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9 16:39:0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月球之谜》以优美的文字渲染了月亮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通过描述月球表面,列举不解之谜,巧妙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文章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是一篇十分独特的说明文。本次设计,力求打破以往说明文教学重内容轻言语的“科普式”语文课堂,强调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实现说明文教学“以语言带动内容”的“语文式”课堂。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奥秘的兴趣。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词。从课文的学习及资料交流中,学习运用对比发出感叹和根据事实提出疑问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了解月面景象,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习运用对比发出感叹和根据事实提出疑问的写法。

  课前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收集月球的有关资料及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皓月当空图,问:会用不同的名称称呼她吗?(月亮、月球、婵娟、瑶镜……)

  2、仰望这皎洁的明月,读着这些美好的称呼,会让我们想起哪些美丽的传说呢?(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3、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朗读句子,强调“幕”、“临”的书写,理解词语“遐想”)

  4、不但同学们爱遐想,古代诗人遥望这皎洁的月亮,也引发了美好的遐想。谁来说说跟月亮有关的诗词?(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诵读课后诗句。)

  5、明月让人引发的遐想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6、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经过人类不断探索,直到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随机出示: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今天就让我们和宇航员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谈话引入,交流有关月亮的美称、传说、诗句,丰富的言语积淀,既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智慧,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二、初读,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边读边划出课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谜”?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龄神秘探索估计

  强调:“努力”两字生母是“n”和“l”。“任”读“rèn”,不要读成“lèn”。“探索”读准前鼻韵母和平舌音。

  (2)交流所划课文中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谜?

  3、从大家刚才所找的月球之谜中,我们知道月球之谜有些已经解开,叫——(板书:已解之谜),有些人类暂时还不能解开,叫——(板书:未解之谜)。

  设计说明:人类对于自身以外的知识的感知都浸润在语言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理清文脉,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感受月球“谜”象丛生。

  三、品悟,感受“奇异”

  1、我们先来研究已解的月球之谜。赶快找出来读一读,看看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用笔划出来。

  2、品读句子。

  1)、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1)结合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抓住词语“黑沉沉”、“洒满”、“灿烂”,体会奇异景象。

  (2)引导理解“却”字,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1)和人类的美好遐想一样吗?抓住重点词语,感受月球的荒漠。

  (2)查看“环形山”的资料和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

  (3)这景象和你们想象中的一样吗啊?练说:我原想月球,而实际上。月球上的景象真是太了!(说话训练,学习运用对比发出感叹。)

  3、月面景象给人们的感受是(板书:十分奇异)。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仅能靠幻想,所以有了许多神话故事,(嫦娥奔月……)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到前年我国的神州xx升空,40年来,人类探索月球的.行动从未止步。可以说:(出示)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齐读,指导书写:奥)

  设计说明:紧扣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感受月面景象之奇异。在“天空”与“表面”、“实际”与“想象”的对比中,既反扣上文“美好遐想”,激活学生原来积累的相关表象,又学习运用对比发出感叹,促使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

  四、探“谜”,引发疑问

  1、已解之谜,使我们深深感受月球景象的奇异。让我们再走近未解之谜,自读4——7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你读完未解之谜后的感受?(板书:令人费解)“费解”就是(难以理解……),所以才称作是“月求之谜”呀。

  2)说说你对哪个“谜”最感兴趣。

  预设:

  (1)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抓住“一下子都死了”、“难道”,感受设问句表达出的惊奇。)

  (2)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指导书写:藻。抓住“一旦……就……”,感受出乎意料。)

  (3)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指导书写:“龄”。通过“估计”,明白这些难解之谜现在还没有答案,科学家目前暂还无法确定。)

  3、月球上还有未解之谜吗?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还有?(省略号)

  4、阅读资料:月球十大未解之谜。

  5、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仿照课文表达心中的疑问,练写:,难道月球?真是令人啊!

  设计说明:关于月球的问题有很多是目前人类无法解开的谜团,但我们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及对文本感悟理解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了文中所举“未解之谜”之后,引入课外资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根据事实提出疑问的写法,学以致用,实现语文学习最终目标。

  五、延伸,鼓励探索

  1、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人类将(板书:继续探索)。齐读最后一段: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2、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学习还可以继续下去。课外,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索更多的星球之谜。

  设计说明:言有尽而意无穷,鼓励学生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探索更多的星球之谜,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奥秘的兴趣。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名句。

  【学习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学习难点】

  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月色图,以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板题)

  2、出示明月图:

  浩瀚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朦胧的月光,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晚礼服。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到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你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吗?

