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07 08:14:1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必备【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必备【15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

  滕红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是什么力量使老爷爷和小妹妹爬上天都峰的。

  3、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学生说说课余生活。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二、学习天都峰的“高”、“陡”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都说不知道什么是“发颤”。这个词在哪个段落呢?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1、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你从哪儿看出天都峰很高、很陡呢?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句理解:

  (1)高:“抬头望”---说明“我”还在山脚下,不抬头看不到峰顶。“啊”、“哩”表达了“我”的赞叹,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吗?”——这是个疑问句,对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连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通过这个怀疑进一步表现出了天都峰的高。

  (2)陡: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从天上挂下来”

  3、突破疑难:发颤

  你觉得“发颤”是什么意思?小作者因为什么而“发颤”?

  4、这时,小女孩会想什么?

  三、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爬上天都峰”。

  师:这么高、这么陡的天都峰,真是让人鼓不起勇气往上爬!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小妹妹爬上天都峰?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1、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1)指名学生读小妹妹的话。

  (2)是什么力量使小妹妹能爬上天都峰的呢?(班内交流讨论)

  a明确: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他。

  b交流:什么样的老爷爷

  c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小妹妹说了什么?她是怎么想的?d受到鼓舞的小妹妹,是怎样奋力向上爬的?

  (突出:一会??一会、攀着铁链、手脚并用)

  指导朗读

  e理解“终于”

  师: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接着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2、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师:小妹妹是受到老爷爷精神的鼓舞,才下定决心要爬天都峰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呢?

  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出示思考题:

  (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汇报(理解“居然”)

  四、总结本课的教育意义

  1、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2、生活中你有没有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例子?

  3、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师总结

  1、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进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3、 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4、 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1、 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 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 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2) 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 (3) 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 (4) 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事? ???? ????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 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三、讨论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读课文,想一想:天都峰什么样子?“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陡”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

  2.理解词语:笔陡 似乎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1.读文思考:老爷爷为什么有勇气能够爬上天都峰?我为什么又能爬上天都峰?用爸爸的话怎么说啊?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写字课本书写,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摘抄课文第2自然段,诵读积累。

  六、作业:本课配套练习册。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3、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阅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2)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

  (3)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

  (4)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事?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三、讨论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读课文,想一想:天都峰什么样子?“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陡”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

  2.理解词语:笔陡似乎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1.读文思考:老爷爷为什么有勇气能够爬上天都峰?我为什么又能爬上天都峰?用爸爸的话怎么说啊?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写字课本书写,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摘抄课文第2自然段,诵读积累。

  六、作业:

  本课配套练习册。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和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险,那么文中的“我们”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老师搜集了些有关天都峰的图片,下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天都峰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有什么特点?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c、谁能再用“终于”造个句子?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学习8—10自然段。

  (1)出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a.分角色读。

  b.讨论:“我”谢“老爷爷”什么?“老爷爷”又谢“我”什么?

  c.“居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d.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2)出示“爸爸”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1、谈谈你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2、师总结:战胜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与人相处,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爬天都峰

  (四)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5

  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出示天都峰的图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指导朗读: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

  指名说全班交流: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比较句子,体会“终于”一词。

  ①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比较句子,从“终于”这个词体会登山的艰难,登上后的喜悦心情。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c、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出示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3、齐读爸爸的话。

  反馈练习:

  阅读课文6、7段,回答问题:

  1、这两段写了( )( )( )爬上天都峰,其中重点写了( )。

  2、这两段话中,用了攀着、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这些词语,既突出了爬山的( ),又表现了他们不怕( ),勇于( )的精神。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

  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天都峰》读dū不读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jià”、“sì”。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

  暑假 铁链 似乎 犹豫 奋力 攀着 手脚并用

  终于 辫子 鼓舞 决心 居然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1.读书。

  2.读词语。

  3.预习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通过学习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知道记叙的顺序。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书。

  2.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时间:是暑假;知道了谁爬天都峰:“我”和爸爸;还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

  2.说说第2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3句)

  3.再指名分句读,读后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4.提问:“我”来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学生找出重点句,读出来。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词“发颤”。依据这个词再追问为什么发颤?(学生找到描写天都峰高与陡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体会。)

  5.体会两个语气词的作用。(“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6.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7.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8.让学生说说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

  (三)学习第3~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

  2.解决“在爬天都峰时‘我’与谁相遇”的问题。(在爬天都峰时,“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这位老爷爷的年纪怎么样?从哪儿知道的?(老爷爷的年纪是大的,头发“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

