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
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
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2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走进文字中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等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这些蕴涵高科技、环保、人文内涵的现代化建筑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现代人真了不起。
多媒体演示: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古代劳动人民同样了不起,他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游览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引导:列数字的`准确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资料补充: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多媒体演示长城构造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xx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仅三个字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4、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点: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石组成,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难怪作者感叹到: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
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
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指导书写“垒”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
三、教学难点:
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听说昨天就在这个大教室里,你们学习了颐和园这一课是吗?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肯定知道了颐和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遗产名录》的另一处景观——我国的万里长城。请坐好,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2、昨天赵老师和大家见面的时候,布置大家去预习课文,你预习了吗?谁说一说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3、检查生字词。
指生分行读,及时正音。
4、理解屯兵,指导书写垒。
二)初读课文
1、现在同学们都已经把生词读正确了,相信课文一定也能够读好,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读完课文后,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总结写作顺序。
三)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师: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指导学生读出“长”
总结写作方法:一个数字就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了长城的长。
2、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
知道读出雄伟,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并积累词语。
像一条长龙:你感受到了它的样子,还有吗?
第二自然段:
1、这是在远看长城,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好吗?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又是什么?
2、同位看图介绍。
3、全班交流。
学习了这一段,你觉得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高大坚固
你们看我们劳动人民修筑的长城高大坚固,而且设计的如此巧妙,令外来入侵者望而却步,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古代劳动人民凭着他们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珍贵的世界遗产。
同学们,再来看长城:远看,长城它——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它——高大坚固
第三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登上长城吧,站在长城上,我们的脚下踏着方砖,我们的手抚摸着条石,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条石,什么样的方砖吗?此时,踏着这样的方砖、扶着这样的条石,你会想些什么?
2、指导读出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苦。
3、是啊,古代劳动人民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铸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4、这是作者的感受,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5、难怪作者会说:——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不只是作者会说,每一个见到长城的人都会说——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四)总结拓展。
正因为它的伟大,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长城的伟大,其实关于长城的图片、故事、传说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下自己去搜集一下,并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做成《我的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看,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同学去年学习完这组课文后做的,相信咱们同学们会做得更有趣、更丰富。
《长城》教后反思
《长城》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备课时,我将这课的重点定为: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这节课我的大体思路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通过学生的自学、交流,了解长城各部分的作用,并从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是创设情景,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这节课,我尽最大努力体现这种“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检查预习导入,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共享,虽然没有热火朝天的议论,但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达到了生生互动的效果。而且可以让教师的引导具有方向性,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细读品味环节,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度和长城蜿蜒的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了地图和图片,同时也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将自己读懂的与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可以针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还有学生补充了很多课外的知识,书本知识与拓展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我觉得这一环节很好的体现了“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见解和主张,并敢于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形成课堂讨论的氛围,达到生生撞击的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大面积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在了解了它的特点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叩问文本,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
最后让学生去发出自己的感叹,进行句子联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铸成这()的长城。学生从自己发出的感叹中,感受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结晶,并且对全文是一个回顾。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可以打开“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做成“我的世界遗产之旅”。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在课堂中感觉语言点有了,但是如何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仍需我继续探索。
长城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长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
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⑵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增强学生的美感,达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理念: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五、披文入情,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导感情朗读,要求:
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小结: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
六、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七、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
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设计理念: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展示积累:
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美丽 的收获,那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4写感悟:
看来大家收获颇丰,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写一句话,写在书上。
个别交流。
(设计理念: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八、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长城》这篇课文,了解了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都是举世文明的伟大建筑。
二、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蜿蜒、嘉、隔、垒”五个字。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起来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只是做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
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设计理念: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养成积累优美语句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设计理念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读读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2、 师:这三位重量级人物所说的三句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生:伟大。
3、 导语:是啊!这伟大的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今天我们继续我们未走完的长城之路。
4、 板书课题:长城
二、方法指导:体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2、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1、欣赏一组长城远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说说这一组彩图与文中哪个段落相对应?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
3、师:把能说明长城特点的词句找出并且读出来,远看长城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生:像一条长龙(长、大、弯)
(二)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1、欣赏一组长城近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这一组彩图所体现的是第几段的内容?观察点有什么变化?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生: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了高大、坚固的特点。
3、师:哪些词语描写了长城的备战设施?请读出。
4、说说看:多媒体出示城墙垛子合成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出示图片。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学习第三自然段)
2、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课文里那一句话在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生:略(见课文)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师:作者最后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归纳: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3、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抒发情感
1、欣赏一组长城图片(多媒体出示)
2、师:长城以被写进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他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间族的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他是中华民族的魂,他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它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生边欣赏歌曲《长城长》,边畅谈。
六、师总结谈话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当今时代,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他的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观!
