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秋游》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游》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游》语文教学反思1
《秋游》这课,我是紧紧围绕着《练习1》中学习的四个成语和《秋天到》这首小诗来进行教学的。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文章开头,为了让学生体会“渐渐”这个程度副词,我创设两个情境,分别请两个学生演示场景。同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句话回忆《练习1》中学习的“秋风送爽”这个成语。第二段关于天空的描写是重点。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对天空之美的描写,复习《练习1》中的“天朗气清”这个成语。同时这段重点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让学生再进行句式扩展。第三段写农田里的.秋景,这和《秋天到》第一小节中“秋天庄稼长的好”有相似处,我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同时请孩子们比较哪个比较好。
这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对秋天、秋景、秋游的感触不深,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孩子们的提出的问题都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没有真正达到在做中学的教学效果。二、没有深入进行阅读教学。我应该选取课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进行重点的阅读教学,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而不是仅仅采用单个读、齐读、教师示范读等传统模式。
《秋游》语文教学反思2
《秋游》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 “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秋游》语文教学反思3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积累,我将开学初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
一是导入部分,不以教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后,一边吟唱《郊游》,一边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美丽!”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官上,而从自己的情感内心和表达上还没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再跟着课文〖感谢您浏览!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中的孩子一起去郊游。”这样,课文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
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单描述看到的孩子们的欢快情景,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再现当时开心的场面,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孩子们在课文学完之后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
“我似乎看见了蓝蓝的天空和秋天美丽的田野,我还看见了刘徐伟(我班学生)在忙着逮蚂蚱。”
“我觉得我来到了草地上,小朋友正在追我呢!”
“我看见小鸟了,我对着小鸟大声喊,叫小鸟小鸟快下来和我做朋友。”
“我对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朗读的训练。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无穷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天也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第一自然段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要重点理解“渐渐”和“郊外”不可以生硬,“郊外”一词从抓住导入时候的唱歌“郊游”引开,秋天到郊外去游玩便是“秋游”,又点明题意,又理解词义,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过教师朗读故意遗漏“渐渐”,在帮助别人中孩子们发现了这一个词的重要,感受到秋风初起,天气渐渐变凉。
第二自然段,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蓝天白云的变幻无穷,因为自己课前有深刻的体验,于是美丽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再也不局限于课文中的白兔和绵羊,他们头脑中勾勒的具体画面全部展现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读兴趣自然被激发,朗读情感被调动,可爱、调皮的白云成了他们的朋友。而对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孩子们很难感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天空的无边无际,同时又积累了词语。
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想象练说农田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感受农田的色彩斑斓的美,进而进入丰收的愉悦。然后在反复朗读,比较朗读中体会“黄了”“红了”“白了”中农民伯伯的丰收喜悦之情。
四是注意课内与课外互动,教材向阅读积累延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带着课堂学习的好奇心走进大自然,走进课外阅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永远是封闭的学习。学习中让孩子在课内和课外中互动,课内所学的知识、情感在课外充分的展现,孩子们在课外积极的表达,展示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着蓝天高喊,他们看见每一种农作物都惊呼不已,他们看见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满足陶醉状,然后装模作样地吟上一首自创的小诗或想到一个词。看见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后交换自己所了解的芝麻。看见芦苇就想起了《小池塘》,说这是大眼睛的长睫毛……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爱护孩子们从小自带的那么一点“阅读好奇心”应该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么小心翼翼。于是,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在表达中尝到拥有知识的自豪,于是导入时个个都积极地举手把积累的秋天的词语汇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孩子们不满足于教材中只描写的农田的美景,他们想到了果园的芳香: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于是他们想到了儿歌《秋天到》,情不自禁地背诵起这首诗。于是他们想到了“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等词。
学完课文,在将课后阅读与积累在课堂上展现,把平时读到的描写秋天的儿歌读出来,背出来,于是孩子们背起了《识字一》,记起了《秋天的信》,读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叶飘飘》……我也适时推荐几篇充满童趣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无疑很浓厚,同时更激起了孩子课后阅读的欲望。
我以为课堂只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孩子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不在课堂,而是在生活的点滴,自己去阅读中学习,自己去生活中阅读,在平时经历的点滴中有情感有表达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教师。
【《秋游》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秋游》教学反思05-29
秋游的教学反思01-10
秋游教学反思01-29
《秋游》教学反思12-22
《秋游》教学反思10-07
课文《秋游》教学反思01-22
秋游的教学反思15篇02-22
秋游的教学反思(15篇)02-22
苏教版课文《秋游》教学反思01-22
秋游教学反思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