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18 07:07:4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掌握速度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能力目标: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速度要领,通过研读关键词、中心句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主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文本】

  1、导入

  这个夏天最受人们热议的事件之一莫过于里约的奥运会了,提起奥运会老师道想到了我们的祖国作为东道主时候的08年北京奥运会。那么大家知道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什么吗?对了,绿色奥运!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毫无生机的一片荒芜。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首颂歌,但更是一首悲歌。

  2、了解作者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新疆阿里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学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长篇小说《预约死亡》、《昆仑殇》,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心灵处方》等

  毕淑敏的审美情趣、人格气质、思想观念,在她创作的散文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是作家人格的再现。毕淑敏的`人格魅力渗透并表现在了她的每一篇散文作品中。比如关于死亡,作者曾经这样写到:“一把利刃悬在半空中,时不时地抚摸下我们年轻的头颅,于是就常有生命骤然折断,滚烫的血沁入冰雪”,“时时听到某人睡着睡着就过去了”的传闻。读毕淑敏的作品,我们常常能体会到作者对人类生命形态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把握与终极思考。

  【探究文本】

  分析颂歌,感知文章,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1.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教师带领学生体会高原的缺氧。

  明确:拟人手法。“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2、文章还有什么地方说明了红柳生命力的顽强?

  明确:①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的如同钢筋混凝土。

  ②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③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3、这些语句歌颂了红柳的顽强的生命力,文章还歌颂了红柳的其他什么精神?

  明确:①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

  ②当人们用它烧饭时,它“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

  歌颂了红柳的奉献精神,红柳是高原上的精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傲然不屈的精神,并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尤其是它的强大根系所具有的内在力量,这就是作者为红柳写的颂歌。

  解析悲歌,探究红柳的结局及其悲剧成因

  1、作者在赞颂红柳的同时,就已经预示了其结局,哪句话暗示了它的结局呢?它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子呢?

  明确:

  ①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②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③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④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⑤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2、红柳能固住泥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

  生讨论,代表回答。

  明确:人们不仅亲手毁灭了这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可悲。美被毁灭,可悲!毁灭美而不自知(连用四个“对不对”),尤其可悲!

  3、这个深刻的悲剧作者没有明白的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平平常常的叙事之中,请同学们找出平静地叙述的例子。

  明确:①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②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挖红柳的过程)

  ③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也尸骸散地了。(人们使用炸药的过程)

  本文的一个写作特写就是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于平静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之中。

  文本小结

  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

  文本延伸

  今天我们聆听了毕淑敏为高原红柳所作的这首震撼人心的赞歌和悲歌,但是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歌颂或是悲叹吗?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推选代表回答问题。

  明确: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能够为保护环境事业积极地行动起来。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2、找找我们身边的环保问题,想一想我们能为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做些什么,就此问题写一篇倡议书

  板书设计

  红柳

  颂歌悲歌

  坚强生命力傲然不屈

  奉献残酷、无知

  石伟肖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2

  授课班级:12级国商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由赞歌到悲歌的思路和结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由赞歌到悲歌的思路和结构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由赞到悲的原因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重难点字词的写法和意义。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对红柳的极力赞颂,初步体会红柳悲剧的产生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从课文已有信息中概括出红柳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红柳的极力赞颂,初步体会红柳悲剧的产生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叫做阿里的地方,被称为世界

  第三极,它存在在荒漠的皱褶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30

  年前的这里,有着一批原住民,它们日夜坚守于此,扎根于此,将流沙聚成一团,将风沙遮挡,而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初读课文(找出陌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完成知识目标)

  逶迤()遒()劲尸骸()皱褶()苍穹()

  寥()寂訇()然

  不可思议浩浩荡荡本末倒置盘根错节生死相依触目惊心

  学生活动:速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第一、二题,然

  后齐读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弄清楚重难点字词的音、形、义

  三、精读课文(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初步感知

  红柳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它的遭遇和结局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初步感知课文的脉络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进行学法指导

  2.再读课文,分组合作。

  生长环境体态形貌作用和用途

  高原枝固沙土

  酷寒、缺氧叶燃烧值高

  荒漠花

  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分组完成教师要求,找出相关语句并做上记号

  教师活动:板书,指导并培养学生寻找、归纳、总结有效信息的能力。

  3.从刚才找出的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中我们能看出红柳的什么精神品质?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简析: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简析:以上3句运用比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

  学生活动:齐读,并理解句中所蕴含的赞美之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补充板书

  四、小结

  同学们,红柳如此值得被赞颂,作者也的确为红柳谱写了一曲伟大的赞歌,然而,30年前西藏阿里的红柳,存活至今了吗?它们遭遇了什么?结果如何?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复习本课重难点字词;

  2、预习课文后面的部分,思考本课留下的问题。

  附:本节课板书

  离太阳最近的树

  高原上的精灵

  赞歌顽强的生命力

  不屈的英雄

  微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概括红柳悲剧产生的原因;

  2、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

  3、理解作者由红柳悲歌而引起的思考,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从课文已有信息中概括出红柳悲歌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红柳悲剧引起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兼导入(营造课堂气氛)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叫做阿里的地方,被称为世界

  第三极,它存在在荒漠的皱褶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30

  年前的这里,有着一批原住民,它们日夜坚守于此,扎根于此,将流沙聚成一团,将风沙遮挡,这,就是西藏阿里离太阳最近的树——红柳。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红柳的精神品质——顽强的生命力,无私的奉献精

  神,可以说,红柳,不仅仅是离太阳最近的树,更是雪域高原上不屈的英雄。可

  是,正是我们曾以为可以“与雪域永存”的,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的原住

  民们,却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根据课文,找出红柳最终的结局如何,并分析原因。

  2.通过作者对红柳的赞,到对红柳结局的悲,引起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

  考,增强环保意识。

  三、新课学习

  1.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红柳的结局是什么?

  A、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B、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C、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D、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回答问题,齐读相关语句。

  教师活动:简析: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2)谁造成了红柳的悲剧?怎么造成的?

  关键词(特点)

  队伍浩浩荡荡

  工具铁锨、镐头、斧、高技术的炸药

  工作量可怕

  工期几天时间、漫长

  劳动力最有力气的男子汉,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

  学生活动:跳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活动:简析: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悲。

  (3)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对待红柳?

  司务长的两笔“账”

  “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人的生存

  “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经济利益

  简析:司务长只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算这笔帐,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没有认识到和谐的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那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最终都会得到大自然最残酷的报复。

  四、小结

  本文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赞扬红柳顽强不屈的赞歌,同时也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我们不禁要思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不是一定要以毁灭大自然为代价,二者之间究竟能不能平衡呢?人与自然,究竟能不能和平共处呢?

  五、讨论拓展

  话题1: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活动:讨论“我身边的破坏环境的例子”。

  教师活动:系列图片、视频欣赏

  话题2: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活动:“我身边关于环保的例子”。

  教师活动:系列图片欣赏

  话题3:环保是不是很难?我们还能做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言

  教师活动:短视频分享

  六、作业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会对30年前的阿里人民说什么?

  附:板书离太阳最近的树

  顽强的生命力訇然倒下

  赞无私奉献——悲怒向苍穹

  不屈的英雄烟消灰灭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离太阳最近的树读后感05-16

《太阳》教学设计01-21

太阳教学设计12-31

晚上的太阳教学设计06-02

太阳教学设计【精】04-11

太阳教学设计【推荐】04-10

【荐】太阳教学设计04-10

《太阳》教学设计及反思04-06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