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商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估算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除法(课本第13~15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及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主题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出示卡片)
4÷26÷39÷312÷4
35÷724÷645÷921÷7
(2)口答:
24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是()个十。
3000里面有()个千,也可以看作是()个百。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这节课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1)和(2):(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1)摆一摆:
老师拿出来6捆小棒,要求学生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学生自己分小棒)指名演示后,教师将实物图贴在黑板上。
问:你分的小棒和黑板上的一样吗?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捆?(每份是2捆)
问:6捆小棒是多少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是多少根?(6捆小棒是6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2)算一算:师问:怎样写算式呢?(60÷3=20)
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小棒,60÷3得20你是怎样想的呢?(60除以3,可以看成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教师板书:6个十,2个十)
出示:80÷2,90÷3让同学说说口算时怎样想,再说出得数。(指名说、互相说)
教师引导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应该怎样想,怎样算。
(1)想一想:
600÷3应该怎样算?6000÷3又应该怎样算,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指名学生说出推想过程和得数,教师将板书写完整。(同桌互说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
1、教学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1)让学生读算式:60÷3600÷36000÷3师:除法跟乘法一样也有两种读法。例如:60÷3可以读做“60除以3”也可以读做:“3除60”。
(2)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读600÷3和6000÷3。提问:这两种读法的区别是什么?引导小结:先读被除数时就读作:“除以”;先读除数时就读作“除”。
(3)用两种方法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40÷2500÷58000÷2
4、教学例1(3):出示口算题69÷3
(1)出示思考题
6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一?口算时应该怎样想?除得的结果是多少?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思考题议论议论。
(3)让每个学生摆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再摆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实际分一分。(同桌可以商量)
(4)教师将相帮图贴在黑板上,指明学生对着实物回答上面的几道思考题。教师做必要的讲解、纠错。
(5)师让全班学生写出算式结果,教师将例题书写完整。
(6)要求学生看着算式口述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
(让学生个人说、互相说、在全班说)
(7)新知识练习(先思考、再口算、独立完成)
a)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8÷236÷355÷5
b)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96除以34除48
2、思考:690÷33000÷64500÷9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最后集体反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用两种方法读算式再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90÷3=80÷2=15÷5=270÷9=
150÷5=2700÷9=900÷3=800÷2=
3、完成《作业本》练习。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除法的练习(课本第15页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40÷2=150÷3=270÷9=
160÷4=2700÷3=900÷3=1000÷2=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三、补充练习(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1)独立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四、巩固练习
1、出示问题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一、教学任务分析: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的活动情境(运输蔬菜图)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想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两题)。
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是运输蔬菜图的生活情境,与乡镇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我将主题图删掉,借助“明矾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提供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口诀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学生说出它的算理,并运用这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呢?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引题引用本地区的“明矾节”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分类思想、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说出多种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析算理
1、聊天
师:每年的九月初六是我们的“明矾节”,在这节日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那时的心情如何?
师:今年的“明矾节”我也来到了我们这里,在这几天里,在集市中我听到一些人的话,我把它写了下来。出示:
a、顾客:我买了2套同样的衣服共用了60元。
b、(服装)商贩:我这3天一共赚了600元。
c、(花瓶)商贩:我这3天一共赚了270元。
师:根据这几句话,你能提哪些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2、分析算理
师:这60÷2你能计算吗?试试看
(抽一学生)师:你是怎么计算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理板书。
放手让学生分析600÷3与270÷3的算理。
3、试一试
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口算。
师: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练习完后,师:观察这些算式有没有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4、板书: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
(二)实际运用,扩展知识
挑战数学小博士
1、()÷9=()
提出不同的要求。
2、2400÷()=
师:()里只能填一位数,思考都能填哪些数?为什么?
3、AA00÷A=
师:A代表一个数字,谁知道这道算式等于什么?为什么?A可以取哪些数字?
4、3000÷□=□00
师:□里填一个数字,它可以填哪些?
(四)全课总结,畅谈体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式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说说根据每千克鸡蛋的价钱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妈妈买鸡蛋用去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让学生根据问题和图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要求说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3、引导观察:“÷”和我们以前学过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探索方法、获取新知
1、分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计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引导学生把“元”和“元“转化成用角(或分)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组织交流,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引导学生把从小数转化为----?(整数)突出“转化思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所以只要能把“转化成整数”,那么上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出示板书,提问:去掉的小数点,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要使商不变,的小数点也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把“”和“”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了一位,算出的商与原来商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4、启发学生用乘法进行验算。
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
(1)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2)可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实现这种转化。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自填空,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计算前先估计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
3、指导完在练习十七第2题。
直接填出得数,再交流:口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也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口算。
4、指导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44页
教后反思:
本课通过创设去超市买鸡蛋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交流,互相得到启发,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学习。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我要求学生多练习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要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2、能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培养认真细心的计算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掌握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这些内容,齐读课题。 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每个同学都能正确、快速地计算 这类除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1)先来练习口算,请同学们一排一排地开火车!
