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0 07:02:4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一第1—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促进数感的发展,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53+7=64+9=73+8=

  57+4=6+29=29+7=92+8=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十一第2题。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

  (1)出示第4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练习十一第5题。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5、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6、练习十一第7题

  请多个学生提问题并解决

  三、作业布置

  1、《练习册》练习十一(1)。

  2、比一比,算一算。

  (1)45+3=3+52=6+40=

  45+5=8+52=6+44=

  45+8=9+52=6+49=

  49+3=52+6=4+68=

  49+30=52+9=4+66=

  (2)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635373)8+63(716172)

  95+5(9990100)75+9(847485)

  (3)直接写出得数。

  2+89=55+5=92+8=

  57+40=6+29=64+9=

  29+7=30+70=75+20=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准备

  1、预习新课,制作图片学具。

  2、回顾加法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引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来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2页的《连加》。

  2、讲解“连加”的意义

  我们现在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主题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原来有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是2只)

  (出示课件:最后跑娅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是1只)

  现在我们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我们可以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在数学上叫“连加”。

  3、现在我们来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这样5+2+1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摆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数是4+3=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是7+1=8根小棒,因此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摆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数是4+3=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7+2=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3+4+2=3+1+5=3+2+1=

  6、小结:

  同学友们,我们一起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五、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题:连加

  1、引入语

  2、讲述连加的含义小明喂鸡图

  小棒图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三角形图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5、巩固练习

  6、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通过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体验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感受统计的必要

  1.昨天我们聊到了一件事,就是六一那天我们去哪举行入队仪式,都可以选择去哪来的?(课件出示)

  2.你昨天选择的是哪?还记得吗?

  3.可是,我们班只能去一个地方,你想让我选择哪?她让我去海洋馆?你们同意吗?你想让选择哪?听她的,行吗?

  4.想去哪的人都有,到底选择去哪呢?(板书内容)

  你有什么好办法?

  举手,什么意思?(2)投票,什么意思?

  5.你们的办法虽然不一样,但是我听明白一件事,就是看看喜欢去哪的人多,(板书内容)就去哪?

  6.那要想知道去哪的人多,我们就要先看看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二、体验统计过程

  (一)整理数据

  1.老师昨天把同学们选择的地方都打在了表格里。(出示表格)

  你能一眼看出每个地方的有多少人喜欢吗?

  2.那怎么办呢?

  (1)数一数:怎么数?分类数一数,这个办法我们倒是用过,可以试试!

  还有其它办法吗?

  (2)分四类:什么意思,说明白点?谁再说说!

  我来重复一遍,看看是你说的意思吗?

  (3)这个办法,我们还真是很少用,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

  1.请你们拿出1号题卡。我读一个,你们就在相应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一个。

  师生共同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

  2.汇报数据:

  (1)快数一数,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2)谁来汇报?有跟她数据不一样的吗?

  监控:A数据正确。

  B数据不正确

  总数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快速判断出谁错了?(算总数)

  他的总数和咱们班人数没对上,她一定错了。

  他的是不是就一定对了呢?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借助别人的结果检验自己的,这个办法不错。

  总数都对: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判断出谁错了?咱们班有这么多人呢,大家互相借鉴一下,借助别人的,反思自己的,会学习。我们看看电脑给我们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电脑出示答案)

  1.刚才同学们通过分类记录数据,知道了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们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我特想知道你们刚才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的?

  (1)你用什么记录的?为什么选择画对钩?

  (2)你为什么选择画正字?

  小结:我们在学习百以内数的认识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它把这个知识用到了今天的学习中,真有想法。

  画正字记录的方法数起来确实比较方便,今后,你们也可以试着用用这种方法。

  (二)描述数据

  1.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1)其实为了区分地点和数据我们一般可以画上线(课件演示:把边线画出来)可以加上边线。

  区分每个地方,还要竖着画出线。

  这一列代表什么?这一列呢?这样就是一个统计表了。

  (2)看着这个统计表,你都能读懂什么?

  (3)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吗?(手势)

  喜欢去哪的人最多呀?我们应该选择去哪?

