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雨点儿》第5自然段。
教学目标
通过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懂得雨点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动画课件生:雨点儿植物头饰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教学内容
在上节课里,我们通过学习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主要是第5自然段,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好吗?
二、学习新课,突出个性化
1、感知第5自然段
(1)分角色读1—4自然段
师: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以后,有花有草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生自读第5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更红、更绿、长出花草。
2、激活思维,理解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也有收获,并把它做成了动画,想看吗?
(1)播放课件(即有花有草地方的变化),师加以旁白。
(2)播放课件二(即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的变化)
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当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相机点出课件二)
师: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显示:小草从
小花从
指名回答:
师:除了花和草以外,你还知道雨点会给哪些植物带来变化呢?能够用“从”说一句话吗?
生回答后,师注意其说话是否完整、正确,并加以指导。
3、讨论交流,读出感情
师:植物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谁的功劳呀?
生:雨点儿
(1)师:假如你是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说给你的伙伴听听。(生拿出头饰,相互说。)
(2)请出雨点儿兄弟上台,学生随意对雨点儿兄弟发言。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你们已经对小雨点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情去找自己的.伙伴尽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吧,读的时候做做动作都是可以的!
(3)学生找伙伴读。
(4)学生展示(1—2组,评价)
(5)全班齐读(配上动作尽情地抒发感情)
三、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雨点儿》这课,非常开心,大家很用心,我很愉快,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欢乐。
板书设计:(略)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会用“从”字说话。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从”字说话。
教学准备
1、cai课件。(下雨的情景、雨后花和草长出来的动画)
2、小黑板。
3、雨点儿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云妈妈有很多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叫什么?(齐读课题)
现在他们离我们可远了,让我们呼唤他们下来吧!(配上手势呼唤)
听了你们热情的呼唤,他们可开心了,瞧,他们来了!(播放课件:下雨的情景)
他们正在对我们笑呢,让我们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二、导读第一段
过渡:
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赶快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自由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理解“数不清”、“飘落”。
1、理解“数不清”:
请小朋友看着这些雨点儿数一数,能数清吗?(师板画:雨点儿)
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指导朗读。
2、理解“飘落”:
你能不能用手做个飘落的样子?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飘落这个词呢?
这些东西从空中落下来都是慢悠悠的,读这个词也要慢点。
3、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是多美的情景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美带给大家吧!(齐读)
三、导读2~4段
过渡:雨点儿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在天空中飘啊飘。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了悄悄话,你们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打开书本朗读课文2~4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用直线划出大雨点儿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小雨点儿说的话。
2、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指名读)用不同的语气词朗读:
天空中有许多的雨点儿,大雨点儿大声地问小雨点儿──
大雨点儿看见了小雨点儿觉得可奇怪了,因为他下来时小雨点还睡在妈妈的怀里呢,他奇怪地问──
大雨点儿看见了自己的小弟弟小雨点儿可开心了,他高兴地问──
3、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板书:有花有草)朗读指导。
4、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板书:没花没草)朗读指导。
5、练习分角色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课中操
雨点儿一同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生先听一遍,再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四、导读第5段
1、听完了歌你们想摇身一变,变成雨点儿吗?你们想去什么地方,干什么呢?
2、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也来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那些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小雨点儿来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不久──你们发现有什么变化呢?(播放动画课件:雨点儿来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4、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变化也很大,我们一来去看一看。(播放课件)
看图说话: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草从———钻出来。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3
本课教学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达到知识的外化。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可以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有感情地读好对话。
3、认识12个生字,学会写“方、半、巴”。
教学重难点
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激发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题
1、小朋友,会唱《小雨沙沙》这首歌吗?我们一起来唱,好吗?歌里说了些什么?(下雨了,种子在说话,欢迎小雨。)
2、揭题:下雨的时候,小雨点和大雨点也会说话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雨点儿》。
二、听记课文
1、你听──(播放课件)
2、大雨点和小雨点说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3、我们再来听听。(播放课文录音)
4、你们听清楚了吗?你记住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三、自读全文
1、展示全文,试着读一读。
2、给课文标上序号。
四、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句。
2、我们来做动作。
3、教师简笔画,画一朵云,先画三点水滴,老师说:“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间飘落下来”。问:老师这样画,可以吗?(估计有学生说雨点太少,再请学生上讲台画雨点。)
4、我们说这里有多少点雨滴?数不清的雨点就是很多很多,没有办法数。
(二)第二~四自然段。
1、自然过渡:这里面有大雨点,有小雨点,他们在说些什么?(引读对话。)
2、练习朗读对话:分别读小雨点、大雨点的话(注意问的语气。)
3、他们在什么地方说话?(解释空中、半空、地面,理解“半空”。)
4、学习“半”和“方”,书空,在作业本上书写。
(三)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课件:没有花的地方,长出了花;有小花的地方,花长大了,草更绿了。你们看,这是课文哪一句话写的`?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读。表演读。
(四)齐读全文。
五、复习字词
1、出示大屏幕识字: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认字时启发学生用上熟字、部件和偏旁。例如“青”加上“氵”就是“清”;“漂”去掉“氵”,加上“风”就是“飘”;“闪”去掉中间的“人”,换上“口”就是“问”;“房”去掉“户”就是“方”。
2、开火车读生字。(字音重点:“彩”是平舌音;“数”是翘舌音;“清、空、方”是后鼻音。)
3、游戏识字:小雨点落到哪里?
六、指导写字
学习“巴”、“方”、“半”。
七、作业
1、读课后“我会读”中的三句话。
2、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小花猫从墙头上跳下来。小明从教室里跑出去。汽车从车站开出去。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雨点儿教学设计10-12
雨点儿教学设计01-15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10-23
《雨点儿》教学反思06-08
雨点儿教学反思10-07
语文《花脸》教学设计10-07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05-22
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5-14
语文教学设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