矣”

  理解牧童为何要“拊掌大笑”,然后了解“谬”的意思,从两幅图的辨析中,理解“尾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

  ④演一演,理解“笑而然之”

  师生合作读一读、还原情境演一演,理解“杜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

  (3)联系生活,了解苏轼“观点”

  ①借助注释,说说“观点”

  出示苏轼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让学生借助注释和上下文,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理解“观点”

  联系生活经验,耕地要问耕田的,织布要问织女,那么放牛要问?钓鱼要问?上学要问?从而总结出,要向生活中有这方面经验的人请教。

  ③教师小结,感受“艺术之美”

  2.合作学习,趣味讲述

  学习任务:同桌两个人,各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讲故事。

  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今天,我赶着牛儿去山上吃草,还没出村子,看见……

  吾乃苏东坡,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特别喜爱书画……

  (三)环节三:课外拓展,试写题跋,写出“真实之悟”

  1.说题跋

  教师介绍乾隆写在斗牛图上的题跋,理解牧童说的并没有错,但还不够全面。所以,在生活中还是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还可以多请教几个人,让我们了解到的知识,变得得更加全面。

  2.写题跋

  让学生把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经验或者启发,以题跋的形式写在下发的斗牛图上。(可以写在前面,作为题;也可以写在后面,作为跋,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

  3.荐书目

  教师推荐——《东坡志林》,这本书记载了苏东坡许多令人捧腹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书戴嵩画牛教学反思10-18

《书戴嵩画牛》教学反思11-27

画教学设计01-28

《画》教学设计02-13

画的教学设计09-02

《画杨桃》教学设计01-11

沙画教学设计01-31

《画鸡》教学设计03-07

画杨桃教学设计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