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22 13:44:4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15篇

风筝教学设计1

  【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

  识字。

  2、游戏识词:

  “摘风筝”。

  3、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谁和谁的故事呢?(出示贴图)你们知道他们俩住在哪儿吗?(学生说完后上台贴图)老师指着板书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1~7自然段

  1、(示课件)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6自然段。

  2、学生汇报: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板书贴图:纸船和风筝)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让你“乐坏了”?

  3、指导朗读:(示课件)谁有信心,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

  刚才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⑶ 齐读课件里的四句: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边说边取下纸船和风筝)

  二、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示课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到7~9自然段去找答案吧!

  2、汇报提出的问题。

  3、课堂练习:

  ⑴ 课件演示:

  飘荡、漂流。这两个词语中,(边说边出示课件)哪一个应该配给风筝,哪一个应该配给纸船?为什么?

  ⑵ 比较句子:

  ①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纸船了。

  ②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说得真好!连我们的电脑也忍不住要表扬你了!)

  4、指导朗读:(示课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些自然段呢?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也可读,让学生评价。

  ⑶ 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5、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心里也越来越难过了!这时,是谁受不了了?谁想读读这一段?你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的?谁还想读一读?指导读(示课件)“如果……就……”,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6、听了松鼠的话,你愿意和松鼠和好吗?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松鼠会看见什么?(边说边贴上风筝)是谁放的呀?这真是一只美丽的风筝啊!松鼠看见了,有什么反应呢?(高兴得哭了)他又是怎么做的?

  7、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使者,传递他们的友情,真聪明!

  【课中操】

  《找朋友》(放音乐)

  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你们替他们高兴吗?让我们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拓展思维】

  1、小朋友,当你和好朋友闹别扭时,你又很想和他和好,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2、下面,老师就给个机会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好朋友表达心意吧!

  【板书设计】

  以贴图为主(小熊、松鼠、纸船、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课前准备:

  1. 自制多媒体课件。

  2. 纸船、风筝、小熊、松鼠图片。

  课前交流:学生介绍自己或好朋友。

  教学过程:

  导入本课

  1.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教师手持纸船和风筝)你们认真地看老师写这两个词,板写课题。

  2.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

  2. 检查生词。

  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读文。

  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贴图:松鼠、小熊),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文2、3自然段。

  阅读理解小熊和松鼠建立友谊的过程。

  1. 小松鼠是怎样传递自己友谊的?从“漂呀漂”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试着读,体会“漂呀漂”在句中的作用,感悟句子的美。

  2. 小熊拿到了什么?是什么表情的?课文是怎么写的?重点指导2、3自然段的读。

  3.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想呢?小熊是怎么做的?一生读文4、5自然段。

  4. 通过比较字形、理解字义,懂得两个“piao”的不同。

  男、女同学比一比读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阅读理解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痕的内容,体会内心感情。

  1. 师读6、7自然段。

  听老师读完,你们的'心情怎样?练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 体会松鼠、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痕后的内心感情。

  阅读理解友谊恢复的内容,升华情感。

  1. 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通过读第10自然段体会松鼠的心情。

  1. 让学生从读中理解松鼠对和好充满期待的复杂情感。

  体会人物内心,读出他在纸条上写的那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1. 师生一起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堂延伸

  1. 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样呢?课件展示风筝满天、纸船满溪的场面。

  2. 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种事情?

  教师总结

  写字练习

  讲解、多媒体演示“幸福”两个字的写法。

  五、课堂总结。

  课件:

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

  2、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思路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因此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

  审视。本课计划从封建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

  么教师也要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所以本课由一首风筝诗导入,检查旧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疑问,从众多疑问中选出本课研究的重点:此文是如何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悲哀感情的?然后从

  人事景物的角度进行解读,再进行心理测试,对学生进行完善人格教育。小结时要归纳出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未尾进行说话训练,把听说读

  写结合起来,最后在抒情的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2、联系全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走进悲剧事件

  学生讨论,明确本课学习方向。

  1、态度对比,奠定悲剧背景

  曾经发生的那么粗暴的事一-一哥哥撕毁弟弟的风筝,这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段的内容: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

  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

  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2、激烈冲突,酿成悲剧事件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四段。考虑一下,如何把这些内容表演出来?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三段的内容,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出示第四段: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

  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

  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读书偶得,感受悔悟自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哥哥的傲然持续了多久?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有什么反应和感受呢?