  好,我们班就选择去游乐场了。

  2.但是有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如果六一那天游乐场设备检修,我们选择去哪也比较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喜欢去游乐场的人最多是我们的首先选择去游乐场,万一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选择人数第二多的,去海洋馆。

  3.研究统计图

  统计里还有一种表达数据的方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想看看吗?

  (1)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第二多吗?怎么看出来的?

  (2)看这个图,你还能读懂什么?(频数范围、表示的人数、横向表示的地点)

  (3)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添加辅助虚线)看来左边的数还真有用,它能一下子让我们看出每个地方有多少人喜欢去。

  这么方便的表达数据的方式,叫统计图。

  (三)分析数据

  1.读懂数据:体会统计图表各自的优越性。

  这些数据我们既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出来,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看统计图和统计表,来回答几个问题,看谁反应快。

  (1)喜欢去哪的人最少?你看的哪?怎么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喜欢去哪的人第二少?看的哪?

  嗯,统计图挺好的!

  (2)喜欢去天安门和喜欢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这回你看哪算的?怎么又看统计表了?

  统计表也挺好的。

  (3)他俩到底谁好呢?

  小结:看来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各的好处,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总结:结合选择去哪举行入队仪式这件事,我们收集整理了数据,用统计图和统计表表达了数据,而且通过分析数据决定选择去游乐场,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四)巩固练习

  1.我们班的问题处理完了,咱们看看一班同学的情况。(展示统计表)

  为了让一班的张老师也能一眼看出他们班的情况,帮他们把这些数据在统计图里表达出来,会吗?(拿出2号题卡,自己根据这些数据涂色。)

  2.反馈学生的统计图,提出意见。

  (1)出示正确的。这个同学涂的对吗?

  (2)出示错误的:先出示数据不对的:有问题吗?你想提醒我们点什么?

  再出示没对齐的:有问题吗?你又想提醒大家点什么?(如果有改正的,直接出示,提醒:虽然他错了,但我仍然想表扬它,因为它非常有反思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出示不太好看的,他也对齐了,数据也对了,你想对她提点建议吗?

  (3)怎么画才能又对、又快、又好呢?

  小结:对齐、对准数据和地点,做出标记钩边线。再涂色,就能涂得对、快、好。(边说、边展示涂色方法)

  3.来,现在我们给一班老师点建议,他们班应该选择去哪?

  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班和一班都确定了要去的地方,你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和其它班交流交流,让他们也尽快确定要去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选择去哪入队,我们用到了统计的方法,想想:我们还可以统计什么,为什么统计这个?

  (1)统计班里同学们的视力(2)喜欢吃什么蔬菜(3)每天下午都谁参加课外班

  2.不仅是这些,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信息:(展示图片)

  总结:看来真是这样,统计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问题,用数据来说话,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加合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掌握“破十法”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掌握“破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3十8 6+9 7+4 13-7

  让学生举例说说减法的计算过程。

  二、新授

  (1)板书:12-5= 教学设计----《十几减5、4、3、2》 11-4= 教学设计----《十几减5、4、3、2》

  12-4= 教学设计----《十几减5、4、3、2》 11-3= 教学设计----《十几减5、4、3、2》

  12-3= 教学设计----《十几减5、4、3、2》 11-2= 教学设计----《十几减5、4、3、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十几减9、8、7、6,计算十几减9、8、7、6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1:“破十法”。

  怎样运用“破十法”计算13-9呢?

  先用13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4,所以13-9=4。

  生2:“想加算减法”。

  怎样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11-8呢?

  因为8+3=11,所以11-8=3,11-3=8。

  怎样运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上面两组算式呢?

