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25 09:19:4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雷雨》教学设计(合集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雷雨》教学设计(合集14篇)

  《雷雨》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说】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⑴ 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⑵ 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⑴ 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⑵ 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⑶ “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⑷ “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⑴ “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⑵ “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⑶ “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⑷ “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⑴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⑵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⑶ ( )了,( )也( )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以“我为你广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雷雨前:压 乱摆

  雷雨中:看不清

  雷雨后:挂 坐 叫

  《雷雨》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注意听,认真书写。

  ① 垂下 ②逃跑 ③蝉鸣 ④彩虹 ⑤蜘蛛 ⑥黑沉沉

  2. 师出示小黑板,同桌互改,师及时评议。

  3.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景象。

  二、研读文本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2.全班交流汇报。

  (一)研读“雷雨前”

  师:我们一起先来学习“雷雨前”这一部分,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这句话写的是雷雨前的乌云,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云很厚、很多而且很低。

  师:连续用了三个“很”字,老师看得出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句话,你是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语感受到乌云的多、厚而且低呢?

  生:这里用了“满天”、“黑沉沉”和“压”字。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阅读小能手呀!还有谁也是找到了这一句话?(指名)“压”字用在这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很可怕,好像整个天空都要塌下来似的。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生读)让你们感到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谁愿意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生:丹丹也没有读出让人害怕的感觉。

  师:那你认为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注意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低沉、应读得慢一些。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同学们也想读吗?(全班齐读)

  生:我找到了这一句“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写的是雷雨前的大风。

  师:这里用了“乱摆”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生:风很大,连树枝也忍不住跟着疯狂起来。

  师:说得真形象!树枝也开始不顾形象地开始乱摆了起来。

  生:课文里还写了雷雨前的蜘蛛,“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生:“逃”字用得好,可以看得出蜘蛛也很害怕这样的天气,所以逃走了。

  师:你的理解很有个性,还有其它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垂”字用得很好,可是我想向老师请教的正是这个问题,它好在哪?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垂”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得四处逃窜。那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话?(生读)

  生:雷雨前还写到了闪电和雷声。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从闷热到雷电交加,天气的变化之快让蜘蛛也吓得逃走了,请全班同学齐读这一部分,让我们再次感受雷雨来临之前那可怕的气氛。

  (二)研读“雷雨中”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挂图,哪一幅画的是雷雨中的景象。

  生:是第一幅图。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图中雷电交加,雨下得很大,小朋友都把窗户关得紧紧的。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不懂的地方,等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3个“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

  生:“哗”是表示雨的声音,用3个“哗”字让我体会到雨下得又急又大。

  师:说得真好!这里的3个“哗”字应由轻到重地读,读出当时雨下得大而且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为什么说“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生:因为雨下得又大又猛,所以外面的风景都很难看清楚了。

  生:我也有个不懂的问题,谁能帮我解答?“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能不能去掉一个?

  生:不能删去,因为写出了雨是慢慢慢慢变小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就停下来的。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善于提出问题,也能很巧妙地替他人解决疑难,真是难能可贵。希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也能形成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局面。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师: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想一想这雷雨后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师板书)

  三、积累运用

  师:相信同学们这节课一定收获不少,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套餐?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⑴雷声小了,( )了。

  ⑵池塘里的水满了,( )了。

  ⑶( )了,()也()了。

  ⑷( )了,()也()了。

  四、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1)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2)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

  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

  (板书:前、中、后)

  (二)学习课文

  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交流

  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

  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

  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大风(“乱摆”,“忽然”)

  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

  “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

  c、闪电、雷声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

  (不能。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

  (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

  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

  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

  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

  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

  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

  3、雷雨后

  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

  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

  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

  4)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a、太阳

  b、蝉

  c、彩虹(你能读读描写彩虹的句子吗?通过这个“挂”字,你眼前出现的彩虹是怎么样的?) d、蜘蛛(找一找,哪个字用的特别好?为什么?“坐”字,可以看出蜘蛛的悠闲、愉悦、可爱) e、青蛙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快)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吧!

  (板书:太阳 彩虹蝉蜘蛛 青蛙)

  (三)总结

  1、作者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这场雷雨的全过程,在作者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你可以读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你们可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分大组一起合作读好这篇课文吧!第一大组读雷雨前的景象,第二大组读雷雨中的景象,第三大组读雷雨后的景象。

  (四)课外拓展

  1、小朋友们,天气是变化多端的,就是下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者用细致的观察让我们看到了一场雷雨全过程。只要你留心观察,也可以带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景象。

  2、这里是老师收集到的有关描写雨的句子,请小朋友读一读,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关于描写雨的句子: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3、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小朋友课外留心观察天气变化,把你观察到的景象写一写。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播放雷雨时的多媒体课件)

  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三、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内容

  小组内汇报

  2.学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起立单独读。

  b.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1人)谁还能像他这样当小老师?(1人)

  c.读得可真不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d.下面让我们进入“回声谷”。

  e.再让我们一字开花读。第一个词谁来???

  f.去掉拼音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全班一起读。(全班齐读)

  3.读课文

  逐段读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学生默读,思考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 )的景象。

  3、汇报。

  4、写作顺序:

  这篇课文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部分来写的。

  5、读文,思考。

  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分别哪几自然段?

  6、汇报,相机板书。

  五、 读中感悟,理解想象:

  (一)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1、自读自悟。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的?