(2)以360÷40为例,说说你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3)小结评价:口算除法掌握得真不错!
2、估算 学生做,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在结算除法时,我们可以把被除数或者除数估成什么样的数?
3、笔算 一个罐头20元,妈妈有115元,最多可买多少个罐头?还剩多少元?
(1)该题列式,为什么用除法算?
(2)大家一起来笔算这题道。
a、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b、要想很快知道商几,我们可以怎样想?想:20×( )最接近并小于115.20×6行吗?只有商5,5写在哪个数位上?为什么?c、最后,对余数要比除数小。
所以,115÷20=50(个)15(元),强调单位,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单位就是什么。
三、深化练习
1、李大爷家6头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100千克的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重点问30千克是指几头猪几天吃的饲料?
(2)列式解合。
(3)指名汇报。
(4)小结:6头猪是个多余条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选择有效信息和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2、刘老师带了460元,王老师带了170元,他俩准备合买90元一幅的羽毛球拍,可以买多少幅?
(460 170)÷90=7(幅)
答:可以买7幅。
教师重点询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绿地,绿地长是30米,面积是240平方米,现在绿地的长增加到60米,宽不变,扩大后绿地面积是多少?
(1)思考并列式解答。
(2)你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3)汇报交流: a、240÷30=8(米) b、60÷30=2
8×60=480(平方米) 2×240=4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思维过程和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看看今天谁表现得好,谁的收获多?
2、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 )<132 ( )×30<142
50×( )<460 80×( )<460
师: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呢?
板书“商我们把这里的几十看作几个十,再想几的乘法口诀 想乘做除,乘法口诀可真是我们做除法的好帮手!
2、看谁反应快:请说出商的首位在哪一位上?首商是几? 90 )550 3 )468 40 )840
师:谁能说一说怎样确定首商的位置呢?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准确快速地确定首商的'位置、利用口诀估出商是几?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笔算两题,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3、笔算: 78÷20 197÷80
师:谁愿意说一说这一道题你是怎样做的呢?
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儿收集了几道题,请同学帮忙检查一下?
4、火眼金睛辨对错,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指名说说今后要注意什么)
师:学好除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
1、解决问题⑴:张老师带83元钱,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还剩多少钱?(计算器20元/个
要求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检查反馈时强调格式及书写完整。83÷20=4(个)3(元)
答:可以买4个计算器,还剩3元。
2、解决问题⑵:小学四年级476名同学到科技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租几辆车呢?(60人/辆)
要求读题并指出数据,再独立完成,指名演板。
学生可能有两种做法:
① 474÷60=7(辆)54(人)
答:一共要租7辆车,还剩54人。
② 474÷60=7(辆)54(人)
7 1=8(辆)
答:一共要租8辆车。
让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7辆车不能装完476个同学,余下的54个同学也要坐上车,所以7 1=8(辆)肯定这种结合实际灵活解题的做法。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及笔算,进一步掌握算法,理解算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算意识,形成估算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关知识,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梳理方法
1.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今天,我们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关于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反馈,形成知识网络。
2.梳理计算方法。
①口算方法。
出示:600÷2=240÷8=3000÷5=46÷2=
想一想: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依照算理,一般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得数,被除数有几个0,商的末尾就写几个0,但要注意“3000÷5”这样的特殊情况。
②笔算方法。
出示:笔算下面各题,想一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小结: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怎样确定你们刚才算的这些题是否正确呢?(验算)
验算的依据是什么呢?(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尝试验算下面两道题,复习除法验算的方法。
③估算方法。
出示:
反馈:
方法一:62×4≈240(个),240<281,不够。
方法二:281÷4≈70(个),70>62,不够。
讨论:上面的估算,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
相同:都是先看成与所给数接近的整百、整十的数再进行计算的。
不同:除法估算时,要注意能够用乘法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把学生已学过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识纵横联系,通过学生自己回顾整理、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梳理等方式,形成知识网络,使之结构化、系统化,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二)综合练习,提升能力
1.出示教材第110页活动2。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第(1)小题要先估计再计算,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来口算,从而得到结果;第(2)小题要注意比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先求出半年的平均水费,再求出每个月的平均水费。
2.出示教材第114页“思考题”。
(1)仔细读题,说一说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预设:3杯水的重量和一个空瓶的重量一共是440克,5杯水和一个空瓶的重量一共是600克。
(2)引导学生画图理解题目的意思。
(3)你是怎样依据图意解决问题的?
