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画风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风教学设计1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田字格出现要写的12个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其中,“乌”字的第二笔──竖折折钩、“艺”字最后一笔──横折弯钩、“陈”字左边的“小耳朵”──横撇弯钩、“转”字右边的“专”的第三笔──竖折撇都要呈红色。2.生字卡片。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布置自学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谁会画风?想不想展示你的画风的本领?
3.(课件:展示台)今天,我们就来展示画风的本领。展示分两步,第一步,先替课文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么画风的。现在,各小组自学课文,准备替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展示。注意,可要进行比赛的。
4.谁说说该怎样自学?
5.好的!小朋友们一起自学课文,准备展示吧。
答案
1.风
2.想
4.(1)先读课文,请拼音帮忙识字。(2)再读懂课文,理解意思。(3)最后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5.分组自学
展示自学成果
1.(出示图标: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吗?
2.第一项:现在展示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抽读。)
3.“涛、显”二字组词。
4.“陈”字“左耳旁”几笔写成?“艺”字下边的横折弯钩也就是“乙”字是几笔写成?
5.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哦,不要把“横撇弯钩”写成了两笔。
6.第二项展示:读懂课文。读懂了吗?
7.谁能说说课文里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8.嗬,真不简单。都读懂了。
9.小朋友们,该展示你们的朗读本领了。两个小组敢不敢比赛?
10.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另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帮助读叙述的部分。各小组再练练。注意读准多音字“杆”
11.开始比赛。你们先开始。
12.现在该你们组了。
13.小朋友们,你们比完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吧。
答案
1.可以了。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浪涛
波涛
波涛汹涌
显示
明显
显眼
显示器
6.读懂了。
7.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9.敢!
10.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分角色朗读。
拓展练习
1.刚才大家替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了画风的本领,展示得很好。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画风的本领了。
2.不过,这次展示的方式有点特别: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画风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再读读和大家交流。可以吗?
3.(出示图标:展示台)下面,展示开始!谁先来?
2.可以。
写有关画风的.句子。
3.分别朗读自己写的画风方法。(3~4人即可)
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问大家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哪些字有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几笔写成的。
2.(在指导喧声述说的同时板书重点笔画。)请大家写写这几种笔画。
3.小朋友,请你先把“乌、艺、陈、转
眨”这几个字写两遍吧。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字写的时候都不能加点,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
4.再看看其他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5.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希望老师写给你们看吗?
“艺”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丹”的第二笔:横折钩。“乌”字的第三笔“ㄣ”:竖折折钩,转字右边第三笔:竖折撇。
2.练习写笔画。
3.书写“乌、艺、陈、转”。
丝、乌、丹
4.各自发表意见:“斜”字的第二笔。
5.眨、陈、涛(提示横的长短,竖撇的起笔处。)
画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三个小朋友的图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
2.同学们,你们了解风吗?谁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有风的时候,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景象呢?风有颜色吗?有味道吗?它能画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学生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他们的名字,老师在图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三个小朋友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这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六字在我们班上那些同学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湿——显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分组轮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写字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里面只有一点。“乌”字里面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字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是三点水。
“陈”字右边是“东”,不要写成“车”。
重点指导“忽,眨,涛,斜”这四个字。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
老师示范:“艺”字草字头应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3·练习书写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按照范字临摹,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写生字。
板书设计
15·画风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显
画风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读通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在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作出一则谜语:“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弯腰,云儿给它让路。”绿色的草地上,四行谜面逐行跳出,美丽的画面配上老师的朗读,这时同学们的兴趣一定被激发。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再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环节。
二、读一读
“读一读”是本课教学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发音错误。
4、指导疑问句、感叹句的读法,读出惊奇、高兴之意。
5、在学生对课文已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反复出示课文中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的卡片,使学生读的过程中既注意音节,又注意字形,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三、写一写
课文朗读熟练以后,就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多媒体画面展示出“写一写”:
1、田字格出示要学会的字。
2、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一笔一画教其他学生,这样既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效果要比老师教得好。
3、教师适时指导、检查,强调“丹、乌、忽、转”等字。
四、说一说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风还有那些表现?”。我利用多媒体制作出“利用风发电、磨面”等许多有益方面,以及“风沙暴”等诸多有害方面,让学生对风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高兴心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动力。画画是学生最爱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
1、播放音乐(轻快、和谐)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2、学生动手画风。可能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能是课前观察风的情况,可能是学生的一种创新。
三、说话,训练语言,了解课文
1、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练习说,教师参与巡回指导。
2、小组推荐学生台前说,老师要对学生说话过程中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予以指导,及时合理予以表扬。
四、赛读,积累语言,培养合作精神
1、先以合作小组进行分角色练读。
2、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用简单的简笔画板书出课文内容,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
五、总结,谈收获
画风教学设计4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一.激趣导入
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自主探究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请你起来读一读你到找的句子好吗?(生读)
课件随机出示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4.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体会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画风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的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思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练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情感目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总模式:“学——思——练”
教师:通过“激趣导入——学思引领——设计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学习思考,并巩固所学,进行拓展迁移。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感悟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领悟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在练说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在拓展中培养创新精神。
三、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小画家们”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2、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云朵、小鸟等,构成一幅画。
3、设置悬念:我想把风也画进去,可是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呢?谁能帮我画呀?