  (1)理解第1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汇报。

  ②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师:是啊,你看!(出示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

  师:这时,你有什么感觉?(指名汇报)

  ③指导朗读。

  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我没有感觉到这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师引读:满天的乌云??)

  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45块乌云一起压下来了!

  (2)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

  ①过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学生读,师动作演示)就在这时,你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②创设情境,理解“垂”。

  师:哎,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③演示点拨: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害怕了,直直地滑下来逃走了。(出示闪电、雷声)

  《雷雨》教学设计 篇3

  课文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段每句的意思,弄清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发展性目标:

  1、培养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 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 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雷雨》的语言短小精悍,将雷雨前后繁多的景物勾勒得惟妙惟肖:雷雨前压抑的`让人不敢喘息的宁静;雷雨中风的急速,电的闪亮,雷的咆哮,雨的骤降,让人心潮起伏;雷雨后的五彩缤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较好:

  1、让学生听雷雨录音,看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这样创设雷雨交及的情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2、尊重学生主体,读中整体感悟。引导学生自读感知课文,练读深化感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深刻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3、雷雨前“交流自读自悟情况”,雷雨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想象说话”,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雷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哪些食物或物品容易发生霉变,并做好食物变质过程的记录,从中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食堂、饭店、小摊等处的食品卫生状况。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的烦恼。

  1、夏天,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病,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

  2、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

  二、牵出问号串串。

  俗话说:“病从口入”。而在夏天,又这么容易得病,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为什么蛋糕上会有小黑点?

  (2)蛋糕上的小黑点是什么东西?

  (3)为什么时间长了,剩的菜有一股酸味?

  (4)桃子为什么容易腐烂?

  (5)为什么牛奶上会长出一层“绿毛”?

  (6)馒头上的“毛”是什么东西?

  (7)隔夜的饭为什么会变味?

  (8)变质的东西还能吃吗?

  (9)为什么发霉的东西不能再吃?

  (10)变质的.东西丢掉是浪费吗?

  三、揭开“食物变质”之谜。

  1、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1)容易发生霉变的食物有:

  (2)食物霉变过程的记录:

  2、展示我们的观察结果。

  四、谈谈我们的饮食习惯。

  1、过渡:我们应该怎样注意饮食的安全和卫生年?

  2、了解家庭、学校食堂、饭店、街头小摊等处的食品卫生状况。

  3、学生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有重点地讨论怎样注意饮食的安全和卫生。

  五、完成练习册。

  附:《避雨歌》

  雷公公,轰隆隆,家里电器暂不用,

  避雨不去大树下,安全知识记心中。

  雷雨来了不慌张,人人夸我好儿童。

  《雷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理念】:

  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展教学;本单元围绕着导语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句话来体会感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价值观的引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随文认识巩固需要认识的四个生字:压、乱、垂、虹

  3、给课文分自然段,明确1-3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景象;4-6自然段是描写雨中景象;7-8是自然段描写雨后景象。

  4、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雨,问:“你们知道多少种雨?”(微雨、烟雨、细雨、阵雨、春雨、雷雨、秋雨……)

  2、对,有一种雨,是大自然中的杀菌清新剂,也就是刚才小朋友们提到的——板书“雷”。

  3、齐读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一些引起人家思考兴趣的问题吗?

  2、很好,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一种懂得学习的表现。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帮助我们回答刚才的问题。打开课本80页。

  3、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检查生字读音,先同桌互相检查再全班交流。

  三、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中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后的现象的?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3、指名分段读。

  四、学习生字。

  1、生字卡片:压、乱、垂、虹

  2、你知道这个字藏在课文哪个词语里?哪里句子里?

  3、进行认读: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第二课时(推荐课)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巩固会写的字:彩虹、蜘蛛、垂

  2、默读课文,读懂“雷雨”这本“书”,并能通过朗读,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感受。

  3、体会动词“压、垂、挂、坐”的用法,学习用“渐渐地,渐渐地,……了,……也……了”来描述雷雨后其他的景象。

  4、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课后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1、学完第一课时后,布置一项作业:读填“雷雨书”。

  2、“雷雨书”道具,词语条和写字卡片。

  3、雷雨的声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从早上到现在,窗外一直下着一场?(学生畅所欲言)是呀,那是雨家族里温柔的一员,今天我们来学习雨家族最威猛的——齐读课题。

  二、围绕学生自学自填“雷雨书”的情况进行初步学习。

  1、检查读书:请三个小朋友分别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片断。

  2、学生点评。

  3、他们读得不错,但是要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还需要努力。你们想不想达到最高的境界?那老师送给你们四个字,你们按照这四个字去做就行了,板书:读懂+想像

  4、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雷雨书”,看看我们班小朋友是否读懂了这本“书”?进行评点。

  三、全班汇报,感受想像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一)感受想像雷雨前的景象。

  1、展现学生的填写的第一页“书”——雷雨前,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你们组是根据课文哪句话概括这个词的呢?你能读读这句话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一只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故意写成“掉”字,引导学生发现,进行品词,体会动词“垂”的妙处)

  3、叫两个学生比赛读雷雨前的片断,看看谁更能读出雨来临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4、全班齐读雷雨前的片断。

  (二)感受想像雷雨中的景象。

  1、大家的朗读把雷雨引来了,雷雨来到我们面前了,请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播放雷雨声。

  2、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展示学生的雷雨书第二页——雷雨中,大家都概括得很好,我们来看看课文具体怎么样写的,你能用你刚才的感受来读读这一个片断吗?

