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06 12:52:2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6人、8人、10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2、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6、8、10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9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小结: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学生相互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六组人数:5人、6人、7人、8人、9人、10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汇报成果: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个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3、深化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4+6+8+……+98+100这么多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为什么?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2、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3、游戏。

  规则如下:用骰子掷一次。

  得到一个点数,以A点为起点。

  连续走两次,转到哪一格,那

  一格的奖品就归你。谁想上来

  参加?

  学生跃跃欲试……如果继

  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谁

  不想参加呢?为什么?

  生:骰子始终在偶数区内,不管掷的是几,加起来总是偶数,不可能得到奖品。

  是呀,这是老师在街上看到的一个骗局,他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专门骗小孩子上当,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请同学们课后去尝试探索这个命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目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偏重于就题讲题,学生的自主探索浮于表层,实际缺少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就是缺少侧重于探索、发现性的数学思考的机会。本节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实验、归纳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后安排的一个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活动2),主要是要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这一单元的知识较具抽象性与严谨性,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初步建模

  1、明确游戏规则,揭示课题。

  摸奖规则:

  1、每人只能摸一次奖;

  2、摸奖时,从箱子里任意摸出两个球,把球上的数相加,算出结果,找到对应的奖区。摸完奖后,把球放回箱里。

  组织讨论:符合什么条件的人能中奖?

  结合学生的回答复习奇数、偶数,揭示课题。

  2、组织游戏,猜测揭秘

  ①学生摸奖,提出问题:都中不了奖,是不是箱子里只有偶数?

  ②摸球验证,提出猜想: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师: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这只是我们的初步猜想,如何来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

  3、举例验证“偶数+偶数=偶数”的正确性,得出结论

  师:举例验证是数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并且卓有成效的方法。

  ①组织讨论:如何举例验证?应该举什么样的例子验证?如果举例相加的结果都是偶数,说明什么?如果不是,又说明什么?

  ②举例验证。

  ③得出结论:偶数+偶数=偶数

  4、小结:刚才咱们只是用摸奖球上的数相加的方法初步得出“偶数加偶数可能等于偶数”,现在通过举例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摸奖游戏入手,经历“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过程,体会“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这一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

  二、“步步紧逼”,运用模型,深入探究

  1、独立探究“奇数+奇数”和“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①组织讨论:怎样改变摸奖规则,使我们有机会摸到奖呢?为什么?

  ②提出问题:我们已经通过探究发现了偶数加偶数的结果是偶数,那么奇数加奇数、奇数加偶数的结果会是什么数呢?

  ③独立探究:

  我的猜想是: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举例证

  我的结论是: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④汇报交流。

  ⑤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2、小结:

  在刚才短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从初步猜想——举例验证——最后得出了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三条变化规律,同学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数学研究能力的。

  修改游戏条件,继续摸奖活动。

  【设计意图:以实验记录的形式,让学生再次经历“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发现“奇数+奇数=偶数”和“奇数+偶数=奇数”的规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运用规律,尝试练习。

  练习1:判断算式结果的奇偶性。

  师:数越来越大了,你为什么还是能够这么快得出结论?

  练习2:想想方框里可以填什么数字?

  924+31□=奇数

  37□+65□=偶数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2、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a、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b、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5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c、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个杯子怎么办?(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不管几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

  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1+2+3+4+……+10的结果是奇数

  1+2+3+4+……+100的结果是偶数

  1+2+3+4+……+1000的结果是偶数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发现

  交流:一开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数;第一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变为1只,仍是奇数;再继续翻转,因为只能翻转两只杯子,即只有两只杯子改变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数仍是奇数。由此可知:无论翻转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数永远是奇数,不可能是偶数。也就是说,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高。

  1、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梳理研究方法,并将课堂数学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知的兴趣。】

  设计思路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三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并非实用性很强的知识,但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机会。教学这个知识,不是直接把结论和规律告诉学生,也不只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看到这个规律,而是把这节课作为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尝试,整节课,同学们把“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作为共同的研究内容,初步经历了一次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学生按“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程序完成探究,初步体验了这一科学研究方法。这个经历,比单纯地知道一个数学的知识点更有意义。整节课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既符合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结论。

  教学准备:数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摸奖游戏导入

  摸奖规则是:掷骰(tóu)子得到点数a,就从标有数字a的格子向后走a格,每个格子里都有奖品,走到哪一格,格子里的奖品就是你的。(出示图)

  摸奖后发现,得到的奖品的价值都是低于摸奖的费用,贵重的却一个都摸不到。

  手气差?还是有猫腻?