  3.解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①指名读6、7自然段。②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③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括号里“奋力”一词更能表现出小作者鼓起劲,不怕困难,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鲜明。)(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4.看黑板的板书说说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5.解决爬上天都峰后“我”说了些什么?老爷爷说了些什么的问题。①指名读8、9自然段。②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③读“我”和老爷爷说的话。④体会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是相互道谢。)⑤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6.处理“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①找,②读,③体会“也”的作用。(表面似乎双方都有点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羡慕、敬佩,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7.小结,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说的话是第二次对话,这两人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个“勇气”已经包含在第一次对话中。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

  8.处理课后思考练习2的第三句话,“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一词,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找出爸爸说的话。

  2.理解词语:汲取、吸取。

  3.爸爸说这句话再告诉我们什么: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进步。

  三、总结

  (一)指名读课题回答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补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我俩相互鼓励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二)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记叙的顺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一)检查读书。

  (二)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新课,处理生字的字形

  (一)“暑”字注意是“曰”字头。

  (二)“假”字右上是“”,不要写成“几”。

  (三)“似”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四)“辫”字中间是“纟”,和“辩”“辨”“瓣”区分。

  (五)“舞”字中间是四个小竖,右下是三笔写成:一。

  三、指导书写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写工整、正确。

  四、处理课后作业

  (一)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见书。)

  (二)指导学生造句。

  终于——

  纪念——

  鼓舞——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⑵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⑶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⑷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方法和学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

  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

  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勇气

  3、爬天都峰手脚并用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高陡)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A.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B.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A、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B、围绕课题,质疑。

  a.谁爬天都峰?

  b.怎样爬天都峰?

  c.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d.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C、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a.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b.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c.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d.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e.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E、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0

  1.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受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受。

  (板书:爬天都峰)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生字新词。

  2、我能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这篇课文,讲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

  起爬上了天都峰。

  4、请同学们把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

  ……

  三、激发知识冲突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4)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

  3、学文展示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2)“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3)“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4)“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5)“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6)“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7)“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气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8)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4、创作性展示

  (1)我想对小妹妹说……

  (2)我想对老爷爷说……

  三、激发知识冲突

  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知识拓展延伸

  感受人物对话,结合身边的事,写一段对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

  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动听的鸟鸣回荡在教室中,看天都峰的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联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以往顶极难登,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3、课件出示天都峰图片,师生共吟关于天都峰的诗句:

  ⑴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⑵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二、朗读课文,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轻声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⑵同桌互读互查,把生字读正确。

  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陡(dǒu)决(jué)

  前鼻音:攀(pān)颤(chàn)链(liàn)

  后鼻音:勇(yǒng)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笔陡:可以联系学过的反义词:笔直

  犹豫:拿不定主意。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文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爬——注意“爪”字旁的`捺要长一些,“巴”字要小些。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上段序,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朗读处理信息。

  ⑴天都(dōu)峰⑵“我”和爷爷、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⑶天都(dū)峰⑷“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大爷⑸天都峰位于安徽省黄山⑹天都峰位于山东省泰山⑺似(sì)乎⑻似(shì)乎⑼假(jià)日

  知识桶垃圾桶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1、自由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

  ()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鲫鱼背前来留念,互相鼓舞力量大,胜利只属勇敢者!

  ()望而却步正犹豫,忽闻背后传人语,白发老人志气高。

  2、集体连读这首诗,想想哪节诗写了“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过程?并找出有关段落读读。

  二、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1、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划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历尽艰辛,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有了胜利的喜悦。)

  3、朗读第六、七段,体会爬山时的奋力和成功的喜悦。

  三、抓住爬山前后两次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变化。

  小组合作分块学习:

  ㈠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齐读。

  3、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4、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㈡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望而却步正犹豫,忽闻背后传人语,白发老人志气高。)

  1、自读这部分内容,划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读出一老一小既怀疑又敬佩的语气。)

  ㈢学习课文第八、九、十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读出爬山后的激动心情。)

  4、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5、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6、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四、拓展练习

  1、启发感受:“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2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黄山那可是我国的名山,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黄山天都峰的录像)

  2、带领学生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将全文通读几遍。训练学生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细读、深思、深入理解。)

  二、自主质疑,读中悟情

  (一)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的,请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有些学生之间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2、梳理所提的问题,提炼出以下四个主要的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3)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你是怎样理解的?

