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2-04 11:11:1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优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优选[15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课前多媒体循环播放西湖雪景。

  2、导入语。

  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⑴ 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⑵ 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⑶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

  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存储) ⑴ 一字多义:

  ① 余拿一小舟:撑,划;上下一白:全白。

  ② 是日更定:是,这; 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

  ③ 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焉得更有此人:更,还。

  ⑵ 词类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评价学生诵读情况。读古文要正确流畅,还要有韵味。

  5、请一同学用现代汉语讲述本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

  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呢?(痴) 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⑴ 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⑵ 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⑶ 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寻找痴似相公者。

  ⑴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

  ⑵ 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

  ① 老师发现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②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⑶ 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 惊喜、愉悦。(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 惆怅、感伤。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 4、品美景:

  ⑴ 在崇祯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痴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们的痴吗?(值得) ⑵ 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⑶ 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师小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学生再朗读体味)。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⑷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

  补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⑸ 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 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

  ⑹ 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如:

  ①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 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②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⑤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五、巩固与拓展

  1、背诵课文;

  2、比较本文与《江雪》一文的异同?(从写法、表达感情两方面) ──前者属白描,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属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前者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后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

  3、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校园的清晨》,可写人,可绘景,可叙事。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内容:看雪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中国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你们最盼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

  二、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

  [想知道的内容提示:1、谁看雪?(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

  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

  (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

  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当他们听到老师地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

  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

  (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

  四、练读课文

  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

  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

  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

  五、练习对话

  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

  (生答略)

  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

  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生练读)

  师:练得很认真。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中国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略)

  (对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比如:

  (1)“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

  (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

  (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

  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

  [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据回答板书如下:

  中国台湾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师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

  他们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呢?

  (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中国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

  (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中国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从上节课同学们向中国台湾小朋友发出的邀请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么盼望中国台湾小朋友早日到北京来看雪玩雪,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这些美好的.心愿真的会让中国台湾小朋友感动的。我有个建议,想把你们这美好的心愿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你们说好不好?

  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中国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

  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中国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助我吗?(引入字词练习)

  三、字词句练习

  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学生组词略)

  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

  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

  [“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是要讲究时机的,当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教”如同隔靴搔痒,只有当学生进入了状态,有的放矢地“教”才能事半功倍]

  师:刚才我发现你们个个都写得很认真!老师向你们学习!下面是一个同学做的第三题,请你们帮助检查,看对不对?

  (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4、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略)

  5、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

  6、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

  7、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略)

  [练习是枯燥的,给枯燥的东西注上滋润剂,使它变得有弹性、有粘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期望自己是最好的,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是一种享受,做外力强迫的事是劳役!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事,在“自己选择”的空间里,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这样的学习即使任务重些也不觉得累!]

  四、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问题预设:为什么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知道中国台湾在祖国的南方3、让学生将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

  (生提问及解答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无顾忌,留个空间给他们,他们的神必定无拘无束驰骋纵横,教师此时的职责不是强迫“千条江河归大海”,而是用智慧、用爱心去“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视界不是盯住预设的教学程序完成与否,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度量课堂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略)

  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知道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略)

  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中国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下课)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4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5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教《看雪》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唐佑英

  【思考的问题】

  教师真的要等到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把所有的材料都带齐了,才有信心和把握去上课吗?

  【案例描述】

  “老师,太好了”

  记得上周星期一下午的一节语文课,我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早已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和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可是,面对的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睡意朦胧,那样子已让我心冷三分。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大脑立刻搜索着这个问题。对,上届学生对“大组质疑问难,合作解答”的方式最感兴趣,今天不妨试试。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第12课《看雪》。想试试吗?”只见学生流露出好奇的目光。我接着说“请你们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以同学互相解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们欢呼出来“老师,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随后提出:“要能提出问题,要能为同学解决问题,那就要熟悉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个你喜欢的记号。”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和刚开始的表现简直是“判若两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样“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老师,我有问题”

  几分钟读书后,一只只小手接连不断地举了起来,为了能保护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我采取大组合作的方式来质疑。大组轮流依次提问,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得10分,特别好的加奖10分,最后看哪组提问的人次多,依据得分多少评出冠军队。当这一比赛的规则宣布后,几十双小手跃跃欲试,他们能提什么问题呢,我好想知道。如:

  问1:我不明白“童年”是什么?