  4、女同学男同学连接读,展示雷雨从大到小的声音层次。

  5、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呢?

  6、全班齐读雷雨中的片断。

  (三)感受想像雷雨后的.景象。

  1、展示学生“雷雨书”最后一页——雨后。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样写的?指名读,点评,引导学生读出轻快愉悦的心情。

  3、品句品词:

  (蜘蛛)又坐在网上。——A、空出“蜘蛛”这个词,让学生写,指导写。B、我们回到雷雨前看看蜘蛛是怎么样的?你从这个“坐”字感受到什么?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A、读完这个句子,你想到课文中哪个句子?

  3、你能用“渐渐地,渐渐地,……了,……也……了。”来说说雨后的其他景象吗?

  4、全班齐读雷雨后的景象。

  四、总结。

  1、雷雨像个严厉的家长,脾气很大,但是它对大自然的帮助还是挺大的,雷雨把所有的细菌和污染都杀掉了,这段时间广州的空气真糟糕,很多小朋友都生病了。真想雷雨再来一遍,让我们再来呼唤一下雷雨好吗?——全班齐读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让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也来写写天气日记。

  【作业超市】:(除必做题外,可自选其他一项)

  1、回家有感情朗读课文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必做)

  2、积累课外有关天气的好词好句,写“雨后”的美丽画卷。

  3、观察天气,写天气日记。

  【课堂上的生成】:

  一、导语的改变

  因为上课的那天早上,一直下着微雨,所以,我就抛弃了原来的设计,从身边的雨引入课文,设计了一个句子:从一早到现在,窗外下着一场(怎么样)的雨?给学生展示说话和运用积累好词的机会。跟着我说:“在雨的家族里,既有像外面那么斯文的牛毛细雨,又有威猛的雨,就是我们今天课堂上要学的——”全班齐读”板书封面。”

  《雷雨》教学设计 篇6

  课题:

  18、雷雨

  授课时间:

  20xx.3.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雷雨》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新教材的使用,职高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智力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摒弃原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由原先的以教师分析为主转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职高语文老师一般都喜欢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一节课下来,自己讲得唾沫乱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试问:这样一来,有什么效果呢?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语文又是我们国家的母语,语文要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往的语文课大多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可能大多数老师认为反正学生底子薄弱,还不如自己一讲到底。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在课堂中展开思考了。所以,语文课要从原先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大胆地进行教学尝试,并且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辨的习惯。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会辩证地评价人物。

  (3)通过QQ聊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剧本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以下特点:

  (1)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各具特征的人物形象

  (4)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基于以上几点,剧本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的读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

  (共用基础平台)第二册第五单元安排了“小说与戏剧文学”,《雷雨》是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四幕剧《雷雨》的第二幕,讲述的是从济南来看望女儿的鲁侍萍与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不期而遇。这一情节正是全剧所有人物命运发生巨大变化的转折点,因此,它对于理解《雷雨》这个剧本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

  (1)开展辩论会

  (2)QQ聊天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由于课文是从剧本中节选的内容,学生对其他情节不甚了解,有可能会影响对人物形象的总体把握。所以教师提前一天让学生上网查找《雷雨》剧本,了解故事梗概。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约五六个学生,推选一位组长,以便在辩论时作中心发言。教学地点安排在机房。

  (二)分析周朴园的形象

  教师提问:你认为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具体分几个步骤:

  (1)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白纸,几个小组成员在课文中查找相关内容,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把要点摘录在纸上,以备发言时用。

  (2)展开辩论,先由每组的成员个别发言,再由组长作中心发言。

  (3)教师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各组意见,最后总结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三)分析鲁侍萍的形象

  在对周朴园的形象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后,教师布置任务:通过QQ聊天的方式,谈谈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各小组成员选择聊天对象,通过QQ聊天的方式,对鲁侍萍的形象加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聊天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既看到他们的优点,又看到他们的缺点,这样才能比较公正地评价人物。这个环节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教给学生辨析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布置作业

  作业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再加上现在的职高学生兴趣广泛,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尽量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需要。因此,我打破了以往作业的单一性。本次作业也是开放性的,具体如下:

  (1)喜欢绘画的你,可以画一画两个人物形象。

  (2)喜欢唱歌的你,可以学唱一首爱情歌曲。

  (3)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文中含蓄的词句。(4)喜欢朗诵的你,朗诵自己喜欢的语段。(5)喜欢看电影的你,上网下载《雷雨》电影。(6)喜欢旅游的你,为无锡写一段广告词,介绍这个美丽的城市。这些作业的设计摒弃了以往全班一种作业的做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也更合乎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

  矛盾冲突是构成剧本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上。因为人物形象是剧本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这两个人物的评价一直以来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更何况,随着时代的不同,价值观的变化,对人物的看法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用现代人的眼光评价这两个人物,需要考虑得更全面些。为了避免教学方式的呆板,在分析周朴园的形象时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分析鲁侍萍的形象时采用QQ聊天的方式,这样一来,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兴趣。

  以上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施展能力的空间,同时抓住了他们的兴趣,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雷雨》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着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

  2、点击课文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三、提示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我们刚刚学过小说,都知道鉴赏小说中人物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经历际遇以及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中去分析,去品评。而受时空限制的戏剧,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板书)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现在,我们就拿着这些戏剧人物鉴赏的钥匙,去开启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心灵之门吧!在此,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有关文学鉴赏的一句话“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或许只有这样大处着眼,才能少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么,我们看,该先动用这些钥匙中的哪把呢?(明确:把握戏剧冲突)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道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呢?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和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五、从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入手,评析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其实,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一)着重品一词,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了的鲁侍萍的。这部分对白中,周朴园在探询往事,语言较多,但我想独辟蹊径带领大家避繁就简,去着重品味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1、请同学们马上从开头跳读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找一找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2、我们知道,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呢?何况这一小部分,仅仅周朴园一人就“哦”了六次!它们都相同吗?大家再仔细读读,分别说说你对这六个“哦”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语言中去探讨)

  (投影)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哦。

  ④哦?你说说看。

  ⑤(苦痛)哦!

