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的发声原理;
学习音乐模块的使用;
设计机器人唱歌程序;
了解多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器人发声装置:
了解音乐模块的使用方法;
编写多次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根据现象确定其成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发声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2、条件结构在机器人编程中的应用;
3、音乐模块的使用。
【教学难点】
机器人唱歌程序的编辑与调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的发音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主板上的喇叭发声来实现的。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音乐模块,可以让机器人实现演奏音乐等功能,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本节课将学习机器人的输出表现形式——声音;学习机器人“演奏音乐”和“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你想让机器人为你唱什么歌曲?通过老师下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让机器人演奏一段美妙的音乐。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提出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发声装置的讲解及安装,引入音乐模块(你喜欢唱什么歌曲?想不想让机器人给你唱一唱呢?要想听机器人给你唱歌很简单,学习音乐模块,然后设计程序就能实现了);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及平时积累,理解音乐模块中的各种定义(音高、音长、休止符等概念);
3、布置学习任务:唱歌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以“雪绒花”为例。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试着去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唱歌机器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视窗”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10-06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3-2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6-14
(精选)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8-28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1-21
初中教学设计03-0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篇)05-12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