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2 13:18:0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优秀)蜜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蜜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辨别不同的乐段,表现不同的动作。

  激发幼儿学习奥尔夫的兴趣,学习并认识基本舞步小碎步和蜜蜂飞舞的姿态。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蜜蜂》,蜜蜂图片两张,丝巾若干、道具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开场舞

  1、大家一起围圈随音乐拍拍手

  2、大家一起围圈随音乐节奏踏踏脚

  3、全体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慢慢后退成大圈

  4、全体手拉手慢慢前进成小圈

  二、出示蜜蜂图片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一起来和客人老师问个好!(客人老师好!)老师还带了一个特别的朋友来和大家认识呢!

  2、出示蜜蜂图片一,播放歌曲《蜜蜂》

  蜜蜂蜜蜂生得真美丽,头带着金丝身穿花花衣。

  你爱花儿花也爱你,你会跳舞花又甜蜜

  三、学习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师:蜜蜂漂亮吗?

  2、出示图片二哪里漂亮了?

  3、师:蜜蜂是怎么飞的呢? 幼儿自由想像各种蜜蜂飞的样子

  教师总结

  1、飞的时候后跟离地,小脚尖点地,飞起来的时候轻轻的,小脚轻轻点地踏步。我们把这种脚的`动作叫做"小碎步"。

  2、教师示范飞这边飞那边,飞高飞低;转圈;中间间接音乐蹲下来休息

  3、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和老师示范表演

  4、全班小朋友配上音乐跟随教师一起来表演一遍小碎步。

  四、围绕花朵飞舞

  1、教师示范跳一小段蜜蜂舞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师来当蜜蜂妈妈,你们来当小蜜蜂,蜜蜂们!妈妈会跳一支蜜蜂舞,学好这个舞以后你们就可以跟妈妈去花园啦,先来看妈妈跳蜜蜂舞!(教师出示绑着红黄蓝三种颜色花的凳子,围着花朵跟随音乐完整演示,以花朵布置一个花园的情景,激发幼儿学习蜜蜂的欲望。)

  2、请三名幼儿跳蜜蜂舞

  师:这支蜜蜂舞好不好看,请两只能干的蜜蜂上来和蜜蜂妈妈一起来表演蜜蜂舞吧!(两个小朋友上来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奥尔夫)

  3、集体跟音乐跳一遍蜜蜂舞

  师:蜜蜂们,我们一起来为去花园跟音乐跳蜜蜂舞吧!(以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及学习蜜蜂飞的兴趣,在幼儿自己想像飞、的动作后,教师总结动作,并以蜜蜂跟蜜蜂妈妈学本领这一情节,来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相应完整的奥尔夫动作。

  五、持丝巾飞舞动作

  师:我这里有很多花衣裳,蜜蜂们穿上花衣裳跳舞吧!教师示范拿丝巾

  每人有一条~2条丝巾,在教室内自由飞舞,一下高一下低。(请注意不要再原地,尽量让幼儿有空间感,在中途可略作停顿.乐句共4个乐句,在第三乐句时,蹲下当花,其余走动。

  六、结束活动

蜜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附近”和“旁边”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蜜蜂图)瞧,它是谁?谁来和蜜蜂打个招呼?蜜蜂的“蜂”是一个后鼻音,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吧。

  2、现在呀,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小蜜蜂请到黑板上,让我们再一起叫它一声吧。

  3、同学们,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本领吗?

  (1)跳圆圈舞。(2)能认路。(3)喂养幼虫和蜂王。

  (4)采花粉、酿蜜。

  4、这么能干的小蜜蜂,今天还有新的本领呢,他会……板书:引路,什么叫引路?就是为人们带路。课文中的小蜜蜂为谁引路呢?那就让我们随着可爱的小蜜蜂飞进课文吧!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认真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啊,老师想听你们读一读,好吗?谁愿意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你请吧。

  (2)出示第一段: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a、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好多生字宝宝,谁能看着大屏幕再读一读?

  b、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自由读)

  c、谁想读?(自由读)声音真响亮!我们一起读吧,老师指一个,你们读一个。(齐读)

  d、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随机点拨)

  莫、斯、附、派、聊。生字障碍我们已经清楚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齐读第一自然段)

  4、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了一个人物,他是……(列宁)你们知道列宁是谁吗?出示图片。

  5、谁愿意响亮地为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他什么地方读得好?学习人家的'长处。我们继续往下读。第三自然段很长,谁想挑战?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6、课文读通顺了,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三个自然段讲了列宁的一件什么事吗?那简单地说,就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来……(指着课题说:引路的事)

  三、细读课文,研读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相近呢?谁先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你很能干,找对了,谁还想读?