  (4)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些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一过程,在开放的气氛中自由质疑,教师敏捷地对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抓住关键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让他们通过读、思、悟,大胆释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读悟第一、二自然段。

  1、演示课件,看图读说,扣词理解,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你眼中的天都峰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发颤”等词体现天都峰的高和陡,感受爬天都峰的艰难。

  (此文的语言准确传神,富于变化,饱含深情,通过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关键词、关键字、关键段加以品味辨析,使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领会作品的内涵。只有注重语言因素教学的语文课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学习语言素养的形成,也正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日积月累的。)

  2、指导朗读。天都峰高而陡。这样的山给人的感受是登山难,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一、二自然段。

  (本段采用课件,以直观地展现天都峰的高而陡,并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登天都峰的艰险,为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吸取力量,好不容易登上天都峰作铺垫。)

  (三)读悟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围绕“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这个问题读这几个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能解决问题的句子,(“小朋友,你俩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然后分小组讨论,想想“当时他们各自是怎么想的?”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的“议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看法。这一方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边读边思,采用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示范读等形式,细细体味,理解他们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因此不再犹豫。

  (通过多方式,多角度的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为什么不再犹豫。

  这一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发展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读悟六、七自然段。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对难点部分做主要指导。

  (1)“奋力”表明攀登陡峭的石级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2)“终于”能准确地表现“我、老爷爷、爸爸”爬天都峰的艰难和大家登上峰顶的喜悦之情,如果没有这个词,就不能很好地说明登上峰顶的艰难。

  2、教师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议论中去内心感悟,学会读书,陶冶情感。教师只在阅读方法上加以点拨,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以读带研,扩大思维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3、指导朗读。注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终于”等词的语气。

  (五)读悟八、九自然段。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的句子。

  (1)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赏识“居然”这个词,居然就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课文中老爷爷在登上天都峰顶以后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还下了不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意思就是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我的岁数这么大,还能爬上来——真没想到哇!)

  (2)“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2、让学生多读,联系上文思考:他们为什么互相致谢呢?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呢?(激动)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我”和老爷爷激动的心情。可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话语中的“勇气”“居然”等重点词来朗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三、整体回归,认知升华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从对方身上吸取力量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的。

  (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2、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应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深入理解。从学文的角度看是回归到整体,从受教育受感染的角度看是从文中得到启示:要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黄旗山吗?(课件出现“登黄旗山”)(部分学生答:登过)

  谁能谈谈登黄旗山的感受?(生:辛苦、高兴……)(再出现“登:踩、脚向下用力”)

  而这里有个小妹妹面对这天都峰(出示“天都峰图”)却是“爬”的,请跟老师写一写这个字。请注意“爪”字里的是竖,别写成“瓜”。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海拔1810米。鲫鱼背是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爬天都峰”的惊险经历。请读课题——3、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学习生字词。

  (1)学习6个会认的.生字。(陡、链、颤、攀、鲫、呵;重点:颤的发音)

  A请个同学来读一读,师指导全班读准“颤”。

  B藏在词语,你还能读准吗?全班齐读(出示:笔陡、铁链、发颤、攀树、鲫鱼、笑呵呵)

  (2)学习10个会写的生字。(出示:峰、顶、似、苍、仰、咱、奋、辫、勇、居)

  A请自由地读一读。

  B重点指导检查:后鼻音“峰、顶、仰”;平舌音“似、苍”

  C请男女读词语:峰顶、似乎、仰望、白发苍苍、咱们、奋力、、辫子、勇气、居然、力量、忽然、决心、终于。

  D重点指导写:勇、辫。(说易错处、书空、组词、区分瓣与辫)

  3、再读课文。

  小妹妹爬的这座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生:)

  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两句感叹句分别告诉了我们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在题目旁板书:高、陡)

  2、品读重点句子。(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

  (1)品读“高”的句子。(看图)

  啊,多高的天都峰呀!请你来读一读!(两个学生、齐读)

  (2)品读“陡”的句子。(想象画面)

  A这天都峰不仅高,还很陡,请边读边想象如果是你站在山脚所看到的画面。

  B请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请你带着自己的想象读一读!(理解“似乎”)似乎可以换成哪个词?(生:好像)

  C实验(出示链子):如果这是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展示“挂”红色),你认为陡吗?(生:很陡,几乎垂直)让你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觉?(生:好怕、发抖、真叫人发颤!)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读。

  (3)全班读重点句子

  师:看着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怕得脚都抖起来,请读——

  师:实在太危险了,我怕得大叫起来,请读——

  3、面对天险(板书),小妹妹有信心爬上去吗?(生:没有)请读句:我爬得上去吗?

