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3 16:23:1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长城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城教学设计集合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 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是谁/ 创造了/ 这/ 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 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长城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所授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的:本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和世界遗产。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像长龙

  近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3

  一、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长城》专题的教材内容是这样的:

  本专题包括文章《万里长城的构造》、《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料《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长城与都江堰》,内容涉及长城的构造、长城的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影响等。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长城这一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有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点。在讨论研究中,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难题,因为书本教材相对来说,具有滞后性、信息量少,而网络资源则更新快、密度高,有关长城的各种信息更是庞大而纷繁的,利用这个特点来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

  处理信息是本课的重点而信息量大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分散地、自主自由地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方法,用网络拓展视野,代替教师的部分教学行为教学效率是解决难点的一个方法,用论坛来打破以往教学一对一交流提高学生效率是另一个办法,

  为了持续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对长城的持久兴趣、上网学习的热情也是本课的重点。所以在bbs论坛中,引入竞争机制,“比一比,论坛上谁的研究成果多,谁的研究深入。”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持续到课后。

  二、学对象分析

  学生特点:初二的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对长城的大体的印象,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肯定不够深入,尤其对“长城文化”还不够怎么理解。在电脑运用方面,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够熟练上网熟练查找资料,不会运用bbs论坛,打字还不够熟练,还跟不上学习和交流的要求。在能力上,逻辑判断力还有待加强,分析和综合资料时,容易以偏盖全。相应的'对策是,用研究性学习主导学生自由学习的方向。能力方面,利用学习伙伴合作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增长个体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了解长城的构造,

  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

  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

  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

  (人们对长城的研究一直在深入,长城的有关资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因此教师不能把某些知识作为一堂课的重点。而只需学生在了解的同时,形成自己有关长城的某一方面的观点。另外,认知目标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而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的载体。在信息时代,比记忆更重要的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需要的知识内容。)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运用网络为学习服务的能力,在纷繁的资料前有选择的处理信息,加工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长城的持久兴趣,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不唯书,浅层次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热情。“比一比,论坛上谁的研究成果多,谁的研究深入”,初次利用网络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很大,再加上比一比的小竞赛,学生的挑战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了。

  3、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集思广益,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增长个体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类:

  1、信息来源:(主要指文字材料)长城网站、新浪、搜狐、雅虎、亿唐等各大网站的长城专题及教师自行设计并制作的长城网页是学习资源的主要来源,供学生查找资料用。

  2、交流区:自行设计网页上的bbs论坛

  提供学生反馈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讨论甚至课后进行继续研讨的空间。

  形象学习材料:长城位置示意图、长城示意图等图片

  让学生更多了解长城,可以由学生下载并展示。

  3、监控交流系统:华夏2000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用于教师集中教学和学生个别演示时,在学生查找资料时也可以进行随时监控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由网络、多媒体贯穿始终,从学习资料的来源到学生活动的交流到学习过程的监控还包括激励机制的运用都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开放、棉队全体、及时反馈是网络等多媒体的特点,这里它们的作用不可替代,效果理想。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导入: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同时,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研究长城文化的兴趣。

  新授1、通过预习,同学们对长城一定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谈谈你了解到的长城?2、小结3、建议大家系统地、深入地研究长城文化。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

  (1)历史顾问组: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从自然力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述长城的破坏情况,提出几点可行的保护措施。

  (2)建筑顾问组: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3)军事顾问组: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4)文学顾问组:孟姜女哭长城哭诉的究竟是什么?从众多长城诗词中摘录几句你认为精彩的,发于长城论坛上并说一说精彩在何处。然后把它背下来。

  4、各人选择研究专题、从专题网站上搜集资料、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在bbs上发表。其他同学可以跟帖。也可通过bbs、netmeeting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5、小结6、选择自己喜欢的长城景点,做一回小导游。

  (1)进入专题网页浏览长城部分景点的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进行导游词的创作。(口头练习)