  (2)为人们带路的人我们称为……(板书“向导”并齐读词语)

  (3)这句话中有两个词,它的意思和我们课题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找对了,一个是“导”,一个是“领”,它们都可以和“引“组成朋友,谁会说?愿意积累吗?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引导引领)

  3、那真的是蜜蜂带的路?列宁究竟是怎么样找到养蜂人的?那就让我们小朋友都来当当小列宁,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4、小列宁们,你们一边走一边看,都发现了什么呀?(你发现了花丛里有小蜜蜂,谁还发现了其他的?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5、摆路线图:

  (1)画路:小列宁们,这是你们刚才走过的小路,那你们发现的花丛在哪里呢?是啊,就在路的边上。(贴图)那房子和园子在什么地方呢?好好地去读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相信你一定能有所收获。

  (2)谁读懂了课文里的话?你来摆?

  (3)交流

  6、小列宁们,你们刚才观察得可真够仔细,(板书:仔细观察)那谁愿意再来当当小列宁,来说说你刚才发现的经过呢?(诶,你就是小列宁啊,怎么说?引导改成“我”。)(指名读)让我们都来当当小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吧。(齐读)

  7、小列宁们,你们刚才在观察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写什么呢?

  “我”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

  “我”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8、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不但进行了仔细观察,还开动了小脑筋,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板书:认真思考)那结果和你们想的是一样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9、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那个养蜂的人。

  (1)哪个词语证明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果然)

  (2)是啊,当你看到的事情和你事先想到的情况是一样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果然”来形容。

  (3)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谁来读?你读出了列宁的开心,你读出了列宁的高兴。我们一起读吧。

  10、课文学到这里,小朋友,你们认为仅仅是因为蜜蜂引路,当了向导,才使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吗?

  四、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用心,老师编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喜欢吗?自己读读吧,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读吧。

  (小蜜蜂真勤劳,飞到东来飞到西,采完花蜜把家回。列宁同志真聪明,仔细观察善思考,寻得主人笑开怀。小朋友,学列宁,身边小事别错过,争做生活有心人。)

  2、结课:同学们真是聪明,老师真心地祝愿小朋友今后越来越聪明,好吗?下课!

  板书:

  蜜蜂引路

  向导

  仔细观察,引领

  善于思考,引导

  (画一条路)

  小房子图

  园子图(旁边)

蜜蜂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二十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学导议,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句。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策略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法布尔图片、简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布尔走入昆虫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课件出示词语,自读、领读,检查预习。

  无论、实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陌生、逆风。

  论、验、证、减、阻、括、误、确、陌;实、袋;途、超;概、测。

  3.学习生字。

  概: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个点;论:右边不要写成“仓”;试:右边不要多一撇;减:左边是两点水。

  (三)深入课文,具体学习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标记,放在纸袋中,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飞它们。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蜂窝。法布尔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

  (2)梳理质疑。

  ① 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

  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

  实验: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② 蜜蜂是怎样飞回来的?

  ③ 为什么有三只蜜蜂没有飞回来?

  2.精读课文,探究深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个什么试验?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①预设:试验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②追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自己亲手验证的。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做试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听说、认真)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既知道了他做试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尔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第一自然段里还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到吗?(圈出)“无论……总……”你能说说这组关联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吗?

  (2)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又是怎么做的?做试验。

  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语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个环节?为什么?

  ②预设:共四个步骤,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

  课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

  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

  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师:多么细致的安排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做试验的这句话。法布尔的准备多么全面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谨)

  ③师: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用曲线画出来。

  ④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对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问,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过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语句。

  ②交流汇报。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推测呢?(预设:根据刚才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里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师:“也就是说”体会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结合“两点四十分”体会观察时间长)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继续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确确实实”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③指名分段朗读:把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读出来。

  (4)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终于得出了结论。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作者知道了蜜蜂无论飞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由于当时科学设备的种种限制,法布尔无法再进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所以,他在结论里也谈到了他的质疑。那么,读完作者得出的结论,你想对作者说什么?(也可以对蜜蜂说,对自己说,对同学说……)

  (5)总结:法布尔的结论中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质疑的地方。在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重要是不是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学习渗透在试验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书后关于蜜蜂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蜜蜂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课程标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取了几篇体裁不同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的第二篇,虽篇幅短小,却给人以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感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生字“蜂”、“派”,注意左窄右宽的构字特点,会写词语“附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附近、旁边”“引导、引领”“看见、观察、发现”;会摆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初步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学写余下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深入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蜜蜂”),谁来叫叫它的名字。生读“蜜蜂”。师:对了,后鼻音真准,你来,一起叫。

  2.师:请拿出你的小手指和支老师一起把它请到黑板上来。(师写课题:蜜蜂)

  “蜜”字呀,宝盖头写得大一点,然后最下面是一个“虫”,因为蜜蜂是昆虫。“蜂”字呀要写好可不容易,我们要请田字格来帮帮忙(出示田字格),谁发现了“蜂”字要怎样写好?你说--(指名说)师补充: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呀,左边比较小,右边比较大,这就叫左窄右宽。

