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出下面两幅图的不同。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C处不同。
生2:第二幅图C处不同。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现在有两瓶口香糖(课件出示),可是有一瓶被一名调皮的学生吃了两颗,这两瓶口香糖的外观都一样,你能帮帮老师怎样找出那瓶少了两颗的口香糖吗?
学生讨论,汇报
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应该略轻一些,把这两瓶口香糖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向上的一面就是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
师:你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些或是重一些)的物品,需要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从三瓶中找到次品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的从两瓶中找到了次品,如果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少了两粒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找。
师:不错,依然用天平来帮助我们找到次品。提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生:可以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有1个。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上升的一侧是次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从五瓶中找到次品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课件出示)
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生1:可以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5份,每份是1瓶,分别标上1~5号,先拿出1号和2号称,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称3号和4号,同样,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5号是次品。
师:你说的很完整。如果按照你这样称,至少需要称几次?生1:至少需要称2次。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有两份中有两瓶,一份中有一
瓶。现在天平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放上2瓶口香糖,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看哪一面轻,把轻的这侧的两瓶口香糖再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侧,轻的一侧就是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
3、探究从多种方法中“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师: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很好,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探讨,(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在9个物体中,我们要找到次品就有4种方法,如果待测物体更多,方法也就越多。我们每一次都这么找会很麻烦,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中的表格,看一看哪种方法我们称的最快?
生:第三种方法最快,只称了两次就找到了次品。
师:这种方法我们是分成了几份?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了3份。
师:是否所有的次品都可以平均分成3份吗?如果不是怎么办?生: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时候,要分得尽量平均。
师:很好,就像前面我们从5个产品中找次品一样,可以把它分成三
份,并且要尽量分得平均。
(三)巩固练习
1、如果零件是10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学生思考后回答,10(3,3,4)如果零件是11个呢?11(4,4,3)
2、数学书136页第2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课件出示)“同学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知识。”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2
一、说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二、说教材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等都运用了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化意识。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仔细阅读教材后,发现教材的编排结构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教材这样安排,考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为什么要找次品?5个次品是否难度过大?找次品平均分成三份是学生在观察9个待测物品的测量过程中,比较得出的,“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是否会更多呢?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通过观察多个待测物品时,让学生体会到最优化策论的成因。
三、说教法
在教材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教材比较重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探究。确实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迅速达到多种策略的有效补充。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该教材内容偏难。
四、说设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设计意图:“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
1、有3个用于比赛的乒乓球,其中一个比较轻是次品,这样的球会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你们能想出办法找出这个球吗?
预设:生:任意拿两个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一样重(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一样重(天平不平衡),那么轻的那个(往上翘的那个)就是次品。
T: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如果把你的两只手当成天平的托盘,你能来演示一下称的过程吗?
教师学生演示。教师问能一边放1个,另一边放2个吗?
教师课件演示讲解。
老师把我们刚才找次品的过程记录下来。板书:3
1 1 1(×)
有3个零件,先拿出左边1个,右边1个称一次,还有1个在旁边等。如果不平衡,次品就是轻的这个,如果平衡,次品就是旁边这个。
T:所以在这3个里面找出1个次品,我们只要称几次就能找出来?生:1次。称1次能保证找到了吗?
【设计意图: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学生容易接受。有的学生对于在天平上称,轻的那个是往上翘的`那个还缺乏认识,因此让学生先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了解只要称2个,就能推理得到第三个是否次品,也让学生明白称的时候天平两边要放的个数一样多。】
(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
1、一箱糖果有8袋,其中7袋质量相同,另有1袋质量不足,轻一些,给你一架天平,称几次能找出这袋糖果来?
T:请你在自己本上记录下称的过程,看一下你称了几次找出这袋糖果?