七、作业
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市内研讨)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培养观察能力。
一、提出学习目标(5分钟)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3)说说每一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仔细观看插图,找图文相对应的段落,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有哪些特点?
(5)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字词、朗读、心得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兵教兵”。)
(2)我会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二)全班内交流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我知道第1自然段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长城比作一条长龙,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突出了长城“长”的特点。
师:你看作者为了让我们体会到长城的长用上了比喻和前面说过的列数字的方法,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
生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长城的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生3、第三自然段写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
生4: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生5:本文描写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我知道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方法描写的,写长城的“长”是站在远处看到的,而写长城的“高大坚固”是站在近处看到。
3、我知道第一、二自然段分别写了第一、二幅图的内容。
4、读完课文,我觉得长城太壮观了。
5、我觉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6、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7、我想说,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当时的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出示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情感,把最后一自然段读出来。
师:长城是我们的瑰宝,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主旨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看,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约5分钟)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介绍长城?(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3、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下节课让我们带着自己查阅的资料再次相约长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板题: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复习:你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一句话吗?(学生说)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朗读、心得、续写、仿写、课外积累、为长城写导游词等)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我从“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中体会到长城“高在坚固”的特点。
2、我从“城墙外沿有两为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这句话中,感受到长城“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在第一自然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长城比作长龙,并恰当运用“蜿蜒盘旋”一词,使长城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更生动。
4、“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中作者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具体说明长城有多宽。使读者对长城的宽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5、“站在长城长,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从“站、踏、扶”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身临其境来到长城,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受油然而生。
师: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情读出来吗?
6、“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中的“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的“一万三手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7、我从词语“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激情朗读: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总结全文,指出了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二)朗读展示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成里长城”应当这样读,才能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之情。
2、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的情感去读。
师:是啊,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 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导游词。
5、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描写长城的词语、佳句或片段 。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长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点)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4、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对联)
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 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对联中的意境,始终没有一个好的思路。无意中看到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夜雪》的教学实录,顿觉豁然开朗。王老师的教案环节十分简洁,分为“会读——读懂——诵读——积累”四个部分,我很受启发。我感觉《长城赞》无论从题材、篇幅、还是特点上,都可以用到他的这种设计流程。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我的教学流程,课堂思路显得非常清晰。可是上完以后,我自己觉得我的课堂虽然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落实,可是还是浅尝则止,内容挖得不深,好像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自我觉得不扎实。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方面还欠火候,这一点我要好好地向夏伟老师学习。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下来,我虽然没有全程听课,但从各位听课教师的点评中我还是收获了不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有比较才有进步,缺憾也是一种美。
长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一次知识竞赛,看谁知道得多?
生:个个全神贯注,洗耳恭听。
师:你们对祖国名胜知道多少?
生:(抢答)故宫、天坛、西湖、东方明珠、长城……
师:谁游览过长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亮开嗓门,兴奋地讲述)……
【赏析】新课伊始,教师用“祖国名胜知多少”一问,拉开了学生说话的闸门,为新课的学习活动,营造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师:是啊,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之风光。(板书:长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长城概貌及近景图,并配有课文朗诵)。要求:观长城形,听配乐诵,思筑长城人。
【赏析】教师把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延续,与此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兴趣。
师:看完画面,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长城气魄雄伟,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方砖与条石。我多么想站在长城上,与小伙伴们互相呼应,体验一下古代军人打仗时的那种豪气。
生:那么长的长城,劳动人民是怎么建造的呀?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呀?
生: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呀?