  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能弄清背后藏着一些什么呢。刚才出示的课题是什么?谁能说说

  出示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

  看到课题,(板书:奇偶性)思考:什么是奇偶性?能说说你的理解(“和”与“积”其实就是得数,“奇偶性”就是它是奇数还是偶数),我们是怎样判断奇数和偶数,也就是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我们今天研究的数都是一些不是0的自然数的和与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谁决定的,是否会否存在一些规律。

  (二)自主探究,指导交流

  1、研究和的奇偶性

  猜想:谁能决定着和的.奇偶性(板书:和),怎样验证?(列举,加数的奇偶性能否决定和奇偶性)

  2、填表

  出示: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判断和的是奇数还是偶数(也就是和的奇偶性)。

  学生完成表格,并汇报填写结果。(选三个算式填写)

  你选的两个加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相加后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回答,板书:奇+偶奇、奇+奇偶、偶+偶偶)

  有和他列举的一样的吗?也是……结果和他说的一样吗

  3、这个结论看来像是正确的,老师还有点怀疑(在板书空格处加上“?”),在同学们完成表格时老师就在思考:刚才用的是“列举”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画图也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啊。

  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看来大家理解有点困难,用画图表示:

  “奇+奇”“偶+偶”的和的奇偶性,除了列举,我们也能通过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三)回顾与反思

  通过列举和画图我们验证得到和的奇偶性的规律,看看老师表里填的是哪些数,它们的和是否和你们判断的是一样(分三种情况出示,奇偶、奇奇、偶偶,实际上找的是一些大数来验证。)。

  现在可以把板书改一改了吧(把板书中“?”改成“=”)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谁有关系?看来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要有猜想,再通过举例来验证(板书:举例、验证)

  (四)运用与拓展

  1、老师打开数学书,学生猜想: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呢?你能通过发现的规律说说原因吗?(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

  写出三个连续自然数连加求和,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用学到的规律解释吗?(出示:(1)奇+偶+奇、偶+奇+偶)

  我们写出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是两奇一偶、或一奇两偶,如果是三个任意自然数,那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举例,(出示:(2)奇+奇+奇、偶+偶+偶)验证:再写连加求和,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的算式中有几个奇数几个偶数?在这些算式后面再增加一个偶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变了吗?换成增加一个奇数呢?看来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了,有什么关系?(出示:加数中有1个、3个、5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奇数。加数中有2个、4个、6个……奇数时,和一定是偶数)

  2、1+3+5+…+27+29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列举或画图发现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接着研究多个数相加又发现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什么关系,说说。

  3、出示:1×3×5= 8×4×10×2= 1×2×3= 3×5×7×2=

  轻松一下,口算判断积的奇偶性(一题一题的出示,再板书一道大数目相乘算式判断,算不出,能判断吗?),整体出示四道口算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积是奇数?什么情况下积是偶数?

  解释:算式中有偶数,那一定是2的倍数,则积就一定是2的倍数

  小结:从积的奇偶性规律探索过程中清晰的发现:我们多写一些算式进行比较后,就能发现规律;而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我们要掌握的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通过举例,并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五)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1)补充:五(11)班56人,如果男生人数是奇数,则女生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男生人数是偶数呢?

  (2)说明:摸奖游戏内幕。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5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学生是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能与同学有效的合作。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评价、严肃认真的态度都很突出。估计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本课的学习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奇偶的变化规律,并尝试探索减法的奇偶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提高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积累数学经验。

  2、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奇偶性的变化规律的策略。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奇数、偶数以后,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难度不大,所以本节课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3、指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段时间老师去了黄河附近旅游,祖国山川的美景,让我留连忘返。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黄河边上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老人。他生活在黄河边,工作在黄河边,他那勤劳勇敢的.精神,让我难以忘怀。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摆渡”吗?(生看课件,理解“摆渡”一词。)

  (做“你说我猜”的游戏,摆渡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学生说数,教师猜测船在哪一岸?)