  在你们的提醒下,我就可以把它写好了。(师边板书边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左边呀虫字旁窄一点,右边呀要注意啦,撇过来,捺捺在横中线上,底下一竖是悬针竖,发现了吗?一起再读一下:生齐读:蜜蜂。

  二、初读,感知故事内容。

  1.初读课文。

  今天的小蜜蜂呀,就在无意间和一个大人物交上了朋友,赶快翻开课本P119,大声地自由地读几遍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第一段,学习生字词。

  好,真的不忍心打断同学们,同学们读了一遍又一遍,但支老师真的很想听。谁愿意站起来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第一段)

  你真能干,这段可不容易读,有好多生字,还有谁愿意读。(指名读)

  真棒!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红色的全部是生字,这么多生字赶快去读读想办法和它交上朋友。(生认读生字)

  记住了,我指一个,你读一个。(在句子中)

  把它请出来,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先不出声,记一下。

  能读吗?“莫”、“斯” “莫斯科”知道吗?没关系,没教过当然是老师的责任喽,我来帮帮你。(出示课件: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谁会说?(指名说)会说了,一起说。

  继续来,“附”组个词语:附近。“谈”“谈天”“谈天”要说很多话,所以谈是言字旁。师板书:谈天。

  真聪明。读:派,都从哪里见过“派”?生:派人。蛋黄派。生活中也可以识字。“派”也需要小朋友写好它,仔细看,怎样才能写好,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

  师:小朋友注意了,它也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什么特点。拿出手指我们一起来写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右边笔顺。注意“竖提”。

  小朋友注意了,刚才2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请拿起笔写,看谁的速度最快。写2个“蜂”、2个“派”。注意写字姿势。(师巡视)我发现呀,小朋友写字漂亮。“派”字可不容易写好,要注意笔顺。

  好,基本上都写好了,现在请你听清楚,把笔放下,看哪一位坐得最快,我们合作最棒。请把笔放下,来,拿起书,我们把生字送回到句子中去,你能把第一段读得更好吗?(齐读第一段)

  读着读着,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列宁1922年住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

  你读懂了这一点。

  还读懂了什么,谁继续说?

  生:我还读懂了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

  这里有一个人你们知道吗?列宁是谁?不知道,没关系。支老师来帮助你。

  (出示简介,介绍列宁)他就是列宁。

  列宁(1870—1924)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3、检查读2-4段,说故事大意,补全板书。

  可能这些话你一下子不懂,总之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人。这么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我们的小蜜蜂发生了什么事情呀?老师请孩子们一起读课文的2—4段。注意了,这一次我们来自由读,你想读的就站起来,如果你读完第2段不想读了听一听可以坐下来,接下来也可以加入读第4段。

  想读第2段的站起来。(生读课文2-4段)

  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生说)

  简单地说,谁利用蜜蜂干什么?(指名说)

  对呀,蜜蜂为列宁引路,找到了养蜂人。(补全课题:引路)“引”左边是个弓,右边是一竖。引路的人,我们叫他为“向导”(板书:向导)

  那课文的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列宁说蜜蜂就是他的向导,谁发现了?

  指名说。

  出示: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里来的。”

  谁还要读?(指名3人)

  真棒!这句话中有2个词,它的意思和课文中的“引”差不多?谁能发现?

  生说:“领”、“向导”的“导”。

  “领”“导”都跟引的意思差不多。有个词语叫引导,还有一个词语叫引领。愿意积累吗?(师贴)一起来读。(生读:引导、引领)

  把这些词语给积累下来,我们知道了列宁呀请蜜蜂来给他引路。

  三、研读课文3、4段,体悟文本内蕴。

  1.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场景吧!(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话)读。

  2.现在你们就是列宁,来,走一走,看一看,好不好?

  二四班的小列宁们,请站起来吧!

  小列宁们,请跟着支老师的描述一起来走一走,做一做,好不好?(温馨提示)

  师描述第3小节内容,生做动作。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怎么做)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发现什么了)他仔细观察,(你观察得真仔细,看哪,蜜蜂飞起来了,孩子们,看哪)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怎么做)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老朋友见面了,好久不见了,怎么做?)

  3.刚才小列宁们一边走一边看,发现了很多很多,发现了什么?别急,继续到课文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

  生说,师出示道具。(花丛 园子 小房子)

  生:我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出示:花丛)这是你的发现。

  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仔细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出示:园子)这是她发现的。

  还有吗?

  生:园子的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出示:小房子)你会发现。

  4.发现了这么多。这样一发现,我相信孩子们你肯定能把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摆出来,我这儿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师板画),你要怎么摆园子、小房子、还有花丛。

  别急,好好认真地去读书,就能摆出来了。如果还不会的抓紧时间去看书。

  谁会摆?你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摆)

  这是花丛里有许多的蜜蜂,花丛摆在哪儿?园子摆在哪儿?房子呢?

