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篇[合集]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在社区的植物园里或自家的花园里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能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人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在学生们美好憧憬中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而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 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 会写3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板书课题。齐读《我要的是葫芦》(相机指导读“葫芦” 读轻声)
师:(拿葫芦)喜欢这个葫芦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摘葫芦吧?想要摘下葫芦,就得流利的读出葫芦下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读轻声的标成红字)
生:这3个字都读轻音。
师:那你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过渡:大家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葫芦园看一看,看看园里的葫芦长的怎么样?
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些小葫芦长的怎么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师:那让我们走进葫芦园,看看葫芦长的跟我们画出的句子里是一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藤?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着什么?
师:藤上除了绿叶还有什么?什么样的小花?
师:(出示图片)慢慢得花谢了,这颗葫芦又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师: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美丽的葫芦架下,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用你找到的句子读出她的美?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的美不美?听到同学们的夸奖,你开心吗?
师:你再来读,用美的语气读?
师:可爱吗?美吗?站在这么美的葫芦架下,你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吗?(齐读)3.除了你们喜欢小葫芦,还有谁喜欢?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是什么意思?
生:天天都去
师:一天他要看几次?
生:很多次
师:每天都要去看很多次,种葫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再来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这些小葫芦长成大葫芦了吗?(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度。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 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 :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五、拓展延伸。
编故事: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碰到叶子上又长出了几个蚜虫,他会怎么做?
六、快乐写字
1.学习“言”。
师:又到了我们快乐写字的时间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言”的演变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师:舌头在嘴里晃动,就是“言”,他读“yan”。(板书音节)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这个“言”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言”的第二笔横要写长
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言”。(师范写,生书空写)
师:现在请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组词,拓展含有“言”的四字词语)
2.学习“挂、哇”
教师写,学生看,说提示,再扩词。(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七、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学会了三个生字宝宝。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开心。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造养料 葫芦 可爱
叶子 长虫、不治 葫芦 黄、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关系等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处理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本课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学习“葫、芦”。
1、出示葫芦图片:谁能叫出它的名字?(“芦“读轻声)
2、谁可以介绍葫芦?(外形、颜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葫芦”怎么写?
(二)学习“藤”字。
1、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葫芦长在哪里?(葫芦藤图片)
2、出示“藤”卡片:请仔细观察,想想怎样记住它?
3、认读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范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预习得很好,看来,这几个词难不倒你了吧。
(出示词语: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几个葫芦)
2、你能用这三个词描述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3、真了不起!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谁能告诉大家是第几自然段?
4、请一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好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着好几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葫、芦、藤、哇)
6、学习“哇”:出示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小练习:给“哇”换偏旁再组词。(挂、洼、娃)
7、写好“哇、挂”(观察——说注意的地方——范写——练写)
8、生字认识了,我们到文段中再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葫芦长得很好)
10、这一段写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看词语练习背诵——齐背——点名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葫芦长得真好哇,这个人会怎么想呢?
2、这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你是从那一段知道的?(齐读最后一段,提示朗读语气)
3、真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认识“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了解蚜虫、了解植物的养料)
5、这个人见到蚜虫表现怎样呢,课文第几自然段有描述?(齐读第二自然段)
6、哈哈!这个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芦啊。他只是(“盯着”)小葫芦,还(“自言自语”——)地说(齐读说的话)。
8、“盯”你会换别的词吗?(看、观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这个人怎样?
小练习:给“盯“换偏旁,再组词。
9、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10、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个人不知道蚜虫的利害,可也不听别人的劝告。有谁劝他要治一治蚜虫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前鼻音、组词)
3、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语气)
4、可惜呀可惜!这么可爱的葫芦就这样没了,到底怪蚜虫呢还是怪这个人?
5、出示“怪”(音、形、观察范写)
6、还有个竖心旁的字,是“慢”,请仔细观察,怎样写好?