  问2:请问,为什么要用洁白的棉花当做雪呢?什么是“橱窗”啊?

  问3:“雪景”是指什么呀?

  问4:老师讲了一个童年玩雪的故事,他的故事在哪儿呀?

  问5:中国台湾怎么不下雪,而北京要下雪呢?

  ……

  学生的问题好多好多,每个孩子提的问题,我都给他们打分。学生由疑而问,哪怕是一些幼稚的、肤浅的问题,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老师,我知道”

  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我建议同学可以采用请人帮助的办法。帮助的人解答正确给10分,解答得很完美再加10分,最后合计算大组的总得分。也许还是来自小集体的力量吧,每组都争着抢着回答,都想为小集体争得更多的分。如:

  答1:“童年”不能说是什么,应该说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你,“童年嘛,就是指我们的小时候。”说时,还随着语调做了个双手平摊桌面的手势,显得何等的慎重其事。(这时作为教师的我笑着给他们讲了一个我童年时落水的故事,乐得他们哈哈大笑。)

  答2:我能解答你的提问,因为棉花是白色的,雪花也是白色的;棉花很轻,雪花也很轻,所以用棉花做雪花最像雪。

  答3:“雪景”的意思是指雪中的风景。你看,课文的插图就是一幅雪景。地上是雪,房屋上是雪,树上也是雪,小朋友还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好开心。

  答3:课文的第4段就是写的雪景,你读一读就知道了。(教师马上就相机指导学生读这一段。他们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了雪景的美丽。)

  此时,学生不光在单纯地解决问题,还帮助同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知道”的课文插图、工具书、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日常生活话题、学生的家庭生活等语文的课程资源,都被他们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这其中的很多,则是我备课中始料不及的。

  “老师,我有个发现”

  正当孩子们因为质疑解答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小班长的发现一下让全班静静地倾听了。她说:“我发现,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表面上看是写老师和学生关于‘看雪’的对话,跟本组的主题是‘爱祖国’没多大联系,因为前几篇课文表达的都是爱祖国的情感,如《我们成功了》、《北京》。但是,我仔细读后面的对话‘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才发现这也是跟爱祖国有关系的。这句话是说北京的小朋友盼望着中国台湾回归祖国;课文中写到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也是很想到北京看雪的,说明他们也想回归祖国。他们都盼望祖国和平统一,难道这不是爱国吗?”话音刚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声。多么精彩的发现,多么深刻的感悟,出自一个7岁孩子之口。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你还能不相信你的学生?你还有必要向学生们总结讲解吗?回答是否定的,给我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我忽然明白基础教育课程专家们说的“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的真正含义。

  “老师,我想说!”

  是呀,学生想说的话好多好多,学生想表达的思想无数无数。有的说:“我也想去中国台湾看看他们那儿的美丽风景。”有的说:“我愿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深圳来作客,我给他们当导游。”有的说:“中国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那该有多好!到时我就可以到中国台湾去旅游啦!”……这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但孩子们还有好多话没有说给老师听,他们还有好多思想要和同学交流。他们一直围着我说个不停,一直拥到办公室门口,等下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从此以后,学生在我面前无拘无束,课堂上的思维更是活跃流畅,他们总是举起手“老师,我想说!” “老师,我想说!”

  【教学反思】

  上完课,劳苦和疲惫九霄云外,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而作为老师,关注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而语文课程是随“具体的儿童”来的,它将“具体的儿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关注“具体的儿童”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以前,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更不会放手。教师“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学生胆小怕事,不敢跃雷池半步。如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请所有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请你坚信,你的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请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来自学生的资源吧!真正实现由“老师教我学语文”转变为“我们一起学语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

  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中国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⑴自由练读生字。

  ⑵开火车读生字。

  ⑶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⑷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⑴看词语,心里默读。

  ⑵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⑴齐读一、二自然段。

  ⑵师提问:假如你是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⑴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⑵指名朗读。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①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②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③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①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②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

  ③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⑵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⑶完成课后连线题。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⑸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⑹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⑵学生填空:

  ()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⑶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中国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⑷欣赏中国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⑴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⑵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⑶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12看雪

  中国台湾北京

  盼着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

  [教学目标]:

  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

  一、创设情境:

  由西湖湖心岛的乾隆题字碑——风月无边设疑导入,请学生欣赏杭州西湖风光四季代表景观图片---春:苏堤春晓 夏:曲院风荷 秋:平湖秋月 冬:断桥残雪

  学生吟诵关于西湖的诗句,

  师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

  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教师补充介绍其著作。

  多媒体摘要显示湖心亭介绍: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

  1、听: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把握字音及停顿,师提醒学生注意录音中的错误读音。

  2、读:学生给生难字注音并自由朗读课文。

  3、译:学生齐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句,并就疑难文句向他组质疑。

  4、比:结合给定译文比较自己的差距,学习文言文翻译之法。

  四、细读品悟 探究课文

  1.一读课文 自主学习1.教师示范提问,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用原文作答。

  教师示范: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二读课文 质疑问难(说景) 搜寻文中写描写雪景的文字加以品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体会全景和特写景物各自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关注在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并举例讲解: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3.三读课文 合作探究(说情)湖心亭巧遇是叙事但重在抒情。你能体会到张岱怎样的感情变化?

  1.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惊喜到伤感,喜极而悲。

  师点拨: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2.品味舟子的话,解读“痴”的内涵: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师点拨: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五、教师寄语:小结并引导学生关注古人寄情山水托物言志的`情趣之所为,教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延伸练习

  请学生欣赏几组图片谈谈图中景物的特点并赋予自己独特的情感。

  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

  背诵文中书写西湖夜雪的文字。

  附:板书设计

  湖 心 亭 看 雪

  张岱

  写景 西湖夜雪

  湖心亭看雪 雅情雅致

  叙事 亭中偶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设计者:武原中学 姚晓萍

  [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a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诵读:疏通文字。

  (一)读: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二)理: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三)再读: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A、妙在扣景之特征。 B、妙在用朴素之语。(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C、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诗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五、结篇:复读巩固。

  六、作业:搜集其他写雪的名句或名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

  教学目标:

  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

  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

  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

  教学重点

  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西湖诗词。

  创设情境:投影“西湖泛舟”图片引出西湖印象……今天学习张岱的一篇小品文,跟随他去西湖的湖心亭走一遭,去看雪!

  二、诵读

  疏通文字。

  1.读:

  第一步,读顺:请一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点评。

  第二步,读齐:集体尝试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第三步,阅读: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2.理:

  第一步,理出要点: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设置成问题投影出来。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找答案,然后探讨,完成填充。

  第二步,理会要点:要求同桌配合,一学生美读,一学生翻译。随意抽取同桌组合,汇报读与译的情况,重点字词作特别提示。

  第三步,理通全文:请两位同学分别串译课文一二两节,以求全面疏通文字。

  3.再读:

  再次齐读全文,读出抑扬顿挫之势,读出声情并茂之感。

  三、赏景

  写景技法。

  多媒体特写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说说此写景之语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参考:

  ⑴妙在扣景之特征。

  ⑵妙在用朴素之语。(可酌情穿插白描特色: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⑶妙在构悠远意境。

  2.拓展:显示异曲同工的诗: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体味、感悟。诗如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四、说人

  闲雅之趣。

  1.找关键字“独”、“痴”,把握人物的品性。

  2.补充: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五、结篇

  复读巩固。

  六、作业

  搜集其他写雪的名句或名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第2、9自然段,通过清静的创设对重点词句地结合表达,体会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学准备

  1.收集中国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书写:“雪”

  师:老师写一个字谁认识请你快速读出来。 5分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和拓展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你能帮他们找到朋友吗?

  (二)整体把握课文

  1、师:从大家刚才读词语的情况,老师看出来你们对语词的情况掌握的还是很好的,下面你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自己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一想,哪的小朋友想到哪去看雪。

  师:谁来说说,哪的小朋友想到哪去看雪?

  生: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

  3、进行板书:看雪3分钟

  中国台湾北京

  (三)理解第十自然段(15分钟)

  1、师:是啊,中国台湾的小鹏多么羡慕你们能看雪玩雪呀!请大家再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写北京的小朋友看雪玩雪的?

  学生自己读课文

  生:第十自然段

  师:请你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然后说说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雪真--------呀!

  生:我觉得雪真大,我觉得雪真美,我觉得雪真好玩。

  师:从哪些句子你知道雪下得特别大,特别美丽?

  2、理解第一句话,进行朗读指导

  生:“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师:你怎么看出雪下得特别大?

  声: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师:老师这里也有句子是写雪大的,“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都是雪,树上都是雪,到处一片洁白。”你觉得哪一句更美?