【赏析】学生通过看、听、想产生了富有个性化的表象、体验与疑问。
师: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生:我从课外读物中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起来,俗称“万里长城”。到了明代,又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我从网上查到,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地农民找不到可以用来盖房、垒猪圈的黄土,竟然把长城的夯土挪为己用,这样的情况在长城沿线常有发生。我真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
师:走到前几名发言的同学跟前,一一跟他们握手,并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行,搜集了不少的资料,使我们弄清了许多问题。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自悟,人人专注。
【赏析】课前布置搜集,课中注重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谈谈自己读文的收获,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段落、语句认真地读一读。
2.谈谈自己的疑惑点,与小组成员探讨、交流。
3.创造性地以“小小导游员”“小小播音员”“小小诗人”“小小歌唱家”“小小书画家”的身份表演课文。(要求:导词精炼、富有激情;歌声清脆、悦耳动听;诗文优美,琅琅上口;绘画简明,几笔构成。)
【赏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组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可以选择以上五种形式的两三种,在班上表演。注意:认真倾听、观看他人的展示,并作出评价。
班内小画家首先登台,寥寥几笔,勾勒出长城概貌图与齿形墙图。
著名小歌手,一边唱着《长城谣》,一边走到台前,指挥大家一起唱。(众生微笑着,拍手齐唱。)
图画完啦,歌唱完啦,“语言大师”马上登台,以导游员的身份,将课文内容浓缩,向游人富有激情地介绍长城的历史故事及结构特点。其余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那会意的神态,流露出畅游长城的欢乐。
小小诗人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与同学们见面:
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据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尊丰碑,炎黄子孙血汗凝成。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观之一”骄傲!
师走到表演的同学面前,抚摸着他们的头,激动地说:“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真让老师感动,你们在自读、自悟、自讲、自唱、自吟、自画等一系列活动中,理解了课文,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爱我中华的教育。”
下面,让我们跟着美妙的音乐,唱起来,舞起来。播放vcd《长城长》。
学生全体起立,做做深呼吸,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起来。
长城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长城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教《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整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习,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近,整体到部分(板书:远——近)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1)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分别是作者远看、近看长城的?
2)指名读图文相对应的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读难以读通的句子。
五、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她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她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她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方;她是中国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她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你们知道她的名称吗?
对,是长城。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
2、看图。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上的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近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板书:远看一条长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
5、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6、看图识“万里长城”。(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步行要花多少时间?(大概67天)
7、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能用那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放开品读。通过读,使文本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产生感想,走进文本认识长城、体验长城的气概。
过渡句: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近观长城,作者又看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
1、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画示意图,让学生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在图片上指出城台。城墙的外沿是哪边?即敌人进攻的方向。
2、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像很宽的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瞭望口、射口和城台有什么作用呢?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烽火台在军事上的作用)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坚固)
师:高大坚固的长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一次体会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过渡句: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登上长城的英雄好汉?
站在长城上,你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联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过程,更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状态,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积极互动,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才是课内外结合。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拿班上的学生体重比较,相当于多少位学生的体重。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艰辛(拓展想象)修建长城时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或课文的句子,汇报自己想到的画面。
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智慧与力量)指导朗读。
3、具体分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指导朗读。理解、初读、指名读、示范读、配乐读。
四、总结: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叹。(展示)
这也是长城毫无争议地、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五、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的凭借,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
1、长城的近况,呼吁保护长城。
2、课外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长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及观察中展开联想。
2.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及观察中展开联想。
2.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当中都有谁去过长城?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呢?
(二)观察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
1.观察图画
(1)让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到长城东起山海关和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跨越了哪几个省份。
(2)书上的两幅画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明确:第一幅是远看;第二幅是近看。
(3)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明确: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说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等。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明确:结合图画理解垛子、望口、射口、城台
(5)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为什么不同?
明确:一是远看的景象;二是近看的`景象,角度不同,景象就不同。
2.欣赏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边思考所描写的内容。
3.练习朗读。
分节练读,思考:
(1)第一节,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从文中找出来。结合课文插图加深印象,并体会这一比喻句的好处(突出其“长”)
(2)第二节,长城的近景又怎样?围墙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说出垛口、?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并知道这段城墙在八达岭上,已成为游览景区。)
(3)第三节,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慧。
(4)最后一节写什么?