预设:3杯水连瓶与5杯水连瓶相差2杯水,所以2杯水的重量=600-440=160(克),从而可求出一杯水重160÷2=80(克),再根据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计算出空瓶重200克。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深化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和估算等知识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和第2题的前四道计算题。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评价?
【设计意图】对整节课的复习进行反思,畅谈收获的同时回顾反思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养成回顾和反思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关键:
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
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
(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这时学生会指出第一种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的”5“下面应该是”4“。根据学生指出的,师把5改成4后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习。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反馈。师提问: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改错练习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师: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解决书上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计算出所设计的图案,用这花来摆,可以摆几组?
4、延伸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复习第13-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笔算,进一步提高除法笔算的能力。
2、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计算
⒈笔算
456÷÷8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要怎样算?遇到什么情况在商里要写0?
⒉文字题
①把1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②36里有多少个3?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算式。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二、综合练习
⒈第15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第一道是用除法,第二道题用乘法?
指出:如果知道两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的几倍,用除法算;如果已知一个数量和另一个数量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量,用乘法算。
⒉第16题
指名口头补条件,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
⒊第17题
让学生解答前两个问题。
小组讨论能解答哪些问题,然后口答问题并列式。
三、课堂作业
复习第13、14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2、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一)复习
师:请快速抢答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85 40×()﹤316 70×()﹤165 50×()﹤408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请独立完成下面这一题。 735÷9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引入新课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会算了,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只问不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到商场去看一看她们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在商场买了21元一个笔袋,付了84元。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可以买多少个笔袋?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1(教师板书)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
师:这道题和昨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这道题你会算吗?请你算一算。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后,教师引导反馈算法。师:谁能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商是几?(生:想乘法、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现我们就以(84÷21)这道题为例来重点学习试商的方法。(板书竖式 试商)
3、引导探究试商方法
师:首先在解决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我们把21看成多少来试商呢?
(生:20)想20乘几最接近84,但又小于84,(商4)接下来该干什么?(算乘)
用谁去乘谁?(4乘21)这里要用4与原来的除数21相乘,千万不能用4与看成的'这个20去乘,因为20实际是不存在的。4与21的乘积是多少?(84)乘得的积写在哪里?(被除数的下面)最后怎样?(再减)等于多少?(0)说明什么问题?(刚好商对了,没有余数)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口答这道题。
4、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做笔算除法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一商、二乘、三减、四比)在这道题中我们还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做笔算除法呢?(试商)
师: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处商容易变大,需要调小。那是不是所有的试商都这样呢?
(2)课件出示例4。
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座满几排?还剩几人? ①请你列出算式,你能笔算吗? 197÷28= ②怎样试商? 把28看作30,先试商6, 28乘6得168, 余下的数是29比28大,说明商6小了,应商7,请你算出来。③生独立完成例4
师:你会验算吗?说说你的验算方法。生解答,共同订正:28×7+1=197 ④完成算式:197÷28=7(排).......1(人)师:与上例相比,此例是如何试商的? 生尝试回答。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实际运算要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灵活调商。
三、巩固练习
1、书上76页做一做。
2、书上77页做一做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除法(包括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没有余数或有余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本课在教学中力图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设计时基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总体思路。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找准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2、借助直观理解难点。
3、讲授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教学片段实录:
一、引入
1、师生谈话
2、课件出示小朋友捐书的情境。
3、教师抛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平均每人捐几本?
二、展开
(一)商的定位
1、独立解决问题
师:平均每人捐几本?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请大家动笔算算。
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
生1:42÷2=21(本)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书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师:得数21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师: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师:你用竖式算,是怎样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师:你也想口算方法。不过,除法竖式一般不这样写。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3、师生一起写竖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42÷2,笔算时从十位算起,该先算什么呢?
生:十位4÷2
师:十位4÷2,商几,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生:商2,2写在十位上,因为40÷2=20,20就是2个十。
师:商写好后做什么呢?
生:商2乘除数2,二二得四,4写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写。
师: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师:竖式中的4-4=0,其实就是几减几呢?