  发现了没有?她是花丛和园子、园子和房子一样远,谁有意见?有发现吗?(生说,请他上来摆)课文里有两个词语告诉你了,摆好了,你要告诉大家你的依据。

  你说这里要远一点,为什么?(生说)

  你发现了两个词:附近、旁边。师边板书边说:“附近”稍微远一点,“旁边”就刚刚好在边上。

  师指板书说:这样一摆,你就明白了“附近”和“旁边”意思差不多,但是有区别。附近稍微远一点(用手势比划),旁边稍微近一点。(用手势比划)。园子还在附近,房子还在旁边。联系实际:比如:走廊就在我们教室的旁边,二楼会议室就在我们教室的附近。又比如:平阳县人民医院就在我们学校的附近,门口的卖衣服的服装市场就在我们学校的旁边。明白了吗?

  5.列宁看到蜜蜂怎么想到请蜜蜂来带路的?

  出示:A、我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预设生:心里想,这些蜜蜂一定是养蜂人的蜜蜂

  B、我看到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心想——————(这么多的蜜蜂采了蜜,都飞到附近的一个园子里了,这个园子很有可能就是蜜蜂的家。)

  C、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想——————

  (园子旁边有小房子,有房子的地方很有可能会有人,住着养蜂人)

  (同桌练说,请2位同学说)

  原来蜜蜂和养蜂人是有联系的,一联系就发现了规律。结果和他想的一样吗?你从哪个词语发现的?赶快去第3段中找出来。

  指名说:果然。

  发现了吗?果然。结果跟他想的是一样的。

  6.那,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的第三段话中间有几个词语和“发现”意思差不多,都有看的意思。赶快认认真真去读第3段,找找。你发现了吗?认真发现,静静地看书。

  指名说:一边走一边看。(看)

  仔细观察(观察)

  只见。

  师:看、观察、发现、只见意思都差不多,都有看的意思。小朋友真能干。会发现就是会学习。列宁就是这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3段)

  7.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师生读第4小节)

  8.要写好“附近”这两个字,你有发现小秘密吗?(指名生说:附三部分要靠拢一点)

  根据你们的发现,认认真真在田字格中把“附近”这个词写一遍。师讲评学生的字。

  (展台出示)他的这两个字,哪里值得你学习的,先说。要学会欣赏别人。

  谢谢你的评价。

  哪里写得更好点就更棒了,谁来提点小意见。

  他给你提了中肯的意见。

  谢谢小朋友善意的提醒。

  根据同学们的提醒,学学他的长处,改改你的短处,再写一遍“附近”。

  四、识字巩固。

  多好的一篇文章呀,支老师读着读着,把它读成了一首儿歌,送给聪明的你们。

  (课件出示:小儿歌)

  莫斯科,风景好,

  朋友谈天又说笑。

  养蜂人,真难(nán)找,

  还好发现小向导。

  附近蜜蜂回蜂巢(cháo),

  跟着它们把人找。

  仔细观察,勤思考,

  小小问题难不了(liǎ0),

  难不了!

  自由读——齐读——边读边拍手。

蜜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法布尔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

  ①电脑课件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0、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11、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

蜜蜂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感悟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感悟法布尔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目标2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实验过程,感悟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板书:实验)

  二、品读实验感悟严谨30

  1、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读文,师巡视学情)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指名说)

  3、课件出示“一天……然后放出来。”(生齐读)

  4、我想这样做这次实验,你们看行吗?课件出示:一天,我捉了几只蜜蜂,把它们放到玻璃瓶里。自己带着蜜蜂到了一个地方,把它们放了出来。然后我回到蜂巢等候蜜蜂的归来。

  5 、我这样做行吗?说一说!(生交流看法)

  6、师总结:法布尔做实验时考虑问题怎么样?法布尔做实验时设想了每一个细节,看来科学实验真得需要仔细周密的态度啊!板书:仔细周密

  7、法布尔就是这样把做了记号的蜜蜂放飞了,师读“二十只左右……阻力”课件出示:二十只左右……阻力?”你们读读这段文字,孩子们,此时的蜜蜂真的触到地面了吗?(生:没有,为什么?)“几乎”这个词告诉我们即将触到而又未触到地面。用词是多么严谨啊。注意到老师描红的词语了吗?你能从这些词语中感悟到什么?(法布尔在猜测,不确定)

  8、小结:看来从词语的准确运用上也可以看出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9、是啊,当我看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上的时候,我想:它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此时此刻,法布尔内心充满了对蜜蜂的怜爱,放声读读吧!谁来读?(指两名学生读,评价:我听出了你对蜜蜂的担心)尽管刮起了狂风,尽管阻力很大,但蜜蜂依然在艰难地寻找着回家的路……齐读课件!齐读!真为蜜蜂担心啊!

