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6 07:50:4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以题目为切入点,训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2、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为我们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三国演义》,他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宏伟的结构,为我们展现了时代条件下的各种纷争、矛盾,叙述了三国时期群英聚集,风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的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抓住文眼,构情节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个题目,你读出了什么?

  2、速读课文,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再次解析题目,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

  小结: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使其答应出山。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质疑:

  刘备是如何做到让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的呢?(诚心)

  文本探究

  (一)刘备之“诚”

  1、自读课文,思考: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其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

  2、诸葛亮答应出山,只是因为刘备诚心吗?刘备的身上还有什么特质是让诸葛亮欣赏,愿意跟随的呢?

  3、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4、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师生互评。

  明确:

  (1)拜访次数?

  (2)充分信任

  (3)下马步行

  (4)等候醒来

  (5)批评张飞

  刘备:有雄心壮志、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有威望,有号召力,气度宽宏

  小结:正是刘备集这些优秀的特质于一身,才能在诚心的拜访后求得大贤。

  (二)诸葛亮之“贤”

  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刘备是这样,诸葛亮也不例外。

  探究文本,看看在那个群英荟萃的年代,诸葛亮能够脱颖而出,使得刘备三顾茅庐,他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明确:雄才伟略、目光长远、胸怀大志、淡泊名利

 四、总结归纳,谈收获

  从两个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总结: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五、课后练笔,促提升

  请同学们以《理想与成功的距离》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贤

  雄心抱负

  汉室可兴,大业可成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三个重点词语。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学习思路: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读诗句:回忆《三国演义》中的有名人物性格。重点谈论刘、张、关、诸葛四人。引出《三顾茅庐》直接学习生字、词语。

  仰慕大贤谒见

  老师把它们故事的经过编在一组句子中,谁能读一读?《求贤》

  卧龙冈未见大贤,风雪中轻扣柴门。步行久等识先生,三顾茅庐成大业。

  二、整体感知文本,一读课文。

  同学们,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诚)

  理解课题:刘备三次去草屋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大业。

  三、推敲张、刘对话,个性感悟人物形象。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向重点推敲对话靠拢。

  (1)抓对话品读(幻灯2)

  a、品读刘备、张飞第一次对话

  重点品悟:胡说、大贤及反问句。

  b、自由对读后三次对话

  同桌对读——推选同学读(听出了什么)

  c、集体引读四次对话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

  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

  同桌说——全班交流

  (2)抓行动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抓住什么来感受刘备的一片诚心的?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刘备的诚意呢?全班交流(幻灯3)

  四、总结升华(幻灯4)

  1、给课文中的每个生字组词,摘抄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2、找到课文中的问句,意思不变前提下,能改成陈述句的都把它改过来。

  3、根据例子写词。例:伟大的'事业叫(大业),隆重的典礼叫(大典),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利叫(),事情发展的总趋势叫(),很有钱的人叫(),很用名的明星叫(),主要的内容叫(),很胖的人叫()

  4、把故事讲给3—5年级的同学听,并且把这个故事缩写成200百字的短文,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写一首诗。

  板书:三顾茅庐

  刘备→仰慕→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文章中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中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分为三段。即:第一段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二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三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设计思路: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进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鲜明的对比;精妙的比喻。接着精读课文,赏析品味最精彩的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加深领会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刻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感知刘备渴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感悟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出“文眼”。

  1、指名读课题

  2、“顾”是什么意思?(拜访)“茅庐”指的是什么地方?谁“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怎样去拜访诸葛亮的?(引导生说说议议,学生点出“诚心诚意”)

  师:孩子,你真棒,一眼就看出刘备的心思,也把我们文章的眼睛找到了。为了奖励你,第一自然段由你来读。

  3、让生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理念:“借题直入”法让学生既能温故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引出本文的文眼“诚心诚意”一词,还能在简单的问答中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可谓是“一石三鸟”。〗

  师:第一次,刘备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到了寒冬腊月,刘备又决定第二次去拜访诸葛亮,仍然亲自前去,但仍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来到了隆中,隆中有着怎样的景色呢?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多媒体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二、赏景入境,巧喻“卧龙”。

  1、作者除了写隆中的山冈,还有写了什么?

  2、写山冈用了什么词?(蜿蜒)是什么意思?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像谁?