  4、弥补前非,倍增悲哀难过,体会忏悔心情

  5、心育培养

  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我”是否想过要摆脱这种悲哀的境地呢?结果如何?

  四、分析景物,感受悲剧氛围

  1、文章的末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还有哪些段落描写了景物?

  3、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品评人事景,多角度理解课文主题

  1、请同学们试用一句话说说哥哥或弟弟的形象。

  2、作为局外人,你有什么话想向哥哥或弟弟说吗?能给他们提点意见或给点忠告吗?

  六、创新思维,心理培育,提高能力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现在的情况,设想一下二十年后你可能会为成长岁月中的什么事情而后悔、自责?(提示:可以从与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对待学习、对待体育

  锻炼等角度考虑)

  七、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并且从人、事、景物的角度感受了课文的悲哀气氛,解读了这个由封建教育导致的悲剧,同时也深

  刻地感受了鲁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的高尚人格。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示。

  在这篇散文里鲁迅先生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由、快乐的天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关

  于“风筝”的诗吧,尽情感受一下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放飞风筝的乐趣!

  八、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风筝》一课内涵丰富。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本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了一个表演的环节,

  一个心理测试的环节,并且适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专家点评

  《风筝》这篇文章思想深刻,对主题的理解应是多向的。教者主要从“悲哀”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主题。上课时从情感角度切入,把握了情感基调,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

  入研读和领悟。研读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花儿也会放风筝》,认识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五月的季节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大家都准备怎样安排?(大面积提问)

  2指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

  3你都放过什么样式的风筝?(大面积回答)]

  4你听说过花儿放风筝吗?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花儿放风筝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新的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将课文读通顺。对阅读中有困难的地方标示出来。

  2、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3、老师出示投影片:瞧草坪尾巴蝴蝶蜻蜓绿盈盈盘旋滑行

  4、同位之间互相帮助检查生字的发音。

  5、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老师提要求:认真听其他同学读,思考哪些词语的意思自己不懂。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精读体会情感。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想每一小节诗所描写的景色。

  2指学生分小结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生字和词语的发音。

  3在小组内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4说一说读诗歌的时候自己想象到了哪些景色?(重点指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

  5你想到的'这些景色诗歌中写到了吗?有感情得读一读。

  6诗歌中你喜欢哪些内容画出来,说说为什么?(同位交流,老师巡视)

  7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互相补充,扩展思维。

  8花儿为什么也会放风筝呢?他们还会放飞什么?发挥小组的力量想一想。

  9指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续写一小节。

  (三)学习生字,巩固基础知识。

  1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记忆方法:

  瞧坪尾蝴蝶蜻蜓盈盘旋滑

  2同桌间交流记忆方法,老师了解记忆有难度的生字。

  3全班重点交流:盈旋瞧滑(老师适当的进行板书标示记忆重点)

  4简单交流记忆其他的生字。

  5学生独立学习生字的书写,有重点的练写:盈旋瞧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歌,大家也来尝试做个小作家,想一想花儿还会放飞什么?写一小节诗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放出才翅膀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

风筝教学设计5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回忆老师的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问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以题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同时,自学生字新词,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要让读书有所目的,有所要求。)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

  三、检查自读,了解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教师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

  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无时不刻的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4.出示课件

  5.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作业巩固: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我从一点入手: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先对刘老师的形象有所感悟。在初读课文上,我一般都会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指名一些学生进行朗读,再进行一些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篇课文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朗读的,而也就是在这不断反复读书中,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作者对老师尊敬,佩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事先对景山的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充分。开场时,不够灵活的把握,导致,课堂不是很活跃。同时,还犯下了一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点赶堂了。这点,黄慧娟老师说得好:课堂应该讲究简单,过程简单、思路简单、教法简单。简单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简单中锻炼学生的思维。问题过多,过杂,只会适得其反。我铭记于心。

风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纸船。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答。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板书:纸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风筝的图片。

  师:这个呢?