预设:
A:把8个分成2份,每份4个,放在天平2边称一次,次品在往上翘的那份里面,再把这4个分成2份天平两边各2个称一次,在确定次品在哪一份中,再称一次。
B:分成三份,3 3
2 C:分成三份,1 1 6
D:分成三份2 2
4 ??
板书: 8 8
4√ 4 × 3√ 3(×)2√
T:他这种称法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吗?
T:听了这几种称法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分成3 3 2只要称2次?而分成4 4要三次呢?首先我们都是在8个里面找次品,接下来是在几个里面找?你觉得在4个里找这样的1个次品方便还是在3个里找方便?
T:你有什么想说的?
也就是我们最好将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找的范围小一点呢?
T:他这种称法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吗?
所以在8个中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1个已知轻一点的次品?(2次)
2、装飞机用的243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你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学生大胆的猜,你觉得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T:请你在本子上记录一下,你第一次打算怎么称?
预设:
A:把8个分成2份,每份4个,放在天平2边称一次,次品在往上翘的那份里面,再把这4个分成2份天平两边各2个称一次,在确定次品在哪一份中,再称一次。
B:分成三份,3 3
2 C:分成三份,1 1 6
D:分成三份2 2 4 ??
(2)交流称法,教师记录
(3)感受优劣:听了这几种称法你想到了什么?
体会最好将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初步感受分成三份,尽量平均。
2、装飞机用的243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你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学生大胆的猜,你觉得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2)请你在本子上记录一下,你第一次打算怎么称?
预设:A:分成121 121 1 B:分成120 120 3 C:分成81 81 81 ??
(3)比较这几种方法。我们先都是在243个中找,接下来他们是在几个里面找?你觉得谁的称法占优势?为什么?怎么调整才能把次品的范围缩的更小呢?
(4)重新调整,接下来打算怎么称?
所以,在243个里面找已知轻的这个次品,最少称几次一定找到?(5次)
(5)要保证6次能测出这样的1个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243*3=729)要保证7次能测出呢?可能是多少个?(729*3=2187)
3、如果有24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你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学生自己记录称的过程。
预设:第一次称A:分成121 121 ,B分成81 81 80
(2)交流:你觉得哪种称法更占优势?为什么?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还要往下称吗?
【设计意图:从在8个中找一个次品,以分成4 4和分成3 3 2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将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初步感悟分2份与分3份的区别。再从243个中找一个次品,让学生层层深入,进一步感受次品找得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让学生体会发现平均分成三份时范围最小。从243到81到27到9到3,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联系,从而体会要保证6次能测出这样的1个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43*3=729个。由于对于奇数,特别是能平均分成3份的奇数学生易接受,所以后面又让学生从242个中找一个次品。学生对于偶数往往容易先想到平均分成2份。所以还是在引导学生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来体会到分成三份,尽可能平均分才能缩小范围。让学生感悟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同时在将242分成81 81 80后引导学生不需要再称,因为前面已经探究出81个最少只要4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四)、巩固策略,深化规律
1、如果是82个零件呢?83??241呢?
28个呢?谁能很快的告诉大家,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设计意图:以82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来巩固最优策略,同时让学生体会到82到243个中找1个次品最少都只需要5次保证能找到。后面深化感悟28到81个只需要4次,10到27需3次,4到9需2次。】
(五)、全课总结
对全课进行输理,回顾找次品的方法和最佳策略。
五、说体会
教完以后,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个难度的教材,教到什么度是合适的?对于最佳策略的成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相通的解释方法?教师的反馈怎么样能更有层次一些?课上下来还是觉得问题多多,但自己觉得还是在云里雾里。,如果仅通过交流,势必优秀生言之灼灼,而后进生听之糟糟。因此我在执教时选用了学生安静思考,人人动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再视情况交流。在反馈中逐步得到提高。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05-06
找次品教学设计02-19
找次品教学设计8篇06-03
《找次品》教学反思08-27
《找次品》数学教学反思04-03
《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03-15
(经典)《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10-14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09-02
《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