  四、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体会一老一少的决心。

  1、就在这时候,发生什么事呢?请轻声读一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2、谁来说说发生什么事?(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了,跟小妹妹一起爬。)

  3、展示对话:

  老爷爷叫:“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A个别演读。

  B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一下当时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交流想法。

  (生:老爷爷在想年纪这么小的小妹妹也敢来爬天都峰,真了起,我怎能输给他呢……小妹妹在想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都能爬天都峰[哪个词看出年纪大:白发苍苍],我怎么会不能了……)

  小结:就这样,他们在心里都树立信心,还决定一起爬上去。(板书:树立信心)

  5、男女分角色读对话,师读旁白。

  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重演这有趣的一幕,请男同学当老爷爷,女同学当小妹妹,请捧起书做好准备……

  五、总结。

  最后,他们有没有战胜天险,爬上峰顶呢?(生:有)

  下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究他们是怎样战胜天险的。(板书:战胜天险)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4

  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

  1、师: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 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 ,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

  师:你们觉得这位小姑娘用语言描绘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生:(答)

  师:一个挂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答)

  师: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儿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

  (小组讨论)

  师小结: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力量。

  3、看书观察天都峰

  师:你们看书上这幅图,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我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好,谁试着读一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天都峰比云彩高,而且笔陡笔陡,爬天都峰难呀,难于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峰脚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师:是呀,很多游客都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抬头望着天都峰,害怕了,犹豫了。

  师:能爬上天都峰的,都是勇士呀!这个小姑娘有没有爬 上天都峰呢?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是什么力量让她勇敢地爬上天都峰顶?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读、议、理解我和爷爷爬上峰顶的过程

  1、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最后,用笔把小姑娘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生自学)

  2、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1、)生:读找出的句子。

  (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姑娘在爬山的过程中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3、)请用上“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 ),一会儿( ),”来说一说你想到的动作。

  (4、)仿照这句话来说一句话。

  (5、)就这样,,爬呀爬,小姑娘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 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7自然段。

  3、想象说话:

  师:那么老爷爷又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说)

  师:“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大家觉得老师读的和课文中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没有“终于”二字。

  师: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7自然段,读完之后,同桌交流一下体会。

  (学生谈体会)

  师:那你能通过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三、启发想象,回顾前文,理解我和老爷爷是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

  1、师:站在天都峰顶,我,老爷爷,爸爸说了些什么?

  (指名说→分角色读)

  2、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提问题)

  3、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4、汇报,交流

  (1)师:交流前,让我们再回到前面,小姑娘来到山脚下时,看见那高陡的天都峰,心里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勇气要爬上去?

  生:(答)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

  师: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那么老爷爷呢?看到“我”这样一位小姑娘也来爬天都峰,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

  (2)出示对话,指导朗读,强调“也”字,从中体会到什么?

  (3)师在爬山途中,当他们觉得累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象一下,他们又会怎么互相鼓励呢?

  (学生想象回答)

  师:对,他们始终在互相鼓励。所以,他们要互相道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互相道谢的话。(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看,这一老一小谢得多真诚,所以爸爸要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现在你明白爸爸说的话的意思 了吗?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四.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让每个游客坚定爬天都峰的决心。

  (学生说感受)

  3、小结:听了你们的话,我想这些游客一定会像小姑娘一样不再犹豫,一定也会爬上天都峰的。愿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战胜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最终攀上科学的高峰!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学会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间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力量、战胜困难的。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读课文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懂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的'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意的能力。

  第二课时

  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天都峰,那么怎样才能对同学的喜欢的

  描写天都峰的这段留下深刻印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先边读边想,然后画出天都峰

  3、屏显————学生的画

  a、绘画学生说出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b、评画————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4、指导朗读: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生练习读)

  抽读————评读————齐读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是什么样意思?如果没有个这词,这句话的意思有变化吗?

  生讨论后回答

  6、请齐读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7、提问:(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圈点句画)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我”的害怕畏惧?

  (1)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8、问:是什么促使我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呢?请自由读3—7节,找出我心理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生自读勾画3—5节

  屏显————“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1)为什么都带有“也”字?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大)怎么也来爬呀?]

  春面互相怀疑,实则表示敬慕,说明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9、我是怎么爬的?默读6、7节,用“。”标出写爬山动作的词

  (1)“奋力”?(拼尽全身力气)

  (2)“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山的艰难

  10、引读第7节

  (1)你从“终于”中体会到什么?(爬得辛苦,上后喜悦)

  屏显————第二次对话

  讨论(1)“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引导想象:

  “我”和老爷爷看到对方来爬天都峰,分别会怎么想?

  11、屏显————爸爸的话

  (1)“汲取”?“我”和老爷爷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里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只要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三、总结延伸

  1、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山峰退缩了,有的人望着笔陡的山道犹豫不前,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不知该如何前进……这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提炼: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你们面对困难,挫折时,一定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0-12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范文10-06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10-12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10-12

爬天都峰教案10-07

《爬天都峰》教案06-04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精选12篇)06-16

《爬天都峰》的教学反思(通用17篇)06-16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10-06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通用4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