  ⑥(汗涔涔地)哦。

  (明确:①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②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③一般应答词,停顿短;④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⑤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己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⑥受人指控般、作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3、想不到,“哦”这个潜台词竟有如此丰富的意蕴。显然,刚才我们对“哦”这个词的感觉主要得力于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舞台说明的解读。所以,我们已学会了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不过,我觉得这个“哦”还有研究的价值。你们说,有吗?你有什么新发现?

  4、噢,“哦”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我们都知道,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多是为了语法的需要,都仅仅如此吗?我们一齐来看看。显然,第①、②句“哦”后用逗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那么③—⑥句“哦”都单独成句了,为什么标点符号不同呢?(略)特别是第⑥句“哦”为什么不用“!”呢?(明确:⑥窘态需要掩饰,不想让人发现,句号有此情韵。朗读可以轻短得让人难以听清。)

  5、好,我们再来跳读这部分,看看周朴园的这六个“哦”字分别在哪些地方出现,从它的文字安排疏密度中,你又能发现什么?(明确:先疏后密),这个发现对你理解周朴园的精神状态又有何帮助呢?(明确:心情由平静到紧张的过程。)

  6、小结:刚才在品读“哦”字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二)抓住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感知一下周朴园是怎样对待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

  1、课文中能集中体现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态度的部分,就是课文中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推荐出能够代表本班朗读水平的男女生各一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语言,要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读后点评)

  2、不知同学们在听他们朗读过程中注意了没有,这部分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看谁最先发现——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哪一类?(明确:疑问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句的语言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个字间)那我现在把开头两个简短问句改长一点,大家再来读读,改了以后,你的感觉又怎么样呢?

  (投影)周朴园问话比较鉴赏: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怎么?(怎么就用不着呢?)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3、看来,周朴园简短问句的自有他的内蕴,不过,我觉得课文121页中间“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三个疑问句连用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就用一个“什么?”不是更简洁吗?(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4、话剧在表演过程中,往往由于口语化和加快节奏等方面的需要,会对剧本作些适当的修改。我现在给大家播映的这部分话剧,就对课文对白的某些语句作了删改,请大家注意看,仔细听,思考两个问题;编剧对课文删改了哪些文字?改了以后效果怎么样?

  (投影)话剧表演对课文部分对白文字的删改说明:

  1、增添了一个字“就”:那(就)用不着了。

  2、删去了“她没有死。”“哦,救活啦?”“(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不用。”“自己”等文字。

  (明确:“就”是副词,可以起加强语气作用,能突出鲁侍萍对周朴园惺惺作态的反感;删掉“她没有死。”周朴园的语言就三个疑问短句连用了,表达效果与“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异曲同工;删掉“哦,救活了?”不能突出周朴园因惊奇,而痴呆地重复鲁侍萍语言的神情;删掉“(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能很好地表现周朴园从极度恐慌到冷静的心理变化过程;删掉“不,不用。”不能淋漓尽致地揭露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躲之唯恐不及的真面目;“自己”或许包含着鲁侍萍对遭到抛弃的怨恨。)

  (品读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腾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再创造空间)

  5、小结:这部分我们又以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散发出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三)挑选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

  那么,当他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三十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可是你——”,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我们刚才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我再想听听大家的声音。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并注意在解读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在总体把握课文主要矛盾冲突的前提下,选取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矛盾冲突这个点,从戏剧人物语言这个鉴赏视角出发,探究出了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从而揭开了周朴园虚伪、冷酷、自私的真面目。我相信,大家应该收获了许多借揣摩人物语言来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我觉得,揣摩人物语言最好从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入手,联系上下文语境,再反复体会其语言的表现方式,挖掘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如果你这样做了,我相信,剧中人物一定会动感地活跃于纸上,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板书)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余你可以利用今天学会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你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像《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之类的评论文章。我也相信,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你的所有看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雷雨》教学设计 篇9

  教材解读: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

  根据课标要求和研究的主题,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与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朗读感悟为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 “读、想、悟、说”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观察事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小学生掌握字词、提高读书的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所以在课一开始我通过抽查、齐读和学生喜欢的方式“开火车”认读,对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了巩固。