(竖心旁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中间一竖。“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边中间的“四”比较宽。
三、看看生字表,还有哪几个字没写呀?(播放指导写字、范写“每”)
四、练习巩固
1、认读词语
2、完成“我会读”
五、作业
1、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师指着图片: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我们读懂了第14课的这个寓言故事,就会知道了。生齐读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
师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课件,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
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哪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9、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10、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要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11、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笔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画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第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的蚜虫,他为什么不治?
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 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你对哪句话映像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了?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 ;邻居 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7
一、揭题导入
⒈板书:葫芦
有认识这两个字的吗?谁来读?(结合正音:“芦”读第二声,在这里读轻声。)
有见过葫芦的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⒉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课文。(板书课题)
⒊读好一篇课文,要从读好课题开始,谁来读读课题?读出你对课题的理解。
指名学生读课题。结合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怎样理解的?
⒋读了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里一定产生了不少小问号,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那么不要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葫芦?“我”要到葫芦了吗?)
同学们真不简单!读了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怎么解决呢?对呀,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读书吧!
二、初读课文
⒈请大家打开课本到40页,这是我们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你准备达到哪些要求呢?
好,就让我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读读课文,看谁能最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要求了,就举起你的左手,明白?
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⒊看来不少同学很快就读好了,有把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哦,还有一些同学觉得不太有把握,这样吧,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记住,只读一遍,而且要大声地读,让你的耳朵能听见你读书的声音,好吗?开始!
⒋现在有把握读好了吗?谁想试一试?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⒌读得不错。那么对于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你读懂了哪些了?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回答。
指名回答。
我们二(3)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还能通过读书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实在是不简单!现在,就让我们开始细细地去读课文,达到真正读懂、读好的`目标,好吗?好,让我们先看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第一段
⒈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一段,读完以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完了吗?有什么要说的吗?
指名学生回答。
⒉同学们读了课文,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真不错!大家都感到这一段中葫芦的花是美丽的,小葫芦是可爱的,那个人是非常喜欢小葫芦的,对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好,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
⒊谁想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朗读。结合评议:听了他(她)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文字片,看图体会:细长、挂、每天等词语)还有谁再来试一试?
齐读。
⒋读得多好啊!如果体会得不够深刻,怎能读得这么投入!读书就是应该这样用心去读,要“读进去”。
⒌那个人是那样的喜欢小葫芦,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后来,这小葫芦怎么样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四、学习生字
⒈第一段课文中有几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⒉出示文字片,读来读读?
⒊这些生字中,有需要老师或者同学们帮忙的吗?
共同解决字形。
⒋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仿写。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习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生字。
1、教学“每”。
(1)读一读拼音m7i。
(2)同学们看老师写这个字,说说“每”的笔顺。
(3)请同学们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里写写这个字。
(4)指导书写:
师:第五笔要写在横虚线上,两点写在竖虚线上。
中间一笔横最宽。
生: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2、教学满、谢、变。
(1)分析字形。
如:“变”我用结构方法来记,上边是“六”字加两竖,下边是“又”,合起来就是变。
(2)“满”是什么结构,哪容易写错?
如:“满”容易写成上下结构。
(3)写“谢”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如:中间的“身”最后一笔不出头。
(4)“变”的点撇像什么?
如:“变”的点撇像八字。
(5)正确地书写这3个字。
(二)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葫、芦、言、治、慢”几个字。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声字方法来记,葫芦是植物,用草字头表示,“胡”表音,上形下声合起来就是“葫”。
(2)“芦”也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
(3)“言”用加四笔方法记,口字上面上一点和三横。
这三横是一长,两短对整齐。
(4)“治”用加偏旁方法记,“台”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治”。
(5)“慢”用结构方法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来是“慢”。
3、小结: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真是了不起。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02-2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2-2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03-09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10-07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01-0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07-13
《我要的是葫芦》语文教学设计01-0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03-09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03-1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