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讲故事训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讲故事训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
1. 了解讲故事的要求及分类
2.掌握开讲和收尾的技巧
3.掌握“话”与“表”的技巧
教学重点:开讲与收尾的技巧
教学难点:“话”与“表”的技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概述
(一)什么是讲故事
故事,是通过生动、曲折而完整的情节,通俗而形象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它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够感染人,因此深受大众喜欢。故事的种类很多,从内容来看,有日常生活故事、战斗故事、侦破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等。
讲故事,是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将故事材料描述给别人听,它是口语的独白形式之一,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是语言训练的一种载体,也是教师口语中需具备的一种口语能力。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或幼儿园教师,利用讲故事这种形式,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对于师范生来说,学会讲故事不仅能为将来作好准备,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讲故事的要求
1.题材的选择
新颖传奇、恰当合适
2.结构的安排
合理地设置误会、巧合、转折、变化、冲突、悬念、包袱,让情节精彩有吸引力。
3.语言的运用
语言要生动,形象,口语化,有动感和画面感。
要“话”“表”兼用,声情并茂。即不仅要用动听的语言向听众述说故事,还要用极富特征的表情、手势、眼神等态势语“表演”故事,做到声情并茂。
4.细节的设置
好的故事需要生动鲜活的细节。
5.节奏的把握
故事的节奏就是对“抑、扬、顿、挫”的控制叙事时掌握好轻重缓急。
6.人物的塑造
故事要能塑造鲜活的人物,有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特征的语言,有展现人物性格的冲突和细节,人物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7.主题的提炼
故事的主题不能太复杂,要明晰,正面,积极,如讲做人处世、探讨人性人情、弘扬忠孝节义、呼吁和平等。
要想明白讲这个故事,希望告诉大家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是立意,也就是确立故事的主题。
(三)讲故事的类型
讲故事须凭通俗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绘声绘色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跟我国评书相似。借鉴我国评书的讲述方式,讲故事也可有“文讲”和“武讲”之分。
1、文讲
“文讲”动作幅度小,语调适中,表情含蓄,情感传递丝丝入扣。这种讲法适用于日常生活故事、神话故事、民间爱情故事等,适用对象为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
2、武讲
“武讲”的表情、动作适度夸张,语气、语调变化较大,并有鲜明的拟声造型等。这种讲法适用于战斗故事、侦破故事、历史故事等,适用对象为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小朋友。
讲故事要达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效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把握如下技巧。
二、讲故事的技巧训练
即便是口语基本功好的人,如果在正式讲故事之前没有作好充分准备,也是不可能有好效果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讲的故事生硬、不合口味;在讲故事中出现结巴,前言不搭后语或者因顾着说情节而表情呆滞,缺乏必要的手势动作,模仿不自然,甚至中途停顿讲不下去等。这都是讲前准备不充分的结果。
如何作好讲前准备呢?
(一)适当改编
根据讲述目的、听的对象以及故事本身的不足,对故事进行加工改造。要使故事内容深刻,情节波澜起伏,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抓住听众,受人欢迎。改编故事包括删、增、改故事主体,设计故事开头和结尾等方面。
1.删故事中有些细节或过程与主要情节无关可删去,把讲的重点放在故事的主干上,使故事紧凑些,尤其是长故事要这样。有些不利听众的内容也要删去,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2.增故事中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情节或细节,使故事具体生动,跌宕多姿,尤其是短故事要这样。如《猪八戒换脑袋》中原文中有一段“孙悟空急忙扶住他说:‘唉,你一早上哪儿去了?’猪八戒皱着眉头说:‘都怪我嘴馋贪吃,吃坏了肚子,拉屎去了……哎哟,哎哟……喔哟哟……’沙和尚慌忙对孙悟空说:‘师兄,快把八戒送医院。’”为了突出猪八戒借用计谋的憨憨模样,可在“沙和尚慌忙对孙悟空说”的前面增加这样的情节“猪八戒索性在地上打起滚来,装得可像呢!”