4、揭题板书:《画风》。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让学生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你好!我叫×××,很想和你做朋友。(学生自主选择喜欢和谁做朋友,就选择谁练习说话)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5、学写生字:艺、涛(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四】、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自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
(二)独立思考,阅读感悟:
重点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老师在学生读书、理解的过程中随机播放课件,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随机指导朗读,特别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a、随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课件:
⑴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物。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四)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1)、三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把你最喜欢的小朋友的话读给同伴听。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巩固拓展,积累创新。
(一)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选择,个性体验
1、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2、小诗人:读一读老师仿照课文创编的小诗,自己也仿写一小结儿歌。
3、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快乐,放飞你的理想。
教学反思:
《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这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我们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有限,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观点、做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堂以“学----思-----练”为主题教学模式的教研课。在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上,我力求突出“学---思----练”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学、乐思、乐练。
一、“以课为本”,设定目标。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的学生要在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材本单元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且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围绕新课标和单位目标结合本课特点和本课时的安排,我分别设定了本课时具体的学、思、练的相关目标。
二.“以人为本”,激趣导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者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引领。 “学——思——练”模式低段教学,面对的是年龄小,喜欢玩乐的孩子。所以,上课初始,教者要想法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快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我发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对上音乐、美术课比上语文、数学的兴趣浓厚,所以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以上美术课为契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场不仅新鲜有趣味,过渡自然,而且还在无形中初步认识了风“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性质,更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可是陈旧老套的机械重复地读写模式已是学生所不能接受的,以课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快乐的学习。所以,在生字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巧妙的方法将单调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创设和文中小朋友交朋友的情境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三、“以读为本”,学思结合。
语文教学,永远是离不开读和写。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合作交流,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学会阅读。在这个环节我为了克服乏味地串讲,我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读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在自学中思考发现,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四、“以生为本”,巩固提升。
圣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可见,对新知识的巩固,既是一种复习,其实也是一种提升。新课标也强调不能忽视学生的双基。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巩固和延伸。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所以我在设计练习这个环节中,尽量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以生为本”,分层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个环节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的空间,发展思维,引领创新。
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我的教学中遗憾就更是不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虽然我也特别关注了学生,关注了教材,关注了课堂,可是,我觉得上课的效果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例如,在“练”的环节我设计的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学生虽然也有积极的参与,可是思维还是显得狭窄。其实,生活中处处是“风”,可是学生平常似乎不太善于发现。所以,在引导学生的发现上,我还要下功夫。另外,在学写小诗的环节上,也仅是几个优生做的还像那么回事,可能这个设计难度大了一些。
画风教学设计6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齐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b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这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这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状况。你读后明白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明白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能够透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用心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主角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就应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就应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就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就应是十分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就应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先风是能够这样画的,所以他十分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写好四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完成仿写训练,丰富学生语言。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高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写字。(10分钟)
板书画风
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出示生词,进行游戏。你指我猜。
明显 忽然 眨眼 转动 雨丝 旗杆 乌云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呼呼地转动
2.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是哪三个?