  10、当法布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推测蜜蜂面临恶劣环境可能找不到家了。蜜蜂面临怎样的恶劣环境?(联系下文想一想)生浏览下文后汇报:逆风飞行沿途风景陌生

  11、法布尔由此推断蜜蜂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推测”能换成“猜测”吗?为什么(推测:说话有根据猜测:说话没有根据,凭空想的)

  12、小结:可见法布尔做事严谨,用词准确。

  13、法布尔所做的推测和结果一样吗?课件出示:“没等我—还沾着花粉呢。”小女儿心情怎样?(激动)怎么读?试试吧!指名读。(评价:心情多么激动啊!)它们在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两点四十分)再激动点儿,好吗?再读!师生合作读:师……她高声喊道生—有……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14、只有两只蜜蜂飞回来能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不能)请孩子们默读第七、八自然段,说说实验的结果。生读后汇报:这样———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从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中感悟到了什么?(法布尔的严谨求实)板书:求实

  三、联系前文拓展延伸7分

  读到这儿,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课件出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法布尔是多么激动啊,他兴奋地对人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

  15、同学们,要知道,蜜蜂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家,靠的可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啊,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法布尔无法作出解释。而如今科学证明:蜜蜂是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的。在一天中,蜜蜂舞蹈的方向是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蜂房是三角形的顶点,而顶点角的大小是由两条线来决定的:一条是从蜂房到太阳,另一条是从蜂房到采蜜地点的直线,这两条线所夹的角叫“太阳角”,是蜜蜂的“方向盘”。蜜蜂向左先飞半个小圈,又倒转过来向右再飞半个小圈,飞行路线就像个“8”字。可是,蜜蜂有时从上往下飞,有时从下朝上飞,而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太阳角。蜜蜂正是从这种角度的大小来确定采蜜地点和方向的。(课件)

  四、课堂总结拓展阅读:多么神奇有趣的蜜蜂,多么严谨求实的实验!是科学为我们解开了许多未解之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希望同学们课下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1分

  板书:

  14、蜜蜂

  仔细

  实验求实

  周密

蜜蜂教学设计7

  熊熊舞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跟随节奏做动作。

  2.乐意参与活动并大胆表现小熊的可爱形象。

  活动重难点:

  重点:乐意参与活动并大胆表现小熊的可爱形象。

  难点:能初步跟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舞蹈音乐、熊大熊二玩偶、地垫、幼儿盘腿坐地围成半圆。

  活动过程:

  一、激趣。

  出示熊二玩偶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老师请谁来我们班做客呀?(熊二)你们知道熊二最喜欢吃什么吗?(蜂蜜)那你们知道熊二是怎样吃蜂蜜的吗?

  二、感知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熊二吃蜂蜜的样子。

  教师:宝贝们,如果你是熊二你会怎样从蜂蜜罐里拿出来蜂蜜又要怎样吃蜂蜜呢?(幼儿扮熊二吃蜂蜜)老师也想学熊二吃蜂蜜,宝贝们看老师学得像吗?(教师示范动作:扩指手心向下碰地再向上抬起,折腕,同时曲臂添手心,做吃蜂蜜状。)

  三、音乐表现。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熊大熊二吃蜂蜜的故事。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做舞蹈动作。

  动作分解:

  前奏: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状,左手扶膝盖;伸懒腰,表现睡醒的'熊二;上身直立双手扶膝盖。

  第一段音乐:(表现熊二睡醒肚子饿,去找到蜂蜜,找到蜂蜜的开心)上身前腆,身还原;上身含胸,身还原;上身前腆,身还原,右手指点,左手扶膝盖,点点指指出右手经上弧线;双手扩指,交替拍膝盖左右各三次;左右倾身,耸肩两次。

  第二段音乐:(表现熊二找来熊大一起分享蜂蜜的快乐)跪地爬成圆圈,盘腿坐,旁按手;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折腕,上身前倾同时曲臂做添手心状,表现熊大熊二开心吃蜂蜜;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左手重复右手动作,双手同时重复做;身前倾,双手交叉碎拍地,表现熊大熊二吃得好尽兴;双手扶膝盖,左右倾身耸肩两次并做打嗝状。

  3.教师进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熊二醒来的时候是怎么做?(伸懒腰)

  熊二醒来感觉肚子怎么了?(肚子饿极了)

  熊二怎么吃蜂蜜的?

  熊二开心时是怎么做的?