  生答:风筝。

  师:读得多准确。“筝”和“风”交朋友的时候读轻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读一声。(指导“筝”的读音)

  就是这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板书: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92页,在初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一点什么要求呢?指名答。

  师:老师也想给你们提点要求,拿出笔,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们,自由去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师:瞧,课文中的生字词跑出来排成了一列,快自由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练读。

  2、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抓住、草莓、幸福、吵架。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一行。

  指生读。

  师:“扎风筝”,这个字在这里读zā,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ā。它也读zhā,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ā,比如扎针。

  齐读:“扎风筝”。

  开火车领读第一行。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行。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幸福”的“幸”读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齐读:幸福。

  师:同桌之间练一练,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同桌练习读、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四、逐段读文,区分飘、漂

  师:词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为了把最好的你展示给大家,再练一练。

  1、1~4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进行“漂、飘”的教学。

  读2自然段时,板书:漂。

  读4自然段时,板书:飘。

  师:都是piāo,怎么不一样呢?找出文中带“漂”、“飘”的两句话,自己读读,体会体会。生答。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2、从第5自然段开始,开火车分段读文。

  五、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这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想不想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的范读动画。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六、精读课文

  1、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出示媒体资源中图片:

  师:你们看小熊多开心啊。看到它快乐的样子,你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说说吧,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

  提示: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小熊,纸船上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小熊的风筝,松鼠的心情如何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读第5自然段。比赛读,要求读出惊喜、快乐的语气。

  2、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就是这纸船和这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多少快乐呀!可是有一天……(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7~10自然段。)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觉如何?生答难过、失落等。

  师:想象一下松鼠和小熊闹别扭时孤独、伤心的心情,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一部分。

  生自由读。

  师:谁想读一读?指名读。请其他学生评价。

  师:小松鼠,看着这纸船,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生答。

  例:纸船,你跟小熊说:“我再也不和你吵架了!”

  纸船,你快漂到小熊那里,让他和我和好吧!

  师:板书(让我们和好吧!)都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师:他们和好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松鼠与小熊和好后兴奋、激动的心情。

  七、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生答。

  例: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写话。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写给好友的祝福。

  师: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了解了松鼠和小熊的故事,懂得了友谊的珍贵。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任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生答。

  二、指导书写

  1、观察思考: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后要求我们会写的的8个生字,看清楚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有哪些好办法记住它们,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生思考、回答。

  2、指导写字:

  ⑴写正确:

  ①幸:区别“幸”“辛”的字形。“幸”上面是“土”,不是“士”。

  ②抓:右边不要写成“瓜”。

  ③祝、福:左偏旁是“礻”。

  ⑵写美观:

  ①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②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学生练习,师指导。

  三、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风筝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比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旧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教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

  (学生各抒己见)

  2、谁能说一说最后你和你的好朋友合好了吗?指名说。

  (二)创设情境

  1、播放课件,展示松鼠和小熊快乐地玩耍着。

  2、这种情景美吗?看过文后你的心情如何?

  (三)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字。(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读带有拼音的字:

  坏、扎、抓、莓、吵、受、幸、福、祝(反馈时,学生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请学生打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8、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4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演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能说出还有哪些有趣的事?

  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代表,大家听他朗读后,给他出出主意,帮他把课文读好。然后各组代表在全班朗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3、总结谈话

  (五)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长听。

风筝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而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思想感情全然不同。怎样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了解文章内容,探究起深刻的内涵。

  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

  识记字词

  读一读: 堕 憔悴 荡漾 瑟缩 什物

  解释: 嫌恶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肃杀 诀别

  (过渡)风筝是报春的使者,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渎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读与思

  教师导读:阅读分几步走,由浅入深。第一步:通过自读,概述课文内容,体会手足之情。第二步:教师范读并启发提问,学生边听边思,进一步理解课文。第三步:重点精读,揣摩疑难语句。

  学生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读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后,在全班交流,教师予以引导

  教师范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1.为什么小时侯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

  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

  [教师小结]作为兄长的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上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学生针对疑难句段齐读或自由读。

  自主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四人小组,合作研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给予适当的点拨)

  学生问题参考: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3.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有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教师引导]

  1.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阅读文章中“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2.强调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无法不过的,心情一直沉重

  3.不仅是说天气,还说内心深处的悲凉。

  [教师归纳]

  《风筝》这篇散文笼罩着深沉的悲哀。探究内容,可以体会鲁迅的兄弟之情,自省精神,感受到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悟到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的道理。同学们学了这篇散文,还有什么收获呢?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呢?