  (3)交流。

  7、设计宣传、保护长城的一句标语。对教材课文简单的把握,然后谈一谈自己几点简单的感受,可以使学生对“长城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3部分是教学重点。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综合,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教师可用TOP2000查看每位学生正在做的事,便于随时监控。

  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同学也可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网上论坛可以让学生及时反馈,并面对全体学生,除了教师可进行评价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网上论坛还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如论坛上的言论在下课后,还保存在里面,可供师生随时调用。通过上网浏览,学生对长城的肯定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在某一个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点认识,教师因势利导,提供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把美丽的长城景点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见附表)

  课后作业:

  (1)出一期以“长城”为刊名的手抄报或电脑小报,自己进行设计、编辑。(2)搜集关于长城的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为培养学生稳定的求知心,教师不应只设定在课堂上完成的目标,还要“追踪”学生的课后动态,让学生对长城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

  附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

  优良合格不合格

  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你对长城有深层次的了解吗?

  2、通过研究,关于长城文化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了吗?

  3、你的导游词语言流畅,结构清楚,有一定文采吗?

  4、你设计的宣传、保护长城的标语简洁有创意吗?

  学习能力的提高

  1、你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吗?

  2、为研究问题,你是否查阅、分析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3、你能够在论坛中与同伴进行讨论吗?

  感情投入

  1、你能全身心投入这堂课了吗?全身心一般没有

  课后目标你有课后继续研究的内容和初步设想吗?有没有

长城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本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素质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

  ⑴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师教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

  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⑴ 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⑵ 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阅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

  4、掌握生字新词:

  拍摄(shè) 智慧(huì) 瞭(liào)望 气魄(pò)

  嘉(jiā)峪(yù)关 崇(chóng)山峻(jùn)岭

  5、理解字词: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中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三、图文结合,了解文意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么内容: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

  长城。

  ①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② 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讲长城的长;第二自然段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自然段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⑴ 一条“龙”。

  ⑵ “高大坚固”。

  ⑶ 结晶。

  ⑷ 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完课文后,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1、观察远景图学习第一节:

  (出示课件)

  ⑴ 远景怎样?

  (像一条龙)

  ⑵ 课文怎样写长城的。

  (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⑶ 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⑷ 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⑸ 感情朗读课文。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⑴ 朗读课文,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

  (来到长城脚下)

  ⑵ 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

  (六句。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⑶ 图文对照:

  指出图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⑷ 小结:

  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远景图、近景图,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⑵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⑶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⑷ 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⑸ 人民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

  (围绕站、踏、扶、自然)

  ⑹ 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条石多重)

  ⑺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⑻ 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⑼ 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⑴ 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⑵ 总结谈话: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爱、赞美)

  三、诵读课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拓展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条石 城砖

  垛口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2、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学后所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介绍稿,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课──我心中的长城。

  【板书设计】

  像一条长龙

  远景 墙──很宽

  观察长城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 瞭望口、射口

  长城 城台──互相呼应

  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赞美: 雄伟、伟大奇迹

  【设计特色】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为有了阅读,才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阅读,进而来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长城》教学设计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 (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 离现在多远 怎样筑长城 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 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 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 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 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6

  一、复习导入

  1、复述课题《长城》,全体齐读课文。

  (回顾第一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自由汇报第一课时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和新词。

  3、看一看,说一说:

  本课有几幅图画和几段文字?主要画了什么,写了什么?