生:42-40=2
师:我们简单的说,就是4-4=0,0不写,个位2搬下来。
接下去该怎样算呢?
生:个位2÷2,商1,1写在个位上。一二得二,2-2=0。
师: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2÷2=0
4、能完整的说说刚才是怎样算得吗?(先独立说,再同桌相互说。)
5、指名说怎么算得?(生说略)
师:他说得怎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说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师:你听的很认真。
6、师:看了竖式,还有问题提吗?
生问:商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生答:4个十÷2=2个十,2写在十位上
生问:商1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生答:2个一÷2=1个一,1写在个位上。
生问:十位4下面的4表示几?0为什么不写?个位2为什么要搬下来?
生答: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写,个位2搬下来。
7、练一练62÷2竖式计算
8、小结:
师:42÷2、62÷2在竖式计算时,都是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二)十位有余数
1、出示52÷2。
师:62÷2,改成52÷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也先自己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书,还可以找老师帮助。
2、学生独立写竖式
3、反馈
方法1:26
2╯52
4
12
12
方法2:21
2╯52
4
2
2
师:你认为哪种写法是正确的?
生:方法1是正确的。
师:谁写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写的?
生:十位5÷2,商2,2写在十位上,2×2=4,4写在十位5的下面,5-4=1,个位2搬下来,12÷2,商6,6写在个位上,2×6=12,12写在12的下面,12-12=0。
师:有谁再来试试?
师:从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说有点困难,对吧?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棒图。
4、借助小棒理解算理
师:52÷2,先算什么?
生:十位5÷2。
师: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捆?2捆的2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生:每份2捆,2写在十位上,因为表示2个十。
师:2×2=4,4表示哪里的'小棒呢?
生:分掉的4捆
师:5-4=1,1表示什么呢?
生:多出的1捆。
师:5捆分掉4捆,还剩1捆,这1捆怎么办?
生:1捆分成5和5,还有2根分成1和1。
师:哦,你分了2次。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把1捆拆开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来是12根。
师:竖式中有十位1,怎么变成12?
生:个位2搬下来。
师:接下来怎么做?
生:用12÷2,商6,6写在个位上,6表示6个一。
5、师:52÷2,现在能完整的说说怎样算得吗?(先独立说,再同桌互说)
6、改正
师:错了的小朋友现在能改正了吗?自己动笔改一改。
7、比较
师:52÷2,在竖式计算时,与42÷2、62÷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42÷2、62÷2,十位没有了,52÷2,十位还余1。
师:十位还余1怎么办?
生:和个位合起来再除。
三、练习
1、用竖式算一算
48÷4、91÷7、96÷6、95÷5
(1)独立完成、
(2)反馈讲评错例
2、解决问题
(1)湖州地区有56位老师要去买一些宁波特产,4人乘一辆出租车,算一算要几辆车?
(2)听课老师这么多,如果有456位老师要去呢?
师:先估一估
生:大概100辆,400÷4=100
生:110辆,440÷4=110,56÷4=14
师:用竖式算一算(生算)(反馈略)
师:算后想说什么?
生:方法差不多,就是数变大了。
四、总结
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获,也可以相互评价。(略)
课后反思:
大多老师不喜欢上计算课,有的认为计算课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有的认为只需几分钟时间,新课就结束了,没上头。要上好一节计算课确实不容易。在本节课中,有许多新的知识点,商的定位、两次试商、十位上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不同解决办法、竖式的书写等,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十位有余数算理的理解有困难,教学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后有以下体会:
1、利用口算经验学习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进行个别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不会,会写的也写错。课堂中解决“平均每人捐几本?”时,出现的情况与课前调查的一致。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习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
2、直观用在刀口处。
42÷2,52÷2,同样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什么后者要借助小棒图理解算理呢?42÷2,十位没有余数,借助口算经验,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会有困难。而52÷2,,对于要把“十位余下来的1”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再除理解有困难时,演示课件,让学生借助更形象、更直观的手段帮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平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言行不一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4、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采用多种形式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相关能力也得到培养。
5、困惑
在本节课中,对42÷2,52÷2笔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这算不算对计算过程的提炼和提升?如果不是,又该怎样做呢?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2
新知识点
⒈口算除法。
⑴口算。
⑵估算。
⒉笔算除法。
⑴基本的笔算除法。
⑵除法的验算。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⒉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⒊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⒈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的'、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话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同学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教学除法在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对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时安排:
口算除法……………………………………3课时
笔算除法……………………………………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0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03-24
《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05-12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06-12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教学设计05-0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教案03-06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1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