  布置作业

  1.把学习这课的收获写在练习本上

  2.如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与老师、同学继续研讨。

风筝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点是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是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热情帮助。这篇课文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故事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教学中要紧紧扣住感人场面来教,教育学生学会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1、制作含有小熊、小松鼠图片和三幅插图画面的课件。

  2、准备本课生字及所组的词语的投影片或词语卡片。

  3、学生准备:①收集几条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

  ②自制词语卡片及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2课时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听说大家都准备了一个非常好的礼物,能拿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恩,折的真漂亮。能告诉我,你们折的是什么吗?

  2、老师心里真高兴,作为回礼,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个小礼物,不过它可折不出来,想看吗?(想)(出示cai)对,是风筝。它是扎出来的。

  过渡:就是这纸船和风筝还有个美好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纸船和风筝带来的友谊。)

  二、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全文

  (播放cai)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看你能听到些什么?(生仔细听)

  谁来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总结:原来这个好听的故事就是讲了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是纸船和风筝使它们和好了。(松鼠和小熊借助纸船和风筝来传递他们那份纯真的友谊)。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2.精读、感悟

  (1) 过渡:你们听的可真仔细,听说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那你们知道松鼠住在哪?小熊又住在哪吗?(赶快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指名说,我们读读好吗?板书:松鼠(山顶)、小熊(山脚)

  (2)过渡: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他们的家离得非常远,刚开始它们俩还不认识呢!请大家读读2~6段,看看他们最后是怎么由不认识到成为好朋友的?(生自读)

  a、指名说①(读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②(说故事细节,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师总结:是的,就是纸船和风筝使它们成了好朋友。

  b、导读第三段:是啊,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这清清的小溪,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看到这纸船,怎么样了?──生:乐坏了!(出示图1)

  咱们看看图上,小熊都乐成什么样了?(小熊手里拿着小船,嘴都合不上了,还在那跳呢。)这呀叫手舞足蹈。看他多高兴啊!那小熊为什么乐成这样啊?(生答)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很意外,很高兴、激动)

  师:是啊!小熊意外的收到了这份很不一般的礼物。因为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祝福话是他自己想的。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读——评价——再读)

  师:从你的脸上就能看出来,你真是“乐坏了”。

  c、那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请女生来为我们读读4、5两个自然段,其它同学手指着字思考。(女生齐读,生汇报)哦,小熊很感动作为回礼就扎了只风筝送给松鼠,那松鼠收到风筝又怎么样了?(生答)

  是的,松鼠一把抓住了风筝的线,从“一把”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啊,你看图上的它,嘴都乐的合不拢了,谁来读读这一句(指读,)

  师总结:从这以后,天空中经常看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经常看见漂流的纸船,纸船和和风筝就这样传递着它们俩之间的友谊。所以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俩成为了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理解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同时也给小熊和松鼠带来许多幸福和快乐呢!可是有一天,事情却发生了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吧!

  a、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生读)师:试想一下,此时松鼠和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伤心、孤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b、原来它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吗?(指名读———学生评价————指一名领读,其他小声跟读。)

  c、除了难过,他们还感到什么?(不好意思)虽然心里难过,它们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折一只纸船呢?这又说明了什么?(虽然它们吵架了,但心里都还是想着对方,都还想成为好朋友)那你觉得小熊会在风筝翅膀上写什么话?松鼠会在纸条上写什么话?(生说)

  总结:是呀,他们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每天彼此牵挂着对方,想着以前美好的'日子。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友谊的珍贵)。

  4、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几天,又怎么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自己的感悟(生自由读)

  a、松鼠再也受不了,那他为什么受不了呢?同桌讨论一下,(生汇报:感到孤独、思念、没有友情、失去朋友的痛苦)(出示cai)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指生读———评价)

  b、那松鼠看见风筝了吗?你从哪里得知的?那我们请男生为我们读读(男生读)