3.板书赵小艺 陈丹 宋涛,过渡,咱们来写写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4.指导书写:陈 丹 艺 涛
(1)出示陈,陈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耳旁窄一些,右边是东南西北的东,写宽一些,教师板书,学生写。并组词出示:陈旧 陈设 陈列 推陈出新
(2)出示丹,组词:牡丹 丹桂 灵丹妙药……丹和舟比较识记。我们来写一写。
(3)艺,谁能记住,组词。说说注意什么,一起写。
(4)涛,读词:波涛 浪涛 也是左右结构,书写同位比一比谁写的好。
5.咱们再来呼唤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赵小艺 陈丹 宋涛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和生词认读,指导写好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二、导入内容,探究。(20分钟)
1.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可以画出来呢?
2.请同学们小生读课文,找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3.出示:
赵小艺: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
说着,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
宋涛想了想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4.指导读好四句话,三个小朋友是怎样表现出风来的?
5.是呀,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三个小朋友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没画风却有了风,此时你想对三个小朋友说什么?
6.在这三个小朋友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出示句子点拨: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
7.出示要求:组内分角色读2——8自然段,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可以加上动作呦。
8.学生练习朗读和展示。
(设计意图:以图画结合文本进行展现,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无限的表现力。通过寻找关键词与朗读引导,学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读出自己的体验,突出学习的主体性。)
三、仿写训练,积累。(8分钟)
1.三个小朋友画风,画出了智慧,咱们也来画风,不仅可以画出智慧,还可以画出一首诗,信不信?
2.小组合作: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中;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 )了,风藏在( )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旗杆吹( )了,风藏在( ),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 )了,风( )
风来了,风把( ),风( )
风来了,风把( ),风( )
风来了,风把( ),风( )
(设计意图:以“我是小诗人”为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升华主题,拓展。(2分钟)
1.总结:同学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要想有所发明和创造就要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让我们来做一个有心人吧。
2.作业:春天来了,用你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图画吧!
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来了,春天就藏在嫩绿的小草中;
春天来了,小树变( )了,春天就藏在( )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作业的训练让学生把生活中所见以诗形式完成,既在语言方面得到了训练,又把学生有课内引到课外,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画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要求认识的“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3.积累词语,并能根据课文和丛书内容创编诗歌。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要求认识的“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能根据课文和丛书创编诗歌。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拉近距离。
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吗?有没有看过《大耳朵图图》,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个动画片,为什么喜欢呢?仔细观察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老师的名字和图图妈的名字是一样的,都叫张晓丽。今天晓丽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画风》
2.板书课题。
伸出右手的食指和老师一块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3.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是谁在画风?是怎样画出风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细化的动画片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用笔圈画出谁在画风?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随文识记生字“宋、涛、陈、丹、赵、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们的名字和周围认识的`人的名字识记生字,积累识字方法。
三、精讲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二)怎样画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1.学习赵小艺画风,习得方法。
(1)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自读,一边读一边想,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用“ ”标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赵小艺画风的语句。
(3)指导朗读。
同学们找出了风,仔细动脑想一想,如何读才能让大家感觉到有风呢?(学生朗读)
(4)朗读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5)说一说,赵小艺画的风在哪儿?(飘着的旗子)
(6)总结方法。
找一找(找出怎样画风的句子)
读一读(读出风)
说一说(风在哪儿)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上面的方法学习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1)学生自学6、7、8自然段。
(2)汇报交流
我从里知道有风,是风把?吹。
引导学生积累“的? ”
(3)学以致用,创编诗歌。
风,看不见摸不着,它在哪儿呢?
风儿在哪儿呢?风在?飘着的旗子上?,风儿在哪儿呢?风在,风儿在哪儿呢?风在,风儿在哪儿呢?风在,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认识“显”字。
4.再读全文。注意人物的语气和读出有风的感觉。
5.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学以致用小组合作学习,并利用积累的词语创编诗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学写生字
1.出示“显”
2.仔细观察,写“显”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汉字之美,再写一写。
五、总结《画风》
这节课我们和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找了风、读了风,还积累了这么多的“的”字词语,风,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小朋友们却画出来了呢?(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6、拓展《风》节选
1.用“ ”画出有风的句子。
2.交流“风在哪儿?”