  ……

  4.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

  5.初步跟随音乐做动作。

  四、活动结束。

蜜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 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应在不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法、学法

  谈话激趣法、体验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手段

  课前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复备记录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课时要点: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明确实验内容解疑促读。]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几乎、几个、推测、沿途 、超常 、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闷热、纳闷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

  好啊。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适当引导说完整。

  学生质疑,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

  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2、那么你有没有兴趣和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呢?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请学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师相机板书。

  3、“几乎要触到地面”转换角色,你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怎样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来了几只?用了多长时间。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他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之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你怎么认为的。

  四、书写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第二课时:感悟课文,学习2-6自然段,体会法布尔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检查句子,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

  (3)试验的步骤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4)理解“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4)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5)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发布而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里,而是这种本能作者就是是生物学家,在当时他也无法解释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布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向发布而学习什么?

  三、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件出示:蜜蜂的分类、蜜蜂的语言、蜜蜂采蜜)

  四、实践园乐园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小练笔: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3、自主实践: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蜜蜂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辨认、试验、证实、推测、本能”。

  2、阅读课文,弄清楚试验是怎样做的,关注法布尔是如何将试验的过程记下来、记清楚、记准确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法布尔照片)师简介:法布尔年轻时身为初中数学老师,却十分痴迷于昆虫的世界,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他一生深入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最终成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昆虫记》。本文便节选自《昆虫记》。

  2、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说明:以本文的作者法布尔说开去,用简短的语言并结合媒体的介绍,并告知学生本文是世界名著,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冲动。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节读课文,集体正音。

  3、开火车读词语,给“辨认、试验、证实、推测”找近义词。

  4、交流问题。师小结。过渡:法布尔的试验是怎样做的?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设计说明:初读文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从课文的整体性角度出发,让学生简单对课文的梗概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同时注重在学生基础阅读方面的设计,比如学生轮读,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的评价,以及词语的初步理解等等,都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析读文本,理解感悟。

  (一)、默读课文,根据试验的目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交流。

  1、试验目的。第1小节。

  2、试验过程。第2—4小节。

  3、试验结果。第5小节。

  (三)、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随机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试验目的。

  1、指名第1节。注意听别人读得怎么样。

  2、评一评。

  3、用“无论……总”说一句话。

  4、师引读:因为听说(),无论(),它总(),所以我()。

  第二部分:试验过程。

  1、自由读2—4节,思考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他把哪些关键的地方记录下来了,圈划出这些重点语句。

  2、交流。随机学习重点语句,理解词语。

  (1)出示句子,自由读。(提示:读的`时候要讲能体现试验关键步骤的词语强调读出来。)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2)指名读,认真聆听: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哪些关键词?你觉得他(她)把握得对吗?

  (3)交流。

  (4)齐读句子。思考:法布尔把他的试验记清楚了吗?从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交流。师:法布尔不仅把他的试验记下来了,而且还写得非常准确。这样我们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试验是经过周密的安排的。师板书: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得好,为什么?

  3、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2—4小节。

  第三部分:试验结果。

  1、自由读1小节。想想法布尔的试验结论是什么?

  2、指名答。理解词语“本能”。

  3、齐读。

  设计说明: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如何处理教材既要做到整体性,又要兼顾到灵活性非常关键。于是,我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旨在引导学生更轻松地进入文本。同时,在教学的设计中有目的有限度地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训练,力求能做到自然。对文章三个部分的处理也有一定的主次安排,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布尔对试验的安排之周密,记叙的又很准确,从而感受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四、回顾总结,拓展训练。

  1、读完了课文,你觉得法布尔的试验怎么样?是否还有改进的建议?或者你对他的试验结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答。师拓展资料。

  4、写话训练:以“法布尔,我想对你说:()。”写一、二句话。提示:把小组讨论的结果结合进去。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受杨老师启发,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水平以及质疑的胆量和能力。

  附:板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中所学生字及词语,并练习书写“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3.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积累“附近、谈天”等词语,并练习运用。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5.练习看图说话。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文章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表现出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学生状况分析

  依照比赛要求这一课在八完小二年级四班完成教学。该班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积极,课堂中注意力较集中,所以尽管是低年级的'教学也没有过多的进行组织教学,这为课堂赢得了充足的教学时间。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较强,在第二课时的生字检测环节中可以看到听写的出错率较低,因此课堂中对生字的教学用时较少。从课堂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发现学生理解课文能力不差,但口语表达能力欠佳,所以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次针对提高口语能力的训练。还有值得注意的是,该班男生发言较女生积极,课堂中虽进行了调动,但女生的发言状况还是不理想。希望今后该班的小朋友们能在老师的培养下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四、教学过程(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板书课题)请大家来齐读课题。

  生:《蜜蜂引路》。

  师:课题中有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两个生字“蜂”“引”。请大家和我一起写一下这两个字。

  生:(空写“蜂”“引”两个生字。)

  师:“引”字的第三笔是“竖折折勾”,和我一起写。

  生:竖――折――折――勾――(空写)

  师:这两个字记住了,其他生字记得怎么样呢?我想考考你们,好不好?