  师:其实老师掌握了数的奇偶性的规律。(师板书:数的奇偶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奇偶性的规律,等你们把它的规律找出来了,你猜得会比我还要准、还要快!

  【设计意图:通过试讲发现:学生虽然已经上5年级了,但对“摆渡”一词还是理解不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设了去黄河旅游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摆渡”一词的词义,也为继续学习扫清了障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理解“摆渡”一词后,教师引导学生做“你说我猜”的游戏,学生由此产生疑问。这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同桌研讨: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船在哪岸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的需要,应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1.数数的方法。随着学生的回答,师适时演示课件。2.列表方法。师演示列表方法,生完成手中的表。

  让学生观察“画示意图”、“列表”两种解题方法,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规律。

  学生总结:船摆渡奇数次,船在北岸。船摆渡偶数次,船在南岸。

  师:老师就是用这个规律,很快判断出小船在哪侧岸边。现在你们也想试一试吗?(教师说数,学生猜船在哪侧的岸边。)

  师:你们猜得可真快,如果有人说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摆渡100次,小船在北岸,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指生说理由。)

  师: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尝试总结出规律: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反,偶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同。)

  师:像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们来看翻杯子游戏。请看大屏幕:有一个杯子开始状态是杯口朝上,那么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想一想、做一做,翻动10次后,杯口的方向朝哪个地方?19次呢?(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生提问题并互相解决。)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只让学生看演示并没有动手去翻杯子。目的在于让学生内化体会,学会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5年级学生不应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上,更多的应该是训练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此环节设计提问题,目的为下一环节的提问作铺垫。】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具有奇偶性规律的事物,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你还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体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师:我们今天利用数的奇偶解决了身边的许多问题,老师很高兴,所以,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不过,这些礼物需要你们用智慧才能获得,大家有信心获得礼物吗?

  (师出示两个盒子,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里的数有什么特点。)

  师:从两个盒子里各抽一张卡片,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结果是多少,礼物图中相应数字的礼物就是你的。(礼物兑奖表略。)

  (在抽奖过程中学生发现:偶数加奇数都得奇数,奖品都在偶数上,所以怎么抽也抽不到奖品。)

  师:是不是所有的偶数加奇数都得奇数,大家来验证一下。(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寻找原因,总结发现:奇数+偶数=奇数。)

  师:老师,现在想让每个前来抽奖的同学都能获得奖品,让你们改变规则,会怎样改?

  (学生积极想办法,得出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探索新知,使枯燥的数学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调动了学生兴奋的神经,数学探究将事半功倍。】

  三、运用规律,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不用计算,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11387+131

  268+1024 38946+3405

  学生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不用计算,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3721-200722280-10238800-345

  学生先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再根据上面减法算式找出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小组研讨,寻找规律。)

  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14~15页《数的奇偶性》。

  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索。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学生是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能与同学有效的合作。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评价、严肃认真的态度都很突出。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学习中加强方法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3、数学文化的渗透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使学生发现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难点:使学生应用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抽奖箱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而引出新课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做个游戏,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一共有8个小组,现在听好老师的口令开始做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好,偶数组的同学请举起左手。

  师:奇数组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看来大家对奇数和偶数已经掌握,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没有信心?就让我们进入本节探索的内容:数的奇偶性(板书)。

  二、开展活动,总结规律

  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跑步

  (1)体育课里有一个项目叫50M往返跑,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配合学生所说,课件展示示意图。

  (2)如果我们把跑50米叫跑一次,现有我从南边出发,跑了11次后,想一想:我在哪边?为什么?大家都明白?我还是不太相信,我跑都没跑,你怎么就知道我在北边?我出去跑一下?这样,想想办法,把你们的思路直观地表示出来,让我心服口服。

  (3)老师巡视提示(有人用画图的方法,也有列表的)

  (4)全班汇报。师写算式,我也有一种方法,能通过这个算式解释吗?根据这个道理继续想一想:

  (5)如果超人来回跑了100次呢?10001次呢?

  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的位置?

  看来,数的奇偶性决定了人的位置。怎么决定的呢?

  当跑奇数次时,就在北;当跑偶数次时,就在南边。

  如果从北边出发呢?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板:奇数次改变初始位置,偶数次回到初始位置)

  2、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翻动杯子

  (1)利用上面的发现,请大家观察并思考;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 (教师演示)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005次呢?