  3、等待谁让他腾飞?

  4、“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景色“秀丽宜人?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为卧龙。这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多媒体出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齐读。

  〖设计理念: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烘托值得品味,秀丽的环境描写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诸葛亮的名言,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性格。〗

  三、精讲点拨,“品味诚意”。

  师:诸葛亮隐居在卧龙岗,人们都知道他有雄才大略,神机妙算。在那个群雄纷争的年代,很多人都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都不肯出山,而刘备却能让他走出茅庐,你知道诸葛亮到底被刘备的什么感动了?(生回答:诚心诚意)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他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里呢?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

  (一)对比中的“诚心诚意”

  1、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指名读(评价:嚷、生气)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生朗读。(如果读得不到位可说:张飞是个脾气急躁之人,此时你这个张飞太温柔了,再帮张飞嚷一次)

  〖设计理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嚷”字传神的再现了张飞的粗鲁,一个“生气”同时刻画了刘备不顾结拜生死情义,在刘备对生死之交的“气”中,对比反衬出他对诸葛亮的多么敬重,在指导感情朗读中有了对比,情感便有了升华。〗

  4、自从“桃园三结义”后,刘备、张飞、关羽则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此时,刘备却为诸葛亮而与兄弟生气,可以看出刘备是多么的尊重人才,求贤如渴呀!他的诚心诚意还表现在那些地方?请读出来。

  (二)细节中的“诚心诚意”。

  1、多媒体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去轻轻敲门,……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2、学生默读,用笔在书上圈出词语。

  3、指名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词语师生进行探究)

  〖设计理念:俗话说:“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在这刘备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与虔诚。〗

  (1)“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有多远?他为什么不直接骑到门前呢?读

  (2)“轻轻地敲门”、“轻轻地走出去”,从“轻轻”你读出了什么?刘备为何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恭恭敬敬”站着,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谁来表演一下?

  (3)(弯腰低头)更恭敬了,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看看书上刘备这样一站就站了多久?

  (4)(半晌工夫:一个时辰)孩子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此时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们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

  (5)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身,又等啊等啊,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想见诸葛亮)既然这么迫切相见诸葛亮又为何在他睡觉的时候,而是恭恭敬敬地慢慢等啊等啊?

  〖设计理念:透过“快步”品味出诸葛亮醒来时刘备的“急”与刘备先前的“不急”的等待对比中,更加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四、课内外延伸,感知“雄才”。

  1、刘备真是太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到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去请呢?读第4自然段

  2、“茅塞顿开”意思是什么?(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3、此时的刘备听诸葛亮的分析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此时他心中的疑团终于云霄雾散了。可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你知道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打了那些胜仗吗?

  多媒体出示: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图文资料,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的重要!

  5、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中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故事又有何作用?(待人诚恳、谦虚、尊重)

  五、迁移运用,走近“三国”。

  课后作业:

  1、读一读下面这些词都跟什么故事有关?

  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苦肉计

  夜走麦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生读词。

  (2)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吗?关羽又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又讲的是谁的故事?等等,你们想知道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吗?(生:想)

  (3)师:欲知下回故事如何?请读《三国演义》。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对课外的延伸中,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孩子的好奇中,我以“讲书”的结尾形式戛然而止,将阅读的主动权推向了学生。〗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同学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片,介绍刘备资料)

  2、今天俺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庐》。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说清人物、地点、事件)

  二、初读课文

  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俺们?(指名读第一小节)

  三、聚焦刘备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考虑: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

  A:“俺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你怕冷,自身回去吧!”

  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导: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师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

  师导:俺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D: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B、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C、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D、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身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小节)

  俺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同学读刘备的话。)

  e、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e、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A、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表示处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B、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C、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探究张飞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

  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读来告诉俺。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

  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呵斥——大声呵斥”?

  五、拓展延伸

  1、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2、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俺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以题目为切入点,训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2、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为我们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三国演义》,他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宏伟的结构,为我们展现了时代条件下的各种纷争、矛盾,叙述了三国时期群英聚集,风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的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抓住文眼,构情节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个题目,你读出了什么?

