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下面的认知基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被除数数目较小的余数的除法,能较快的求出结果,并学会了竖式计算。这节课的重点是:当被除数稍大一些时,如火热借助惩罚口诀进行试商,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探索中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重、难点与关键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完毕,引导学生对以上小题进行分类,并请学
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引导学生按余数的情况分成两类。
有余数的算式:( ) 没有余数的算式(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5页“分草莓”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课本第5页“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经过观察发现口诀规律,熟记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简单问题。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学习经验。
3、体会乘法口诀的优势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图表、小卡通图片、习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你们还记得吗?老师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会了,准备好了吗?
看图列式,并说出口诀。(出示第二张课件6道计算题)
根据口诀填一填。(出示第三张课件)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启发引导:
师:这些题都做对了,说明大家对1-6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不错。作为奖励,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副七巧板,希望你们一会儿能好好地利用它。(出示第四张课件)谁知道一副七巧板有几块拼板?
生:7块
师:这七块小拼板特别神奇,可以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你们看,这是老师拼出来的图案,像什么?(出示第五张课件)
师:谁能说一说,拼一个图案用了几个7的拼板,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预设:用乘法算式表示1×7=7,7×1=7。(板书:1×7=7,7×1=7,教师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2)、自主学习: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你手中的`这一副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案,拼好后给你的小组成员展示一下,并把它们放在组内的贴板上。(组内人员数量不同。)
①列算式
汇报展示:请第一小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2人),教师提问“你们拼的是什么?用了几块拼板?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预设:拼两个图案用了2个7的拼板。用乘法算式表示2×7=14,7×2=14。(板书:2×7=14,7×2=14,教师填表。)
同理引导各组学生说出拼三个图案、四个图案、五个图案、六个图案、七个图案各用了几个7的拼板,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出示第九至第十三张课件)
师:为什么7个图案用了49块拼板只列出一个算式,还有没有第二个算式?为什么?
②编口诀
师:黑板上列了这么多关于7的乘法算式,你能猜一猜咱们今天学习什么新知识吗?(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你能给这些算式编个口诀吗?第一行这两个算式谁先来?
预设:一七得七
师:这句口诀能帮我们计算出哪两个乘法算式呢?
预设:1×7=7,7×1=7
师:下面这两个算式谁能来试着编口诀?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口诀。
师: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个算式,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师:全班一起大声读一读你们自己编出来的这几句关于7的乘法口诀吧。
③找规律,记口诀
师:观察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预设1:第一个乘数由小到大,后一个比前一个都大1。
预设2:第二个乘数都是7。
预设3:积由小到大,后一个比前一个都大7。(给出评价,实施激励。)
师:为什么最后的得数相差7?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发现了这么多规律和奥秘,现在用你发现的这些规律自己试着记一记这几句7的乘法口诀。
师:哪句最好记?
师:哪句最难记?
师:谁有好办法帮他记住这句口诀?
师:现在你有两分钟的时间再记一下这些口诀,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上讲台来试着背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
(1)放气球:简单计算(出示第十四张课件,共8题)
(2)填空:(出示题卡)
(3)孙悟空:根据情境中的口诀写出相应算式(出示第十五张课件)
2、提高题:
解决问题:把奖励给学生的小图片贴在黑板上,看图列式
(1)猪八戒吃西瓜(7×6=42)
(2)小猫吃鱼、逮老鼠(5×7=35、7×4=28)
(3)二年一班同学这节课共获得多少个气球(3×7=21)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利用课下时间再好好记一记。
【板书】
7的乘法口诀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拼版块数
7
14
21
28
35
42
49
1×7=77×1=7一七得七
2×7=147×2=14二七十四
3×7=217×3=21三七二十一
4×7=287×4=28四七二十八
5×7=357×5=35五七三十五
6×7=427×6=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第10页 例2 做一做 练习二的1、2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 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 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探索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过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暖花开,小草钻出了地面,嫩嫩的绿绿的`,那是春天的眉毛;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找春天,这时候正是春游的好季节。
你瞧,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去了,他们来到河边正要乘船过河了,在乘船过河的时候,他们发现并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2、老师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在解决“希望小学过河需要几只船”的问题中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过河-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搜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先同位之间说一说,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图中的数学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只船最多只能坐9人。
2、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复述题意。
希望小学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要乘船过河,一只船最多坐9人,需要几只船?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学习讨论。(重点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9+25=54人 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让汇报的小组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余小组可以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中理解算式的正确性与错误性。
4、探索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1)老师提问,要求需要几只船,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入小括号。
老师讲解:根据前面学习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会帮你们这个忙的,你们想认识它吗?它就是小括号,板书( ),让学生读一读。
3)老师在算式29+25÷9 中 加入小括号,使算式为:(29+25)÷9,然后告诉学生加了小括号,我们就可以先算括号里的,边说边板书:
(29+25)÷9
=54÷9
=6(只)
4)让学生给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提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并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填空。
三、巩固拓展应用。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老师课件出示)
5×(36-29) (83-35)÷6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自查,再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学生先标出先算的一步,再计算,算完后,说一说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解决问题:原来有14块蛋糕,又买来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让学生说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师生总结概括。
1、老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指定学生回答)
2、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表现。
五、作业:
脱式计算
(45-20)÷5
72÷(45-36) (78-22)÷8
63÷(24-1)
板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折、画、拼、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正确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CAI课件,三角板。
2.学具准备:练习纸、三角板、活动角、小棒、粘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小精灵和上海杨浦大桥的`画面)
小精灵:小朋友,还认识我吗?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聪聪,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上海的杨浦大桥,听说每根斜拉的钢索和中间制成的柱子之间的角度可有讲究了,是许多工程师智慧的结晶啊!
师:原来造大桥还要用到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能找出桥上的角吗?
[设计意图:创设小精灵聪聪带学生游览上海这一生活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角。
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相同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师: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这些角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生:1号、3号角我们学过,是直角。
师:他们说得对吗?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它们是不是直角?
学生(七嘴八舌):让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课件演示比角,发现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
师强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判断时顶点要重合,一条直角边重合,再看另一条直角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习新的知识作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2.给角分类。
师:那现在你们能对这六个角进行分类吗?
生:能!
师:请同桌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六个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说一说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分法一:分成两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2号、4号、5号、6号在一起,因为它们都不是直角。
教师评价:这一组是根据是不是直角来分的,挺有道理的。
分法二:分成三类,1号和3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直角;4号、6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小;2号、5号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比直角大。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数学教学设计01-06
数学教学设计02-19
《数学》教学设计06-27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06-19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03-25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2-0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1-13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9-15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