3.改在大的篇章结构上增删之后,还要有个别段落或词句上的改动。如:把平板的叙述改为生动的对话,突出情节和人物性格;把不出声的地方改用象声词,做到朗朗有声、活灵活现;改长句为短句,改书面语为口语,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如《小猪变干净了》原文是这样的:“小猪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只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的小白兔,就高兴地喊道。”我们就可以改成这样:“小猪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只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红红的眼睛,可漂亮啦,他就高兴地喊起来。”像这样就比较通俗好懂,而且也显得生动活泼。
(二)开讲与收尾技巧
1、开讲
凡是有过上台讲故事经验的人,都感到一走上台便开始讲,总有点不太自然。心里头都是希望听众从一开始就喜欢听自己的故事。事实上,如果我们为故事设计了一个好的开头,便能一下子吸引住听众,引起大家听的兴趣和欲望。相反,如果开头平淡,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寡味。所以,给要讲的故事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应该说是讲好故事的重要技巧之一。当然,设计开头应根据讲故事的内容来进行,这里,我们介绍几种设计的方式:
提问式:先提一个使听众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听众的思考。提问时,语调要上扬,停顿时间稍长一点。
议论式:针对教育目的,简单地阐述一个道理。这样既引起听众兴趣,又便于更好地发挥讲故事的教育作用。
介绍式:这种方法适合于那种节选的故事,或是根据某一个故事续编的故事,即先把故事的起因介绍一下,然后把前后连贯起来,使听众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例如:
设计一: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孙悟空吗?孙悟空手里使的兵器叫金箍棒。你们知道他的金箍棒是从哪儿来的吗?现在我就来给你们讲个《孙悟空大闹水晶宫》的故事。
设计二:大家都知道西瓜是吃瓤而不是吃皮儿的。可是那些猴子是不是知道吃西瓜是吃瓤的呢?下面哪,我就给你们讲一个《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设计三: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金钱万能,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赚钱而让小学尚未毕业的孩子去做生意。其实,在世间最有价值的要算知识和智慧,一个人有了这两样东西不愁赚不到钱的,相反金钱却无法买来知识和智慧。不信,请听我讲一个《金钱和智慧》的故事。
2、收尾
每个故事都有个结尾。讲故事的人有时可以使用原故事的收尾,有时则必须根据故事的内容和听众的情况对原结尾进行加工处理,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故事结局的方法,可视故事长短而定,长故事一次讲不完,可用突然刹车的方式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给听众留下悬念,常用的口头禅是“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短故事收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提问式收尾,启发听众思考故事中的思想意义。如:
“小朋友,你们说,母鸡的话对吗?”——《小土坑》
“小朋友,你们知道那只鸟的教训到底是什么呢?”——《白头翁的故事》
总结性收尾,直接告诉听众故事的教育作用,例如:
“唉,谁叫他们上课不专心呢!”——《上课》尾声式收尾,扩展原故事的情节和结局,以满足听众的心理要求。例如:“等猪八戒醒来,他已经变成一个非常聪明的新猪八戒啦!”——《猪八戒换脑袋》
(三)“话”与“表”的技巧
“话”和“表”是讲故事的主要手段。“话”是指讲故事人直接叙述,说明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故事讲得是否通俗好懂,是否生动而又亲切,与叙述即“话”有着很大关系。“表”是指讲故事人对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手势、眼神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简言之,就是“表演”。
1、“话”的技巧
a.口语化
讲故事主要是要在熟练的基础上做到口语化。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我们跟同学、熟人特别是小孩子讲话所运用的语言,应该是比较亲切,语词很通俗,语气很诚恳。讲故事一开头,就应该力图用亲切的口语。为了找好那种感觉,最好跟听故事的人交谈几句,像下面这样:“小朋友,喜不喜欢听故事呀?”“喜欢。”“好,那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猫钓鱼’。”
b.语气语调富于变化
要“话”好故事情节,首先必须做到口语化,以便使听的人感到亲切自然。为了把故事情节“话”得生动有趣,我们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有的人在练习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感到使不上劲,这是没有处理好叙述时的语气语调的缘故。