  松鼠为什么哭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激动,友谊又回来了)

  就这样,一场误会消失了,纸船重新回到了小溪里,风筝又重新回到了天空中,他们的友情又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再读读最后一段。

  小结:小熊和松鼠真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不但主动交往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矛盾还能主动道歉言归于好!小熊和松鼠把纸船和风筝作为友谊的桥梁,传递他们的友情,他们可真聪明!板书:友谊的桥梁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向往和珍惜友谊,进行情感渗透。)

  三、讨论探究

  那聪明的你们想一想如果以后松鼠和小熊再闹别扭时,他们会怎么做?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它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

  四、角色体验

  此时你们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的?(生1:你以后交朋友时要注意,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和朋友吵架。生2:和朋友吵了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和朋友和好。)

  大家说得太好了,它们一定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的!

  五、小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设计意图:超脱文本,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提出疑问,自己在师引导下和同学们共同解决疑问,在了解本课主旨基础上做深入思考。)

  六、作业

  1、将你们折的小纸船送给你发生过争吵的小伙伴表达一下你的心意吧!

  2、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听。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体验)

  板书设计

  20 、纸船和风筝

  松鼠:折纸船

  纯洁的友谊

  小熊:放风筝

风筝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好、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感受本文在误解和冲突中所体现的兄弟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感受本文在误解和冲突中所体现的兄弟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是每个小朋友都放过的,放风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鲁迅先生却因童年关于风筝的一件小事而引发了无限深思。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2.(播放班得瑞的音乐《春》,营造气氛。)

  春天来了,让我们来到户外,在蓝天下,在青草地上,放飞我们的快乐。当风筝满天飘舞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何等的舒畅,可此时在鲁迅的眼里,风筝的浮动竟是一种惊异与悲哀,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一起去看个明白吧!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4课《风筝》。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伶仃(línɡdīnɡ)虐(nüè)杀瑟(sè)缩

  荡漾(dànɡyànɡ)嫌恶(xiánwù)傲(ào)然

  2、词语解释

  苦心孤诣:费劲心思,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肃杀: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瘦得不堪:意思是瘦得非常厉害。不堪,表示程度深。

  恍然大悟:形容猛然醒悟过来。

  3、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在《鲁迅全集》里。

  4、背景追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野草》,共收作品23篇,此集是鲁迅在广州编成的,并于26日深夜写了《题辞》(散文诗)。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不是)

  (2)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

  (3)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的事情。)

  (4)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

  (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顺叙、倒叙、插叙)

  2、跳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感情线索。

  在北京的冬天看到天空中浮动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发现弟弟竟瞒着“我”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感到愤怒;到了中年,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我”感到自责和忏悔;“我”希望能得到小兄弟的宽恕,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越发沉重。

  (二)精读课文

  1、为什么文章第一段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点拨明确】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那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点拨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那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点拨明确】“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4、“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前面的什么事情?

  【点拨明确】因为看到这本书才使“我”恍然大悟当年自己对弟弟的精神虐杀,表现了作者对当年行为的自责、后悔。“精神的虐杀”指“我”在堆积杂物的小屋中发现弟弟在偷偷做风筝,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根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么”,为什么“我”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沉重?

  【点拨明确】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点拨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兄弟之间的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会认为爱放风筝就没有出息呢?鲁迅先生又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

  (一)深层理解

  1、这篇散文中,除了兄弟之情,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外,还有什么深沉的情感?

  【点拨明确】文章叙述自己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指周建人)放风筝,行为十分粗暴。待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后,鲁迅醒悟过来,当年自己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几十年后,讨“小兄弟”宽恕之举,足以显现同胞手足之情。隐藏在这之后的是作者的自省精神,作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作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的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健康成长。把两者结合起来看,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作者感慨尤深,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何全然不知?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这事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这正是几千年来封建教育留下的痼疾。这里作者含蓄地启发人们作更为深刻的思考,是文章精髓所在。

