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0 13:05:3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琥珀》教学设计(汇总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琥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琥珀》教学设计(汇总8篇)

《琥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复述训练。

  3、理解“推测”的含义,并按照课文内容尝试进行推测,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琥珀的样本,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查阅相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见过琥珀吗?谁带来了?(看一看有什么特点?)琥珀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补充化石的`知识。

  二、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习了吗?我检查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晌午森林渗出松脂。

  粘稠。

  苍蝇沾满逼近。

  前俯后仰包裹淹没剩下。

  重点认识:蝇渗裹没。

  仔细看看这两行词语,发现什么了没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据这些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读故事,练习复述。

  1、引出复述任务。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请故事大王来讲一讲一定更好玩。咱们班有故事大王么?谁想当?今天就给你机会。

  2、交代复述要求。

  要讲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故事过程。

  仔细读书,看看哪些情节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勾下来,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补充的,比如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读书、练习。

  4、交流。

  四、尝试推测。

  这个故事你信么?(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学家请来多好,(请不到)那就请我们自己吧!我们这里有几十个小科学家呢!

  1、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引导归纳要点:

  地点:海边。

  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的。

  3、答记者问。

  预设问题:

  1、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为什么在松树上?

  3、为什么太阳是火辣辣的?

  4、为什么“正好”不说正好行么?

  5、为什么说前俯后仰地挣扎?

  6、为什么是几千年?

  7、为什么推测陆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点品读:

  “正好”“对蜘蛛动作的描写”体会其描写的合理性,准确性。

  五、补充阅读。

  黄河象。

  六、结课。

  板书:

  琥珀。

  发现。

  故事。

  海滩。

  推测夏天晌午阳光火辣辣。

  两只小虫。

  森林松脂。

  黑色圆环。

  苍蝇蜘蛛。

  已知:琥珀——松脂球化石。

  淹没几千年又是几千年。

《琥珀》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熟悉琥珀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力量。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展合抱负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索争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亮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展科学讨论供应了依据。)。

  这篇课文的通过认真观看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知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觉过程。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争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也许估量。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确定超过一万年了。)。

  3.教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想和估算是有依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索: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整个森林?”(由于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教师小结:因此,酷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其次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沉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消失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教师小结: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敏捷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教师小结: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当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非常传神。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肯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特别近。这样就消失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依据的,非常的合理。)。

  2.教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连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索争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沉没,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索争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觉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行多得,极有价值。)。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供应了讨论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肯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讨论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设计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师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琥珀》教学设计4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分析琥珀形成过程。

  (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

  (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

  (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4)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琥珀》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湖泊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极适于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技巧。

  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作者通过大胆、丰富、周密的推测,想象了一万年前的故事。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过《黄河象》,《黄河象》是一篇推理性说明文,科学家由黄河象骨骼化石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说明200万年前大地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课文既有写实,又有推理,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到了作者丰富合理的想象。

  《琥珀》这篇课文虽然结构与《黄河象》不尽相同,但同属推理性说明文。学生有了学习《黄河象》的基础,学习这篇课文应当难度不大。而到了小学最后一个阶段,利用已有的语文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已有的语文技巧的训练与巩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琥珀》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设计7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珍贵的价值,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2.把真实的情景与想象的情景联系着读,发现文章“严谨的推测”;通过推想想象情景中“划”等词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生动的表达”。

  一、交流预学,自主质疑。

  1.了解琥珀。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生读课题:琥珀。

  师:见过琥珀吗?它的样子可以从琥、珀两个字的偏旁看出,什么旁?(王字旁)

  师:课前我们找了带“王”字旁的词语,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略。

  师:读读这些带“王字旁”的字,你有什么发现?(珊瑚、玻璃、玲珑)

  生: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的词语,大多表示光泽、较珍贵的玉石。

  师:结合资料袋,你会发现琥珀就是珍贵而有精美、透明的化石。

  (生读资料)

  2.自主质疑。

  师:学贵有疑,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

  (出示预学单)我的问题。

  (我希望每个同学有独到的视角,提出你自己心里的真问题)

  预设:琥珀中的蜘蛛会腐烂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琥珀还能保存多久?

