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2 10:28:1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例5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实际观察活动中,知道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数码相机,布娃娃玩具等。

  25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坐中间,其他的四个学生围坐在这个学生四周,选一个学生做组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也喜欢拍。下面是老师拍的几张照片,在这些照片中,你们认识谁?

  出示从正面、背面和侧面拍的老师的照片。学生辨认,学生肯定能认出正面或侧面的老师照片,对背面的老师照片也许能辨认出来,也许不能辨认。如果学生能辨认,就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认出来的;如果不能辨认,就按以下的方案组织教学。

  教师:其实,这张照片也是老师的照片,为什么都是老师的照片,有些照片小朋友认不出来呢?很简单,老师是从不同的角度拍的照片,从不同的角度拍出来的照片是不一样的,你们想知道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5

  教师:什么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呢?我们来看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

  出示例5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小朋友围坐在四周给中间的一个小朋友画像。

  教师:这些小朋友围坐在中间这个小朋友的四周,猜猜他们看到的中间这个小朋友是一样的吗?学生可能回答,看到的中间这个小朋友不一样。

  教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就知道了。现在每组学生都像图片上的小朋友一样围坐在中间这个小朋友的四周,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中间这个小朋友的哪些部位?

  指导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教师适时作一些追问。如前面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他的脸、眼睛、鼻子和嘴”,教师马上追问后面的学生“你能看到这个小朋友的脸、眼睛、鼻子和嘴吗?”当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教师再追问:“那么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我看到了他的后脑勺”。

  教师:看来大家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同一个小朋友的样子不一样,现在大家交换一下位置,每组前面的小朋友到侧面去看,侧面的小朋友到后面去看,这样轮流交换位置,交换好了吗?再看一看中间这个小朋友,还是你们看到的样子吗?

  学生交换后再次观察,发现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教师:我们再交换一下角色,让中间这个小朋友来观察一下,四周的小朋友选一个到中间去做被观察的小朋友。

  学生交换后再次观察,直到每个小朋友都有感性经验为止。

  教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朋友的样子不一样。

  教师:哪些不一样?能向你的同桌描述一下你从正面、侧面和后面看到的小朋友的样子吗?

  学生描述时,可能描述不清楚。

  教师:大家都感觉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朋友不一样,但总是说不清楚,怎么办呢?这里我们带有相机,我们在不同的位置把小朋友的样子照下来就好看了。

  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中间这个小朋友拍照,拍一张拷一张在电脑上演示出来,并注明在哪个位置照的。有相机的学生也可以和老师一起照。

  教师:借助现代化的工具,我们现在能看到了吗?从前面照到小朋友哪些地方?从侧面呢?从后面呢?

  让学生看着屏幕上的照片说出“从前面照出小朋友的脸,从后面照出小朋友的后脑勺,从侧面照出小朋友的半张脸。”

  教师:这样一说就清楚多了。下面请大家看着第41页书上这幅图,你知道哪个小朋友在被画的这个小朋友的前面?哪些在她的后面?哪个在她的侧面吗?

  学生相互指。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观察的经验,你能判断下面哪幅画是前面这个小朋友画的?哪幅是侧面这个小朋友画的?哪幅是后面这个小朋友画的?把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画的画线连起来。

  学生连线后,抽一个小朋友的作业在

  上展示,并且让这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这样连线的理由,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41页,这儿有一个课堂活动。大家能看懂这个活动的.要求吗?请小组长组织你们小组按这个课堂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

  小组长组织学生按图上的要求进行活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结果。

  教师:对了,和我们刚才观察的结果一样,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布娃娃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从正面看到布娃娃的脸,从后面看到布娃娃的后脑勺,从侧面看到布娃娃的半张脸。

  出示第44页第6题玩具火车头图。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不一样,下面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这是小娟给她的玩具火车头从正面、侧面和背面拍的几张照片,可是她不记得分别是在哪一面拍摄的,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来帮帮她确定这些照片分别是在哪一面拍摄的。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呢?根据哪些来确定呢?

  每个小组讨论。

  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好了,我请一个同学来汇报。说一说这些照片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引导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从前面拍摄的,因为能看到火车玩具的正面;第二幅图是从后面拍摄的,因为看到的是火车玩具的后面,第三幅图是从侧面拍摄的,因为看到的是火车玩具的侧面。

  教师:从中同学们发现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看到物体的哪一面,就是在物体的哪一面拍摄的。

  教师:对,只有在物体的前面才能拍摄到物体的正面,也只有在物体的侧面才能拍摄到物体的侧面,也只有在物体的后面才能拍摄到物体的后面。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五、课后作业

  教师:大家回家后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自己家中的电脑、电视、冰箱等物体,看看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再看看自己家里的照片,判断这些照片是在哪个角度照的。下节课再来给小朋友们汇报,好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6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周老师和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观察物体了,今天的观察物体咱们就从这个图书柜开始。

  二、多重观察,丰富认识。

  (一)初次观察,认识三个面。

  1、观察图书柜,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出示图书箱,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这个图书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3人)

  (2)小测试,看谁反应快,老师指图书箱的一个面,学生快速抢答。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三张照片)想象一下这个家用电器原来的样子,说说它是个什么家用电器?(出示洗衣机整体图,验证学生的想法。)这三张照片分别是洗衣机的那三个面?