  2、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点拨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折断、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情深: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让小兄弟有出息,那种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明确】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两件事。①“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的风筝梦。②“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我”中年时读了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无限懊悔当年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我”原来“嫌恶”放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并以踏扁“小兄弟”苦心制作的风筝为“胜利”,且当年对此事毫不在意;时隔二十年后,这件事剧烈地啃噬着“我”的心,以至“我”渴望得到补救,却已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我”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这也使全文笼罩着沉重的悲剧色彩。

  产生这些变化,表面看来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中年时明白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不过,我们透过这点还可看到“我”与“小兄弟”间的手足亲情,“我”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自责反省、为人严肃及善于思考的精神,也是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走进语言

  1、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点拨明确】“瘦得不堪”指瘦得不能忍受,以白描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了多病的小兄弟的身材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词语传神地描绘出小兄弟聚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风筝的神态;或“惊呼”或“跳跃”的动作,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极点——即便自己不能放,只能远远地看也如痴如醉。本段文字综合运用肖像、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痴迷风筝的小兄弟形象。

  2、课文第五段里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点拨明确】示例:玩游戏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生活,又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可以说小游戏中藏有大天地。

  (三)走进主旨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四)走进写法

  1、意蕴深刻。

  本文作者以严冬比拟社会,以春日象征理想。通过批判现实,寄寓自己的理想,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社会,任何个人的“补过”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们是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的。既有对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揭露和抗议,又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解剖。

  2、语言精炼。

  例如“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惊呼”等词句,把小兄弟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当“我”彻底毁坏他将要完工的风筝、傲然走出时,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这里作者只是抓住小兄弟的神态,“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简约的几笔,就将他进行正当游戏的愿望遭到虐杀后那惊惧、绝望的心情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些描述完全符合儿童的特点。

  3、构思巧妙。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由眼前景物写到幼时旧事,写到后来的重新忆及,再回到眼前,表达了作者“无可把握的悲哀”。文章立足于对风筝的旧事新感,道眼前所见,述不尽往事。在冬日北京忽见“远客上有一二风筝浮动”,它荡漾着春意,但是,“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的是,故乡的春天似乎在这异地的冬天重现了。“悲哀”的是,“我”记忆里的幼时所见的放风筝景象和发生在风筝上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构成了悲剧,这个悲剧不仅保留在“我”记忆里,而且因为无法补过而成为“我”“无可把握的悲哀”。风筝所引起的是对故乡春天的回忆,但故乡“久经诀别”,儿时的春天“久经逝去”,不曾带来“春日的温和”,于是,作者提出“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连“躲”,“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样就把儿童游戏的严肃内蕴,借风筝一事物,寄意深远地显现了出来。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过被他人“精神虐杀”或“精神虐杀”过他人的经历?如果有,课后与家长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风筝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

  将识字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与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重视学生读的方法与过程,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课堂上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地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3、正确区分“飘”和“漂”。

  4、理解“漂哇漂”、“飘哇飘”在表达上的生动形象的特点,并模仿说话。

  5、学习默读,感受故事中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词,自主发现识字规律。初步感知默读的读书方法。

  课程资源

  PPT课件、简笔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读生词

  师:孩子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做些什么?

  生:和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游戏,看书,玩啊……

  师:是啊,有朋友真好!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幸福的。说到朋友啊,我们就不由地想起了小时候就会唱的歌谣“找啊找啊找朋友……”

  生: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纸”)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第23课,纸船与风筝(zhēng)

  师:是啊,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是一声,在词语“风筝”里就要读轻声。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呢?

  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下面一个“争”字,上面一个“竹字头”,合起来就是“筝”。

  师:“筝”是一个形声字,它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班就有好几个女生在学习这种乐器。

  “风筝”是古代的一种玩具,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师:看,这就是风筝,它有各种各样。看到风筝,我们就不由得想起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来。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孩子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纸船和风筝》,纸船在水里,风筝在天上,它们相隔那么远,是怎样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出示学习要求。

  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课文。

  3、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4、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出示图片,分关卡挑战。

  ☆重点指导“飘”和“漂”的区分。

  师:有什么好方法区分它们?

