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明确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的内心,明确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
2.“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夜莺的鸣叫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背景资料
(听夜莺的鸣叫声)问:你由此联想到了什么?谁也想不到这夜莺婉转的歌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跨越时空隧道走进《夜莺之歌》这篇课文。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小夜莺。)
夜莺:一种小鸟,体态玲珑,鸣声清婉,且多鸣于月夜,因此得名。课题质疑:为什么叫本文中的小男孩为小夜莺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1941年,来到苏联境内,来到那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用心自由读课文,在解决字词障碍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这篇课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小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军队引进游击队的包围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生1:我看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生2:我看到一个自信的小夜莺。生3:我看到一个临危不惧的小夜莺。
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德国兵?生1:我看到一群凶残狡猾的德国兵。生2:我看到一群残暴的德国兵。生3:我看到一群轻敌的德国兵。
三、分析形象,感受形象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并用“——”划出描写小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敌人凶残狡猾的句子。开始!
(一)体会敌人的凶残狡猾
谁愿意把你找到的体现敌人凶残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1.展示(图片和句子):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的弯着腰。
(1)为什么找这一句,能谈一谈原因吗?这一句是什么描写?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展示:“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的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给你。”中尉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扭下来。听懂了吗?”
(1)谈谈自己的感受吧!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2)用什么来引诱的?又怎么威胁的?这就叫威逼利诱。
(3)指导读:德军不仅无耻而且凶残,谁能通过朗读来刻画他丑恶的嘴脸?读出德军的蛮横。
指生读,从他的声音中你听出了什么?这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德军。读——这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刽子手。
小结: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厚颜无耻,小夜莺又是怎样灵活应对、斗智斗勇的呢?
(二)作者在刻画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时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与小夜莺有关的外貌描写跟大家讨论交流。
1.外貌描写
①“有个孩子坐在河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拿着一块木头,不知道在削什么。”这处外貌描写有何用意?“绿上衣”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因为他的衣服是绿色的,跟树叶的颜色差不多,所以钻进树林就不易被发现,便于隐藏。可看出小夜莺的机智、谨慎。
②“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既写出了小夜莺的机灵可爱、略带顽皮,又表现出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儿都不害怕。为下文诱敌成功作铺垫。
2.语言描写
①“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理解:这句话,小夜莺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他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②“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1)谈体会。
(2)指导读。
小结:既是在故意曲解,也是在麻痹敌人。
③“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这里的“野兽”指什么?
(2)指导读。
小结:小夜莺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敌人。这里的“野兽”其实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兵却没有听出来。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
④“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的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1)“狗鱼”指的是什么?
(2)指导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自信!
小结: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并且孩子以天真的表现取得了敌人的信任后,又进一步以极熟悉情况的自信引诱敌人上钩。
⑤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四次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板书:诱敌上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1)指导朗读:你觉得小夜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德国军官用什么语气来读?(9—19自然段)
A同桌互读B指名分角色朗读
(2)我们回顾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在他们的`周旋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夜莺的表现吗?
板书(机智勇敢)
⑥由于孩子很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解除了对小夜莺的怀疑,并让他带路。在路上,小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动作描写读一读
3.动作描写
(1)“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2)这段话是对小夜莺动作描写,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
(3)读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4)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但是对小夜莺和游击队员来说,却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呢。联系上下文来考虑小夜莺的真实意图:
(5)出示:孩子有时学夜莺唱,其实是( );有时学杜鹃叫,其实是();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实是()。(板书:麻痹敌人、巧送情报)
(6)小夜莺用他的歌声巧妙的传递了情报,当小夜莺顺利地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小夜莺会想什么?
(7)小夜莺兴致勃勃地唱着、想着,突然一声口哨响,小夜莺作了什么?生答:“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8)从这里,你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灵活机敏。
(9)“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结合全文,有没有和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 “穿着绿上衣,和树叶差不多的颜色”钻进树林,不容易被发现,小夜莺得以顺利的脱险。)
(10)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一篇课文结构严谨,连贯一致,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前后照应的句子?(2、3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生交流后板书:重迎战斗,由此体会到了什么。
师:原来小夜莺早就是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试想一下,小夜莺一次又一次的诱敌,这项工作有危险性吗?(有)是的,可敬可爱的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那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呢?