  师:冬天天上飘着朵朵雪花,地上铺着像白色的雪毯的雪,大树爷爷身上披着闪闪发亮得像银子做成的大袍子,到处一片洁白,仿佛是进入到童话世界。”

  师:请你自己练一练,快把你的感觉,你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习朗读后再进行配乐展示(先指明读,再进行邀请读)

  3、指导第二句话的理解进行情感的激发后朗读

  师过渡:接一朵小雪花放在手心你一定会说。

  生:雪花真美丽;雪花真凉……..

  师:攥一个雪球,把他仍得好远好远,堆一个雪人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雪中游戏总是让人难忘,那是因为(手指学生由学生回答雪中游戏很-------)

  生:在雪中游戏很有意思,在雪中游戏很(),师: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谁来读一读:

  生:小伙伴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师:你们看!(配乐看图)

  师:是呀真是太开心了,假如图中的小朋友就是你你会说:" ,你会说:" ,你会说:" ."

  仿佛我们还能听到小朋友在游戏时的快乐地呼喊呢?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

  4、出示插图的图片进行语言想象的拓展活动

  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有的小朋友说-------有的小朋友说:-------还有的小朋友说---------

  师:你在雪中玩得可开心了,“我说------我说:-------我说---------

  5、再读第二句话,然后进行教师引读九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雪中的景色是迷人的,雪中的游戏是难忘的,你们多么幸福呀!可是,在我国的台湾是很难看到雪的,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雪呢?你能从文中找到吗?

  学生自己读课文后回答: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用棉花做的雪,我是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知道的。

  指明学生进行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师:孩子们当你们赏雪,在雪中游戏时,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的却是用棉花做成,感觉一样吗?

  生:用棉花做成的雪不能攥雪球,棉花做得雪没有冰凉的感觉,棉花做的雪不能堆雪人…….

  指导朗读

  师:孩子们当你在雪中和小伙伴一起堆雪人的时候,中国台湾小朋友隔着橱窗看到的雪是(洁白的棉花做成的)(投影打出这一句)

  当你在雪中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的时候,中国台湾小朋友隔着橱窗看到的雪是(洁白的棉花做成的雪)

  当你在雪中和小伙伴一起欣赏纷纷飘落的雪花时,中国台湾小朋友隔着橱窗看到的雪是(洁白的棉花做成的雪)

  师: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名中国台湾小朋友,你的心里可真(真难过)板书

  你的心里可真(太遗憾了)

  你的心里可真(不好受)

  师:请你带着这种遗憾、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3-8自然段

  师过渡:是啊!你们的心里很难过,又充满了疑问,你们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请大家读一读3-8自然段,画出小朋友向老师提出的问题。

  指明读出三个问题出示在黑板

  师: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哪三位同学愿意和老师配合问这三个问题。

  指明学生来问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再进行朗读第一个问题

  师:从你的'表情和眼神老师知道你非常想见到真正的雪?你能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再问我一边吗?老师见过真的雪,想一想你用什么心情来问老师?

  指导第二句的朗读

  师:你见过的是棉花做成的雪,我可看到过真的雪,你感到惊讶吗?,你感到奇怪吗?,请你带着这种惊讶奇怪的语气再来问我一遍。

  生:您是在哪见过的?

  师:小时候在老师的故乡北京,就能看到真正的雪,生:“北京一定很远吧!”

  师:你为什么这样问老师,北京能看到真的雪,你一定很高兴,你担心路途太远,你能不能把这种盼望到北京看雪又担心路远不能去这种心情读出来。

  师:我们再来合作一遍读出你不同心情。

  师:“不算太远,中国台湾和大陆只隔一条中国台湾海峡,直飞北京才几个小时”听到这你们高兴了吧,满意了吧,你们一定还会有很多的问题问老师,其实你们最想的还是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真正的雪。

  你会问: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你会问:

  你会问:

  你会问:

  分别指明学生读这一句。

  大家都来争着问老师吧!

  (六)学习12自然段

  出示短诗:

  师:中国台湾岛,是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热情的北京小朋友准备了丰富的活动等待着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的到来。各种风味小吃等着中国台湾朋友品尝,众多的文物古迹要和中国台湾朋友一起参观,还有奥运吉祥物福娃也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来一起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呢?(边叙述边出示图片)

  (七)(进行邀请信的书写)

  师: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盼望着到北京来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在盼望着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到来,快把你对中国台湾小朋友的邀请写下来吧!