  生:好!

  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写,好,你来。其他同学准备在本上听写生字。

  师: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列宁――附近――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派人――谈天――

  生:(听写生字)

  师: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

  师:我们先看看在黑板上听写的同学写的怎么样。

  生:全对了!

  师:她哪一个字写得好?

  生:“列、派”。

  师:是的,这两个字写的不错,还有“谈天”的“谈”字也不错,她注意到把上边的“火”字最后一笔写成点,你注意到了吗?

  生:注意到了。

  师:和黑板上的生字对一对,看看你都写对了吗?有错要改过来。

蜜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2、能认读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蜜蜂、莫斯科”的小资料。

  2、制作“莫斯科、小山、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彩图卡片。

  3、出示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碰到过困难吗?(板书:碰到困难)

  2、是些什么困难呀?你是怎样克服的?说说看。(板书:克服困难)

  3、如果你不小心迷路了,你会请谁给你引路呢?(板书:引路)

  4、谁了解蜜蜂?蜜蜂有哪些作用?(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

  5、当你迷路时,蜜蜂还能给聪明的你引路呢。(板书:蜜蜂;形成课题:蜜蜂引路)

  二、紧扣课题,启发提问

  1、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成如下问题:

  1)蜜蜂给谁引路?

  2)为什么他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蜜蜂又是怎样给他引路的?

  4)他怎么会想到让蜜蜂给自己引路的?

  2、小朋友真了不起,从小就养成了爱动脑筋提问题的好习惯!那么,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通过认真思考然后把问题圆满解决。大家说好吗?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仔细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上问题。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边听一边想,非常认真!还有很多小朋友非常可爱地托着腮,皱着眉在认真地思考呢。不过,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还得教给你们一个绝招,要不要?(要)那好,这绝招就是多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课文,尤其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请问你们喜欢怎样读呢?

  老师适当介绍读书方法:

  1)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想;

  3)对读;

  4)讨论读等。

  (三)学生自由读,生生互动。

  四、精读课文,展示读书成果

  (一)出示问题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学生回答是列宁以后,追问:列宁由蜜蜂引路找谁呀?养蜂人找到了吗?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把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清楚?

  (二)出示问题2),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a、课件出示句子:“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莫斯科”的小资料。介绍时可以相互补充。

  2、讲解“附近”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读准“附近”的读音,引导学生弄懂它的意思。

  1)你的座位附近有哪些同学?你住的地方附近有些什么?

  2)现在你们知道“附近”是什么意思吗?(离得很近)

  3)1922年列宁住在哪里?(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老师知道“莫斯科”的位置,(随即在黑板上贴图)。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确定小山的位置?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b、课文还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附近”这个词语,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1)、课件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园子傍边有一所小房子。”

  2)老师顺着小山在黑板上简画出一条小路,然后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让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3)看贴图,练说话。

  请看黑板上的贴图,用上“附近”这个词说一句话。

  c、辨析“常常”和“往常”

  1)游戏激趣,引发争论。

  小朋友,这里有件很有意思的事:“常常”这个词语硬说“往常”这个词和它的意思差不多,肯定是它的同胞兄弟;而“往常”又死不想认。你们来当一当法官评判评判好吗?

  学生辩论。

  2)出示句子,启发辩析。

  a、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3)练习巩固。

  设置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①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

  ②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③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④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d、扫清障碍,回归问题2。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问题2。

  2)师生小结: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教情服从学情:如果学生会提到“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人“这句时,随机讲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列宁敲门时会怎样想呢?(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的吧)引读“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1)“果然”是什么意思?

  2)生活当中什么情况下能用上“果然”这个词呢?

  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

  1)教师点拨;“惊讶”一词的意思。先让每个学生都做一做惊讶的表情;再问“惊讶”的意思;最后指导朗读对话:谁读得越惊讶,笑着说越自然就可以上台来演。

  2)学生练读

  3)分角色练读

  4)演一演

  a、看插图,想场景:列宁和养蜂人可能还会说些什么?

  b、模拟表演:一生演列宁站在教室门外;一生演养蜂人、

  3、品读列宁的话,问”向导”是什么意思?蜜蜂真的会引路吗?

  (四)出示问题3,精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a请问,你们读懂了什么?

  b师生小结;列宁之所以能找到以前自己从未到过的养蜂人的家里,靠的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c生字教学与说话教学整合训练、

  1)出示训练题1)我一边仔细观察课后的生字,一边认真思考,发现了()这个生字的特点是()。

  2)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出示句子“他仔细观察——————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指名读句子,出示课件,一边指黑板上的贴图一边引导学生说。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他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而()往往住在蜂房附近,只要我(),就能找到()。

  2)出示问题4,用上“果然”一词回答。

  五、拓展延伸

  1、蜜蜂为什么会引路?这跟列宁有什么关系?小朋友们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学了课文,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说来听听。

  2、师生小结:在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是怎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脑筋把事情办好的?

