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2 08:21:5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故乡》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教学设计范文

《故乡》教学设计范文1

  【学习目标】

  1、理清以“我”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感受“我”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把握“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尤其要体会最后三段“我”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

  1、运用析读法,按“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突出重点──训练、能力迁移”步骤学习,精读部分运用“以人物为中心”研读法。

  2、采用对比阅读法,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鲁迅,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⑴鲁迅及作品简介。

  ⑵查资料,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3、问题与思考: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⑴课文叙述的主要事情是什么?

  ⑵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

  二、课堂学习

  1、导语

  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与思考中的'题目。

  3、精读对闰土与杨二嫂的描写部分,研习讨论:

  ⑴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神情(对“我”)语言行动(对生活)性格给“我”的印象

  ⑵朗读细节描写部分(外貌和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⑶讨论:作者揭示闰土的性格变化采用了哪些方法?造成闰土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⑷总结

  ⑸按照上述的方法,自主阅读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

  ①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

  4、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精读“我”心理描写部分)

  第一步:速读全文,理清心理历程

  摘抄描写我心理活动语句。(失望──希望)

  第二步:体味和推敲第3段和最三段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

  问题讨论:

  ⑴离乡20年,“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⑵看到故乡,“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⑶“我”希望的故乡是怎样的呢?

  ⑷为什么闰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落远?

  ⑸细读“路”的文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总结:

  ⑴闰土、杨二嫂、“我”三人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代表?作品塑造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⑵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故乡》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二、整体感知

  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3)“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3、故乡的景色怎样?

  (1)第二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村庄——没有一些活气。学生齐读来感受一下这种悲凉。

  十二段12段:深兰的天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少年,令人神往,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并说明其作用————突出变——变后心情(烘托铺垫)第二课时

  一、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

  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怎样的心情?)或者天气的影响(怎样的天气?),而故乡的人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二、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写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淳朴天真、可亲可爱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动作语态聪明勇敢、活泼开朗迟疑麻木、痛苦难言;对“我”的态度情真意切亲密无间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将希望寄托神灵。

  2、变化原因

  社会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阶级的: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三、杨二嫂:

  外貌:西施圆规”。

  职业与性格:美貌招生意无业泼悍、放肆、尖刻、自私。结论: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叙述者线索人物——————小说真实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悲哀愤怒别离希望

  (3)怎样对待闰土————悲哀中同情遗憾中关注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

  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五、“我”母亲:

  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儿:

  20年前的闰土和“我”,20年后,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我;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结论: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

  【小结】

  “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故乡》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

  5、研究性学习:关于本文主题的探讨。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强求一致,对人物的理解是这样,对主题的理解也是这样。除了课后练习中列举的四种以外,还有:

  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

  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

  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对这些认识,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还可能另有自己的见解,应给予鼓励。

  6、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7、教学效果巩固:

  ①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②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故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故乡的教学设计09-26

《故乡》教学设计04-15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02-28

鲁迅《故乡》教学设计12-21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10-07

《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设计10-05

《故乡》教学设计14篇04-16

《故乡》教学设计15篇06-07

《故乡》教学设计12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