  (2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3)现在我想让杯口向上,可翻动多少次?如果想要杯口向下呢?

  看来,这种规律在很多情况中都有

  3、举例:感受只有两种运动状态才能用到今天学习的知识

  (1 )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2 )举例;开窗、开灯等例子。(注重确定第一次的状态。 )

  总结:这样的情况很多,大家说得很好。虽然情况不同,但却有共同的特点。

  (板书:奇数次改变初始状态,偶数次回到初始状态。)

  (可提示,南北、南北正反正反)只有两种状态。今天学习的知识,其实就是周期为2的运动,正好能用数的奇偶性来判断物体最终的状态。

  4、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我们对数的奇偶性是有特殊感情的,生活中,我们常把奇偶说成是单双或阴阳,比如好事成双。再比如,十二生肖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三、巩固提高,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师:大家真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抽奖箱,可不是随便抽的哦,听老师的规则,(投影)装有奇数和偶数2个箱子,你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2张,如果2个卡片上的'2个数的和是奇数,你就可以上来转转盘,转盘停在哪,那的奖品就是你的哦!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来?(上来5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转转盘的机会)

  师:是他们的运气不好吗?还是这里面隐藏着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有转转盘的机会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板书)。

  师:现在大家发现了原因,你能不能修改一下游戏规则,保证能有转转盘的机会呢?

  生:在2个盒子里各抽取1张,2张卡片的数字之和是奇数

  师:是这样的吗?找同学验证一下

  师:还真是,奇数+偶数=奇数(板书)。

  四、实践、练习

  1、停电了,正在教室过道上经过的37人每人都去按了解一下开关,请问来电后是开还是关。

  2、冲锋舟每次可运送救灾物资1吨或群众20人,摆渡101次可运送多少物资和群众?

  3、有16间屋子,能不能出去?请打开课本第15页,做一下填空题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其它问题能解决吗?掌握好规律,就能。老师希望大家能多动脑筋,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六、课后反思

  “数的奇偶性”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质数、合数等知识,也认识了奇数、偶数概念以及特征,本节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知学生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数的奇偶性,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生活情境,发现奇偶性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学生能明白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数的奇偶性。让学生通过翻杯子游戏,来感受数的奇偶性,这个活动学生很熟悉,很快能发现规律。用符合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发现规律:“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七课时,教材第15页例2。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的三种可能性用算式表示出来。提出猜想,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能验证猜想的方法,在小组和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说理、数形结合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进行验证,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通过两个数和的规律发现两个数差的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更进一步说明和的奇偶性的可信度。不断丰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使学生发现两个数和与两个数差的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本节课是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法与学法:

  教法:活动引入,组织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讨论归纳。

  教学准备:

  游戏道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

  二、设置游戏,探究新知

  1.引发思考,提出猜想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发现现象,提出猜想: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发现现象,提出猜想: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提出猜想: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的三种可能性用算式表示出来,提出猜想,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验证规律

  (1)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请你任意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结论。验证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和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得出两数之和的奇偶数规律。

  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能验证猜想的方法,在小组和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说理、数形结合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

  3.探索差的规律

  刚才我们探究得出了两个数和的规律,那么两数之差有什么规律呢?(可引导学生从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找到两数之差的规律)你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4.验证规律

  我们刚才是用较小的探究的两个数之差的规律,如果换成较大数这个结论还正确吗?

  请大家同桌合作,互相出示一组大一点的数,来验证规律。

  学生验证完成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数和的规律发现两个数差的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更进一步说明和的奇偶性的可信度。

  5.比较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规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规律有没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9+24 113+131 268+102422280+102

  38800-3452244-88811-9

  2.拓展练习:

  2+10+184+8+10+12

  十个偶数相加的和是()

  2+4+6+8+10+……的和是()

  11+13+57+9+15+15

  十个奇数相加的和是()

  1+3+5+7+9+……的和是()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巩固。再通过拓展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个思维拓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实际运用:30个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4.阅读链接

【和的奇偶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反思03-18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03-06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0-12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01-22

狐狸和乌鸦的教学设计01-29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1-23

树和喜鹊教学设计01-20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10-31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