蜜蜂教学设计12

  蜜蜂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3、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中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谁来说说你可以找什么做你的向导?

  二、审题导入:

  1、蜜蜂: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新的小向导,它就是——蜜蜂。

  看着这两个字,咱们一起读一读,蜜蜂,细心的小朋友在读的时候一定发现了什么?都有“虫”字。

  2、引路:你知道什么是引路吗?

  3、导入:这群蜜蜂又是怎样当向导的呢?让我们随着这只小蜜蜂走进课文,打开语文书119页,发出声音快速地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小节,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再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三、抓图学文:

  1、汇报:同学们都读得很用心,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列宁,养蜂人)

  2、看图读文:是呀,在蜜蜂小向导的带领下,列宁终于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找到文章插图)

  3、教学第4段: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看着插图,你听到了什么?“养蜂人”在说什么?

  “列宁”在说什么?

  我相信,有些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也注意到了他们此时的表情。

  关注:惊讶、笑着。

  什么情况下,你有过惊讶这种反映?

  4、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请大家读一读1、2自然段,心中有答案了再告诉我。

  t: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生字,有5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

  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是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看到列宁会觉得惊讶呢?

  5、回读第4段:

  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还有你自己所体会到的都送进这个句子里,把惊讶的语气给读出来。

  四、学习第3段,体会列宁观察思考:

  1、动听的声音加上生动的表情,使图上的养蜂人活灵活现。那从列宁的表情中你又看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高兴?

  2、小朋友,我们再去看看,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当他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时,他会想些什么?

  当他看到蜜蜂飞进园子时,看到园子旁边的房子时,他又会想些什么呢?

  3、学生自学感悟

  4、汇报:在讨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来听一听。

  五、共画路线图:

  1、是啊,多么巧妙的引路方式,如果能把列宁到养蜂的人的住处的路线画出来,其他人也不会走错了。咱们一起来画一画这幅路线图。

  2、快速地把文章看一遍,把表示地点的词圈出来。再想一想这路线怎么安排。到课文里找到理由告诉大家。

  3、介绍路线:如果你来当向导,你怎么向大家介绍这幅路线图呢?

  沿着山路走,走着走着,你会看见路旁有花丛……

  4、书写练习。

  六、课堂小结:小朋友,看来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蜜蜂就会成为我们的向导。其实,在神奇的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比蜜蜂更有趣的向导呢!不管是太阳、大树、北极星还是积雪,还是今天的小蜜蜂,要找到这些向导的法宝是: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蜜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测” “几乎” “大概” 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蜜蜂的资料。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明确要求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注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思考:

  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

  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1)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你能用“先 ……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

  (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

  3、分组学习,教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交流。(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2、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4、最后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归纳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6、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让学生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选自己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做上记号(与其他蜜蜂区分,使试验真实),让女儿守在蜂窝旁(掌握飞回来的时间),二十多只 (比较分析,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7、说说在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要陈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得到的结论会不准确)

  8、小结:是啊,难得作者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非常严谨,对科学求实的作风。让我们来齐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吧。

  三、品读课文,探究试验结果

  1、师: 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3、4、5段。

  2、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3、指名交流:(预设:蜜蜂飞回来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画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预设:真是太高兴啦。小蜜蜂啊,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为你们回不了家了。)

  B、是啊,作者“我”在回家的路上,也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出示句子: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C、如果是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推测?说说你的想法。预设:想想蜜蜂在飞回来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危险。

  D、蜜蜂竟然飞回来,难怪小女儿这样激动。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女生齐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了家。

  A、“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飞回来的?

  完全正确 没有差错)联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地回家。)(尽管…… 但)这是一组关联词)。说明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B、指导朗读。男生齐读。

  5、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那么作者又是应用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比较句子: 这样改行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的准确无误。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读课文,像这样用的准确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试着找到几处吗?

  7、交流,屏幕显示句子,读一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几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

  2、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预设:其他三只为什么不能准确地回家?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是什么?蜜蜂又是靠什么准确无误的回家的呢?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呢?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希望课后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疑问。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电脑出示资料。

  如果你们对蜜蜂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3、特向你们推荐《昆虫记》。这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真实记录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巨著。

  板书设计:

  14 蜜蜂

  法布尔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试验捉蜜蜂

  做记号严谨 求实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

  结论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而是本能

蜜蜂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⑴ 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⑵ 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⑶ 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蜜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蜜蜂》教学设计01-24

《蜜蜂》的教学设计10-08

蜜蜂教学设计05-27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06-22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06-22

[优]蜜蜂教学设计12-06

《蜜蜂》教学设计优秀11-24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04-10

蜜蜂教学设计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