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系》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太阳系》教学设计(精)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阳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系》教学设计1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地球与土星的照片,抢答,知道它是谁吗?
2、他们处在什么星系中呢?
3、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太阳系。
二、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太阳系吗?(学生自由介绍)
2、同学们介绍了你们所知道的太阳系,老师这儿也有一段有关太阳系的资料,想请你们看看,看的时候请注意,影片中的太阳系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放映短片)
3、请同学说明太阳系的组成部分
(恒星、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
三、了解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关系
提出问题:太阳系的'组成有很多,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无法一一了解,所以现在,我们具体看看八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6页,看56页数据表格,这个表格中反映出了什么?
1、学生看数据表格。
2、逐步分析表格中各项数据所反映出的各项关系。
(1)远近:近距离四颗星球均为岩石表面,远距离四颗星球均为气体表面。
(2)大小:靠近太阳的星球大小,远离太阳的星球大。
(3)自转:靠近太阳的星球自转较快,远离太阳的星球自转较慢。
(4)公转:离太阳越远,公转速度越慢。
四、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1、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关系我们已大致了解,可是它们离我们太过于遥远,为了更好的了解它们,我们可以把它们摆放到我们面前吗?
2、制作模型,该如何制作,直接按照书本上的数据制作吗?那么,你们想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制作呢?
3、各小组商讨制作比例,并计算。
4、公开展示各小组的比列尺及计算所得数据,选择其中较好制作的一组或几组进行制作。
5、各小组展示模型,并讲解制作思路。
6、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太阳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构成,九大行星的一些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资料的阅读、研究能力。
教学准备:
1、有关太阳系的图片资料。
2、介绍宇宙天体的科普书籍数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太阳是一个发光、发热的星体,体积、质量都相当大;我们又知道地球带着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除地球外,还有哪些星体也围绕着太阳在转动呢?这是我们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了解构成太阳系的星体
(1)出示太阳系挂图或投影片。
①提问: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那些知识?
小结: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的天体叫做“行星”。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转动的天体叫卫星。行星和卫星自身都不能发光,我们之所以能见到它们,是它们反射了太阳的光。
②围绕太阳旋转的有哪些星体?
③指导阅读:看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图片作出回答。
小结: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板书课题)太阳系是一个很大的天体家族。
(2)了解围绕太阳转动的九大行星的名称。
提问: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中,大行星有哪几颗?
学生回答自己对太阳系已有的了解。
(1)我们知道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2)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3)太阳系里有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4)太阳系里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近远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更生、冥王星。
(5)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
三、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1)了解九大行星运动的特点。
①谈话:请同学们继续研究,重点阅读、分析图片和资料:“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图”、“九大行星体积比较示意图”、“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九大行星数据表”以及从太空探测器拍回的一些行星面貌的照片,先找共同的特点,再找各自的特点,并说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
②讨论: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概况。
(2)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①根据“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九大行星数据表”,用橡皮泥表示九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②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方案,说说怎样做这个实验。
③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该是多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又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九大行星环绕太阳旋转有下列一些特点:
(1)九大行星都是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太阳公转的;
(2)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3)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4)它们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而没有飞离太阳,是因为太阳的巨大引力作用。
(5)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6)小组合作操作实验:把表中行星与太阳距离按相同的比例缩小,将“太阳”及“九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7)学生游戏:学生做一回“九大行星”,到操场上去围绕“太阳”转一圈。
四、小结延伸。
(1)太阳系是有哪些天体组成的?