  生:一个是“三点水”,一个“风”。说明一个在水上漂,一个在空中飘。

  师:没错,它们都是形声字,一个是表示借助水在漂,一个是借助风在空中摆动。

  5、还记得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它们都住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一小节。

  6、出示默读要求,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理解“山顶”“山脚”,并把“松鼠”“小熊”的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三、学习第2-6自然段

  1、师:同学们,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小熊住在山脚,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成了最好的朋友!读一读第2~6自然段,看看他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

  2、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生)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②指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老师范读这一句。

  ③师:谁读得好?(老师)老师之所以读得好,那是有秘诀的,想知道吗?

  老师在读“漂哇漂”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画,猜一猜,老师在读的时候可能看到了什么?

  ④生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凸显重点:随着溪流,纸船慢悠悠地漂着。

  学生试着想象画面朗读句子,读出纸船慢悠悠漂流的样子。

  ⑤总结方法:想想画面读课文,会让我们读得更加有味道。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师:(孩子们,爱是相互的。)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个句子好?(过程变长,更有画面感)

  ③出示填空,拓展练习。

  5、学习第3、5自然段。

  ①收到纸船的小熊,收到风筝的松鼠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指读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

  生汇报:“乐坏了”。

  想象小熊和小松鼠乐坏了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乐坏了就是?特别生气就是气坏了,特别着急就是急坏了,特别渴就是渴坏了……你们看,中国的语言就是这么奇妙,这么丰富多彩)

  6、它们就这样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松鼠送给小熊松果,并写上“祝你快乐”,小熊送给松鼠草莓,并写上“祝你幸福”。这是他们第一次和别人分享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在不断地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7、总结:

  同学们,后来他们的友谊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呢?咱们下节课接着读。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祝“字写法,利用方框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3、出示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请同学说一说写左右结构的字需要注意什么。

  屏幕出示:一看左右有穿插,二看上下讲错落。

  4、重点指导易错字“抓”,师板书。

  5、生做写字操,练习写字。

  6、投影反馈,学生自查自改。

  板书设计

  23纸船和风筝

  扎风筝(贴小熊图)

  (大山图)

  折纸船(贴松鼠图)

风筝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上,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出示纸船)瞧,这是什么?(纸船)

  2、师:另一件礼物藏在这里!(课件出示风筝)“风筝”的“筝”读轻声多好听呀!请小朋友们自己练习把这个词语多读几遍。

  3、师:关于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并大声地读几遍。

  3.同桌进行“识字魔方”的游戏,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接龙读,齐读。)

  5、让学生自由举手分段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吵架之后,各自的心情怎样?他们又是怎么和好的?谁能来说一说?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理解课文

  1、师: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吗?(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

  2、师: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通过纸船和风筝,他们互相致意,互相祝福,成为了好朋友。)

  3.师: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4.师: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后有什么反应?(乐坏了)如果你就是小熊或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或风筝时,你会怎么想?

  5.师: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6.师: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然后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2)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惋惜、难过)

  7.师:你们难过,那小熊和松鼠怎样呢?(很难过)

  你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很难过?和同桌交流交流,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8.师:后来松鼠和小熊怎么样了呢?他们和好了吗?(和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佩服松鼠,他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主动与朋友和解。)

  (2)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说一说

  9.师:请你猜猜,小熊放风筝了吗?你从哪儿猜出来的?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

  (1)松鼠看到风筝心情怎样?(高兴得哭了)

  (2)高兴应该笑,怎么会哭呢?(松鼠被小熊的行为感动了,喜极而泣。)

  (3)于是松鼠做了什么?(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4)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看看这幅图,松鼠多高兴啊!

  10.师:同学们,虽然这只是一只只普通的纸船和风筝,但它们维系着小熊与松鼠之间的友情。

  你们喜欢小熊和松鼠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象一下:小熊与松鼠和好之后会怎样?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和朋友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3、教师: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学们,小熊和松鼠给你们带来了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经过这件事,我们更加懂得友谊的珍贵,也懂得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难受。你们一定要学会容忍和谅解(板书:容忍、谅解),可千万别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啊!

