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07:27:0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就第二学段而言,“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是图形与变换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是指图形运动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生活中的放大、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我采用了两组照片:第一组三张照片:

  (1)小军的一张生活照片;

  (2)把小军照片按2:1放大后的照片;

  (3)把小军照片的长按2:1放大,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

  第二组三张照片:

  (1)向日葵照片;

  (2)把向日葵照片按1:2缩小后的照片;

  (2)把向日葵照片的长按1:2缩小,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同时通过师生对话活动创设了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例1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第一幅长方形画”“第二幅长方形画”分别改为“原来的长方形”“变化后的长方形”,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到研究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写比的规定。虽然。例1的大、小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数据,让学生思考也能很快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为什么要求学生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目的是: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只观图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获取新知。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人人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很快认识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例2教学我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但在做题前作了提示,提示学生明确做题步骤,关注图形布局;做题后作了必要的总结,揭示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实现了目两个的:1、学生能在网格中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2、通过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引导学生了解、感知三个图形两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两个相反的过程。

  三、拓展练习,形成能力。

  等腰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是我们在把这些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必须考虑的方面:等腰三角形要考虑底边和高;圆只需考虑半径;平行四边形则要考虑底、高和角三个方面。1:3、2:1、1:4三个比既有放大也有缩小,在选择比时学生必须考虑如放大这个图形能不能在网格中画下;如缩小好不好画这些因素,要求学生能合理选择,正确操作。

  另外本节课内容较多,特别是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时间的把握非常重要。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03-23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后反思10-06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03-09

放大与缩小教案03-08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07-25

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0-27

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1-29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4-08

冀教版六年级上《放大与缩小》教案08-26

《放大镜》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