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3-12-13 10:47:0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学设计一等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聋校校本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学会朗读。

  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品读中领会“蟋蟀”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品味分离的痛苦与乡愁,渴望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各种意象的作用,及诗人的心声。

  教学重点:

  品味诗中各种意象并领会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拓展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作者流沙河的资料,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教师谈话,指生背诵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引出思乡主题

  一湾天然的海峡,一道人造的鸿沟,几十年来锁住了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却锁不住海外游子们怀念母亲的心,思乡是一个古老而永久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流沙河的诗作《就是那只蟋蟀》,来共同体会他的思乡之情。

  2、出示教学目标:

  A、在自读、品读中领会“蟋蟀”的象征意义。

  B、在阅读中品味分离的痛苦与乡愁,渴望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3、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曾代任《川西日报》副刊编辑,与别人一起创办《星星》诗刊。作品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故园别》等。

  4、创作背景:据木斧先生《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介绍,台湾诗人余光中,抗战期间在四川以北县悦来场读了5年中学;晚上在窗前做作业,窗外常有蟋蟀伴唱。后来他到了台湾,1982年6月他给流沙河的信中谈到这件事情说:“当我怀念大陆的河山,我的心目中有江南,有闽南,也有无穷的四川。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于是诗人流沙河有感而发,作《就是那一只蟋蟀》以为唱和。

  5、介绍蟋蟀:又叫促织或蛐蛐儿,因其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是托物寄情的载体。

  二、合作、探究、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A、借助工具书掌握字词(将好词好句记入积累卡),理解课文内容;

  B、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体会隐含在诗中的比喻义及象征意义。

  2、教师点拨,学生运用联想法合作探究,对诗歌进行整体品读。

  思考:

  A、怎样理解蟋蟀的鸣叫声?

  B、诗中借助哪些意象传递心声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A、作者在此是借物寄托情思。借蟋蟀的鸣叫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蟋蟀的鸣叫实际上是一种绵绵思绪。

  B、诗经、古诗、木兰词、姜夔词等象征悠久的历史、相同的情感;

  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黄叶、雁南飞、草垛、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等象征不同的时空、相同的情感蟋蟀象征共同的心态、共同的血缘和文化

  2、具体分析几副意境画面

  A、诗中描写了几幅意境?你最喜荒一幅?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诗中描写了四幅意境:穿越时空的蟋蟀、穿越历史的蟋蟀、穿越记忆的蟋蟀、穿越永恒的蟋蟀。

  B、通过表决,学生一致最喜欢:穿越记忆的蟋蟀。原因:诗人以两人共同回忆的方式,截取富有乡村气息的典型画面,借以表现美好的童年生活,说明虽然每个中国人的经历不同,但对故乡的思念相同。

  C、学生说说对其他几个意境的理解,教师提示:从历史背景(时间)(第二节从诗经到姜夔,表现了一种悠悠的乡思,代代相传的乡情)、地域背景(空间)的角度先从客体上来抒情,接着又从童年的回忆、现在的思念这一角度从主体上进行抒情,反复咏叹,表达思乡的主题。

  3、全诗点题句是哪一句?诗中抒发的仅是作者自己的情感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不只是作者,是所有中国人的情感。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土地、文化,血缘相通、心灵相通。

  4、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板书:明线—蟋蟀的歌唱暗线---永不老去的乡愁

  5、思考:“就是那一只蟋蟀”一句在全诗反复出现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一句的反复出现可以不断丰富蟋蟀这一意象的内涵,增强着诗歌的可读性与感情深度,呼唤着人们记住分离的痛苦与乡愁,呼唤着人们记住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三、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除了内容含蓄隽永,令人回味,具有内涵美外,形式上也有许多让人品味之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的形式特点。

  提示:欣赏诗歌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句式特点、押韵、表现手法(包括修辞)语言特色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1、结构美。主要体现在本文对应手法的运用及长短句式的交错运用上。

  2、节奏美。主要体现在回旋反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及押韵上。

  3、语言美。主要体现在语言凝练、含蓄隽永,能触发人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学生练读,多种形式读,要求读出诗歌的韵味及感情。

  四、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1、我们都是聋哑学生,没有听力,你怎样理解蟋蟀的鸣叫呢?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谈话: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土地、共同文化心理,因而我们有着共同的心理感觉,我们的心永远息息相通。蟋蟀的鸣叫是一种意象,我们虽听不见它的叫声,可是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所蕴涵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品读诗歌,即兴仿写。

  当堂竞赛,一比高低。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五、课终总结

  指生说说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

  归纳:蟋蟀的鸣叫是一种乡愁的象征,作者通过客体上的叙述以及主体上的抒情,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题展开,表达了作者悠悠的乡思,绵绵的乡情。

  板书设计: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意境:穿越时空的蟋蟀

  穿越历史的蟋蟀

  穿越记忆的蟋蟀

  穿越永恒的蟋蟀

  明线:蟋蟀的歌唱

  暗线:永不老去的乡愁

  艺术特色: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就是那一只蟋蟀优秀教学设计10-22

蟋蟀教学设计10-13

蟋蟀的教学设计03-14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10-31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2-23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设计01-20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02-15

蟋蟀住宅教学设计03-14

蟋蟀的住宅 教学设计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