  二、创设情景,读中感悟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雨前部分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雷雨前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是怎样的?有机结合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体会这些词语句的精妙唤起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直观理解,。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理解“压”和“垂”字的具体含义,感受雷雨前天气的闷热,以及变化之快。结合自身的`感受,读出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响的气势。体会“越…越…”在课文中用得极为准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越…越…”说出了很多的句子,学生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学生们曾经历过夏季的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雷雨中的画面和意境,都沉睡在他们心中。只要我们去激活,它就能成为解化和接纳课文语言的精神同化点。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时的情境,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哗的雨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醒学生感知的回忆,从而进入雷雨中的特定情境,在体会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时体会得相当好,读出了雨下得大,下得急的的语气。也读出了雨由急到缓,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使丰富的感知成为学生体会课文的基础。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聆听教师的范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雷雨后的美景,再通过小组合作将文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借用多媒体展示了雨过天晴的美景。孩子们被雨后的美景吸引住了,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展开了丰富的联象,不仅把雨后的景色描述得美,读得也很美。

  这三个情景的创设,串联起了整个课堂,既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课文的各个部份非常明晰地展现出来。

  三、紧扣文本,发展思维

  这篇课文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色。我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 读的能力。

  对雨前的设计,我主要注重于对文本的理解,挖掘文本的内在资源,将雷雨前天气变化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份理解,体会到雷雨前天气的闷热,以及变化之快,先是闷,再是风,接着是闪电和雷声。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雨中这一部分比较简单,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学生在质疑、解疑、互相争论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雨,体会雨,喜欢雨。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象:雨越下越大,还有哪些事物也看不清了?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雨后的设计,我更注重于对学生想象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会雨过天晴的美。并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假如你就是图中的一位小朋友,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想做些什么?。”不仅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雨后的美景,还把自己融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小动物和植物的感受……使丰富的想象和语言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到整体,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学着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这一拓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记住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雷雨景色。

  4、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中想象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如电影。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播放雷雨的影片,感受雷雨的'景象

  如果要你来描写,你能写得出来吗?

  初读感知:

  1、读文:自由读,通顺,流利,质疑。

  2、再读:同桌读边读边想象

  3、再读:圈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最为形象的语句。

  4、交流,解疑。

  精读理解:

  一)大雨到来前的景象

  想象大雨到来前是什么样的,跟作者笔下的是否相同,作者为什么能描写的这么传神,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说说大雨到来前作者抓住了几方面来描写,读出这种情景

  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到如临其境

  二)风来的景象

  读风来的感觉

  作者分几个层次写的风。都借什么景物来写风。

  这种借物写的物的写作方法你有什么体会?

  三)暴风雨来了

  作者用了哪个修辞方法来写风,画出你找到的语句。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雷雨》教学设计 篇11

  一、课件引入,初步感知

  1、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识记。

  2、同桌互助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玩游戏“采蘑菇”,全班交流识字:你认识了什么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引导学习独立识记有困难的字,共同来采摘“蘑菇”。

  4、读读、想想、画画。全班交流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5、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句的现象。

  三、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读、指名读、仿读、小组读),让学生感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乌云很厚很低,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刮起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接着又电闪雷鸣。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2、再次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或课件,引导观察,细读感悟雷雨中的天气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先按自然段读,体会句中的意思,再连起来读出雨中的变化。说说雷雨中的景象。

  3、展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或课件,引导想象:这时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有怎样的.感觉?练习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四、趣味练习,引导积累运用

  1、“小猴学样”。黑沉沉绿油油红艳艳

  2、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越……越……

  五、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雷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构想】

  戏剧,高考一般不设题考查。因为高考不考,所以戏剧教习就可以“玩一玩”。过去,比如《雷雨》教学,讲讲剧情,分角色读读课文,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处理处理课后习题,有条件放一放《雷雨》电影,如此而已!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戏剧,教师如何教的有“戏味”,教了十几年,似乎未深究。其实,学生乐于表演,尤其时下演艺追风的热潮。有的学校也热衷排演课本剧。人物的台词与小说的语言有何区别,戏剧的台词有自己什么样的鲜明特色,学生有获知的热情!曹禺有幸就读于富有戏剧传统的南开中学,爱看戏,爱演戏,爱写戏,所以就有23岁时的处女作《雷雨》,并且震惊文坛。在教学中,尝试点燃阅读戏剧的热情,激发兴趣、促发潜力,也许今日的教学尝试就会促成另一个“曹禺”的诞生,于是就是抱着这样的奢望,我开始了戏剧知识及作品的研读。

  我的导师赵杰老师一直对我强调“文体意识”,我知道他一直在尝试,在践行。从《长亭送别》的古典戏曲的教学到《别了,不列颠尼亚》,他一直在关注“文体”教学。芜湖“名师大讲坛”倾听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如何扣住戏剧的特色,如何弯下身子倾听学生是我备课重点思考的问题。

  几番思量,我确定了“台词”这个教学的核心,通过精选语言片段,尝试从品味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内蕴性为教学重点,感受戏剧台词对营造戏剧冲突、塑造舞台形象、形成潜台词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通过品读精彩台词、分角色表演台词、尝试改编“宝玉摔玉”等活动努力体现戏剧教学的“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且各有所获。努力实现课堂解读由语言到形象、由情节到内蕴、由表层到深层的课堂解读框架,由《雷雨》小世界到戏剧大世界的拓展!