  (九)交流邀请信

  (十)结束语:中国台湾岛,是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我们相信中国台湾岛很快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相信那时会有很多的小朋友来北京和你一起欣赏久违的雪景,一起在雪中畅快地游戏,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板书:棉花美丽

  难过看雪快乐

  中国台湾北京

  盼望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0

  【教材分析】

  《看雪》一文写老师给中国台湾小学生讲述儿时在家乡北京玩雪的情景,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到北京看雪欲望的故事,这个故事暗示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渴望同欢乐,寓意深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讲、指、接”三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3.感受北京雪景之美,孩子玩雪之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课件出示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2.教师板书“雪”,学生书空。(“雪”字上面写一个“雨字头”,注意四点的方向是一样的。)

  3.课件相机出示动态的雪的图片,“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雪啊?有没有玩过雪?”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洁白、美丽的雪的吧。”(板书:看)

  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书空。

  (“看”字上面是“手”变过来的,最后一笔“竖钩”变成了“撇”,下面写一个“目”,把手放在眼睛上才能看得远。)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这篇课文有很多段落,先请小朋友们给课文表上段落。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的小朋友借助拼音宝宝把生字拼读两遍,尽量把生字记住。

  3.“记住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检查一下拟的同桌是不是都记住这些生字宝宝了,将“我会认”里的生字指给你的同桌认一认,读一读。”

  4.哪些小朋友能将这些生字宝宝都记住了,举手看一看?

  真棒,老师要请这些小朋友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读。

  5.课件出示词语

  (1)小老师领读(两位)

  台湾省商店橱窗手指接着讲话铺着雪毯

  银装打雪仗

  (2)教师领读。

  (3)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6.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出谜题。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店: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三、再读课文感悟

  1.看来大部分小朋友已经把生字宝宝给记住了,可是这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现在他们又跑回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能正确又流利地读出它们吗?

  “边读边从课文里找一找:北京的雪景是怎样的?”

  2.“读好了吗?谁已经找到了?”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课件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指板书:句子里“雪花、雪毯、银装”都是指什么?

  【你真善于思考,都是指雪,天上、地上、树上都是雪,到处一片洁白。那真是一个北京的雪景可真美丽啊。(板书:洁白)】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瞧,小伙伴们玩得多高兴啊,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4)结合这幅图片,谁来读一读,读出高兴、开心的感觉来。指名读,相机评价。

  (5)教师范读。

  3.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北京看一看真的雪。(播放雪景视频)

  4.看了这些图片,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5.齐读这段话。

  四、书写指导

  1.投影出示“我会写”中生字,指名读,齐读。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大家的?

  3.教师范写(讲、指、接);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评析学生例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惊、故、候、奇”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二、新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北京的小朋友一起看了美丽的雪景,北京的小朋友可真幸福,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那么美丽的雪景,可以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呢?

  2.(课件出示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商店橱窗看雪景的图片)“图中的这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4.齐读、教师范读。

  5.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能看到真的雪?

  6.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1)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因为中国台湾在我国的南部,一年四季都比较温暖,所以很难看到雪。”

  (2)“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从来没有看过真的雪,所以当他们听到老师看过的时候——

  (都很惊奇)

  (3)指导朗读3-6段。

  (4)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北京吗?台湾省离北京远吗?

  【从课文里找答案,“不算太远”。】

  (5)既然不远,“老师”有没有常回故乡看一看,看看北京美丽的'雪景?为什么?

  【台湾省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像浙江省是中国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是由国民党政府统治,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政府打败了,国民党政府就逃到中国台湾。所以中国台湾和祖国母亲就分开了,从此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往,不能通电话,不能通信,更不用说回到北京去看看了。】

  7.这位老师可能已经十年,也可能已经二十年没有看到故乡的雪了,当他回忆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他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童年的小伙伴们还好吗,他们现在在哪里。北京的雪景还是那么美吗?……】

  他的又心情会是怎样?

  【淡淡的忧伤、怀念家乡、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提示:深情】

  8.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老师的话和老师讲起的童年的雪景。(读课文1~9段,配乐)

  9.分角色朗读,齐读旁白。

  10.听了老师的话,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想不想去北京看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话。

  1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老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1)指导正确断句。

  (2)那里的小朋友指的就是——北京的小朋友,他们只盼望着和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一起玩吗?