  (学生只能从大概意思上谈一谈,不会说得太清楚,那是因为他们还缺少细致品读本文的训练过程,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来仔细观察图画的区别之处和仔细阅读课文内容。揭开新课学习活动的开始。)

  4、导语:

  《长城》一课的图文是怎样结合的,我们还要通过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深入研究。

  二、读文品悟

  1、整体感知图文意境:

  ⑴ 观察两幅图内容的异同之处,谈谈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学生对长城的照片、图画并不陌生,如果独立观察有困难,还可以随时组织学生同桌合作研究,说出两张照片是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拍下来的,第一幅是远望长城,第二幅是走上城墙近看长城。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远望长城,气势雄伟,跨越崇山峻岭。走上长城,看清了长城的.建筑结构,既宽敞又结实,设计得科学合理。引导看图,使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要读文的兴趣,继而引领学生深入课文,品读语言之妙用,便顺理成章了。)

  ⑵ 再来细读课文,看一看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两幅照片内容的。

  (图文对照,运用看图学文,学生会迅速走进课文,走进情境,寻到行文思路,即: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与描写。)

  ⑶ 小结:

  这种有顺序的观察与描写,不仅使人感到清晰可见,而且又能使文章详略得当。看看文中详写了远景还是近景?

  (近景)

  为什么这样写?

  (近景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城墙上的结构怎样,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建造长城。)

  2、阅读感悟重点语句: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体会:

  远看长城是什么感觉?用文中字词来表示:

  ① “像一条长龙”,用恰当的比喻手法,“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更突出了长城尤如一条长龙的样子。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② “从……到……,有……里”。用这样的填空形式,强调出此处数据的使用恰当,询问两关在中国地图上的大约位置是哪里?(使用教具地图)师指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大致走向。

  背诵:

  全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说长城的样子像什么?第二句说长城的具体位置从哪里到哪里?

  (学生看第一幅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⑵ 自读第二自然段:

  体会:

  这里描写了哪段长城?近看长城什么样子?

  (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

  为什么说它是高大坚固的?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体会“巨大的条石”、“城砖”等建筑材料的坚固和结构设计的合理坚固。师生试画长城简图。)

  板书:

  城墙顶上──铺着平整,像马路。

  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

  城 台──每隔三百多米。

  过渡:远看长城的雄伟,近看长城的坚固,使每个登上长城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感慨,你知道是怎样的吗?读一读下文你就明白了。

  ⑶ 有感情地朗读后两段:

  说一说你对哪句话还不够理解。

  (学生用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产生的感慨,要比教师用讲解阐述的看法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学生一定会对“智慧”、“结晶”一类的词感到奇怪,尤其“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类说法,他们也不敢只留于表面来理解长城的长。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不同见解。)

  ⑷ 提出问题:

  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讨论并用已知的有关长城资料和本课图文来证明。

  三、总结延伸

  读了《长城》一文,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从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和情感体验上总结。)

  四、课后巩固

  1、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

  2、从不同角度画长城。

  3、搜集与长城有关的信息讲给同学听。

长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图文对照、近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近处的长城。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五、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六、学习写作方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七、齐读名人的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远看 气势雄伟 条石

  长城 近看 高大坚固 方砖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 城台

  【教学反思】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近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的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评析】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严谨细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教学过程渗透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特别是图文对照,直观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及高大壮观,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长城》教学设计。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板书课题)

  2.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何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何特点?(高大、坚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长城》教学设计》。

  (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简评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严谨细密,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教学设计9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你从哪里可以知道?

  四、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习写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长城教学设计12

  预习提示:

  1、熟练朗读课文,想想:文章都介绍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试着读出长城的气势来。

  2、自学生字所在词语,写会生词,并理解难懂词语。

  3、搜集与长城有关的故事、传说、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11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二、初识长城,检查预习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2、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3、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出示各种方式认读,提示书写。)

  出示:一组:崇山 峻岭 蜿 蜒盘旋,用其中一个词说话。

  二组:城砖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台,读读发现了什么?

  三组:三组:血汗 智慧 凝结 气魄雄伟 奇迹,说成一句话。

  4、读书最高水平是“把书读成一句话”,快速浏览,你认为是哪句?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三、精读品味

  1、围绕“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用心读书思考。

  2、交流: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出示近景图,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讨论:长城的设计到底有什么巧妙之处?