  【教学目的】

  1、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戏剧台词,体会戏剧语言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的作用;

  2、通过深入挖掘个性化和包蕴性的对话,感受人物复杂心理与人物的鲜明个性;

  3、通过对必修课文的指导研读,从欣赏戏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戏剧知识与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以及独立学习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立足文本,品析语言,了解戏剧台词对营造冲突、塑造人物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断欣赏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望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

  同学们,《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始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以日本作家拜访曹禺设疑激趣。)

  二、初步感知:

  话剧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只有戏曲。戏剧是舞台的艺术,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文学有四种样式:小说、戏剧、诗歌、散文。

  问:你觉得与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相比,剧本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明确:语言的构成,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戏剧是台词的艺术。剧本由人物对话和像“午饭后,天气更阴沉———”的舞台说明构成。

  简要介绍: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人物上下场等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台词走近《雷雨》世界,感受话剧给予我们的别样感受。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抓蛇握七寸,开门见山明确本课教学重点,以台词的解读切入文本与感受舞台人物形象)

  三、品味语言环节一:感受台词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作用。

  依据人物的变更与出场一幕戏可分为若干“场”,请同学概括第二幕的主要矛盾冲突: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认真预习的同学知道,其实第一场戏非常关键,它的出现预示着全剧的悲剧性不可避免了,就像天边飘来的一片乌云一样,它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请同学概述一下第二幕第一场的剧情。

  指导看课下注释1:周鲁二人的相遇带出了30年前不堪往事(戏剧的“前情”),透露了有关血缘的惊天秘密,但这一段紧张的情节在剧本中绝不能像注释1那样平静地叙述,因为剧本是排斥作者冷静叙述的。那么30年前的旧事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呢?戏剧的冲突又是如何展开并一步步激化的?让我们一起品读有关30年前旧事的语言片段。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对剧本内容进行有效取舍。因第二场戏人物众多,矛盾冲突更多呈现为外在的冲突即劳资冲突。而第一场更多深蕴于人物内心,耐品耐读,心理变化丰富,人物性格呈现立体化)

  品读语言片段一:1、先默读以下对话

  周朴园梅家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他生前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份。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的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2、请一位同学品读加粗线的部分。思考:你觉得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

  简析:比如“下等人”“不很守本分”“有点不清白“才”“突然”“年三十”等词语的品味,感受人物的心理与性格。注意与之前周朴园的台词形成比较。体会借助富有冲突性的台词使得情感的冲突戏剧的尖矛盾逐步走向深入与激烈。认真倾听并鼓励同学读出个人创见。

  小结过渡:《雷雨》中,曹禺总是能够根据行动中人物性格,针对冲突双方,表达出特定情境下人物必然要说的话。而这交锋的双方按自己鲜明意向的表达则更使戏剧具有了针对性、冲突性。这样就把一个贯穿了三十多年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在周公馆的一间客厅一个闷热的午后得以呈现,这既是舞台演出的需要,也同时使戏剧冲突更集中更尖锐。而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便在这不断冲突的戏剧情节中得以显现。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有目的地指导同学寻找富有冲突性的台词。人物语言的交流与交锋形成了台词的针对性,通过体会重点词语,从而明白暗含冲突的台词是怎样不断掀起情感的涡流,从而更为有力地推动剧情向纵深发展,增强了戏剧的冲突性)

  四、品味语言环节二:感受台词的个性化与包蕴性对外显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与塑造鲜明个性的作用

  高尔基曾说过:“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应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

  (一)品读语言片段二:

  结合上下文和舞台说明,读出下列四句话的意味语气,思考人物此时内心情感变化。

  1、P15:周朴园你——你贵姓?

  2、P17: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3、P17:周朴园(突然立起)你是谁?

  4、P18: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请同学认真体会语气语调,揣摩周朴园的瞬间心理变化,提倡合情合理又有个性的体会。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撷取人物最具个性化的语言是体现台词个性化的最佳途径,让人物自己表演,让同学细致体会,回归语境。同是询问身份却在不同情境下摇曳百般姿态,的确为曹老生花之笔)

  小结过渡:人们常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总要有激烈的冲突,大起大落的人物命运,否则不足以显示戏剧的魅力,也就没有了戏剧性(传统戏剧一贯特征)。而精心设置一个“突发事件”是取得良好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造成戏剧冲突。只有当事件能引爆人物的意志性格冲突时,事件才有戏剧性的意义。

  周鲁30年的意外相逢并相认这一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引爆人物性格意志的“炸弹”。

  (二)分角色朗读台词片段三:请男女两位同学朗读,从“(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结束。

  请同学听读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周鲁两个人的鲜明个性了吗?同学的读出你的“味”了吗?

  读后请两位同学解读个人所读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展开互评。再请其他同学补充。注意紧扣文本,抓住属于人物的个性语言,概括出周鲁二人的性格。其间,教师相机点拨。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戏剧教学“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方面教学效果显著。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台词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

  (三)欣赏电影片段《周朴园惊见鲁侍萍》,加深印象。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一为调整课堂节奏,通过音像再次调动学生欣赏戏剧的积极性;二为有志表演的同学提供优秀摹本,达到更高层次欣赏水平与阅读心理的满足)

  五、课堂练习读出“潜台词”

  对电影的小结:真是听其声知其人,其实在读戏剧或者在看戏剧时,不仅要听其音,悟其意,还要善听“言外之言”“意中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台词”。潜台词对于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更具个性的人物形象有更重要的作用。

  品读语言片段四:面对侍萍要见见儿子周萍的要求,周朴园的话可谓句句弦外之音,处处设尽机关:

  请同学细加品味重点词语,讲出你所听到的话外音。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的母亲早就死了。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读话外音,丰富对周朴园舞台形象的理解。也为课下自读体会第二场戏中部分重要的潜台词奠定基础)

  六、课后作业:

  将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摔玉”一节改写成一个戏剧场景,注意人物对话的针对性、个性化与包蕴性(潜台词)。