  ⑴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②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你们一定没少见。古往今来,那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

  ⑵指名汇报。

  ⑶师述:

  我们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月球是个怎样的星球?月球上又有什么奥秘?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⑷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⑸默读课文:

  ①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⑹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二、全班交流

  1、在阅读中,你发现了课文中哪些直接描述的月球之谜。

  2、你能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汇报,并指导朗读。

  4、课外你还查阅了哪些资料,知道有关月球的奥谜呢:

  ⑴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⑵指名上台交流。

  三、在朗读和网上资源的交流中共同探究

  四、课外拓展

  1、学生阅读《月球的自述》:

  晴朗的晚上,我悄悄撩开夜幕,悬在蓝色天空上,把银辉洒向大地,我冰清玉洁的身影,给人以美的享受,无限的情思。人们给我许多好听的名字,如“素月”“婵娟”……幼儿园小朋友也亲切地叫我月亮姐姐。我一直是人们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于是,我便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面纱。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楼。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由于缺乏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有趣的是,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即使是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就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你们看见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只因我离你们38万多公里,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

  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我反射的太阳光。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不见我的影子,好像被吞蚀了,这种现象叫月蚀,也就是所说的“天狗吃月”。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蚀,部分被挡住叫月偏蚀。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六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因为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以十二万分的热忱盼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汇报。

  五、小练笔

  【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文内容的发展,而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提问,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分类型分版块的进行幻灯片制作,使学生在交流与扩展时最快速地进入。最可贵的是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把冗长的网上文字资源提炼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练明了的一段话或一句话,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输入大脑,使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迅速接受许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师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在资料的展示中,样式灵活,有教师展示,有学生自展,还有全班展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展开交流与对话。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打开宇宙这个奥妙无穷的宝库。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3

  课前交流:

  师:同学真是聪明,全猜对了!看来我们班同学真的很了不起,相信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也一定会令老师刮目相看的。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个美丽的星球,而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师板书课题)孩子们,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中的“谜”。

  师:“谜” (师指课题)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课件出示:)

  1.单指谜语。(师指课题)

  2.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师:月球之谜中的“谜”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解释。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步,看来你们预习的很充分,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请你们(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从课文中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再与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听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读课文(师一边巡视,一边说)遇到感受深或不明白的地方应该拿起笔,写一写或做个记号,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嘛。

  师:孩子们,看着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是可爱!生字娃娃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呢?

  师:瞧,他们来了(师放课件),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读读?

  生:读生字

  师:你第一个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真不错。能告诉老师,对于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

  师:谢谢你, “撒、藻”“曾”、都是平舌音,而且,“曾”、还是一个多音字呢,它的另一个读音念 (课件:平舌音、多音字)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真棒!孩子们,去了拼音,你们还认得他们吗?(哇,异口同声啊,那全班一起来吧,每个读两遍,齐)(师指课件)

  生:读

  师:读得又准又响亮,孩子们,给自己一些掌声。孩子们,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能写好它们,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课件出示)比如 “幕”字,它是上中下结构,写的时候要写得上紧下松,而且这一横(师指课件)要写在横中线上。孩子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一遍。

  (师生一起写“幕”)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又交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么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说读懂的内容(师提醒说完整话,通过读课文,我读懂了——或我知道课文写——)

  师简单评价不重复学生答案:嗯,还有吗?你读懂得可真多啊!你真会学习!你呢?还有吗?

  师:读书就是这样,一读一得,有读就会有得,那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汇报不明白的地方(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评价)

  师:很好!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呢?你真会思考!还有吗?

  师:孩子们,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走近月球。

  二、遥望月球,引发遐想。

  师:孩子们,自古以来,月亮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清幽柔美,引人入胜。(出示课件,师旁白:

  1、看,月牙儿像姑娘的眉毛,弯弯地挂在纯净的天空。

  2、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一尘不染。

  3、月亮悄悄地从树林中探出身来,放出冷冷的光辉。

  4、月亮出海了,浑身披满水花,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5、一轮明镜似的圆月,倒影在湖水中,显得格外清幽与美丽。)

  师:孩子们,看着这些月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月色真美呀!