  ②(出示电冰箱):如果也给电冰箱的三个面分别拍三张照片?也请你们想象一下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课件逐一展示三张照片,点名学生逐个回答。)

  总结:其实像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般情况下把有门的一面称为它的正面,与门左右相邻的两个面是它的侧面,顶上面是它的上面。

  2、观察长方体,对比发现如何确定物体的正面。

  (1)观察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颜色?(老师转动三次,请学生说说三次看到的正面的颜色)

  小结:只要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

  (2)小组活动,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头放低一点,说一说你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2-3分钟)

  选择两组交流后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摆在中间不动,你们却看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正面。”

  交流得出结论:像长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不管坐在哪,只要是正对着我们的面就是它的正面。而像图书柜这种生活中的物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有门的一面定为正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是有一定的了解和生活经验的,因而选择学生熟悉的图书柜,从适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合理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从数学的角度认知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同时,通过生活中有门的物体和没有门的立体图形的对比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认识怎样来确定物体的正面。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

  (二)二次观察,体会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不同。

  (1)学生观察图书柜

  (事先在图书柜两侧写四(6)班和向阳小店,坐在两侧位置的同学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信息)。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这个图书箱从哪个班借来的?

  ②这个图书箱是哪里买来的?

  ③坐在中间的同学没举手,难道我们观察得不仔细吗?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也就不同。

  (2)老师观察图书柜

  有针对性地提问:①想一想老师看到了几个面?

  ②比你们多看到了一个什么面?

  ③为什么会比你们多看到一个上面?

  ④你们也想看吗?可以怎么办?

  交流得出结论:观察物体时还受到了高度的限制。

  (3)小小设计师

  小组合作设计:老师应该站在哪里? (3-4分钟)

  ① 只能看到正面。(交流时相机教学观察方法,不仅要正对着门而且视线要低于上面。)

  ②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右侧面。

  ③ 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左侧面,还能看到上面。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即使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还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有所差异,适时提出三个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通过不同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体会到观察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面也就不同。这时,教师也加入观察的行列,和学生共同探究发现,观察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面也有可能不同。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巩固了学生前两次的观察所得。三个环节递进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从对具体事物的外在观察上升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内在的理性认识,这样的观察不仅是有趣、有序的,而且是有效、深刻的。】

  (三)三次观察,体会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谈话:观察物体是有学问的,有时我们能看到一个面,有时我们能看到两个面,站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三个面,那么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1、活动探索: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出示活动要求:(1)把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固定不动。

  (2)先选一个位置看一下,能看到几个面?

  (3)站起来换一个位置再看一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每组请代表交流小组内的观察结果,视频展示,再次验证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设计意图:观察长方体物体时,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学生意见不一时,如何消除学生之间的纷争?教师权威的武断的裁决不是明智的举措,那样不会让学生口服心服。这里,借助提前录好的视频,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亲自观察,通过大屏幕能够看到观察的结果,人人担当裁判的角色,真可谓“眼见为实”,棘手的问题在事实面前顿时化为乌有。】

  (四)观察正方体,不断重组,消除疑点。

  1、观察一个正方体: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出它们的形状。

  2、观察两个正方体(横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3、观察两个正方体(竖着拼):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出的是哪幅图。

  4、小游戏,搭一搭。

  用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是

  (2)从正面看到的是

  (3)再添加一个,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到的还是

  【设计意图:观察正方体是从一个到两个,两个再到三个。从观察一个正方体这个具体实物到观察两个正方体的实物找出相应的面,再到根据相应的视图摆出三个正方体拼搭的实物。这一过程,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而给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书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实际切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师: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师:大家觉得拍得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欢左面的,站在她的左边,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师:(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生答熊猫)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熊猫长什么样子?

  生1: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头顶上的两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脚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样子很温顺。

  师: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前、后、左、右拍摄的熊猫照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壮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头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前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师: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刚才看到了左面。

  师: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置,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师:你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绕着熊猫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熊猫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熊猫,你们想不想到熊猫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猫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熊猫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师:看过之后,你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猫真可爱,我想养一只。

  生2:熊猫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熊猫?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发言)

  【巩固应用】

  1.做一做。

  师:(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四名学生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名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提出疑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吗?今天就用你们的火眼晶晶来“观察物体”板书。验证一下你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这么好,小淘气也非常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想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考验呢?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

  2、为什么这几个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教学例

  1、教学例

  大家带了自己的礼物来,小亮和小红他们也带了礼物(课件出示):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恐龙的整个身体;第二幅图是……

  学生书上连线

  2.课件出示:

  师: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四、巩固练习

  (1)连线游戏。

  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2)出示淘气系列题

  观察大熊猫,茶壶,汽车图,让学生判断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3)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完成连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学习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平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自学课本P38页内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反馈检测:

  (一)、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4个面。()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二)、填空

  从正面看是个长方形,从左面看是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个长方形,这是一个()物体。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后反思: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课后反思: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效果很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结合课本第38---43页,反思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反思: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3

  授课时间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习)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习

  物体形状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 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2、观察圆柱体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

  也是 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

  (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

  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

  (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

  师: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

  师:------注意位置和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平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平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

  板书:从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正面后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07-23

《观察物体》优秀教学设计06-2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篇05-20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篇)05-2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1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合集15篇06-1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集合15篇)06-11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4-12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8-13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