  (此教学环节设计目的:体会小说中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与戏剧中舞台说明、台词的不同,这既是戏剧教学“实演性”教法的体现,也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更是本课教学重点的实践检验阶段)

  七、总结

  1、走近文学大师,呼应开头的设疑。

  23岁的曹禺处女作《雷雨》的成功,以及《原野》《日出》等为他赢得了“中国话剧第一人”“二十世纪中国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曹禺是一个至今没有被人超越的中国现代戏剧的高峰”诸如此类的盛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说曹禺的`成功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而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炼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

  ———————钱谷融《令人憧憬和痴迷的艺术境界──关于<雷雨>欣赏答问录》

  2、走进无限的戏剧世界

  我希望这节课我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引路人,引领大家进入一个更大的令人憧憬与痴迷的艺术境界,那里有古希腊俄狄浦斯王反抗“杀父娶母”的命运而终被命运捉弄的悲剧;有罗密欧忘记生命危险跳进凯普莱特家族的花园里,同美丽的朱丽叶谱写的一曲“月夜幽会”爱情神曲;有“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人世至情。在那里,你会结识成为伪君子代名词的达尔杜弗,勇敢走出玩偶之家的娜拉,曹禺笔下心灵最美的女性愫方……有志于表演艺术有志于文学创作有志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同学不可不读!

  板书设计:戏剧冲突

  针对性

  台词

  包蕴性个性化

  潜台词舞台形象

  课后反思:

  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我教学目标明确,戏剧体裁特征凸显,尤其以“台词“作为切入口,可谓抓住剧本阅读的“要害”,巧设问题,细读文本,课堂的角色意识与舞台场景感营造较好,学生参与面广,读者动情,听者有味。有许多课堂的即兴生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间对话畅通、深入,获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有感于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主题的确定,通过这堂课的备课与课堂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一定要抓住“文体特征”。诗歌侧重于景与情、意与象、声与韵。小说重点落在人物、情节、环境上。散文自然为形与神、材料与主旨。戏剧要抓戏剧冲突、舞台形象与潜台词等。不同的文体有其独具的特质:序言、葬词、奏章等,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体现各自的“味”!

  2、文学教学内容确定下来以后,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口,一个抓手,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戏剧教学品读“台词”,读出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包蕴性,像一把钥匙打开魔盒,戏剧冲突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舞台形象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呈现出来。同样是“读”,诗歌则从读节奏到读形象到读情感到读人世,“意象”是翘起诗歌丰富世界的一个杠杆!

  3、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口容易,乐于教师的引领,有深入的好奇心,有个性解读的空间与视野,更要有进一步发展的心理需求。

  当然由于个人对戏剧认识尚很肤浅,尽管为了上好这节课,事先我把戏剧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以及《莎士比亚悲喜剧集》都虔诚拜读,但仍显底气不足,尤其在处理讲解课后作业《宝玉摔玉》时,更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也愈加佩服曹禺先生的天才创作!当然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心中还有一丝侥幸,假如,有幸,一位同学由此课的学习而燃起戏剧创作的渴望,挖掘潜力而出现另一个“曹禺”也未可知!仅以此为后记。

  《雷雨》教学设计 篇13

  学习要点:

  1.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剧本台词的基本技巧

  3.了解剧情,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

  4.能尝试评价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进入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照《雷雨》(选场)简析戏剧与小说两种文学样式的主要异同。例:

  1.相同点:

  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台词)

  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2.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二、进入本课,板书课题:雷雨(曹禺)。介绍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参考资料】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曹禺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起,均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三、分析剧中人物关系

  1.结合剧本选场,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矿主,资本家) 鲁侍萍(鲁贵之妻,曾经为周朴园生过两个儿子)

  周萍(鲁侍萍长子,周家大少爷) 鲁大海(周朴园、鲁侍萍之少子,工人代表)

  周冲(繁漪之子,周家二少爷) 鲁四凤(鲁贵、鲁侍萍之女,在周家作使女)

  繁漪(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续娶之妻) 鲁贵(鲁侍萍现任丈夫,在周公馆当男仆)

  2.教师结合全剧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及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一、对白。以周朴园、鲁侍萍台词为主要对白内容。

  1.抽男、女生五组,扮演角色对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舞台说明和语境理解角色的语气、语调,学会较为准确地把握情感。教师在朗读和理解上作必要的点拨。

  第一组:开头至“我姓鲁”。(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的正面接触)

  第二组:“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至“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回忆三十年前的事,艺术处理剧本中的时间跨度,并有力推动剧情发展。)

  第三组:“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至“我姓鲁,老爷”。(回忆中的生活,一明一暗的心理攻防,二人的关系愈来愈明显)

  第四组:“侍萍,侍萍,对了”至“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一个急于星火,一个镇定自若。)

  第五组:“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至“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关系明朗,从记忆走进现实。剧情中的高潮之一)

  2.男女生集中对白。男生读周朴园,女生读鲁侍萍。

  从“你来干什么”至“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二、作业。进一步熟悉本部分台词,理解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一:鲁侍萍被繁漪所召进入周公馆,感受到了这屋子里熟悉的环境氛围,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也明白了繁漪召她前来的`意图。她决定带着女儿四凤离开周公馆。

  思考以下几句台词的潜台词:

  1.可是我(低声)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鲁贵)

  2.我也是一直不愿意她出来服侍人。(鲁侍萍)

  3.以后不会再见周家的人了。(鲁侍萍)

  4.有你这样的母亲教育她,这一定比待在这儿好的。

  二、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二:课文选场部分。感受明星演员们对台词情感的把握。

  第四课时

  一、探究:

  1.鲁侍萍一开始是要带着四凤急于离开周家,并发誓再也不到周家来;可当与周朴园再见面时,她为什么又那么希望自己被周朴园认出来,甚至最后是自报身份?