风筝教学设计13

  教学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①亲情。②自我解剖。③封建教育。④科学思想。⑤宽恕别人。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

  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

  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业

  “探讨与练习”之三。

风筝教学设计14

  一、总体构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与学法指导:质疑法与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教育。

  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感悟、体验、讨论、交流。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二)教学思路: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利用已学知识,理清线索,了解记叙文六要素。这篇散文思想深刻,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在情境剧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二、过程设计

  (一)教法: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再现情境。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表达。

  (二)教学流程及学法

  <一>导入:

  听歌激情:播放歌曲《三月三》。

  作者简介。

  <二>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学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字词的注解,然后抢答竞赛。

  <三>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件事?

  学法:合作讨论,交流。

  <四>播放情境剧一:

  思考:(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的态度?

  (2)从哪些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小兄弟对待放风筝的态度?

  学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播放情境剧二:

  思考:(1)本文的记叙要素(出示课后第二大题表格),

  (2)“我”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在“我”的眼里弟弟应怎样做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学法:对于思考(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然后进行抢答。

  对于思考(2),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六>情感体验: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边听边思考:

  (1)“我”是怎样认识到错误的呢?

  “我”错在哪里?

  (2)文中讲“我”受到了惩罚,“我”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

  (3)读了这篇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

  学法:对于思考(1)、(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各抒已见。

  对于思考(3),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

  (三)板书设计构思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在教学中,小结时展示展翅飞翔状的蝴蝶风筝,风筝上压着“封建思想”这一沉重的枷锁,鲜红的“精神虐杀”,色彩眩目,这承载着童年梦幻的风筝怎堪重负,怎能自由地展翅飞翔?然后教师引入小结语:“这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这是一个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虐杀,这只蝴蝶风筝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是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由于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孩子童年的梦想和追求被无情地扼杀了。”

  (四)教学探讨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深刻的社会背景,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两件事:“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宜讲得过深,而且文章底蕴丰富,语言含义深刻,理解本文主题是难点,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可引导学生多角度挖掘,允许学生有独特感受。

  三、设计亮点

  本篇文章是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鲁迅的文学作品,因此对于鲁迅应有个简略的了解。本文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应是多向的,但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与课文情节相似的充满童趣的情境剧,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感情。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充分解读,归纳主旨。

  本课的重点在内容理解。情感的体验上,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一点。但本设计提出的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连贯的、紧扣文章内容的`,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与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才会与教师一道,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表达。

  四、专家点评

  本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标准,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读课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文意蕴丰富,在“情感体验”的教学环节中,重点让学生多角度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风筝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与实践,使学生学会扎制简单的风筝。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扎制简单的平板式风筝的方法,学会扎简单的风筝。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创作出造型各异的风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风筝骨架、成品风筝。

  四、教学过程

  程序

  内容

  师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

  运用古诗《村居》导出“风筝”,播放视频,激趣导出“扎”。

  让学生背诵《村居》,说出“纸鸢”的意思,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板题:扎风筝。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实物展示

  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两个风筝(蝌蚪式风筝、六边形风筝)及风筝骨架。

  教师展示风筝的同时,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扎风筝的特点:左右对称。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利用投影演示。(提线拴制方法。①找到中轴(竖竹条)与上横条的交点;②以交点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各量一段相等的距离,穿线。

  ③在中轴与下横条的交点再穿一线。④将风筝平放桌面,提起提线,当上提线所处的平面与风筝面垂直时,下线的长度就定下来了,将三线拴合,打结,风筝制作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动手制作、讨论、研究骨架的绑扎方式、拴提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称,明确制作过程。

  通过尝试,知道蝌蚪式风筝扎制的'步骤及如何保证左右对称,感悟制作技巧。

  迁移创新

  学生基本掌握了扎蝌蚪式风筝的方法后,迁移发散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别的式样的风筝。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制作技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扎、糊、拴提线、绘。

  增强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合作的风筝。

  学生谈创作意图,最后评出扎的优秀的风筝。师生共同总结。

  培养学生审美、评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拓展

  播放视频。传承风筝的文化,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下课后,周末里,我们再看谁的风筝飞得最高?试着发现问题,完善制作的风筝,总结放风筝的技巧。

  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调动了实践的积极性。

【风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01-20

风筝教学设计01-06

风筝教学设计模板08-05

人教版《风筝》教学设计04-24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05-10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3-27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3-25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3-23

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18

《放风筝》教学设计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