  4、由衷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千百年过去了,几经风雨沧桑,长城巍然屹立。齐读。

  (三)由长城想到

  1、站在长城上,你会想到什么?齐读第三段第一句。

  2、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读本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

  你从哪些文字中读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艰难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千百万劳动人民挑战生命的极限,累累白骨,这是何等悲壮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赞美长城

  1、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2、出示名人赞长城的话语。

  3、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四、作业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截止20xx年7月,我国已有长城、故宫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多渠道地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编写一期“神州风光”宣传小报。

  2、完成练习册。

长城教学设计13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走进文字中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等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这些蕴涵高科技、环保、人文内涵的现代化建筑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现代人真了不起。

  多媒体演示: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古代劳动人民同样了不起,他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游览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引导:列数字的准确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资料补充: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多媒体演示长城构造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xx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仅三个字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4、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点: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石组成,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难怪作者感叹到: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长城教学设计14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一次知识竞赛,看谁知道得多?

  生:个个全神贯注,洗耳恭听。

  师:你们对祖国名胜知道多少?

  生:(抢答)故宫、天坛、西湖、东方明珠、长城……

  师:谁游览过长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亮开嗓门,兴奋地讲述)……

  【赏析】新课伊始,教师用“祖国名胜知多少”一问,拉开了学生说话的闸门,为新课的学习活动,营造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师:是啊,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之风光。(板书:长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长城概貌及近景图,并配有课文朗诵)。要求:观长城形,听配乐诵,思筑长城人。

  【赏析】教师把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延续,与此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兴趣。

  师:看完画面,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长城气魄雄伟,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方砖与条石。我多么想站在长城上,与小伙伴们互相呼应,体验一下古代军人打仗时的那种豪气。

  生:那么长的长城,劳动人民是怎么建造的呀?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呀?

  生: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呀?

  【赏析】学生通过看、听、想产生了富有个性化的表象、体验与疑问。

  师: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生:我从课外读物中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起来,俗称“万里长城”。到了明代,又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我从网上查到,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地农民找不到可以用来盖房、垒猪圈的黄土,竟然把长城的夯土挪为己用,这样的情况在长城沿线常有发生。我真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

  师:走到前几名发言的同学跟前,一一跟他们握手,并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行,搜集了不少的资料,使我们弄清了许多问题。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自悟,人人专注。

  【赏析】课前布置搜集,课中注重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谈谈自己读文的收获,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段落、语句认真地读一读。

  2.谈谈自己的疑惑点,与小组成员探讨、交流。

  3.创造性地以“小小导游员”“小小播音员”“小小诗人”“小小歌唱家”“小小书画家”的.身份表演课文。(要求:导词精炼、富有激情;歌声清脆、悦耳动听;诗文优美,琅琅上口;绘画简明,几笔构成。)

  【赏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组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可以选择以上五种形式的两三种,在班上表演。注意:认真倾听、观看他人的展示,并作出评价。

  班内小画家首先登台,寥寥几笔,勾勒出长城概貌图与齿形墙图。

  著名小歌手,一边唱着《长城谣》,一边走到台前,指挥大家一起唱。(众生微笑着,拍手齐唱。)

  图画完啦,歌唱完啦,“语言大师”马上登台,以导游员的身份,将课文内容浓缩,向游人富有激情地介绍长城的历史故事及结构特点。其余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那会意的神态,流露出畅游长城的欢乐。

  小小诗人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与同学们见面:

  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据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尊丰碑,炎黄子孙血汗凝成。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观之一”骄傲!

  师走到表演的同学面前,抚摸着他们的头,激动地说:“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真让老师感动,你们在自读、自悟、自讲、自唱、自吟、自画等一系列活动中,理解了课文,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爱我中华的教育。”

  下面,让我们跟着美妙的音乐,唱起来,舞起来。播放vcd《长城长》。

  学生全体起立,做做深呼吸,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起来。

长城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3-04

长城教学设计09-17

长城的教学设计范文03-28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03-29

《长城赞》教学设计04-29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01-19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3-07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01

有关长城的教学设计04-01

长城教学设计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