  2、速读课文,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再次解析题目,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

  小结: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使其答应出山。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质疑:

  刘备是如何做到让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的呢?(诚心)

  文本探究

  (一)刘备之“诚”

  1、自读课文,思考: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其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

  2、诸葛亮答应出山,只是因为刘备诚心吗?刘备的身上还有什么特质是让诸葛亮欣赏,愿意跟随的呢?

  3、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4、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师生互评。

  明确:(1)拜访次数?

  (2)充分信任

  (3)下马步行

  (4)等候醒来

  (5)批评张飞

  刘备:有雄心壮志、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有威望,有号召力,气度宽宏

  小结:正是刘备集这些优秀的特质于一身,才能在诚心的拜访后求得大贤。

  (二)诸葛亮之“贤”

  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刘备是这样,诸葛亮也不例外。

  探究文本,看看在那个群英荟萃的年代,诸葛亮能够脱颖而出,使得刘备三顾茅庐,他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明确:雄才伟略、目光长远、胸怀大志、淡泊名利

 四、总结归纳,谈收获

  从两个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总结: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五、课后练笔,促提升

  请同学们以《理想与成功的距离》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贤

  雄心抱负

  汉室可兴,大业可成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以题目为切入点,训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2、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为我们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三国演义》,他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宏伟的结构,为我们展现了时代条件下的各种纷争、矛盾,叙述了三国时期群英聚集,风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的'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抓住文眼,构情节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个题目,你读出了什么?

  2、速读课文,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再次解析题目,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

  小结: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使其答应出山。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质疑:

  刘备是如何做到让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的呢?(诚心)

  文本探究

  (一)刘备之“诚”

  1、自读课文,思考: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其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

  2、诸葛亮答应出山,只是因为刘备诚心吗?刘备的身上还有什么特质是让诸葛亮欣赏,愿意跟随的呢?

  3、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4、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师生互评。

  明确:(1)拜访次数?

  (2)充分信任

  (3)下马步行

  (4)等候醒来

  (5)批评张飞

  刘备:有雄心壮志、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有威望,有号召力,气度宽宏

  小结:正是刘备集这些优秀的特质于一身,才能在诚心的拜访后求得大贤。

  (二)诸葛亮之“贤”

  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刘备是这样,诸葛亮也不例外。

  探究文本,看看在那个群英荟萃的年代,诸葛亮能够脱颖而出,使得刘备三顾茅庐,他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明确:雄才伟略、目光长远、胸怀大志、淡泊名利

 四、总结归纳,谈收获

  从两个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总结: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五、课后练笔,促提升

  请同学们以《理想与成功的距离》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板书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贤

  雄心抱负

  汉室可兴,大业可成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三个重点词语。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学习思路: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读诗句:回忆《三国演义》中的有名人物性格。重点谈论刘、张、关、诸葛四人。引出《三顾茅庐》直接学习生字、词语。

  仰慕大贤谒见

  老师把它们故事的经过编在一组句子中,谁能读一读?《求贤》

  卧龙冈未见大贤,风雪中轻扣柴门。步行久等识先生,三顾茅庐成大业。

  二、整体感知文本,一读课文。

  同学们,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诚)

  理解课题:刘备三次去草屋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大业。

  三、推敲张、刘对话,个性感悟人物形象。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向重点推敲对话靠拢。

  (1)抓对话品读(幻灯2)

  a、品读刘备、张飞第一次对话

  重点品悟:胡说、大贤及反问句。

  b、自由对读后三次对话

  同桌对读——推选同学读(听出了什么)

  c、集体引读四次对话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

  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

  同桌说——全班交流

  (2)抓行动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抓住什么来感受刘备的一片诚心的?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刘备的诚意呢?全班交流(幻灯3)

  四、总结升华(幻灯4)

  1、给课文中的每个生字组词,摘抄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2、找到课文中的问句,意思不变前提下,能改成陈述句的都把它改过来。

  3、根据例子写词。例:伟大的事业叫(大业),隆重的典礼叫(大典),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利叫(),事情发展的总趋势叫(),很有钱的人叫(),很用名的明星叫(),主要的内容叫(),很胖的人叫()

  4、把故事讲给3—5年级的同学听,并且把这个故事缩写成200百字的短文,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写一首诗。

  板书:三顾茅庐

  刘备→仰慕→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3-05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6-23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04-19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04-13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05-16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04-0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9篇)04-30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集合15篇05-16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集锦15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