  2.当周朴园知道面前所站的就是日思夜念的梅侍萍时,他却一反常态,忽然变得严厉起来,你认为这符合生活的真实吗?

  3.这部剧本在整体上是一段情缘、两个家庭、三大斗争,它是纯粹的爱情悲剧,还是表现了一定社会主题?

  答案:有较强的社会主题,反映历史变革时期极深层的阶段矛盾和新旧思想的冲突。

  三大斗争:

  夫妻之斗(等级、门第的封建思想观念)

  父子之斗(资本家和工人阶段之间的斗争)

  兄弟之斗(新旧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作者为什么要用“雷雨”作标题,这个标题有没有别的含义?

  从自然的雷雨到社会的斗争。

  5.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

  【参考资料】:

  资料一: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周蘩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阿,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周蘩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周蘩漪 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周蘩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蘩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周蘩漪 天哪!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鲁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周蘩漪 (笑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以上选自第四幕。

  资料二:《序幕》中的相关内容。(略)

  二、曹禺《雷雨》中的瑕疵

  1.关于周萍、鲁大海、鲁贵的年龄问题

  2.周朴园第一个太太的缺少必要的交代

  谅解的理由:本部剧作完成于曹禺学生时代,是处女作和成名作,时年仅23岁。

  《雷雨》教学设计 篇14

  妙析教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

  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

  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雨有很多种,你们知道有哪些雨吗?(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出示课后练习题的四种雨的名称及动图。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1)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这几种雨的区别。

  (2)哪种雨最大?

  3.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4.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4.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

  6.找出这5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7.认读词语卡片。(出示:雷雨 乌云 闪电 雷声 窗户 房子)

  五、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引读。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六、指导写字

  1.出示“雷、乌、黑、压”4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第1~3自然段)

  雷雨中(第4~6自然段)

  雷雨后(第7、8自然段)

  雷 乌 黑 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3.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难点

  背诵课文,感悟“压、垂、挂”等动词的巧妙运用。

  三、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师板书)

  3.齐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在夏天,你有没有注意过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呢?请你说一说。

  2.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请你仔细观察,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

  3.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生读)

  5.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说)哦,我发现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师板书:闷)

  (2)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一阵大风,哎,小朋友,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哦,小朋友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跟着老师的话,摆动你们自己。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②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齐读)

  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③比较句子: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小结: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的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齐读)

  (4)就在这时候,闪电和雷声这俩兄弟也匆匆赶来了。文中是怎样写闪电和雷声的?赶快读一读吧!(出示第3自然段)

  师: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他读得好吗?评一评。(学生评价)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马上就要下雨了。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地听: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发现不同后,说说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仿照“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说词语。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师:同学们,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其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吧!(齐读)

  (二)自学第4~6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

  4.汇报交流。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这场雨下得真大啊!

  我们一起来,老师说雨下起来了,同学们说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好大的雨呀!(一起读第4、5自然段)(师随机板书:大)

  (3)师:其实这倾盆大雨没持续多久就变小了。听:“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指名读这句话)

  5.雷雨下得这么急,这么猛,你们想看看雨中的景象吗?(播放课件)

  6.看完了雨中的景象,我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

  (三)对比学习第7、8自然段。

  1.看,雨停了,天亮起来了,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听老师读课文第7、8自然段,老师一边读一边出示雷雨后的画面,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1)你看到了什么?(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有彩虹、蝉、蜘蛛和青蛙)

  ①彩虹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彩虹图片)多美啊!

  ②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出示蝉和蜘蛛图片)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它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它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干什么呢?(指名说)

  (2)你听到了什么?(蝉叫声、青蛙的叫声)

  3.好美!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指名读第7、8自然段)(师随机板书:美)

  4.瞧,(出示课件)雨过天晴,蓝天上有白云,有彩虹,树上有蝉、蜘蛛,池塘里有青蛙。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雷雨后的美景!(齐读第7、8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1.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雷雨前、中、后景色的变化吧!(播放课件)

  2.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五、填词,比较词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下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下来,逃走了。

  3.一条彩虹________在天空。

  比较“压”“垂”“挂”3个字的用法,体会这3个字用得巧妙之处。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垂、户、迎、扑”4个生字,指名读,集体读,再口头组词。

  2.同桌交流写字方法,全班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临摹。

  4.展示交流。

  七、课堂小结,背诵课文

  1.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得这么细致?

  2.是呀,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3.想把这篇精彩的课文背下来吗?快试一试吧。

  八、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闷

  雷雨中:大

  雷雨后:美

  垂 户 迎 扑

  九、教学感悟

  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所带来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围绕“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对比的方法,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03-29

《雷雨》教学设计02-01

关于《雷雨》教学设计02-05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10

小语《雷雨》教学设计09-14

《雷雨》教学设计15篇03-29

《雷雨》教学设计14篇03-12

《雷雨》教学设计(14篇)03-13

雷雨教学设计15篇03-30

雷雨教学设计(15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