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5 10:57:3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专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 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 “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室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奇思妙想

  1、宣布游戏规则。

  2、一起来学《田忌赛马》。

  二、新课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赛马过程

  (1) 课文写了田忌和齐威王几次比赛?我们先看第一场(一学生贴赛马图,师演示动画。)

  (2) 很明显,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他们又进行了第二场比赛(请两名同学演示课件)。这次比赛田忌以二比一获胜了。

  (3) 还有其他方法能让田忌取胜吗?请大家在指上列出你的方法。(请学生演示课件)(相机出示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 这次比赛得归功于谁的帮助?孙膑怎么会想出这种方法呢?他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虽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所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5) 万一齐威王也换马的出场顺序呢?为什么不会?课文哪里可以看出齐威王非常得意?理解得意洋洋、讥讽、轻蔑等词。(指导朗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

  (6) 看来,孙膑不仅观察了马,还揣摩了齐威王的心理,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 齐威王的第一次胜利靠的是实力,那田忌的第二次胜利靠的是什么?

  3、朗读训练

  (1) 小组读。 (2)分角色读。

  三、小结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4

  全面认识了教学内容的根本使命和特殊功能之后,一个更为重要的课题也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来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而来适应当前新的教育体制,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

  一、系统性原则

  我们再回到前面提到的“大语文”观层面,既然“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语文的教学应该相应的和我们的生活接轨,我们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也应该从传统教学的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转到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能力上来。

  学校语文的教学作为家庭学习和社会学习的中心环节,就应该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是确定其教学内容的依据,2000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自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的灵活、开放。不要仅仅局限于所谓的语文知识层面上,只教一些毫无思维价值的字、词、句、段的理解,言语运用的理论,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营造一些言语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多听、勤说、多看、多写到能听、会说、能读、会写的能力层面。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校语文教学只有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和能力之后,才能更好地为他们今后的'社会学习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

  二、适用性原则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不同性格的学生个体,他们的言语思维和语文能力都有不同的特点,最大的现实也在于每个人的语文知识层面不同,对语文课的需求也就不相同了。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应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学生的求知需求。

  上世纪90年代初由皮连生教授等人引入的“任务分析”理论,它由确定学生起点能力、分析使能目标及类型、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等环节组成,并通过将教学目标所蕴含的学习结果类型进行分类和指示达到目标学习的步骤来完成。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以任务分析理论和技术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施教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现象的发生②。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结合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的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的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进而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这就很清楚地明白通过这个篇目要教的重点知识就在于欣赏课文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准确找出文中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语句,说出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但在实际的课堂上,可能就会发现部分学生对基础的修辞和写作手法还不是很清楚,也就很难把握全篇课文的大意,不能领会作者创作此文的内心的情感,最终影响到对全篇的鉴赏。在这种情形下,就要很好地发挥老师的辅助和指导作用。脱开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教学辅助用书的束缚,运用自己的言语思维分析作者的创作情感及文章结构,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得出教学参考书中总结的结论,这样无形之中,也将语言的学习与学生的思维训练联系在一起了。总之,课堂教学要时刻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则是个体学习的“指南针”,而非“指挥棒”。

  三、开放性原则

  学校教育中各学科教学都要以学生的一定智力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又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反映到语文教学上,就表现为语文和思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③。“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语言要说的正确,有条有理,其实就是头脑里想的正确,有条有理。因此,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叶圣陶《致范守纲》)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则成了老师教授课文的天地,那是不是我们就该抛弃教材,自主的确定语文课的内容呢?当然不是。

  前面我们提到课堂语文教学中借鉴的多是具有时代性的典范的言语作品,进行的多是有计划、有指导、较集中、较全面的言语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依托着语文教材的优势。要知道每一套教材内容的选编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后的结果,它们中大多都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但每一个篇目并不是都能拿来当作教学内容来教学的,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示范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学生学中的指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学生都要读通、读熟,精读课文还要读出感情,有些还要能够背诵。但在理解上,不应是逐词、逐句、逐段地串讲、串问,一定要根据大纲的年段要求,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难点,要少而精③。具体的筛选就在于老师教学内容的需要了,要知道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的使用是服务于教学内容有效展开的。现实生活中同样有不少语文教育资源,诸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当前引进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诗歌散文展播”和国际大专辩论赛等就是很好的例证。有效地利用现代科技,将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将那些死板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明白了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时的一些基本原则,就可以大体上描述一下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方向:首先,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与相应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要求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3500个汉字,语言、文章写作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经典作品及其权威阐释和评价观点等;其次是与语文教学能力目标相应的语文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各种与达成具体能力目标相关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口语交际活动以及研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等。合理的教学内容定下来后,教学方法的选择空间就很宽泛了,完全没必要人云亦云。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5

  一、由杜甫诗句导入

  有人说唐朝时李白用歌声无限放大之后,又被杜甫还原的请大家说一下所学杜甫的诗句——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怀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下面我们积累《诗经》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

  Ppt出示:读

  1.一生读,他生评价,纠错

  2.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四、品读

  1.师:打击对这首诗歌的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就是——生答“悲”,师板书“悲”

  2.师:悲从何来?请大家自由朗读,找出悲的原因,从诗中找答案

  生自由朗读

  生1:3、4两句,看到秋景,想到了身世,心中所想的只有悲哀了

  师:什么样的身世?现在怎样?为何看到落叶就悲?

  生回答:命运多舛的身世,现在已经老了,此时可能重病在身

  师:再读一下!为何见到长江而悲?

  生再读

  生:因为时光飞逝,生命流逝

  师结:他看到了秋之悲,身世之悲,时光流逝之悲

  生2:1、2两句,由景及情,悲凉的景情,全是冷色调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

  生读

  3.师:其他同学也选了这句吗?(无人回答)那大家再读一下1、2句,思考一下,这两句写了什么秋景?

  生3:“万里”让我想到了他萧瑟的.身影,久久不能忘怀(鼓掌)

  师:什么身影?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孤独的身影多病

  生4:天才的孤独的心声

  4.师:还有哪里体现了悲?从原诗中找

  生5:“艰难”句

  师:重音是突出感情,拖音也是突出感情,再读一下

  生再读

  生6:“艰难”指生活上的苦,成为老年人的悲;也是身体上的病,无法借酒浇愁的悲饱经沧桑

  师:只有一己之沧桑吗?

  生:还有国家

  师板书:家国之悲

  生齐读

  5.师小结

  Ppt出示:品

  6.师:再齐读,思考“悲”借助什么手法表现的

  师提示:看看目标

  生答:借景抒情

  配乐师朗诵,要求生再次体会诗歌悲情

  2生读,生齐读

  7.师补充杜甫晚年境遇(配乐抒情一段话)“你的命运即使像墨汁一样黑,你也坚持用……我多想遇见你,在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时候,为您拭去那苦涩的泪水,安慰您那颗悲痛忧伤的心”

【中专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专语文教学总结08-28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

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5-14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05-22

语文教学设计12-20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08-05

【精选】语文教学设计07-05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6-12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5-06