(2)在建造模型程中你有什么体会和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
《太阳系》教学设计3
教学背景分析:
由于《太阳系》这一课知识点较密集,所以我根据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现状。这一课的教学没有像以往那样在科学教室中完成,而是让学生们在网络教室中进行学习。因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构建“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多项交流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营造自主探究的宽松环境。
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研究重点~~自主学习交流汇报~~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地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
2、探究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情况及有关数据,能分析推理出一些基本的运行规律。
教学难点
八大行星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及运行规律。
教学准备
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非常好看的录像片,你们想不想看?(播放一段杨利伟在太空拍摄到的地球)。你们看到了什么?欣赏完我们美丽的家~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二、自主探究
1.初步探究
教师谈话: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太阳系参观游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我们了?(电脑上出现在各自轨道上运行的八大行星)。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看你都能发现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言)
学生活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
2.自主质疑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好。这节课呢,就让我们重点认识、了解八大行星。除了我们观察到的这些以外,关于八大行星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发言)
(让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想法相互渗透。)
3.深入探究
教师提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不过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全部解决,这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一到两个进行重点了解。
(网上学习的具体要求:首先请同学们在网上浏览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颗行星,然后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最后再把文件夹里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电子文稿再向同学们交流。)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迅速地登陆科普网站找到你所要了解的那颗行星。(学生们纷纷上网进行学习,教师巡视并且进行个别指导。)
三、交流汇报
教师谈话:让我们先浏览到这吧,同学们浏览得可真投入!现在就请把你浏览到的信息介绍给你的同伴、好朋友,你们看怎么样?你可以招呼他过来,也可以自己走过去相互介绍,开始吧!(同学们讨论得可真热烈)谁愿意将你的收获说给我们全班同学听呢?(学生边展示自己制作的电子文稿,边介绍自己了解的那颗行星的情况。)
学生活动:(同学们就这样各自把自己研究的行星向全班同学作了介绍。)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足自主活动的时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四、汇报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一年等于两天的水星,太阳从西边升起的金星,人类家园的地球,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项链”的土星,躺着打滚的天王星,用笔尖计算出来的海王星,最小最远最冷最神秘的冥王星。
五、知识的延伸
1、教师谈话: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获取的知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每一位同学的头脑中都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解答。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两个关于天文知识比较丰富的网站:一是科普网站,二是天文台网站,点击它们,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作业布置:
3、制作太阳系模型
课后小结
本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并详细研究了流星、彗星、卫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八大行星知识的。本课的知识密集,且由于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若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少,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因此,这节课我安排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当电脑屏慕上展现出整个太阳系运行的三维动画,形象逼真地把太阳系的外观和运行状况展示给学生时,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动画,并相互交流,尽可能多地发现太阳系中有关特点,以对太阳系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网络天地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学生下载、存储、编辑、制作而成电子文稿,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这一课,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工具,每一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而打破课内外、时间、空间的限制,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这样以来,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太阳系》教学设计4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星星、月亮、太阳这些天体每天都伴随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会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探究的欲望。从学生认识的角度来看,这一个单元是让学生把他们的视野扩大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在科学课堂上尝试用不同于平时常用的观察、实验方法去认识宇宙中的事物,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意义和挑战性。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准备,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本单元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程,也就是说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的科学知识。通过三年的学习,同学们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我所任教的六年级毕业班,学习氛围良好。同学们学习态度端正,对世界、对科学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只是还需要任课老师的指导和提点。
3、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过程与方法:
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太阳系模型;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
4、教学重点
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5、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6、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课件、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太阳系
1、自学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吗?
(2)你能说出课件图片中太阳系各成员的名称吗?
(3)你能向大家介绍其中一个成员的`特点吗?
2、举行一次介绍太阳系交流会(提前布置,每组介绍一种天体: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等)
3、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包括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八大行星模型
2、讨论:建立这个模型,要解决哪些问题?
(每个行星的大小、排列的顺序、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和方向等)
3、从书本里查找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教师提供八大行星的大小比较图,让学生进行直观比较。
5、用橡皮泥捏太阳系八大行星各成员的大小。如果把木星的直径捏成7厘米大小,那么其他行星的直径大约捏多少厘米?
6、按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的顺序摆放在桌面上
7、思考并回答:各大行星是按什么方向绕大阳公转的?哪个行星公转周期最短,哪个行星公转周期最长?有什么规律?
8、思考并回答:各大行星在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吗?哪个自转最快?自转方向都一样吗?哪个自转方向与众不同?
9、思考并回答:如果让各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在桌上行吗?为什么?
三、观看一段关于介绍太阳系的视频
1、拓展性提问: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2、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建立太阳系模型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并与全班同学交流
五、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1、准备纸质图片代替ppt
2、演示模拟实验代替视频
《太阳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太阳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2.能感受八大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遥远,进而感知太阳系的庞大。
3.能通过阅读、整理资料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特征。
4.能与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太阳系
1.通过观看录像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太阳系。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已经通过查阅资料对太阳系有了一些了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指幻灯片)。先来看一段录像,看完以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比如: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它们是按什么顺序组成的,又是怎样运动的呢?一起看。
(播放录像,师生共同欣赏)
2.通过交流,初步理解太阳系。
师:谁先来说说,太阳系有哪些成员?
(学生发言)
师:八大行星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
(学生发言)
师:八大行星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学生发言)
师:你们看得特别认真,知道了许多太阳系的秘密。
(指图)太阳系里有太阳和八大行星,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公转。
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在太阳的周围,它们距离太阳到底有多远呢?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出图片)这是八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你能试着读读吗?
(学生自读)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读)
师:只是读这些大数还是很难想像八大行星距离太阳到底有多远,下面我们来个观日旅行,亲自感受一下。(出示表格)
老师想问问你们,你知道是什么把咱们的“神舟七号”送上太空的吗?(火箭)对,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它的速度是每小时27000千米,相当于每秒钟7.5千米,也就是它不到1秒钟就能从咱们学校飞到北国商城。真是太快了!现在我们就坐火箭分别从地球、火星和海王星出发进行观日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出示幻灯片)可以通过这样的计算(出示幻灯片)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从地球到太阳大约需要5556小时,这么多小时是多少天呢?大约是232天。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感言)
师:从地球到太阳需要5556小时,一小时是多少秒啊?(3600秒)从地球到太阳得有多少个咱们学校到北国商城那么远呀!