  (2)举例计算12-5= 。

  用“破十法”计算。

  先用12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7,所以12-5=7。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12-5)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小组讨论):

  想加算减:5+7=12 12-5=7

  破十法: 连减法:

  (3)小结。

  12-5=7有3种算法,分别是想加算减、破十法、连减法。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十几减几算法是一致的。在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1-4=?”“12-3=?”“11-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作业:

  1. 口算。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4-4=

  11-2= 11-3= 11-8= 11-7=

  2. 连一连。

  12-7 11-3

  11-2 13-8

  15-8 13-4

  16-8 11-4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春天到了,花儿都开得,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了几朵漂亮的花,我准备拿走3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看看还剩几朵了?(2朵)

  提问:那么你知道老师原来有多少朵花吗?(5朵)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

  1、我数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数的,生:先数拿走的.3朵,再数剩下的2朵,两个合起来就是5朵)

  2、我算出来的(师引导:你怎么算得,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来就是5朵)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这几个小朋友回答的真棒,这朵就送给你了。

  二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情境(老师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2、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后明确:盒子里原来的哨子是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板书:7+5=12

  3、追问:7 5 12分别表示什么?7+5=12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算后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盒子里原有12个哨子。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方法与过程:

  1、 首先,通过选题,让学生发现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训练学生清晰加以表述。

  2、 其次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步骤。

  3、 最后,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实际操作环节,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

  4、 总结、反思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收获或体会、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并开展自评、互评和他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

  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一 “议一议”

  目的:通过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等。

  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你们的教室里、校园里又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1)分析:面对这样一些数学问题,我们应该这样解决呢?

  (2)讨论:看看淘气的校园,画面上的数学信息非常多,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条理的找到更多的数学信息,并且做到不遗漏呢?

  (学生讨论)

  (3)分工:为了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分工合作。

  ①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谁来做呢?又该怎样做?

  ②以一个小组为单位,教师示范如何分工。

  ③所有小组进行分工。教师要对个别小组进行帮组。

  (4)指导学生怎样记录。

  二、活动二 “做一做”

  目的:通过合作等实际操作环节,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

  过程:完成三个数学活动。

  1.分组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

  (1)教师提出要求。

  (2)学生分组活动。

  2.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1)学生汇报。

  (2)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说出有效的数学信息。

  3. 数一数,填一填。

  (1)数出在操场上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在表中,完成任务。

  (2)鼓励学生尝试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全课总结:

  通过交流的方式总结全课。关键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提出下节课将要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二、活动三“想一想”

  1、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数学信息?

  活动目的:通过这一活动总结、反思并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金额解决问题的成果。

  (1)确认小组内的分工,重点提醒组长、记录员的任务。

  (2)提出要求。

  (3)小组活动。教师随时指导活动。

  (4)交流汇报。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交流。

  (2)对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银行。

  3、总结小组活动,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三、带学生到操场进行数学活动。(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此活动)

  1、你的校园里有哪些数学信息?想不想调查一下?

  (1)先在教室做好分工,提出要求。

  (2)带领学生去操场进行观察、记录。

  2、把学生带回教室。

  3、小组内先进行整理。

  4、学生交流汇报。

  5、根据调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学生提出问题。

  (2)解决部分问题。

  6、活动总结。

  四、自我评价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1、通过两节课的数学活动,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能否从倾听、交流、以及在活动中能否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等方面,对自己的表现给予合理评价。

  2、学生自评。

  3、同伴互评。

  五、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滅法”单元中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掌握1-5各数的组成和分解,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欢和理解,最后能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内容

  分与合

  教学时间

  20xx.9.2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小花朵,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图中有几朵花?

  2、请圈出从右往左数第三朵花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里,大家想帮帮地唱?

  二、新授

  (一)学习4的`分合

  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再请小朋友们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

  4、练习巩固4的分解与组成。

  出示苹果图,要把四个苹果放进两个盘子里,应该怎么分?