如何才算处理好了语气语调呢?简单说就是要做到富于变化。有的人平时讲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到学生气很浓,就因为语气语调缺少变化。举个例子说,像“猴儿王找到个大西瓜”这个句子,有的同学就会讲得平平板板,语速平均,轻重一样,句调也是平平的没有升降变化,连那个作为儿化韵标志的“儿”字,也唯恐念得不够清晰响亮似的。正确的念法应该是:“王”字后面稍作停顿,“王”“西”两字调稍高,“到个”“瓜”都是轻声念法,“王”“大”“西”三字念得较重;语速上,“找到个大西瓜”这一截较“猴儿王”稍快。这样,念出来的句子就显得起伏有致,自然也就生动活泼了。
句子本身尚且如此,句与句之间语气语调就更应该有变化了。具体表现为:叙述时要根据句意及上下联系处理好出语气的轻重、稳重、快慢、升降。一般说来,需要强调的读重一些;语气连贯的即使中间有不少标点符号也可不停或少停;表现紧张惊险的场面,兴奋热烈的情绪,速度可快一些;表现悲哀、疑问、思考则可慢一些;表现转折、惊疑的语气或反问句句调要高一点,紧接着高调后面往往都要把句调降低一些。
2、“表”的技巧
a.设计“音腔”,形象展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大凡优秀的故事,人物的性格总是很鲜明的。鲜明的性格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及动作表达出来。讲故事的人要力图根据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等要素,为人物设计一种最适合他(她、它)的固有的发音腔调,观(听)众能够借助这种特有的“音腔”将该人物与故事中的其他人无区别开来。只有这样,听众才会感到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例如:《猴子吃西瓜》中,猴王、小毛猴、短尾巴猴、老猴,甚至最后讲的那只“旁边的”猴,个性都是各不相同的:猴王外表威严,内里空虚;小毛猴大胆机灵;短尾巴猴纯朴天真;老猴倚老卖老;“旁边的”猴傻乎乎的却还要不懂装懂。根据这些性格特征,我们可对各个人物说话的声音作如下处理:猴王,声音中、平、偏慢,着重表现其含而不露、故作威严的性格;小毛猴,声音尖、细、较快,着重表现其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特征;短尾巴猴,声音高、平、稍尖,着重表现其办事认真、爱推理的性格;“旁边的”猴,声音粗重,着重表现其满不在乎、大大咧咧的性格。
b.善于运用拟声
对自然声响的摹拟,虽不必像真正的口技那样惟妙惟肖,但还是可以将环境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如风雨声、流水声、脚步声、撞击声、敲门声、射击声、风吹输液的沙沙声等等。对自然环境地的适当摹拟,有助于我们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摹拟动物所发出的声音。这样做可望收到逼真的效果,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要摹拟好各种动物的叫声,首先要消除一个怕丑心理,只有当我们的声带和发音器官彻底放松了,才有可能伸展自如,发出尖细粗哑、大小高低各不相同的声音来。其次,便是要注意观察体会,细心琢磨。如:羊叫的声音是极为尖细且有些发颤;公鸡打鸣高亢嘹亮且往往由小到大;母鸡的一声“咕嗒”,“咕”音是反复出现的,“嗒”的音拖泥带水得较长,有点像“咕咕咕嗒——”;狗叫声精而且锐,有股狠劲;牛叫声低沉浑厚而且悠长。诸如此类,只要我们细心体会,认真练习,摹拟到七八分像还是不太困难的。这样的“表”,就可增加讲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c.借助态势语,生动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
要把故事讲好,特别是要表现出人物性格,常常还要借助一些态势语。用态势语来“表”,这主要是用动作和眼神表示符合故事内容要求的各种姿势,这样,既可以吸引听众的视觉,又可以帮助听众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使用态势语要注意手、眼跟讲话配合,讲到哪儿,指到哪儿,眼神跟到哪儿,还要注意得体,切忌故作姿态。讲故事中运用态势语,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面部表情来摹拟人物的表情;运用手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来摹拟人物的动作形态或其他事物的形态。例如:讲到“白头翁看见喜鹊在大树上造房子”时,讲故事人便可拿眼朝右上方望一望;讲到“忽然听见外边黄莺唱得很动听”,便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这样就把白头翁那种看到什么就对什么发生兴趣,不专心学习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又如讲到猴王对猴民说话时,可把双手背到后面,头稍昂,眼睛俯视中带点斜视。讲到小毛猴可做个搔了搔腮的姿势;讲到老猴可用手在胸前做个摸胡子的样子,这样,听众便不仅从声音中听到而且仿佛从动作中看到猴王、小毛猴、老猴的形象了。
【讲故事训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讲故事教学设计05-02
讲故事教学设计集锦【13篇】10-30
讲故事教学反思02-10
讲故事教学反思大全【14篇】08-30
小学低年级语文“说话写话训练”教学设计10-21
成功训练的教学反思10-06
讲故事作文06-06
讲故事活动总结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