  【预设提示:身在老师盼望着中国台湾能和祖国母亲早日团聚,北京的小朋友呢?】

  (3)不只是北京的小朋友,全中国的小朋友,全中国的人民都盼着中国台湾能早日和祖国团聚。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三、书写指导

  四、板书设计

  12看雪

  橱窗——棉花惊奇

  天上——雪花

  地上——雪毯高兴

  树上——银装

  五、作业布置

  1、摘抄与雪有关的好词好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在上这篇课文时,指导老师在旁听课,课后给了我很多指导。首先是关于课堂调控的。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来调控课堂记录,以比赛、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老师“坐端正、安静”这些词是无动于衷的,要想学生上课能遵守纪律、集中精神,就应该表扬、树立榜样。第二就是在开始每一个新的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有简单而清晰的指令,确保学生能有效的展开学习活动。

  在教学方面,我觉得课文的讲解、梳理,很大一部分是为朗读服务的。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环节,使学生感悟文本,但最后还是读的一塌糊涂。经过师傅指导,我暂时归纳出两点原因:1、还是纪律问题,很多学生读书不专心,滥竽充数。2、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认字学词之后之前对重点段进行教学。所以导致第二课时朗读感悟即使有感有悟也读不好课文,因为连课文都还没有读通顺。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人论世,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雪后西湖的美景,感受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和画面。

  情感与价值观: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积累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大自然的奇迹,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时候,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如果北方的雪让我们感受的是热烈、苍凉,那么远在南方的西子湖畔的雪景又是怎样一种风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首先让我们欣赏西湖美丽的风景吧,你看到湖心亭的景色了么?

  二、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我们应该明确学习哪些内容。多媒体显示

  1、倾注情感,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4、细心体会作者感情

  5、体味文章精彩语句6、赏析作者语言风格

  三、知人论世

  1、同学们交流自己查到的张岱的资料

  2、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多媒体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一芥(jiè)

  2.学生读小组合作读,个别朗读,学生齐读。

  3、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多媒体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拿:撑,划。拥:围裹。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更:还

  大白:酒杯名。及:等到。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2)疏通文句并质疑。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五、感知课文

  1、从标题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事件。

  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明确: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3、作者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的湖心亭。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

  明确:时间:下雪后,地点:湖心亭,方式:驾船独往

  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雪的.纯洁、洁静胜过官场的喧嚣和污浊,独往湖心亭看雪,正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兴趣。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5、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明确:不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六、品析课文

  找出文章描绘雪景的句子。

  (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选一位同学翻译,多媒体显示湖心亭雪景,其它同学想像画面。明确: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体显示: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教师讲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将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高度概括,张岱在此其中,让人有一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

  (4)温故知新"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

  七、探究课文

  1、这样的雪景有人共赏吗?

  明确:亭中偶遇的人

  2“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含义?

  明确: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痴”更是表现了他孤芳自赏、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八、探讨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雪景及赏雪遇到知己的事,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九、畅所欲言

  1、谈一谈学过这篇文章后你的收获?

  2、你熟知的关于西湖或写雪景的诗。

  十、课堂大练兵

  运用白描手法写你的同桌

  十一:学有所用

  用白描手法写校园一瞥、公园一角、班级一人。

  这是一篇短小的小品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像梦一样的冰雪世界。在这里有美丽的景、有高雅的情,记叙、写景和抒情浑然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大家也许觉得张岱很神秘,其实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许就曾在瓢泼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浇个透湿也不在乎;也许就曾把自己关进小屋,独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乐;也许就曾经长久地抬头仰望星空,不为别的,只为感受那份寂静。在那一刻,让所有的烦恼都随风飘散。所以,当我们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独,一同去感受那份静谧。2·1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有的同学还把当时的情景写在日记上。我们这里冬天经常能体验到下雪的快乐。而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一)理解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地图):了解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1):

  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

  4、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

  练习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

  1、(1)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2)出示课件(学生问老师的四句话):

  范读、指读。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四句话):

  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2、(1)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

  (2)出示课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3)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好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

  1、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中国台湾孩子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谈。

  2、出示课件: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3、你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欣赏中国台湾的一些风景片。

  5、你愿意到中国台湾宝岛去看一看吗?