明确:长城在世界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4.视频欣赏
(播放长城风光片,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指读生字,重点指导“蜿蜒”的写法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陡。山高而陡。形容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
蜿蜒盘旋: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盘旋,回绕曲折。长而曲折地延伸。形容远望长城的样子。
气魄:魄,精神。气魄,精神,气势。课文指长城表现出来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熟读课文。
4.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指读课文。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精读课文,深思问题
(1)结合课文内容,对照图画,说一说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望口、射口、方形城台的位置、构造及作用。
(2)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明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付出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明确:结合插图,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体会: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慧、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4)指导感情朗读第三段,想象当时修筑长城的劳动场面。
(5)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明确: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③这样艰巨的任务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来的智慧,绝无仅有。
(6)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表达了赞扬和敬佩之情。
2.讨论构思,品味妙法。
回顾课文,讨论作者怎样构思,为什么能在这不足四百字的课文里,把一个闻名世界的古代宏伟工程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呢?
(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联想丰富、巧用比喻等写作特色。)
3.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讲给大家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延伸拓展
1.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明确:作者由“站”“踏”“扶”,很自然地过渡到“想”,说明作者的联想是在观察到长城的雄伟坚固之后产生的,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明确:“多少”一词说明修筑万里长城,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是无法估计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更直观地让人们感受到万里长城的工程之浩大;“才”字,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当一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万里长城。介绍时,要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继上一篇课文后,这又是一篇看图学文,该教学设计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就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同学们认识到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就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观察插图,图文结合,理解作者站在长城上的那一段联想所表达的感情。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召开“我爱长城”专题演讲会或故事会。
1.介绍长城建筑的各个朝代。
2.说说长城都经过了哪些省市。
3.讲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讲讲“八达岭长城”。
5.介绍“山海关”、“嘉峪关”。
6.讲讲关于长城探险的故事。
长城教学设计13
【情景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通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1、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之风光。
板书:
长城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长城形,仔细听配乐诵。
播放多媒体课件:长城概貌及近景图,并配有课文朗诵。
2、同学们,看完画面后,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3、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
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学生小组学习,自读自悟。
5、讨论交流:
⑴ 交流一:
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远看长城)
你从哪看出来的?
②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
(借助图理解词语,从而体会到长城的特点。)
③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打比方、列数字)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④ 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⑤ 指名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交流二:
从“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
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③ 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
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了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④ 学生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介绍长城的设计。
(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
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
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聪慧等)
⑤ 指导朗读。
⑥ 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录象边给大家介绍。
(课件播放长城近景录象,指名当导游介绍长城。为背诵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⑦ 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能背下来么?指名试背诵第2自然段。
6、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⑴ 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想像)
可见为了修筑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啊!
⑶ 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才”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话。
⑷ 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⑸ 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⑹ 正式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1、再次朗读全文。
2、长城,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你的气魄雄伟,更是你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学生自由谈话)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年会迎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来,他们一定也会参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城》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并不全面,仅*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课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逐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开课伊始,我首先创设“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的情境,引出学习内容。然后把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延续,与此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依次学习了课文的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气魄雄伟,初读了解了长城“长”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学生不仅理解了“蜿蜒盘旋”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发现了长城“曲折”的'特点。通过个人读、男生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在教学第二自然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让学生通过读了解到长城“高大坚固”特点。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想像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长城的设计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步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比照和朗读去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创设情景“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让学生由衷认识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还有待思考。不过,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朗读充分,感情充沛,特别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发自内心对长城的赞叹和歌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平时难以收集的资料,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但同时教师也要巧用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回归到一种自然朴实,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专家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我们的教学,经常是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培养,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长城》这一案例,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好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珍惜并保护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特别是教师巧妙利用插图,理解词语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修筑长城的年代,认识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4、培养学生对长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初步了解,从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
5、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
重难点分析:
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师生一同进入情境——“戈壁滩上古长城”。
2、引导学生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
3、学生开始自己读课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其他学生通过自己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可以补充或提问题)
3、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4、读生词、生字。
5、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求孩子认读生词和生字,是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记忆。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城”、“箭”、“脸”、“蓝”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写规范。
课内延伸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有关古长城的其他资料。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对祖国的文化有更深远的认识,更增进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长城教学设计15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让我们在聆听播音员阿姨的朗读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惊喜的感情。
4、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的《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壮丽)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9、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0、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1、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布置作业
1、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学过的词语(“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星期三下午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3-04
长城教学设计09-17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03-29
《长城赞》教学设计04-29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01-19
长城的教学设计范文03-28
长城教学设计【推荐】06-13
【推荐】长城教学设计06-13
【热】长城教学设计06-13
长城教学设计【精】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