  学生回答。

  (二)学习5的分合

  1、你们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好,我们一起来观看图片,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

  2、小朋友们用彩笔代替玉米,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

  4、学生反惯,师板书

  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6、开火车来现固

  三、练习

  1、“做一做”

  2、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2和3的分合。

  四、课堂小结

  xx

  五、布置作业

  自评:本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开心,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些朦胧的认识。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对于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运用、巩固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一(上)第14页 “想想做做”第5~9题。

  课型

  练习

  施教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正确读写这些数,体会并认识5

  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把总个数分成两

  部分的事实。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3.感受数与数的关联,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1~5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书写1~5各数。

  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材分析:第5题体会数的顺序,第6题指导学生先想后画,第7题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第8题让学生站一站,再说一说前后各有几个同学。

  教学准备:PPT图片、圆片、计数器、磁性教具等。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修改调整

  一、揭示目标,知识梳理。(预设2分钟)

  1.学生按顺序数数。

  2.明确学习目标。

  二、巩固内化,查漏补缺。(预设28分钟)

  1.基本练习:

  ① 摆圆片数数

  边摆圆片边数数,集体从1数到5。

  ② 黑板上贴出1~5五个数(不按顺序),请你从中选出其中两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写的几就在后面画几个○。

  请几个小朋友在黑板上的数下面摆出相应的圆片。

  ③“想想做做”第5题。

  排一排、读一读,进一步明确1-5的顺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吗?

  2.发展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6题。

  导学单:

  1.读一读花瓶上的数,看看每个瓶里花的朵数对不对?

  2.根据花瓶上的`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分别补上缺少的花:l朵、2朵、2朵。

  ②.“想想做做”第7题。

  导学单:

  1.你能把星分成两类吗?

  2.你是按什么分的?

  (既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③.“想想做做”第8题。

  说说每个孩子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同学们一起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把他们说的话说一说,好吗?

  ④.“想想做做”第9题。

  先读一读格子里的数,再描数与写数。

  比一比,谁写得最认真、最漂亮。

  三、当堂检测,拓展延伸。(预设10分钟)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6页1、2、3、4题。

  3.拓展题:数一数你家里在5以内的东西,说给你父母听一听。想一想,你还可以用这些数字记录什么?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能从1开始数到5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1~5各数的认识。(出示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这些数,能认真地写好这些数。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导学要点:

  ① 查看一下你的同桌是否正确?

  ② 这里几表示的个数最多,几表示的个数最少?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1~5。你能有序地把这5个数的卡片排一排吗?拿出你的5张卡片排一排,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排的。

  →按顺序排既可以从1~5,也可以从5~1。并练习看卡片读数与不看卡片读数。

  →引导:你能补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吗?现在你就看花瓶上的数,是几就画满几朵。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你添了几朵,为什么?

  画的时候要提醒学生不必在意画的是否好看,而要看每一个花瓶里花的朵数与花瓶上的数是不是一样。

  →指出:可以按颜色分,红色有4个。可以用四个小圆点表示,黄色有1个,用1个小圆点表示;也可以按形状分,分成五角星一类,有3个,四角星2个。

  →引导:图中女孩是怎么说的?她后面的男孩可以怎么说?再往后的小朋友每人可以怎么说?

  追问:如果队伍里从前往后按顺序说,每人说的前面和后面的人数是怎样变化的?

  →结合上一节课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a.执笔方法;b.写字的姿势;c. 书写注意点(起笔、拐弯、收笔演示清楚)。

  如:1像小棒,从靠近右上角起,稍微向左下角倾斜。2像小鸭,3像耳朵,数3的书写较难,要重点指导。4像小旗,5像秤钩,都是两笔写成,老师要说出每一笔的起笔、收笔过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当堂批改、讲评、订正。

  【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10。能够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学生能够自主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0的组成

  教学准备:

  10的点子图、计数器、直尺、花朵图、蝴蝶图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复习

  用数字宝宝的故事复习0~9

  师:谁最大?谁最小?

  2、 故事导入

  教师讲数字宝宝0被9欺负的故事,让学生帮助想办法帮助数字宝宝0。

  师:数字宝宝1也想到了办法,他和0站在一起后就比9大了,小朋友们说一说1说的对吗?

  3、 揭示课题“10的认识”

  二、 新授

  1、 认识10

  ① 数花朵图(只有9朵)

  师:慢慢地又有一朵花开了。(学生又贴上一朵)现在一共有几朵花了?

