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欢迎大家分享。
《磁感应强度》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物理意义。
2、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1、通过对电场的研究方法类比探究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电流及长度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节的重点。
三、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回忆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的探究方法。
四、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探究方法,即从磁场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来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北极受力来规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但是因为小磁针有南极和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两极受力会平衡,所以无法通过小磁针受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五、教学手段
蹄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金属杆、导线、铁架台、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如下表所示,填充电场中内容,并猜测磁场中填充内容:
〔二〕引入新课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
问题: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
同学分析讨论后结果:不能。因为小磁针不会单独存在一个磁极,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确定磁场的强弱。
研究电场时我们通过试探电荷受到的力与电量的比值定义电场强度。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i与导线长度l的乘积il叫做电流元。但要使导线中有电流,就要把它连接到电源上,所以孤立的电流元是不存在的。
实验结果发现:
磁感应强度〔板书〕
即b=f/il
说明:如果导线很短很短,b就是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1. t=1 n/am
d、方向: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一些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见教材p84表3.2-1〕
〔四〕小结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即b=f/il
1. t=1 n/am
d、方向: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五〕板书〔内容与小结相同〕
〔六〕课堂训练
1、以下关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通电导线受磁场力大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一定大
b.通电导线在磁感应强度大的地方受力一定大
c.放在匀强磁场中各处的通电导线,受力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
d.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跟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就是通以电流i、长为l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f与i、l的乘积的比值
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一定没有磁场
c.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a处时受磁场力比放在b处大,则a处磁感应强度比b处的磁感应强度大
d.因为b =f/il,所以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该处的通电小段导线il乘积成反比
七、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即:学生通过类比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验测量──分析数据──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这一探究过程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案例06-12
物理教学设计03-18
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02-28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1-16
物理《内能》教学设计03-12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03-19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03-14
物理教学设计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