  生:这幅画面真迷人!

  师:是啊!正是因为如此,许多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怀,写下了关于月亮的不朽诗篇,那么,聪明的`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

  生:背诗句(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共同吟上一两句或说出作者及朝代或出自哪里;评价: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懂得真多!)

  师: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描写月亮的诗句很多,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月亮诗句)

  师:多么动人的诗句,多么美丽的月亮啊!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就会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望着此时的月光,你觉得它怎样?

  生:明亮、美、洁净。(两个)

  师:这样的月光,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师:如此明亮、透明的月光(师指课件),就是皎洁的月光(出示课件:皎洁变红)

  师:孩子们,远看(板书:远)月亮,它犹如一朵白色的梨花(师指课件),宁静地开放在天空中,每当此时总会引起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遐想?(出示课件:遐想变红)

  生:

  师:当对一个词语不理解时,我们该怎么办?

  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问老师

  师:对,这些都是学习新词的好办法,但求人不如求己,赶紧动手查啊!

  师:遐想是什么意思?

  生:

  师:对,遐,是悠远的意思,遐想就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预:

  生:遐想,就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或上网搜索

  师:嗯,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真棒!

  师:是啊,每当夜幕降临,那皎洁的月光就会引起人们许许多多悠远美好的想象。谁来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我们待会来评一评。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评?

  生:

  师:人们总说月光如水,它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纯净,谁能读的再轻柔优美些。

  生:读句子

  师:嗯,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皎洁的月光,迷人的夜色,多美呀!(师指课件)女孩子,你们来读读。

  女生: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之美。

  师:男孩子,也来试试。(师指课件)

  男生:读

  师:嗯,读出了月亮的清幽之美。

  师:孩子们,让我们把这迷人的月夜美美的读出来吧!(师指课件)

  (全班齐读)

  师:孩子们,高挂在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曾引起古往今来多少人的遐想。(点击课件,全班齐读)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全班齐读

  师:遥望这美丽的月亮,看着这皎洁的月光,不仅是他们,相信在座的你们也会对月球充满了向往,产生无限的遐想,(稍稍停顿一会儿)孩子们,你们会有哪些美好的遐想呢?(板书:美好遐想)

  生:我想看看月宫中那位仙女和她的玉兔。

  师:你还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你的知识面可真丰富。

  生:我想到了中秋节我们全家在庭院里赏月的情景。

  师:品着美味的月饼,望着美丽的月色,多么惬意呀!

  生:我想到了有很多诗人留下不少关于月亮的诗句,“秋月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师:你还能背诵孟浩然的诗句,可真了不起!

  生:我想要是我们能到月球上去住那该多好呀!

  师:你们的想象真大胆!让我们带上自己的遐想齐读这段话。(课件出示:第一句到三个问题)

  三、登陆月球,感受奇异。

  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课件出示)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他们看到了什么?请你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再仔细体会体会。(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把手举得高高的,先不急着告诉老师,画好之后,自己再大声地读一读)

  师:谁先来说?(生说师出示课件句子)

  师:还有想说的吗?(见机行事)

  师:这样的景色,十分奇异。(板书:奇异景色)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

  生:回答

  师:让我们跟随宇航员的脚步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吧。(师出示课件指图片)这里的天是?表面却?没有?没有?满是?(师在图片上画圈)

  结合课后资料袋说明“环形山”(字打入课件)

  师:孩子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震惊、意外

  师:为什么呢?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说说?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不可思议

  师:说说为什么?嗯,老师也深有同感,带上你的体会读读(师指课件)

  师:遥望夜空,月亮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然而我们却看到(师指课件)(学生读:这里的天空-------)

  师:我们原本以为月亮上会有美丽的宫殿、漂亮的嫦娥以及可爱的玉兔,可是却没想到(师指课件)(学生读:这里的天空-------)

  师:孩子们,让我们把月球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吧!(师指课件)(学生读:这里的天空-------)

  四、延伸拓展,继续探索。

  师:孩子们,远看月亮,令人们产生美好遐想,可是近看(板书:近及大括号)月球却是十分奇异的景色,学到这,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先来说说?