  ② 数蝴蝶图(只有9只,再发一朵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表演飞来的蝴蝶)

  又飞来了一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教读10,并请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

  2、 出示计数器(抽学生在讲台上来拨一拨)

  先拨9颗珠子,再拨一颗,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3、 教学直尺图(学生可以观察自己带来的直尺)

  出示直尺让学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

  师:9后面是几?

  生:10

  师:10的.前面是几?

  生:9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4、 比较9和10的大小

  5、 教学10的分合式(做游戏,教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9,一起说1和9组成10)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 教学10的书写和完成书上连线,填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车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的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

  为了方便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在设计时注意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

  不足的是学生的练习时间太少了,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练习的时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跳绳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

  体会计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会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跳绳的活动,引入。

  1、先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然后让学生提出总是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并记录学生当时 跳绳的次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总是可以先引导学生先解决类似“小

  东比小红跳几下”这样的问题

  3、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教科书上三种方法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帮助。

  三、试一试。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四,想一想。

  100——48, 先让学生估算,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

  五、练习反馈。

  1、用竖式计算。

  请4位学生板演,再集体校对,

  2、买一个羽毛球拍多少钱?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再列式解答,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第3题中()+40的答案不唯一。可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如果是其它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第二课时

  信息窗3---参观水族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书73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综合练习,深化、巩固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准确性上和计算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们通过我学会了吗这幅情境图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吧!

  2、自主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

  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有:关于小鹿、小鸟、仙鹤、小猴等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一共有几只小鹿?左边的小鹿比右边的少多少只?一共有几只小猴?等

  3、汇报交流

  学生说明算理,我是怎样想的。

  4、单元回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单元里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说——

  知识:我学会了竖式计算,会加减混合运算了

  过程:我是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的,我会用小棒,计数器解决计算问题

  情感:我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计算,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态度:计算时,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二、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计算

  53+24= 66+33= 56—24=

  85—37= 19+26= 86—59=

  实践活动

  ——小小信息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减法及有关人民币的认识。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经历搜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以开展活动的方便为原则,让学生根据家庭居住情况及兴趣爱好自愿结成4——6组,选出组长。

  2、个小组决定好活动地点,活动阶段准备好橡皮,铅笔等所需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心观察,可以发现生活中经常需要数数、进行数的加减计算等。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数学?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如:我今年七岁了,我们班有41个同学。

  如:到商店买东西要用到钱的加减运算,我买铅笔盒花了9元,买削笔器13元。

  如:我看电视时……

  (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74页插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在那里发现了数学吧!

  看来生活中真有不少数学学问,同学们想不想想数学家一样到生活中去发现搜集数学信息呢?

  2、拟定计划

  教师:如果我们分组进行收集活动,请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你准备到哪些地方收集信息?

  (2)想收集什么信息?怎样收集?

  (3)为了不使你收集到的信息遗忘,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记录时要注意什么?

  (4)你认为收集信息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时间、安全等)

  学生可能想到:

  (1)我们到商店超市询问书包、文具盒、小足球的价格

  (2)我们到公园搜集游玩的人数

  (3)我们打算到书店找一找恐龙有多少种

  (4)也可以到停车场查一查各种车有多少

  (5)我们认为大家要分分工,以免及乱了

  (6)有一个同学专门记录,其他同学搜集信息

  ……

  教师:我们的活动安排在周末,所以大家要注意安全。

  二、活动交流阶段:

  1、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信息,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以“文具商店里的数学问题”为例,要让学生说出以下内容:

  各种文具的价格:

  文具店有各种书包,有的书包每个28元,有的每个20元,有的每个56元……

  小足球的价格也不同,美格的价钱有35元、15元、……

  其他的数学信息如“铅笔每支2角,彩笔每盒18元”等。

  可以求出的数学信息:

  买一个最贵的书包比买另外两种书包的价格还要多:28+20=48元,56﹥48

  买45元一个小足球的' 价钱正好等于买35元、15元的 小足球各一个。

  3、总结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把调查活动和计划的相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活动有什么体会?

