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十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谜活动,激发学生收集、自编谜语的兴趣。
2、同时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3、引导学生掌握猜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收集、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谜语21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猜谜激趣 板书课题
1、教师说谜语
人有它大,天没它大。打一字。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猜字谜的一课,板书课题。
2、学生空写课题
二、指导猜谜 自主识字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书上的谜语吧。
2、同学们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大家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如有解决不了的,我们再共同来研究。
3、各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吗?哪个组猜出了谜底?
4、根据两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做两种准备:
⑴ 请猜出谜底的学生说说是如何猜的,在师评、互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猜谜的方法,教师适度指导、辅助归纳。
⑵ 如果学生猜不出谜底教师以第一则谜语为例进行猜谜方法的指导。(最后用电脑课件把猜谜的方法展示在电视屏幕上)
5、大家自己再读读谜语,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能够揭示谜底的关键点:
⑴ 左边绿,右边红揭示了字是左右结构的`;左右相遇起凉风揭示了字意;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火来攻。进一步验证了谜底“秋”字。
⑵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言”、“心”、“日”、“水”揭示了 谜底与以上这四个部首能组成什么字,从而猜出谜底“青”字。
1、学生自读三则谜语,同时猜一猜谜语。
2、学生们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困难,教师巡视指导能力较弱的组。(尊、遇的字形较难;尊、重、纯的发音较难;及时雨的理解可能会出现问题。)
3、学生会有两种回答:一种没猜出来;另一种可能有的组有部分谜语猜出了谜底。
4、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猜谜的方法。(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5、学生在有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读再猜。
三、利用课件 巩固认字 教师准备三套题以创关的形式展示:
1、读词:团结、力量、相遇、及时雨、最怕、水来攻、互相、尊重、令人感动、纯净
2、读词:团队、量一量、相等、遇难、及时、攻打、互助、尊师、轻重、纯白色
3、猜字谜:
⑴ 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团)
⑵ 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量)
⑶ 千里相逢。(重)
⑷ 心悬起,脸发白。(怕)
学生们看电视屏幕一题一题闯关(同时表现突出或有进步的同学还可得到写有谜语的奖励卡)四、多种评价 总结效果 这节课你感觉学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学习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游戏形式 复习生字 同学们我们用“小快嘴”的游戏来读一读这课的生词好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二、多种形式 指导书写
1、这课有哪几个四会字,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2、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3、请同学们各写一个。
4、选取典型的书写在实物投影下展示。
5、再写一边。
1、学生自己观察四会字在格中的占格位置及关键笔画的压线情况。
2、学生反馈:
⑴ 谁、怕、跟、凉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应注意左窄右宽。
⑵ 量比最的横长。
⑶ “谁”的第四笔竖压在竖中线上、“跟”的第十一笔竖提的竖压在竖中线上。
3、书写四会字。
4、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5、学生书写。
三、猜谜竞赛 拓展活动
1、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好的谜语卡开一次猜谜竞赛好吗?
2、(反馈竞赛的情况)请同学说说自己猜对的谜语并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3、让同学们试着自编谜语。
(以鼓励为主)
1、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谜语卡贴在教室的墙上后,随意选取谜语来猜。猜对谜语的同学可从出谜同学那里得到同学自制的一张奖励卡,集齐三张的同学可从老师那里换取奖品。
2、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互相启发自编谜语。
四、多种评价 总结结果 谁来说说学习了猜字谜这课,对于今后你猜谜语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
把没猜出的谜语延伸到课下,学生可以继续搞猜谜的系列活动。
1、结合语文实践召开一次猜谜联欢会。
2、用收集的谜语布置“谜语天地”。
3、收集全班同学自编的谜语汇集成册。
(以上活动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有所选择,也可搞系列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猜几个。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它们有关的课文,第30课《我是什么》。
读课题(板书)。谁能用提问题的语气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识字,感知内容。
1.这神奇宝贝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快打开课本144页读一读吧。老师提出自读要求:
(1)把新词、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顺。
(2)圈出文中新词语,生字,不会的生字可以找书上的树叶来帮忙或者标记出来。
2、读词语。神奇宝贝给我们带来好多词语朋友,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请看大屏幕。(领读,指名读)
稼,读四声,但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相机指出)
3、带音节学生字:
师:现在我们把书上的树叶请出来,帮我们读准每个字。(领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字中,那几个字读平舌音?(躁,灾),那些字是前鼻音?(淹),那些字是后鼻音?(碰)
4、去音节读生字。这回你们还能读吗?(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趣味识字。(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师伺机引导)
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把他们都能记住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识字规律)
换偏旁:躁----操,澡(伸手能做操,有水能洗澡,着急暴躁就跺脚)
熟字加或换偏旁雪-----雹
三点水旁的字大多和水或液体有关如:浮、灌溉、淹(出示课件)
谜语:房中着了火(灾)四只小狗张口吃骨头(器)
6、巩固识字: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来玩走迷宫游戏,把它们记得更熟。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从总体了解课文,再合作探究用各种方法识字,记字,用适当的游戏增强识字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学习)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品读课文第1段。
1、同学们,你们刚读了课文,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呢?(生说:水)
2、老师出示水娃娃图:多么可爱的水娃娃呀!它还会变魔术呢?就让我们看看水娃娃都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自然段,用笔划出来。
学生回答,师板书:汽云
3、水娃娃能有这么多变化,真神奇!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A、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它要谁的帮忙,才能变呢?)
B、“汽”又是怎样变成“云”的呢?谁来读读汽变成云的句子?(指名读)
(师生问答,一个小水珠能变成云吗?它变成汽或云我们能看见吗?多么神奇呀,再读),引导学生用一什么就什么说话。
C、“云姑娘”又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你知道吗?
