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7 12:20:2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实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实用)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带着问题朗读

  上节课已经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忧郁。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人感觉到这种情绪?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2、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5、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6、象征与比喻在诗(文)中的区别。

  六、学生准备、交流并朗诵两位诗人的其它诗作,简单说说理由。

  七、总结: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八、 布置作业: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明出处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2、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和探索,这在文学创作中用的是象征手法。

  象征,在文学作品中,明写此事物,借此事物暗示彼事物。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全诗5小节,每小节的大意是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其实未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人生之路是跋涉者探索之路,其乐无穷;人生中有无数次的选择,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随时迎接挑战。

  <4>诗中的“路”、“荒草”、“足迹”、“落叶”等象征什么呢?(“路”象征着人生之路事业和前途,“荒草”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艰苦、曲折、坎坷。“足迹”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落叶”可理解为在探索和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挫折、坎坷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如同晨雾,如同梦幻: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我们的心焦灼不安,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停顿示例:

  2、学生朗读展示。

  3、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jì)延绵(yánmián)

  1)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⑵《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适当讲解象征与比喻的不同)

  (3)这首诗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发言。

  例如: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五、作业

  1、练笔:请同学分别写出走大路或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200字左右。

  2、阅读:课后搜集并阅读弗罗斯特的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纸船》等。

  知识链接: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体会“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二、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

  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学过程: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

  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3.读诗,理清诗的思路.

  学生自己概括,小组展示

  第1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2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3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4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4.读诗,说说“路”的含义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

  5.读诗,体会诗的内涵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6.读诗,感受语言特点

  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读诗,了解诗的方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8.读诗,练习一下迁移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5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时计划】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

  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仔细聆听这位伟大诗人的谆谆教诲吧!

  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忧郁(yōuyù) 诱人(yòu) 瞬息(shùn) 涉足(shè)

  幽寂(jì)延绵(mián)荒草萋萋(qī)伫立(zhù)

  (2)词义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形容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2.作者名片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空间》等。

  3.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法指导:

  怎样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简单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具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

  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评议再现画面。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用××手法(或词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将……(情感等)表现得……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最终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正如诗中所说:“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步骤二 整体感知 深层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事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这样用的效果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恰当。“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要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生活“欺骗”了他,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4.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交流点拨】可以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2)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交流点拨】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3)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交流点拨】心里总要存在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交流点拨】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未选择的路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感到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那条未被选择的路。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或许会为未选择的路而心生惆怅之情。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

  【交流点拨】含义: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哲理: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3.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定为“未选择的路”?

  【交流点拨】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与不可逆转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交流点拨】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比较异同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比较乐观积极,《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惆怅。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交流点拨】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让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探究写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语言精炼,内涵深刻。

  这首诗没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但诗歌语言精炼,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行文以劝告的口吻,以说理的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气亲切委婉,热诚坦率,似乎是诗人在和你交谈,如“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着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未选择的路》

  运用象征。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比喻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含蓄清新。

  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深化了这首诗的含义,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将哲理隐含在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抒情中,并传递给读者。

  板书设计

  假如

  生活

  欺骗

  了你如何

  面对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沉着镇静,相信未来乐观追求

  交代

  原因一切都将会过去

  过去将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心向未来人生

  真谛

  未选择

  的路选择

  道路伫立路口,思索选择

  做出决定,选择荒路决定一生

  留恋

  未选选择之后,满腹怅惘

  多年之后,回顾叹息无法回头人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深层理解。

  步骤三 精读课文,比较异同。

  步骤四 总结课文,探究写法。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6

  一、导入课文,解读诗歌

  1、导入。我们还记得上期学过的散步吗?一家人走到田野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大路怎么样?小路又是什么样子?最后怎么做出的决定?我们看,这一家人为了走那条路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他们最后都满意吗?

  2、弄清可供选择的两条路。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也向我们展示了两条路,我们来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

  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一条大路(未选择的路),一条小路(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

  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

  3、理解选择的痛苦。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选择的艰难。

  诗人选择了哪条?他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艰难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久久伫立”、“极目望去”。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

  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4、体会选择后的惆怅。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按理,他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满意了吧?就如《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样。

  诗人的心是惆怅的。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向往和对放弃的不舍。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是自己慎重地选择,为什么还会惆怅呢?

  这也许就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这山望见那山高。

  5、体会诗人写作的目的。写这首诗,难道诗人就是号召人们在选择后就后悔,然后“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就是要人们“这山望见那山高”吗?诗人真实的目的到底是干什么呢?

  小组讨论。

  诗人通过选择的艰难,尤其是选择后的`惆怅,告诉人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草率,但是,一旦已经决定,就没有办法反悔,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旦决定就无法反悔呢?“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无法返回,选择之时的慎重就更显重要。

  那么,我们知道了诗人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而题目却要用“未选择的路”了吧?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所以,诗歌以“一条未走的路”为题

  在诗中,诗人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人生的选择又很无奈。既要敢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输”。

  6、激情朗读诗歌,多种形式读,读后评议。

  二、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歌异同。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读者的共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劝慰的口气,亲切熨帖,而《未选择的路》则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含蓄耐人寻味。

  三、学习象征手法

  1、弄清什么是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这样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它叫作什么?

  《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行道树》、《荷叶 母亲》,叫作“象征”手法。

  “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

  说说下列这些词的象征意义:梅花、宝剑、火炬、长城。

  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象征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那么,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先做过游戏,把这首诗中的“路”全都改成“人生选择”,把“荒凉”“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艰难”、“挫折”,再读读诗歌,谈谈感受行吗?

  学生改,改后自己读。读后感受如何?

  学生谈感受:太噜嗦,像讲道理,不像诗歌,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2、练习运用象征的手法。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学生用5—8分钟来写,写后交流。

  示例1:我走小路,越走越艰难,小路上满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来,但我决不后悔最初的选择。

  示例2: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灾难,我精疲力竭却不能回头,人们啊,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别像我那样,遭遇痛苦。

  示例3: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风和和暖暖,但我觉得无聊,因为没有挑战。

  示例4:大路一望无限,前途平步青云,我庆幸我的选择,人生才会一帆风顺。

  示例5:我认为“梅花香从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若要人生有作为,崎岖小路搏一回。”

  四、课堂小结:

  虽然李白高歌“行路难,行路难”,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同学们充满勇气走下去,天堑都会变通途。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7

  目标定向:

  1、了解作者,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2、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限时预习:

  一、了解作者及象征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著名的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2、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请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

  3、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

  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5、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

  1、 分配展示任务,小组讨论。

  2、 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讲解。

  3、 对学案内容进行整理记忆。

  四、当堂检测

  一)给下面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字词

  足迹( ) 瞬间( ) 诱人( ) 幽寂( ) 萋萋( )

  涉足( ) 伫立( )

  伫立: 极目:

  涉足: 荒草萋萋:

  二)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B.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的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 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2、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路

  3、第二小节中“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的原因是什么?

  4、从第三小节的哪句话中,能看出“我”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

  5、第四小节中,“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了什么?“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象征了什么?为什么说“人迹更少”?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03-20

未选择的路作文02-20

未选择的路教案03-12

《未选择的路》教案07-25

未选择的路作文600字10-06

《天路》教学设计06-10

《面对选择》教学设计06-03

《天路》教学设计【热门】12-22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精选7篇)07-22

我选择的路作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