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板书:爱祖国恨敌人)
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牺牲。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幻灯出示图片),此时,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
指生交流。
为了纪念小夜莺,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补充完板书:巧伪装斥恶狼心舒畅歌嘹亮
颂诗:
诱敌上钩巧伪装,麻痹敌人斥恶狼。巧送情报心舒畅,重迎战斗歌嘹亮。师生齐诵。
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板书:和平)
四、斟酌课题,体会妙处
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原来这篇课文叫“夜莺的歌声”,经过修订以后改成了“夜莺之歌”,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夜莺之歌”与“夜莺的歌声”相比,哪一个题目更好?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想一想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生说句子,师随之课件出示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引诱敌人)
(2)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麻痹敌人)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4)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
(5)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巧送情报)
(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继续诱敌)
小结:全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用夜莺的歌声麻痹敌人、传递情报,又用夜莺的歌声再次诱敌,它是本文的一条主线。可以说它是“诱敌”之声,它是“联络”之声,它是“情报”之声,它是“掩护”之声,它还是“赞美”之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歌颂像夜莺一样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小英雄们。因此,“夜莺之歌”更巧妙,既有歌声之意,又有歌颂之意。
五、搜集资料,课外延伸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我们渴望和平!在反对法西斯斗争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夜莺之歌》只是这无数感人故事中的一个。我国在抗日战争中,也出现了很多类似小夜莺的抗日小英雄,你能说出几个吗?
生:王二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小萝卜头等
课下请同学们上网或查阅图书,去了解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吧!
板书设计:
诱敌上钩巧伪装
夜莺之歌唤和平
麻痹敌人斥恶狼
巧送情报心舒畅
重迎战斗歌嘹亮机智勇敢爱祖国恨敌人呼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自由答)
今天老师带来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通过第七单元前三篇课文 初读,学字词;再读,知结构;细读,明中心;精读,表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很好听的声音,大家仔细听一听,是谁在唱歌?(夜莺)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婉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婉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通过预习,我们明白了文中的夜莺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介绍背景: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一)初读,学字词
自由读课文,找出读不准的`字词,或不理解词语老师同学共同解决。
(二)再读,知结构;
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我们发现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想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三)细读,明中心;
1、通过刚才的学习,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
2、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
3、出示参考问题:
(1)小孩回答法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体会到什么?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什么?
4、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1)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3)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4)“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5)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6)“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四)精读,表情感。
1、带着感情再读留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同桌互相读,思考:
2、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全国人民都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战争取得了胜利)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爱国的小英雄的存在,那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爱国小英雄的故事呢?
(1)请大家下课后搜集更多的这样的故事。积累下来。
(2)联系自己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11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3、留有作业和写有含义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案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一、我会读:将文中的生字生词自学一下。
剥削 呻吟 喂养 挺拔 愚蠢 习惯 毁灭 防卫 婉转
凶恶 甩掉 机枪 堤防 埋伏 蘑菇 踢球 兴致勃勃
二、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好好读读,并在小组讨论一下:“夜莺”是怎样巧妙的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员传送情报的。
三、文中有很多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我要把这样的句子都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3、抽生答。
4、教师小结: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空,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本课夜莺的歌指的是什么?
二、检查预习
1、默写生字。
2、初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3、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要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屑”读xiè,不读xuè;“挺”读tǐng,不读tǐn;“拧”不读nǐng,不读nǐn;“呻”读shēn,不读sēn。钉“(dìng)的韵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g;还有“削、空、塞、还”都是多音字。
交流字节解决的词语。
在理解词语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词语,特别是“宛如、兴致勃勃”。
(1)“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①读文中的句子。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
③学生自己练习说话
(2)读文中有“兴致勃勃”的句子。“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
(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三、简介情景 加深印象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四、再读课文 互动交流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1、简单交流 “夜莺”是怎样与喜人周旋的。
2、简单交流自己找的含有特殊意义的句子。
五、留下悬念 布置作业
孩子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再仔细读课文,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目标检测:
1、抄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喂 挺 甩 滚 毁 惯
2、组词
削( ) 挺( ) 斯( ) 甩( )
哨( ) 庭( ) 期( ) 用( )
抢( ) 防( ) 汉( ) 惯( )
枪( ) 仿( ) 汗( ) 贯( )
3、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第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同大家一道初步阅读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还不够,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些,我们这节课还得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通过讨论,看“夜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特别是要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二、粗读课文 理清脉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中已自然地分好了段。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
3、讨论后板书:(诱敌入林,林中传信,歼灭敌人,再行任务)
三、精读示导 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机智、勇敢)
2、请孩子们认真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用“——”画出来。可以边读边画,也可读完后再画,还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孩子们无论谈到哪里,老师都要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指导朗读。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孩子讨论(学生说到哪句,就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活”,快乐、活泼,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下?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磨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磨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有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四、感情升华 角色朗读
①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爱国)
②是呀,我们越读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爱国,请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五、前后联系 体会写法
孩子们读得很好,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请孩子们把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与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读,再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写的内容大致相同:小“夜莺”穿着同样的衣服,坐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这就叫首尾照应。这样写,往往能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写法。
六、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仅仅是小“夜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他的名字叫卓娅。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或查阅有关书籍,读读她的故事。
目标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
弯弯曲曲
2、填空:
文中的“夜莺”指 ,“歌声”指 ,用这种“歌声”是为了告诉游击队 ,表现小“夜莺” 。
3、写一组对话。(从对话中能表现一个人的品质)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诱敌入林
机智 勇敢
爱 国
林中传信
歼灭敌人
再行任务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体会夜莺的勇敢和机智。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大家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夜莺的叫声。
2、你们听到了什么?(是鸟在叫,声音很动听,像唱歌一样)
3、这就是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你们想知道课文写了一些什么吗?
