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西伦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伦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伦达》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唱《西伦达》
动集体舞《西伦达》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西伦达》。
并能背唱歌词。
2、能够跟着音乐节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集体舞,并通过舞蹈强化学生对歌曲表达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感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分析
《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歌。歌曲的旋律优美、富有动感,具有巴西的风格。歌曲表现了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集体舞以歌曲《西伦达》作为伴奏音乐,舞蹈动作并不负复杂,但要求脚步踩在拍点上。动作主要包括敬礼、鞠躬、邀请、拉手等等。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的弱拍弱位起以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听听动动——感受音乐
音乐律动:让学生跟着《西伦达》音乐节奏自由动作,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1、学唱新歌《西伦达》
请几个课前老师指导的有舞蹈特长的学生随着《西伦达》的音乐进行表演,让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熟悉《西伦达》的音乐。
完整地欣赏歌曲《西伦达》
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分句模唱歌曲。
完整地演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强调强拍。
2、学跳舞蹈《西伦达》
让学生先说一说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老师用两种不同的速度弹奏歌曲《西伦达》,让学生说说感受,体验速度变化在表达情绪中所起的作用。
集体做一些基本动作:敬礼、鞠躬、邀请、拉手等等。
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围成圆圈进行邀请舞,也可分组表演。可以让课前挑选的学生做“小老师”。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表演,要引导学生对表演者作出适当的评价。
三、课堂小结
《西伦达》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第四课时
歌曲《西伦达》 集体舞
二、主备人:强明媚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西伦达》。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设计简单的动作,参与集体舞的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赏析、体会、演唱、表现等方法让学生在听、唱、动中参与感受了解音乐、表现音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歌曲的演唱,尝试用自然的声音表达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2、学跳集体舞,体验桑巴节奏,简单了解巴西文化与风俗。
四、教材分析:
《西伦达》是一首巴西儿歌,旋律优美,富有动感。歌曲表达了小朋友愉快的心情。歌曲旋律因在弱拍弱位起,教唱时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跳集体舞,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情感。
难点:伴随音乐跳出连贯的动作
六、教学准备:磁带,图片、教室准备好集体舞场地
七、教学过程:
(一)、感受“桑巴”,体验风情。
目的:通过观看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简单了解巴西文化与风俗,从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方法:谈话、参与、体验。
过程:
(图片展示巴西风情:咖啡、足球、桑巴舞;阳光、沙滩、亚马逊热带丛林;壮丽雄美的伊瓜苏瀑布等)
感受“桑巴”,舞的狂放,体验异国风情。
(二)、新歌教学
目的:通过聆听和表现歌曲《西达伦》,表达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生演唱歌曲,并尝试简单设计动,参与表演。
方法:赏析、体会、参与、表现。
过程:
1、 聆听歌曲《西伦达》,再次感受巴西音乐的风格与情绪。
2、 跟老师有节奏读歌词
3、 分句模唱歌曲
a) 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b) 采用分句模唱法教唱歌曲,注意提醒弱起小节,切分节奏。
c) 学生跟琴模唱几遍后,完整演唱歌曲。
d) 熟练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e) 让学生随变化的速度跳一跳。并做出舞步的选择。
快速——跳步
慢速——走步
(三)、学习集体舞
目的:学生学跳集体舞,体验桑巴节奏。
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集体舞活动中,能够跟随音乐的节拍舞蹈动作。
方法:示范、练习、表现、感受。
过程:
1、跟着音乐走步,音乐快步子快,音乐慢步子满。(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
2、边原地走边拍手,注意动作与节拍吻合
3、学习基本舞步
踏点步、跑跳步、拍手、拍腿
4、舞步介绍:
全班学生围成圆圈,面向圆心,请几个同学在圈内作为邀请者,两手叉腰预备。
第一段:圈上的学生在胸前拍手,邀请者小跳步四次,跳到被邀请者面前。
第二段:圈上学生继续在胸前拍手,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做以下动作:
1~2小节:第1拍,右脚跟向右前方点地,同时两手向两侧摊开
第2拍,两手叉腰,同时右脚收回
第3、4拍,右脚起步,开始原地小跳步三次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方向相反
5~6小节:第1拍拍手,
第2拍拍对方的双手
第3、4拍动作基本相同,拍对方双手改成拍自己的双腿。
7~8小节:双方小跳步交换位置
5、教师请一位学生主持
《西伦达》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聆听: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合唱《歌声与微笑》。
表演: 歌曲《同坐小竹排》 歌曲《西伦达》。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同坐小竹排》;聆听《阿细跳月》
第二课时:聆听《歌声与微笑》;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第三课时:表演《西伦达》;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二、聆听《阿细跳月》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试试看,编几个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你能唱出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第八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 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八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5、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二、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用d、r、m、f、s五个音旋律接龙游戏。 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西伦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赠汪伦教学设计04-07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04-07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02-17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02-04
《赠汪伦》教学设计15篇12-28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06-11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10篇04-06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9篇)04-14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9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