“的”字词语变化。
创编诗歌。
用这节课积累的“的”字词语创编诗歌。
发挥想象,风还在哪里?继续创编诗歌。学生展示。
七、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画风》和《风》两篇文章,我们还创编了诗歌。你还有什么办法画风,风,无处不在,只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你就会发现的。
【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教师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学生自学的原则学习本课。本课的要求认识的生字都在人名中,所以通过生活中认识的人的名字来识记本课要求认识的字,积累识字方法。通过设计问题“他们是怎样画风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积累“?的? ”词语来创编诗歌,拓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风》找出有风的句子继续创编诗歌,最后联系实际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风积累“?的? ”词语继续创编诗歌。
学语文的最后是为了用语文,让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习得方法,学以致用,设计的思路和想法是清晰的但是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有几个地方处理的并不是尽善尽美,希望在自己的反思中继续前进!
画风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黑板上写的什么字?(风)会唱有关风的歌曲么?
2、我们还学过不少有关风是诗句能说说吗?
3、你感受过怎样的风?
师:风听的见,也能感受的到,可以唱一唱,也能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出来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15《画风》,大家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是谁在画风?文中画风的三位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课件),能从左到右说说他们的名字么?
(先出示有拼音的,再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自由读,领读,男女读,交流识字方法。)
3、这么一会儿功夫你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的更熟练了。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记得刚才有同学问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为什么?谁来说说?
⑴ 喜欢赵小艺:
生:① 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师: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
② 因为她爱动脑筋。……
你能读读写赵小艺画风的句子吗?(师:点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说:“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赵小艺的画吧!谁能看着画面说说风在哪里?
(板书:飘着的旗子、转动的风车)
⑵ 喜欢宋涛:
生:因为宋涛爱提问题。(师: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书: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宋涛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⑶ 喜欢陈丹:
师:同学们说在同学的启发下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书: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三个小朋友画的风在哪里了吗?(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们这么喜欢他们,愿意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来读课文么?(组内练习)
哪个小组愿意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四、扩展
三位小朋友遇到问题爱动脑筋,想办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画风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十五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文本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画风的方法。
3、激发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中的奇妙,在学习与作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难点
激发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突破
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这一特点,让学生先说更多创意的风,再让学生动手作画。在画中去感悟,使抽象的问题在形象思维中得到解决。并将画的内容口述和用文字表达出来,实现思维与语言表达相统一,既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头饰。
学生准备:字典、画笔、白纸。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情感
1、教师出示有关“风”的谜语让学生猜,板书“风”写在黑板上,学生书空(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集中精神。);说说生活中有哪几种现象的“风”?吟诵有关“风”的诗句;背一背有关“风”的`对联。
2、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教师补充课题,从而引出《画风》,学生齐读课题。
3、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4、学生和三个小朋友打招呼(认生字);开火车读词语;抽学生读多音字。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默读课文,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勾出来。
3、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他们画风的句子,出示:温馨提示。
4、抽四人小组上台汇报。
三、师生合作,研读全文。
1、出示赵小艺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
(1)当宋涛提出问题后,赵小艺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抽人(出示课件)你体会到什么?师范读,你还体会到什么?抽人。(师)自信的赵小艺说:“(生)我能!”(师)自豪的赵小艺说:“(生)我能!” 女同学自信地说:“我能!”,男同学自豪地说:“我能!”,全班一起说:“我能!”
(2)出示两句话,抽生读;从哪里感受到风?(飘、转)抽生再读,读出有风的感觉,学生评价。
2、出示陈丹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1)抽生读,读出有风的感觉。
(2)老师评价,引出“弯弯的”,为什么强调“弯弯的”?(3)课件出示,创设情境,教师示范做动作“弯弯的”。(4)全班同学想象就是小树,齐读并做动作“弯弯的”。
3、出示宋涛的画,并配上书上的内容
(1)请一个同学来当宋涛,上台来画风,其他同学用朗读告诉他,如何画风?抽生:他画了什么?
(2)你们从哪个词感受到风?抽生:“斜斜的雨丝”为什么?
4、课件出示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出“显得”,用“显得”说一句话。抽生。
四、师生互动,强化体验
1、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上台展示,加上动作,学生评价。
2、文中的3个小朋友,你喜欢吗?为什么?师板书:爱动脑、爱思考
3、还有更好的创意来画风吗?抽生回答;学生画更多奇妙的“风”,并写上几句话;抽学生上台展示画,并介绍是怎样画风的?