  学生自由谈。

  6、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

  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中国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

  7、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五、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练写带提手旁的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教学难点: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师提问:是哪的小朋友想看到雪?他们希望到哪里看雪?(板书:台湾、北京)

  3、认读生字

  (1)自由练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3)生字排序,学生观察找排序规律。

  (4)去拼音读生字。

  4、认读词语

  (1)看词语,心里默读。

  (2)齐读词语。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一、二自然段。

  (2)师提问:假如你是台湾小朋友,看到这种人工做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2、学习三-八自然段。

  (1)同桌合作朗读三-八自然段。

  (2)指名朗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问的句子。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读出惊奇的语气)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读出打探的语气)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回答的句子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在我的故乡。(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3、学习九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九自然段。

  (2)课件出示雪景图,学生在课文中找句子配图。

  (3)完成课后连线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6)齐读全段。

  4、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十、十一自然段。

  (2)学生填空:()的小朋友正盼着()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3)学生把自己当作北京的小朋友,为台湾小朋友介绍北京的名胜景点。

  (4)欣赏台湾的名胜景点介绍

  (四)朗读全文,指导写字

  1、全文朗读。

  2、指导写“打”“指”“接”三个生字。

  (1)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4

  学习目标:

  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

  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

  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

  (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

  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

  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写出了西湖的什么的雪景?学生会到许多答案,教师总结: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些两句的意境是多么的相似,可见此二人都有什么样心境?

  学生答:孤独。

  3.我们来看“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句中“沆砀”是什么意思?白气弥漫的样子。

  句中三个“与”是不是太多了,有些啰嗦呢?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去掉。学生答:(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连在了一起,更能显示出天地之间的苍茫。如果是去掉了,就显得界线分明,没有苍茫之间意了。)

  你说的太好了,大家给他鼓掌!

  4.我们再来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

  我们平时来说长堤应该用一什么?亭子用一什么?船用一什么?人用两三什么?

  学生说:一条、一座、一艘、两三个。我们能把这些量词换掉吗?

  学生答:不能,用痕、点、芥、粒,显示出这种景物在天地之间的苍茫,渺小,如果换掉了就显不出其渺小之境了。

  你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四、赏雪悟情

  1.张岱能写出这么美的雪景,如果用文中一个字来评价他的.话是哪一个字?学生答:“痴”

  那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到他的“痴”呢?我们小组之间可以做适当的交流。

  学生答: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去看雪。

  在更定之后去看雪。(更定:时间上是晚上五、八点钟)

  张岱在这种情况下去看雪,不但可看出他的“痴”,更能看出他的孤独与清高。

  2.等张岱来到湖心亭,亭中已经有人了,这真是:莫道君来早,更有早来人呀!

  如此说来,亭中早到之人,也应该是“痴”于雪景了。

  那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金陵人的痴?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比张岱来的更早,准备有酒食,预计停留时间很长,在时近年关,却不回家,在此看雪。

  金陵人见到张岱是怎么说的?

  学生答:“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用自己的话怎么说?学生答: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

  我们把句中的这样空白,你能填上什么样的词语?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的人?学生可自由发言,鼓励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3.张岱遇到金陵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什么金陵人邀张岱饮酒,张岱却“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做何解释?强是勉强)而不是多喝几杯?

  学生答:张岱独自赏雪的兴致已经没有了,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停留的想法,就离开了。

  你说得真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岱还真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也足见其不愿与他人为伍的孤傲。

  4.张岱见到亭中之人,问其姓氏,却答是“金陵人”,这不是所答非所问吗?难道是他们有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学生可能很难抓住重点,教师此处经总结一下。

  这更显出张岱对故国的思恋之情,还文章开关,用崇祯的年号,张岱是清朝人,却用明朝的年号,在简介中还有,张岱明亡后不仕,这都说明张岱的遗世独立,以及对故国的思恋。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张岱,赏了雪景,也理解了张岱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就一句话来概括张岱的特点吧。请用好一个xx的张岱来作总结。

  七、布置作业

  课下认真完成练习题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互相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铺”在课中表示一种动作,读pū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识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四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3.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五)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提手旁(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知识指导书写。

  “指”字右上是“匕”不要写成“七”;“接”字右下的“女”横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看雪》的教学设计10-07

课文《看雪》的教学设计范文10-07

看雪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6

看雪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10-06

《雪》教学设计05-27

《雪孩子》教学设计10-07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6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5

《江雪》教学设计范文10-06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