  所有的琥珀里面都有小虫子吗?琥珀里面有猫、狗吗?这篇课文算不算童话?

  生:《琥珀》怎么形成的。

  生:《琥珀》的价值。

  生(高层次):那么多偶然的条件合在一起,让琥珀形成变成了必然。

  二、展开共学,发现文本属性。

  (一)借助质疑,理清形成条件

  (出示预学单)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

  (高温、松脂、小虫子、长时间、地壳变化)

  生:高温。

  师:从哪读到的?

  生:太阳暖暖地照着

  生: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师:就像他这样,师:这些条件少一个行不行?

  这些条件,是琥珀形成不可改变的必要条件,是具有科学性的。

  (一)前后联系,体会“严谨的推测”

  1.换词理解。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齐读。“推测”是什么意思?找个近义词。(推想、猜测、猜想)

  2)再读句子。由什么推测什么?

  (由那块琥珀推测到一万年以前的详细情形)

  师:那块琥珀是真实的描写(板书:真实),“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是作者想象的故事(板书:想象)。

  2.聚焦“真实”

  师:那块琥珀,到底有什么和其他琥珀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蜘蛛的长腿、黑色的圆环。琥珀是透明的。

  师:看到这样的琥珀,你想知道什么?

  生:苍蝇和蜘蛛是天敌,它们怎么关在一起?

  师:作者头脑中也有这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想象了一万年以前的故事,那就让我们把“真实”和“想象”联系起来读。

  3.体会联系。

  出示共学提示:

  2.小组用“根据,想象”的句式说一说。

  2)交流,体会“真实”与“想象”的关系。

  预设一:根据“两个小东西”想象“蜘蛛吃苍蝇”的情节。

  预设二:根据“苍蝇的翅膀”想象“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 师:仅这一句吗?(继续找和汇报)你们会发现,所以写小苍蝇的情节,都忘不了写苍蝇的翅膀。

  根据苍蝇的翅膀,想象——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她伸起腿来掸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预设三:根据“蜘蛛的长腿”想象“蜘蛛划动长腿”

  根据蜘蛛的长腿,想象——

  忽然,有个蜘蛛划着长长的腿慢慢地爬过来,想把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他小心地划动长腿,沿着树干爬不来,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预设四:根据“黑色的圆环”想象“挣扎”

  根据黑色的圆环,想象——

  他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3)小结,体悟“严谨推测”的科学性

  师:有了这些发现,再读这句话,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师:之前,有同学说推测就是猜测、猜想的意思,现在你们认为可以换成“猜想”吗?

  预设:不行。推测是有依据的,是根据琥珀现在的样子,来推理、想象一万年前的情形。

  师:这“想象”从“真实”中来,与真实相吻合,符合琥珀形成的条件,这才叫——

  生:推测。

  师:这样严谨的推测,就是科学小品文的一个特点——科学性。所以翻译学家顾均正就曾这么总结科学小品文的.写法—— 生:(ppt)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师:科学小品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

  生:艺术。

  师:就是生动、有趣、有意思。课文哪儿最有意思?

  生:蜘蛛吃苍蝇。

  (二)走进故事,体会“生动的语言”

  师:那就听你们的,让我们走进故事,你觉得哪儿写得生动有趣,与大家分享。

  1.自由交流。

  预设:心理活动,把蜘蛛的那点小心思、小算盘,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

  拟人的写法,小苍蝇是“她”,爱美的女士,年龄不大,是个爱美的小姑娘;蜘蛛是“他”,一位善谋划的男士;真是太形象了。

  动作描写,典型的就是苍蝇“掸掸翅膀”,这个“掸”,苍蝇的腿就像鸡毛掸子,轻轻地扫去尘土,动作多轻盈、多可爱。

  2.对比阅读。

  比较“划”和“搬”。“搬”把蜘蛛多条腿行进不易的样子突出了出来,“划”字更符合故事的情节,把蜘蛛悄无声息去捉苍蝇,怕被苍蝇发现的样子写了出来。

  小结:不同的翻译文本,运用不同的动词,但是,都把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演读再现。

  师:真的是太有趣了,你们说用什么形式才能把这个故事再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加动作读。