4、教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一、谜语导入
1.谈话猜谜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
二、激趣学新知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是二(2)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显”
(5)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6)再次认读
(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地)。
3.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丹、艺、涛、陈”(指名认读,也可用常用的.字扩词)
(2)重点指导
(师范写学生认为有困难或不易写好的字。在书写笔顺时可要求学生书空。)如:“丹”字笔顺“涛、陈”字为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三、师生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板书设计
丹艺涛陈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1.图文结合,对号入座
(出示三幅画,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再指名读文,找答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如:a.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b.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d.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
(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
4.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5.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6.分角色朗读(可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去读,也可以每组选一名代表比赛组读)
三、积累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2.你喜欢哪些好佳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3.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展示学生作品)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上节课剩下的8个生字)
2.重点指导(方法同上)
3.学生练写,交流评价
4.作业展览
五、学习回顾
(通过学习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板书设计: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转陈丹弯弯的小树会动脑筋
画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过程与方法:在各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情态价值观: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指导认记生字,争取、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体会三个小朋友的创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1、猜谜: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飞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书:风)
2、全班交流:有谁能唱关于风的歌曲?又有谁能读读关于风的诗歌?还有谁能学学风吹过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关于风的课外小知识吧!(教师相机鼓励)
3、设疑,揭题:小朋友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板书:画)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画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还邀请来了三位活泼可爱的新朋友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贴示三个小朋友图片,并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宋涛、陈丹、赵小艺。
3、学习生字:
(1)谁能带着我们去跟这三位新朋友打招呼呢?(请生带读姓名)
(2)谁能主动大方地去跟他们交朋友吗?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新伙伴,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例如,宋涛、你好!我叫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你们都认识他们了吗?让我们再一次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4、检测生字识记情况:
(1)现在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来,你还认识这些字吗?(请生单独认读)
(2)开火车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交流:咱们班有没有姓陈的小朋友?请用“涛、丹、艺”两个字组词。
5、布置初读课文任务: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这三位小朋友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要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6、创设情境,识记“显” “忽”字,读准多音字“杆、转”的读音:老师有这几个字词把握不准读音,想请教小朋友,请你来教我来读!投影仪出示句子“显得更美了、一根旗杆(gān)、风车在呼呼地转、忽然吹来一阵风”。
7、布置再次读课文任务:读准了这些字的字音,让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请再次自由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请学生轮读课文:有谁愿意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 评价: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吗?
3、交流读后收获:有谁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风的故事。)
4、质疑,布置默读任务:那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笔画出小朋友们画风的句子。
5、全班交流,读一读课文中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6 、布置组内朗读任务:小朋友们,多么聪明啊!下面,让我们换个方式来读读课文吧!请你在小组内安排好不同的角色来读一读、演一演课文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7、全班展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8、全体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参与旁白)
9、提问:你们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提问:除了这三个小朋友的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画风吗?
2、学生自由发言,对于有创新的想法给予鼓励。
3、学生动手画风,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六、板书设计
17画风
赵小艺彩旗飘
风车转(zhuàn)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画风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谜语,你们来猜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有时候大有时候小;能吹动很多东西;没有颜色……)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
(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
二、新授
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
生:(谁和谁在画风、他们在哪儿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他们画得好吗?)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注意,自由读就是各读各的。好,开始。(生读)
师:刚刚同学们读了课文,能回答老师提的问题了吗?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谁在画风?生:
师:那我们有请这三位小朋友请出来?让我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生打招呼:叫他们的名字,并学习生字。联系实际。怎么记住?齐读-----个别读)
师:那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指问题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咱们先来看图,你们看(出示课件:三幅图)这就是他们的画,老师这有三个问题,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画了什么?
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生练说)
生:我喜欢小艺的画。
师:好,老师把它放大。(点击放大)好,你继续说。
生: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师:我们看他说的对不对?(点击“红旗”、“风车”分别听到表扬)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板书:红旗飘风车转)来表现风的。那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内容再美美地读一遍?(指名读文)
师;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1、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2、赵小艺说:“我能!”
生(如:第一句比较具体,第二句话不具体。第一句给人的感觉是经过思考说出来的而第二句没有思考好像直接就说出来了。)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部分内容。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生:(她读得很有感情。)
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回到三幅图)
生:我喜欢陈丹的画。师:好,我也把它放大,你继续说。
生: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师:嗯,不错。哦!原来陈丹画的是被风吹弯了的小树。(板书:小树弯)
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再读一读。指名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生:
师:赵小艺,陈丹都画出了自己的风,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举手的人可真多!接下来,老师要在你们当中挑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说谁愿意接着汇报?