  4、课堂总结:

  计划的制定,收集过程,解决的问题,发现的问题等。要说明的是:从信息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做解答,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照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

  2。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学会评价;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有关水果店、鞋店、电脑市场、服装店的情景照片;课件(能控制图片,音乐,及其他题目的展示);货柜台及物品(水果类、学具类、蔬菜类、生活用品等多种物品)

  学具: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出示一张水果店照片。

  师:这张图片漂亮吗?你逛过商场吗?这张图片是老师上周星期天逛商场用相机拍下来的,还有几张,想不想看?

  师:那好,待会同学可要仔细观察每张照片,看谁看完之后,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情景中探索、生活经验的升化。

  (一)从生活经验中悟出新知。

  1。课件一张一张显示商店里拍的照片。(学生小声说)

  2。抽学生说。

  生n:我看到了……

  3。几张照片放在一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了这么多。你发现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师:你们的发现都不错。你们的意思就是说把一样的(或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数学上把一样的或同样的称为同一类。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方法。

  板书

  (二)实践体会,分组动手摆,生活经验的升化。

  1。师:刚才商店里的阿姨摆柜台,分类摆得不错,你们想不想摆呀?好,下面请大家来当小售货员,动手分类摆一摆。

  要求:首先,同组的小朋友一起到柜台前,看看你们的柜台前的篮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然后,商量、讨论怎样把这些东西分类摆放好。

  再动手合作把物品分类摆放好。

  2。小朋友动手合作摆放。 (放音乐,让小朋友在欢快的音乐中活动)

  3。小组参观、交流、汇报。

  师:哪个组先请大家来参观?

  接着一组一组汇报,同学相互评价。(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培养交流、评价意识)

  4。列举生活中的分类。

  师:我(老师)觉得四个小组摆得挺不错,经过我们小售货员分类摆放,这些东西就不乱了,看起来就清楚了不,找起来就方便了。

  比如,我要买西瓜,到哪儿买?兴趣班的同学要买足球,到哪儿买?冬天来了,妈妈要给你买毛衣,到哪儿买?李老师要买电脑,到哪儿买?(列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

  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曾经到什么店里去买过什么?

  5。德育教育

  师:分类带来这么多方便,你们说分类好不好?

  平时,我们同学们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都要分类摆放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分类知识的抽象运用。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合作分类摆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么,画出来的,你能分吗?

  1。出示课本第40页第1题。

  2。出示课本第40页第2题。

  师:用你喜欢的颜色把车涂上颜色,看谁涂得又对又好。

  小组互相欣赏。

  各组推选1名全班展览。

  4。分类的多样化。

  师:其实呀,分类还有一定的技巧,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拿出装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学具。

  师:请你把这些学具分类摆放成几堆,看你有几种摆法。

  学生动手摆。

  学生汇报。

  老师小结:可按形状、可按颜色,标准不一样,分的结果就不一样。(课件展示分的'结果)

  收学具。师:请把红色的收起来,再把黄色的收起来,再把蓝色的收起来,把剩下的收起来。

  三。课堂回顾。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师:今天大家学会了分类,还掌握了分类的一些技巧。

  四。把分类运用于生活。

  1。说生活中的事例。

  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分类。

  2。课外运用。(针对寄宿制学校)

  (1)今天中午在食堂就餐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在食堂,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分类。

  (2)学们今晚分类摆放自己生活柜里的物品,晚上老师要来参观。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第二位叫什么?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

  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

  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

  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

  摆出不同几个数?

  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

  三、巩固练习

  1、用6个、7个、8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2、用9个圆片不同的数,10个、11个呢

  3、学生用11个纸片摆的时候,可能出现个位或十位上有10个甚至11个纸片,读数时会出现困难,引导学生思

  考为什么?个位、十位都不能超过10。

  4、出示进数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是用1个圆片表示的`数,哪些用2个圆片表示的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发现的规律,说自己对数、对数学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了这一节动手操做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自己找出规律发现知识,总体来看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7-24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设计07-24

数学教学设计01-0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4-2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06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10-0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05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08

10的认识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07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