  生:

  师: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稍稍停顿一会儿)孩子们,迷人的月色,奇异(师指板书)的景色,有趣的月球现象,让月亮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它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课后,请你们(出示课件: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文中讲了哪些月球之谜,并通过阅读相关读物或登录网站,进一步了解月球。)我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师指板书引读)月球之谜(师板书:------)。好,这节就上到这,下课。

  作业: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文中讲了哪些月球之谜。

  2、通过阅读相关读物或登录网站,进一步了解月球。

  板书设计:

  美好的遐想 ← 远

  22、月球之谜 奇异的景色 ← 近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4

  教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课文。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着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着列举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设计意图:

  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重点放在激趣和探疑这两部份。重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探究、自读自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性学习,大体知道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知道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并整理的有关月球奥秘的资料以及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等。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今天能来给我们三(2)班的同学上课,老师感到非常荣欣,为了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老师有一样礼物要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导入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们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1、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么时候?登上月球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学生汇报:

  2、过渡:是啊,当我们的宇航员坐上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都被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问。

  三、学习月球的不解之谜,鼓励质疑,引导想象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让你的同桌来读课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员又发现了哪些不解之谜?并用笔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体会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

  资料交流:同学们,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为了揭开月球上的奥秘,就让我们来开一次“科学发布会”,请同学们赶快拿出你搜集到的有关月球的资料。(交流完后,提问: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做些什么?

  四、课后作业

  1、课文后也列举了一些诗句,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请把你学到有关月球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资料,可以是月球的知识,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和月亮有关月亮的诗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我们的近邻——月球。板书课题。

  2、在小组内交流关于月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可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小组长带领大家认读要认的生字。

  3、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展示朗读

  1、学生大声朗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相机正音。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登上任何撒在水藻

  一旦一项估计年龄,哪个字容易写错,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交流)

  2、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五、抛砖引玉,课外积累

  1、我国古代有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课后的四句古诗,学生练读、展示读、尝试背诵。

  2、你还能找到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吗?抄写在积累本上并把它们背会吧!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月球之谜》(板书、齐读课题)

  二、在情境中感受月球的魅力

  1、(月景、音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假如你就站在这月下,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想起了些什么?

  师生交流。

  2、我也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从古到今,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联系上下文,猜猜“遐想”是什么意思?

  对呀,“遐想”就像我们刚才一样浮想连翩,想得很多、很远、很美。

  3、既然是“美好的遐想”,那你想怎样读好第一自然段呢?指名读、齐读。

  4、在第一自然段,你还想积累哪些词语呢?(交流)请你认真地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注意这些生字的写法。(出示生字:幕、临、悬、曾、奥、努)

  三、自主读书,感受月球的神秘

  1、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了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后,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出图)这就是当年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刚刚踏上月球土地上的那只脚,他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是一大步。”

  2、现在我们也来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认真读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顺势引导:了解月面景色;了解月球之谜,指导朗读。)

  4、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里:(出示句子)

  科学家往往是从一个事实中提出了一个疑问再进行探索。你能发现在这个句子中,科学家是从什么事实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5、我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四人小组先交流资料,再提出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用水彩笔写在这张纸条上。

  6、上台交流并贴到黑板上。

  7、小结:看到你们提出这么多问题,我由衷地祝贺你们,因为科学从这里开始。(板书:?)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穷的探索。(板书:……)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四、情境写话

  1、20xx年10月16日,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成功返航,标志着我们航天事业的巨大胜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将登上月球!假如你就是中国登月第一人,当你打开舱门,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什么?心情怎样?放飞你的想象,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2、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3、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梦想成真,真正揭开月球那神秘的面纱!

  五、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探月之旅就要结束的时候,我要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你们看,月亮还有那么多美称呢!我们来美美地读上一遍。如果你在其他地方见到这些名字,可不要忘记,它们指的都是月亮啊!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节课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节课,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说,随手积累的习惯、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乐于写作的习惯等。我相信,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人终生受益。

【《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02-26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3-10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6-27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0-12

月球之谜的教学设计10-01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集合]01-16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02-24

(通用)《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9-21

(精选)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4篇08-11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通用21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