播放夜莺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自学字词
1、自学本课生字词:
⑴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对课文进行整体感受知,运用所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三、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生字:
音:翘舌音甩后鼻音挺
形:“挺”不要写成“扌延” “喂”不要多加一撇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⑴自然段很多。
⑵对话很多。
⑶课文中出现了空行。
3、作者已经给课文分好了段,我们来看看每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
⑴诱敌上钩。
⑵巧妙传信。
⑶歼灭敌人。
⑷接受任务。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把段意连起来试试看。(小男孩子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巧妙传信,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鬼子)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期语文学习的一个训练重点,此处先让学生概括段意,然后串起来,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⑴自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⑵交流,打出字幕: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唱起来。
②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拾球果。
③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么鸟叫声……传来。
④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⑤夜莺还是兴致勃勃……意思了。
⑥从孩子的嘴里飞出……歌声。
⑶读一读上述句子。
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教学时紧扣课题,抓住主线展开教学,使教学条理清晰。
2、联系上下文看看夜莺的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的歌声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⑴默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⑵小组交流、讨论。
⑶全班交流:
第一次:
①战斗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弯着腰。
板书:诱敌上钩(战斗刚打完,会有少量德国兵跟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小男孩在此等候,用歌声引诱敌人上前,以达到给他们带路,消灭他们的目的)
②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灾难:房屋被烧,花园被毁……)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从“新的.劲头”可以看出唱的人十分有劲,他这么带劲地唱,就是要诱敌上钩)理解:沉寂。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第二次:
①在带路的路上,麻痹敌人。
②你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③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小男孩很天真烂漫)(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
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自读自悟,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小男的机智和勇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第一段中,有很多地方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你们也可以采用分角色的形式朗读这一段,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
3、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4、评议:
分角色朗读应注意文中的提示语,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当时的感情,相机理解:盘问、轻蔑等词语。
5、交流:
⑴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倒是只有我一个!”(故意把人和动物混淆)
⑵ “刚刚一开火……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骂德国兵是野兽)
⑶ “你说的是一种洋蘑菇吗?”
故意把游机队说成蘑菇,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以打消敌人的戒备心理。
6、分角色练读,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练习哪个角色。
7、指名分角色朗读。
利用分角色朗读这一形式,引导学再次深入仔细地品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小结:小男孩机智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他是怎样巧妙利用夜莺的歌声来报告敌情,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交流
第三次、四、五、六次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歌声中你知道了什么?
第三次:
1、从远处传来。
2、引起游击队员的注意。
3、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次:
1、越来越响。
2、报告敌情之后。
3、有感情地朗读。
4、质疑:
为什么游击队员能听明白歌声的意思?(小男孩经常用这种方法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
第五次:
报告完敌情之后,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因为已经完成了任务很高兴。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六次:
1、第二天,接受新任务。
2、诱敌上钩。
3、这一段和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
三、总结全文
小男孩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巧妙地利用夜莺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保卫了自己的祖国。
四、写生字(略)
【板书设计】
诱敌上钩
13、夜莺的歌声保卫祖国小男孩(机智、勇敢)
报告敌情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录音,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儿的叫声好听么?(学生自由发言)
放夜莺歌声的录音,师:听听,这是什么鸟儿的声音?(板书:夜莺)
2、师小结导入:
夜莺的歌声多美啊!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补充课题)
3、质疑过渡: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课篇幅较长,适宜学生分组交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破题提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2、质疑过渡:
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
⑴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③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④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⑵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②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⑶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3、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机智、勇敢。)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动笔写一写。
四、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体会。
2、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巧周旋
机智传情报
夜莺的歌声(宛转)
勇敢灭敌人
站岗哨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情节吸引人,文章通过人物外貌、行动、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形象。小男孩的几处话语一语双关,既麻痹了敌人,又流露出对敌人的憎恨,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值得学生推敲捉摸句子的含义。
课文首尾呼应,紧扣中心,以“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开头,以“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结束,暗示小男孩又在迎接新的战斗。首尾呼应使文章线索清晰。
课文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从始至终充满了“夜莺的歌声”:歌声把敌人引到河边,歌声把敌人带进森林,歌声把敌情传给游击队,歌声又在河边响起。这样的写法提示了学生故事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迅速理清长文的.结构。
学情分析
1、文中的小夜莺机智勇敢,与四年级学生年龄相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时,一是使学生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年代发生的事了解甚少,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更是不曾体会。因此对学生进行珍爱和平的教育很有必要。况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心灵受到一次震撼,经受一次洗礼。从而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珍爱和平、追求和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了课文,你对小夜莺有什么评价?