生:宋涛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几条斜斜的雨丝,我通过“斜斜的”的这个词感受到宋涛画出了风。(师板书雨丝斜)
师:(点击“雨丝”听到表扬)瞧,它夸你了,你真聪明。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谁愿意再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再读一读(生读)
师: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所以我喜欢他们。因为他们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多画风的方法呢
生:(因为他们平时留心观察生活。)
师:你说得太精彩了!大家表扬表扬他。
三、朗读练习
师: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老师也非常喜欢,愿不愿意再度读一遍课文?(愿意)这次咱们换一种方式读怎么样?商量商量咱们准备怎么读?谁有好方法?
生:老师,咱们分角色朗读。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好!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生读文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生读文
师:文中最后一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是说他们画得好,是对他们的赞美。)
四、拓展思维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
师: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说。那就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
师:能不能把你说的试着写下来。(生写风)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自己的作品。)
师:我们写出了风,你们可以把你写的风再画一画吗?(生画读并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五、作业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喜爱阅读的你:找写风的资料读一读。
喜爱写作的你:写一篇有关风的儿歌或日记。
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红旗飘
风车转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画风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生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课前准备:
1、cai课件。
2、彩色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风声)。
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
师: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生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2、检查生字词。
师: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
(课件显示:李卫丹丹小艺旗杆擦去斜斜的男孩显得)(生读)
三、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多媒体出示问题:
(1)小朋友们是怎样画风的呢?
(2)你喜欢三位小朋友中的哪一位?为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相机演示课件,相机板书)
(2)瞧瞧他们多了不起,那么你到底喜欢谁的画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请说出你的理由好吗?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4)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
四、指导朗读,加深体验。
1、出示句子: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有风呢?(重读“弯弯的”)
仿照刚才的读法,读下面这几句话。
出示句子:(1).李卫说:“谁能画风?”
(2).丹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3).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指名读,齐读。)
2、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这一回,你们自己找伙伴,想找谁就找谁,看哪四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读。好,开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学生发挥想象并回答)
2、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能!)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瞧,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生画,师放录音)
3、画好了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没画好的也把笔停下来,咱们下课再继续画。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画得不错。老师把他们的画都收了上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画?来,把你画的跟大家说说。(生说)
4、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几个小朋友画的画。
5、(展示画)谁画的呀,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画风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辨声音引入风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板书:风)
师:风不仅能听,还可以写,古代就有诗人写下了许多有关风的诗句,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生背,师评价。)
2、揭题
师:其实风还可以画出来。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怎么画出来呢?就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
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
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
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课件4
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
⑷出示课件5
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吗?
“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
“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
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
⑸识字巩固环节
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
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
“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
3、写字教学
⑴分析字的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⑵出示范字。
⑶范写“艺”。
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初读课文
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还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读完评价)
(一)理解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过渡:请一位同学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1、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再指名读
2、理解赵小艺为什么这样画风?(生反馈)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这时候,她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全班再交流)
师评价:赵小艺真是个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个说“我能!”
师:其实,赵小艺很聪明,他看出风藏在旗子里。
3、课件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4、先让学生自由填空,而后老师指正,并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二)理解陈丹和宋涛画风的句子
1、出示课件动画
师:风先生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指导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噢!老师听出来了,小树弯弯的!
②再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
①师:宋涛也把风画出来了,快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②读好“斜斜的雨丝”
③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
(三)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看到风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七个认读的生字,还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要想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作业(出示课件)
五、板书设计:
旗子飘
15画风小树弯敢想敢做
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反思: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的风可以通过耳朵听到,可以通过文字写出,以此来引导学生领会,风还可以通过笔画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俗话说:“空穴来风”。风来无影,去无踪,没有形状。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抓住了风力使物体发生变化这一特征,利用找到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不足之处:
1、语文教学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而我在识字教学中就犯了这一错误。
2、朗读的目标含糊,应该每次要有明确的指定。
3、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过于紧张,漏下的板书应在适当时机补上。
【画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风》教学设计01-03
画风教学设计10-12
画风教学设计03-26
画风教学设计与反思05-19
画风优秀教学设计10-13
《画风》教学设计(必备)11-25
画风人教版教学设计11-25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5-06
《画风》教学设计优秀08-10
画风教学设计优秀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