  师:那不就是演读吗?好啊,四人一组,分工分角色演读。为了演好,我们先讨论一下,第一是角色,苍蝇是——(小姑娘,)爱美、天真噢;蜘蛛是——(男士),鬼主意思多多呀。

  第二,是情节。蜘蛛越来越近时,很——(紧张);松脂滴下来时,很——(可怕)。开始吧。(各小组分工练习)

  一组演读汇报。

  (ppt)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三)自主推测,激发探究的兴趣

  生:不是。

  师:如果让你进行推测,展开想象,那会是怎样的故事?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

  师:一万年之前的详细情形可能是文中想象的那样,也可能是你们想象中的一种情形,还有可能都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原本就是"推测"出来的。

  (出示“推测”的篆书)

  就如大家理解得,“推”的本义是用力推移,引申为从已知到未知;“测”的本义是量长度,引申为推想。既有“推”,又有“测”;既有“科学知识”,又写得生动有趣,让《琥珀》熠熠生辉。

  延学,研究“为什么写”。

  再读课题,还有什么问题吗?

  1.为什么写“那块琥珀”?

  稀有、独特而珍贵;研究的价值;瞬间生命成为永恒。(审美的价值)

  2.为什么写“科学小品文”?

  生:让孩子们爱上科学。

  师:知道《琥珀》的原题是什么吗?

  生:两只史前虫子的美丽坟墓

  生:奇异的琥珀

  师:《琥珀》的作者柏吉尔是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原题叫《玻璃棺材》,出自《乌拉波拉故事集》,里面有《风暴四兄弟》《金刚石和他的兄弟》等15个这样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许多科学家就是在这本书的吸引下,从小立志投身于科学研究。例如法拉第自己就说,读了《乌拉波拉故事集》,爱上科学,成为化学家的。

  爱因斯坦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爱上了科学,走上了科学家的道路。

  可惜,一百个科学家也出不了一个科普作家。科学小品多么美好,阅读多么美好,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琥珀》教学设计8

  1、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复述训练。

  3、理解“推测”的含义,并按照课文内容尝试进行推测,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琥珀的样本,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查阅相关词语。

  一、引入。

  见过琥珀吗?谁带来了?(看一看有什么特点?)琥珀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补充化石的知识。

  二、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习了吗?我检查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晌午森林渗出松脂。

  粘稠。

  苍蝇沾满逼近。

  前俯后仰包裹淹没剩下。

  重点认识:蝇渗裹没。

  仔细看看这两行词语,发现什么了没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据这些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读故事,练习复述。

  1、引出复述任务。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请故事大王来讲一讲一定更好玩。咱们班有故事大王么?谁想当?今天就给你机会。

  2、交代复述要求。

  要讲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故事过程。

  仔细读书,看看哪些情节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勾下来,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补充的,比如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读书、练习。

  4、交流。

  四、尝试推测。

  这个故事你信么?(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学家请来多好,(请不到)那就请我们自己吧!我们这里有几十个小科学家呢!

  1、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引导归纳要点:

  地点:海边。

  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的。

  3、答记者问。

  预设问题:

  1、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为什么在松树上?

  3、为什么太阳是火辣辣的?

  4、为什么“正好”不说正好行么?

  5、为什么说前俯后仰地挣扎?

  6、为什么是几千年?

  7、为什么推测陆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点品读:

  “正好”“对蜘蛛动作的描写”体会其描写的合理性,准确性。

  五、补充阅读。

  黄河象。

  六、结课。

  板书:

  琥珀。

  发现。

  故事。

  海滩。

  推测夏天晌午阳光火辣辣。

  两只小虫。

  森林松脂。

  黑色圆环。

  苍蝇蜘蛛。

  已知:琥珀――松脂球化石。

  淹没几千年又是几千年。

【《琥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琥珀》教学设计10-07

《琥珀》教学设计6篇10-07

《琥珀》教学设计(精选6篇)10-06

《琥珀》教学设计(精选7篇)03-11

课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文10-06

《琥珀》教学设计8篇10-07

琥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10-06

关于《琥珀》教学设计(精选5篇)10-06

《琥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6

人教版《琥珀》教学设计(精选5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