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必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五、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做好基础工作。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咏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
七、结读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八、布置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
《咏雪》教学设计4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落入芦花看不见。
《咏雪》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2、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
——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咏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也”,“是……”
3、即……之妻也。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咏雪》)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咏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
四、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咏雪》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咏雪》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节奏,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2、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疏通大意,探究文本。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生齐:笑乐。)
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六、熟读成诵、快速记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七、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咏雪》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骤差奕谢道韫
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点“公”指谁;补充“欣然”)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
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
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
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
《咏雪》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习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提问: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提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提问: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仿写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接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教学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毕竟文言文基础差,再结合课文注释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文言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文意理解。
《咏雪》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骤差奕谢道韫
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点“公”指谁;补充“欣然”)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
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
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
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
《咏雪》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
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才高八斗”的由来。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曰:____________差可拟。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
【《咏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咏雪》教学设计06-11
《咏雪》教学设计范文10-06
《咏雪》教学设计15篇06-11
《咏雪》教学设计(15篇)06-11
咏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01-08
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2-26
咏雪的诗句06-18
咏雪诗句06-18
咏雪的教案01-19
《咏雪》的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