生: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
师:那它分别是什么时候用到这些衣服的呢?欣赏图片
(晴天时,她穿白衣,下雨的时候,她穿黑,早晨和傍晚,她披红袍,是谁给云披红衣服的呢?对,是阳光让云披上了红袍。)
师:有了这不同的'衣服,云可美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漂亮的云吧!
同学们,你喜欢云的衣服吗?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美?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相信我们会写得更棒!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写生字。
四、指导写字:
“冲”字的两点水,点和提写时位置要直上直下,写在横中线两边,右边“中”的竖要直而长。
“晒”字的书写:日字旁要写的窄一些,右边第五笔是竖弯,没钩。
“池”字,注意:“三点水”的“第一点”,与两点水的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要低。池字右边的“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仿照池的写法,写好“浮”字的三点水旁。(学生线描红后书空)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水善变。变成各种云,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了水的变化。那么它还会变成什么呢,他为人们做了些什么等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设计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图文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理解文章内容,懂得水的变化)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思考水还能变成什么?
2、在生活中找找,水还能变成哪些事物,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设计意图:通过积累,和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水的认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学习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学习准备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设计思路:以歌曲制造声势,营造思乡氛围,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设计思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不便于详细设计,只是设计了大致的环节。在实施以上各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方面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设计思路:将阅读延伸,将思绪延展,进一步理解感悟梅花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既是文本学习的总结,也是文本的升华。通过分段朗诵,来回味文本,同时也是为下个环节进行文字资料与情感渲染做铺垫。也一定得落实好评价功能,允许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阐述。]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前透视】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
对于影子,学生都有一定的体验,也很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精神。根据课文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以识字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放飞激情,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ㄅ”和“?”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手电筒、玩具,每组一份。
3、铁丝。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影子有了更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板书课题:影子。问:谁会读这个词?你是在哪里认识“影”字的?怎样记住它的?(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影”的后鼻韵母,“子”的平舌音,读好轻声。)你见过影子吗?在哪里见过?都什么时候能见到影子?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从已有的识字经验入手,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有成就感。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的兴趣。)
二、初读
1、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
(渗透学习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探讨的愿望。)
3、现在就用你自己的方法读书吧!(边认字边读课文。)
4、组内互评。
5、指名读文,集体评议。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朗读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狗、它。问:这两个字你认识吗?它们的偏旁是什么?怎样记住这两个偏旁和这两个字?
2、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
3、汇报:请小老师介绍认识这11个生字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一下。
4、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5、游戏:摘苹果。苹果树上的苹果后面藏着生字宝宝,摘到苹果把字读正确就得到苹果了。
(在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四、熟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给学生大胆发言创造机会,指导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3、自由选择读,你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
4、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你读我评,男女生赛读……)
五、感悟
出示课件或挂图,指导观察:影子都象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 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 图上有哪些景物?
2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书,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相互检查一下,读音有没有错误。
3 出示词语
(1)自由读
(2)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4)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读音
(5)看图理解图意
(6)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
2 按笔顺书写生字
3 教师范写
4 学生在《习字帖》上描红、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 看图,运用书上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2 四人小组交流,选派一名说的最好的上台说。
3 指名说,师生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活动
准备好导游解说词,评选出最佳小导游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参观学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会生字。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朝阳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清澈见底的游泳池——刚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
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读课题。再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
真情表白:
我爱校园的————————————,因为——————————————————————————。
进入学习状态,读课题,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
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校”和“郊”
“拔”和“拨”
“铺”和“葡”
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
“顿时”
“茁壮”
“拔地而起”的意思。
读带有词语顿时”
“茁壮”
“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坐落在————————————。————,飘者歌声。——————,荡着笑语。————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山里的孩子——,———————。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
2、重点指导“铺”“顿”“旗”“笋”字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观看学习。
观察生字,正确书写,
写好“铺”“顿”“旗”“笋”字,区分“拔”和“拨”。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
最后两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2、全班齐读全文。读生字词语。
注意读准字音,练习用“顿时”“茁壮”造句。
全班齐读全文。
二重点指导
朗读感悟1、读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
4、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自由读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6、过渡: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7、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4到7自然段。展示你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8、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哈的?读1、2自然段,了解文中介绍学校的情况。
想象画图,画出学校的方位、环境图,画出学校“门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跃”的美丽景象。
课文中“琅琅书声”表现了山里的孩子勤奋学习的情景,门前屋后孩子们的歌声与笑语在幽静中透着欢乐。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学习的快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到7自然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
都指山里的少先队员,
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三、积累运用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自主练习背诵。在全班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自主练习背诵。
四、练笔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和山里的孩子一起走进了大山里的学校,感受了他们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自己不幸福吗?我们也来把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吧。根据提示完成: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缙云山下,嘉陵江旁,坐落在最繁华的嘉陵风情步行街一角。
蓝天下,——————————;
操场上,——————————;
泳池里,——————————;
当———————,顿时,————————。
校园的小树,——————,城里的孩子,——————。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锄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首古诗。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3.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把米粒宝宝送回家。
2、我们的火车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词语宝宝,谁认识他们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
(二)导入新课
1、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谁?在哪里?干什么?
2、唐朝诗人李绅看到这样的情景后,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古诗——《锄禾》
3、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生齐读古诗后,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然后让学生练习读。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
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
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
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4、两句放在一起翻译并朗诵
5.这两句诗就写出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 “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这两句诗就写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 读整首诗的诗意。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读读作者写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锄禾》这首诗,明白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在生活中珍惜粮食的好方法在一起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锄禾
当:正当
餐:饭
皆:都是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物理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
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 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0篇10-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四篇10-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9篇10-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8篇10-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九篇10-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7篇10-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六篇10-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八篇10-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6篇10-06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