师:从火星到太阳和从海王星到太阳地时间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计算(出示幻灯片)从火星到太阳需要352天,从海王星到太阳需要19年,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感言)
师: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真是太漫长、太遥远了,然而这只是行星到太阳的直线距离,我们知道八大行星一直在不停地环绕太阳运动,使得太阳系是一个圆盘形,多么庞大的太阳系呀!!现在静下心来,试着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太阳系是什么样的!
(帮助想像):太阳系的中心是巨大的太阳,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在太阳的周围,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然后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特别遥远,如果从海王星乘坐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到太阳得需要19年,而且八大行星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公转。
3.借助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师:好,睁开眼睛吧。老师制作了一个太阳系的瞬间模型,(出示模型)来看看跟你想象的是不是一样?
师:(指太阳)这是什么?
生:太阳。
师:(指八大行星)它旁边这些星体呢?
生:八大行星。
师:(指太阳)太阳是太阳系中惟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它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指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按顺序排列在太阳周围,这是——水星,然后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它们在自转的同时沿着各自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指模型)太阳系就是这样一个运动着的井井有条的天体系统。它非常庞大而且拥有无穷的奥秘。
(二)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1.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师:老师知道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你们有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出示幻灯片,教师读)
(1)八大行星哪些是固态星,哪些是气态星?
(2)八大行星的体积有多大?
(3)八大行星有没有卫星?
(4)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是怎样的?
师:你还可以研究感兴趣的其它问题。(出示:我感兴趣的其它问题……教师读)
师:为了帮助你们研究,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表格,(出示表格)
(见下页)
行星小档案
我们小组想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八大行星的特征跟它在太阳周围的排列顺序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指表格)我们该怎么研究,怎么阅读搜集到的资料呢?首先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想研究的问题,然后找出需要的内容,再找到关键的字、词、句子和段落勾画出来,并且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在表格里,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就从这些问题里面(指图)选择一个或者两个你们感兴趣的进行研究,开始吧。
(小组交流,整理资料)
2.汇报交流,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师:大家都有不少收获,八大行星哪些是固态星哪些是气态星,谁先来说说?大家注意听,看他说的对不对,你有没有补充。
(学生介绍)
师:(指模型)离太阳比较近的四颗行星是固态星,离太阳较远的四颗行星是气态星。它们的体积有多大呢?
生:水星体积最小,木星体积最大;八大行星的体积分别是:......
师:老师也搜集到了这些数据,(出示数据)那个小组有补充?
(学生发言)
师:八大行星按体积排序(出示幻灯片)四颗气态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比较大,它们也是离太阳较远的行星,而四颗固态行星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的体积比较小,它们也是离太阳较近的行星。这是四颗固态行星,谁的体积最大?(地球)地球体积大约是水星的18倍。那四颗就更大了!最大的木星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0多倍。如果把它们和太阳放在一起呢?(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感言)
师: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八大行星已经够大了,太阳更大,真不愧是一家之主。太阳系大家庭的八个孩子也就是八大行星有没有卫星呢?
(学生交流)
师: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是怎样的呢?
(学生发言)
师:哪个小组研究其它问题了?
(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
(本部分借助模型)
(三)整体感知太阳系,形成太阳系的概念
师:(指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系里有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你知道这个大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吗?
生:太阳系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卫星还有小行星.慧星,流星体.
师:谁再来说说?
生:…….
师:你们知道得真不少!现在我们再次借助录像来欣赏庞大、壮美的太阳系。(视频)
师:(出图片)太阳系原来有九大行星,但是由于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资格,降级为矮行星,所以现在的太阳系就是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师:太阳系非常庞大,也拥有太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只是认识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你一定还有许多问题想知道答案,比如为什么离太阳近的行星是固态星体积比较小,而离太阳远的行星是气态星而且体积大,为什么气态星卫星数量多,为什么金星跟其它行星自转方向不同,冥王星为什么被取消行星资格?彗星为什么会拖着长长的尾巴?等等。.那么,我们就一起继续关注太阳系,更多的奥秘等着你们自己去探索发现。
第二课时
一、提出任务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的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根据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二、明确方法
师:制作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制作提示。
(一)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用这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二)用2厘米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三)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四)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三、自主设计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四、展示交流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各小组交流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太阳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太阳系》教学设计02-04
太阳系教学反思02-12
太阳系作文10-04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10-03
六年级科学《太阳系》的教学反思10-07
《冰花》教学设计 冰花教学设计12-12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精选)教学设计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