4、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默读,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同桌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重点讨论。
指名读句子——→谈感受——→补充交流——→朗读感悟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发现,思考,,诱敌——机智、冷静]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镇静、坦然、勇敢]
(3)“怎么会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4)“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战,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一语双关——机智、勇敢,对敌人的憎恨]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游戏——麻痹敌人,放松警惕;暗号——袭击准备]
(6)“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答非所问——迷惑敌人]
4、看课文插图,讨论:一个孩子面对32个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5、小结:这部分写了小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取得敌人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
6、朗读升华:分角色朗读。
三、略读课文其余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尝试破译夜莺歌声的密码。
2、指名读第三部分,体会战斗的顺利、迅速。
3、自主读第四部分,体会小夜莺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四、写作指导
1、出示结尾两个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2、读完后,你有什么发现?(似曾相识)在哪里读过?
3、出示开头三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4、感悟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五、点题升华
1、回顾课文:
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
小夜莺用歌声传递情报
小夜莺用歌声继续诱敌
2、为什么作者用“夜莺的歌声”作题目?
五、拓展延伸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如:锻炼身体、努力学习、遵纪守法……)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机智
小夜莺 勇敢 爱国小英雄
冷静
课后反思:
1、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制作课件,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快乐。可是,在实际运用和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极不熟练:什么时候该转换,什么地方该显示等细节上处理不妥当,甚至有的地方课件使用得牵强,有画蛇添足之嫌。
2、教师语言不精练,话语重复,口头禅多。问题的设计不仔细,每个环节的过渡衔接不紧凑,不自然。教师的语言还要好好锤炼一番。
3、备课要备学生。今天我才真正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以板书设计为例,不能为了板书而板书。板书是微型教案,更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板书当中的关键字词,应该是在学生充分的理解、感悟文本之后的高度集中地概括。而不是教师一人之所言,不然,就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无精打采、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假如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同学从小热爱自身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小朋友是怎样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方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布置
两课时
四、同学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扮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捍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寂静: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同学自悟。
(1)板书课题,同学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捍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依照“诱敌——入林——传信——解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动身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解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同学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安排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小朋友故意打岔,防止正面回答,反映了小朋友的冷静、冷静、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小朋友泾渭分明。前一句维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小朋友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送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小朋友有无游击队时,小朋友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小朋友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捍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干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送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考虑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小朋友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热爱自身的祖国。)
六、安排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2.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迅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什么?
2、初读课文时,文中的小夜莺跟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机智勇敢、充满智慧、机警)
3、过度:是啊,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
二、读讲课文。
(一)1、第一段:
a.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2、交流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此时,他学夜莺唱、学杜鹃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3)、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答话,这顽皮富有童趣的动作,这样巧妙的取得了敌人的信任,(引诱敌人上钩了)越来越让我们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角色读读1~24。
4、过渡:孩子巧妙的回答,使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歌声越来越响,小夜莺想干什么?(传递情报)
(二)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的吗?
2、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3、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 热爱祖国 临危不惧 应变自如 敌人 毫无惧色 坦然自若
(三)1、同桌一起读最后两部分,说说读懂了什么?(成功歼敌、继续战斗)
(四)总结升华:课文学到这儿,请大家再读读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总结
1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还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你还知道谁的事迹?简单给大家介绍介绍。
其实,同一时期。我们中国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同样涌现出许多小英雄,你知道?
作业:1、预习《小英雄雨来》
2、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夜莺的歌声 诱敌上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成功歼敌
继续战斗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夜莺的歌声》讲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板书课题,并齐读,说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速读全文,通过预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观察文章在篇幅上有什么特点?(有空行)文章有几处自然空行就分为几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各部分都写了什么?
三、以读促悟,合作深究
默读全文,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读一读,再说一说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那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着重引导以下句子的理解。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岔开问题,装糊涂,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答非所问,故意岔开,暗含着对鬼子的斥责。)
……
四、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特点。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你读懂了什么?(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便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在谁来说说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1)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2)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3)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联系实际,说说你从小夜莺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 你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4 夜莺的歌声
吸引敌人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06-28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06-30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02-01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模板10-06
语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02-14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大全【6篇】08-28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15篇)06-12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7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汇编(15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